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亚宁

作品数:22 被引量:51H指数:5
供职机构:贵州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资金项目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9篇心脏
  • 9篇起搏
  • 8篇心动图
  • 8篇心室
  • 8篇超声心动图
  • 7篇超声
  • 5篇左心
  • 4篇右心
  • 4篇右心室
  • 4篇房室
  • 4篇不同部位起搏
  • 3篇心房
  • 3篇心肌
  • 3篇心肌病
  • 3篇心脏再同步
  • 3篇型心
  • 3篇再同步
  • 3篇手术
  • 3篇左心室
  • 3篇肌病

机构

  • 21篇贵州省人民医...
  • 1篇贵州医科大学

作者

  • 21篇陈亚宁
  • 13篇吴强
  • 10篇俞杉
  • 9篇安亚平
  • 6篇卜婕
  • 2篇何炯红
  • 2篇唐小虎
  • 2篇黄晶
  • 2篇杨龙
  • 1篇王荣品
  • 1篇梁勤
  • 1篇叶芸
  • 1篇刘会
  • 1篇张陈匀
  • 1篇田龙海
  • 1篇肖燕
  • 1篇邓娜

传媒

  • 4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吉林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 1篇贵州医药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心血管病防治...
  • 1篇中华危重病急...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价右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左室功能及同步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运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D-STI)评价右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左室心功能及同步性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植入适应证的房室传导阻滞患者随机分为右室心尖部(RVA)起搏30例,右室流出道(RVOT)起搏26例。运用2D-STI测量患者术前、术后3、12个月的整体及各节段左室心肌纵向应变(LS)、左心室前间壁和后壁的最大收缩期达峰值径向应变的时间差(TAS-POST),评价右室不同起搏位点对左室功能及同步性的影响。结果 (1)收缩功能:两组术后3、12个月整体纵向应变(GLS)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小于术前,其中术后12个月GLS分别较同组内术前、术后3个月明显下降(P <0.05),且RVA组术后12个月GLS较RVOT组明显下降(P <0.05)。两组内术后12个月与术后3个月分别相比较,各个节段LS均降低,其中RVA组有7个节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RVOT组有5个节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同步性:两组术后TAS-POST均较术前延长,呈逐渐增加趋势,且术后同时期RVA组较RVOT组明显延长(P <0.05)。结论右室两种不同起搏位点对左室内收缩同步性及心功能均有不良影响;RVOT起搏对心室电-机械活动及同步性的影响较RVA起搏小,可能有益于延缓长期起搏后心脏结构及心功能的恶化。
安亚平俞杉郑志伟陈亚宁吴强
关键词:斑点追踪显像右室流出道右室心尖部
心脏超声造影在肥厚型心肌病化学消融术中的运用被引量:1
2012年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 HOCM)是原发性心肌病的一种类型,目前被认为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约1/3患者有明显家族史[1],主要病理改变是非对称性进行性心肌肥厚,以室间隔肥厚为主,导致左室流出道阻塞。患者有心悸、乏力、头晕、昏厥,并伴呼吸困难、心前区疼痛等。HOCM预后不定,死亡原因主要为心力衰竭与猝死,其出现与体力活动、有无症状及梗阻有关,心室壁肌厚程度高,有猝死家族史,及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者为猝死的危险因子[2]。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起搏器植入及经皮冠状动脉化学消融术(pecutaneous transluminal septalmy ocardial ablation PTSMA)等,我科近期对两例HOCM患者成功实施了PTSMA术,本文就来探讨一下心脏超声造影在肥厚型心肌病化学消融术中的运用。
陈亚宁梁勤张陈匀吴强
关键词:心脏超声造影心肌病化学消融术
一种心内科手术辅助床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心内科手术辅助床,本实用新型涉及心内科手术床技术领域,包括手术床板,所述手术床板的两侧对称安装有安装架,且安装架的顶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一侧通过紧固螺栓固定连接有挤压板,所述手术床板的一端安装...
陈亚宁冯珂杨阳
文献传递
超声心动图评价心房功能
2014年
心房具有心室收缩期存储器功能、舒张早期管道功能及舒张晚期助力泵功能。当心房结构及功能受损时,会增加心房颤动及舒张性心力衰竭发生的危险性。目前国内针对心房功能的研究较少,超声心动图是评价心房功能的首选技术。现就心脏B超在评价心房功能中的运用做一综述。
陈亚宁俞杉吴强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心房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室起搏电极导管参数的12个月随访被引量:1
2015年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通过分别植入右心室心内膜起搏电极导管和左心室起搏电极导管(通常经冠状静脉窦植入)实现双心室起搏,可降低合并心室内/间电-机械失同步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率、再住院率,改善其症状和生存质量[1-3]。
俞杉吴强陈亚宁安亚平
关键词:心脏同步化治疗起搏电极
扩心病患者三维斑点追踪成像与M型和二维超声心动图左心室射血分数检测结果比较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比较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M型和二维超声心动图(2DE)检测扩张型心肌病(扩心病)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的结果。方法 31例扩心病患者,分别连续运用3DSTI、M型和2DE检测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射血分数(LVEF),分析比较三种方法所得结果之间的异同。结果三种方法所测得LVESV、LVEDV和LVEF皆呈显著正相关,均数比较差异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扩心病患者,三种方法所测得LVEF值皆准确、可靠。
何炯红杨龙卜婕陈亚宁刘薇扶泽南黄勇淇邓娜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左心室射血分数M型超声二维超声心动图
单左室起搏配合自身房室传导实现双心室同步化激动即刻效果12例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是慢性心力衰竭治疗领域里重要的器械治疗方法,可显著改善合并心脏电-机械失同步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预后,已被国内外指南列为适应证患者的器械治疗推荐[1-4]。由于CRT价格昂贵,多数患者因迫于经济压力被迫放弃该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多数CRT适应证患者为窦性心律,窦房结及房室结功能正常,远期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的可能性小。
邓世燕俞杉安亚平陈亚宁吴强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左心房同步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采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右心室心尖部(RVA)和间隔部(RVS)起搏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左心房同步性的影响。方法将51例高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分为RVA组(n=31)和RVS组(n=20),采用RT-3DE分别测算患者安置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术前和术后1、3、6、12个月的左心房主动射血分数(LAAEF)、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房16节段、12节段、6节段QRS波起点到左心房收缩最小收缩容积的时间标准差(Tmsv-16-SD、Tmsv-12-SD、Tmsv-6-SD)及最大时间差(Tmsv-16-Dif、Tmsv-12-Dif、Tmsv-6-Dif)的变化。并对以上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术后3、6、12个月的Tmsv-16-SD、Tmsv-12-SD及Tmsv-6-SD和两组术后各时间点的Tmsv-16-Dif、Tmsv-12-Dif、Tmsv-6-Dif均分别较各组术前增高(P均<0.05),RVS组术后3、6、12个月Tmsv-16-SD、Tmsv-12-SD、Tmsv-6-SD和Tmsv-16-Dif、Tmsv-12-Dif、Tmsv-6-Dif均小于同时点RVA组(P<0.05)。RVS组6、12个月的LAAEF、LVEF均大于同时点RVA组(P<0.05)。结论采用RT-3DE检测的左心房各节段达最小容积的最大时间差可较时间标准差更敏感地评价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左心房同步性的影响。持续RVA和RVS起搏均可导致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左心房收缩运动失同步化,但RVS起搏的不良影响较小。
吴强俞杉陈亚宁安亚平卜婕
关键词:起搏器心房功能超声心动描记术
一种通过铥激光建立大鼠心脏病模型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铥激光建立大鼠心脏病模型的方法及应用,通过麻醉、插管、连接呼吸机、铥激光处理、观察心电图、术后喂养2周、心脏行masson染色等步骤完成。本发明使用铥激光针对局部冠状动脉进行激光处理,可以避免因手术创伤...
何尤夫吴强唐小虎陈亚宁段自坤周瑜黄晶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左心房收缩功能的影响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运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房室顺序型心脏起搏器的右心室间隔部(RVS)起搏及心尖部(RVA)起搏对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左心房收缩功能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51例具备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植入适应证的房室传导阻滞患者采用掷硬币法随机分为RVS组31例和RVA组20例,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定患者植入房室顺序型心脏起搏器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左心房最小容积(LAVmin)、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左心房收缩前容积(LAVprep)、左心房总射血分数(LATEF)及左心房主动射血分数(LAAEF)。结果两组LAVmin于术后3个月开始较术前和术后1个月降低(RVA组:t=2.97、2.74,P<0.05;RVS组:t=3.24、2.86,P<0.05);RVA组自术后6个月开始、RVS组自术后3个月开始,LAVprep均较术前缩小(RVA组:t=3.20,P<0.05;RVS组:t=2.71,P<0.05);两组LATEF和LAAEF均于术后3个月开始较术前提高(RVA组:t=2.87、9.68,P<0.05;RVS组:t=3.56、8.22,P<0.05);RVS组术后6个月、12个月的LATEF和LAAEF均大于同时间点的RVA组(t=2.90、5.22、3.03、3.55,P<0.05)。结论房室顺序起搏有利于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左心房收缩功能的恢复,RVS起搏较RVA起搏可以更大幅度地提升患者左心房射血分数。
陈亚宁俞杉安亚平卜婕吴强
关键词:房室传导阻滞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