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超声
  • 3篇动脉
  • 3篇血管
  • 3篇颈动脉
  • 2篇低频超声
  • 2篇动脉粥样斑块
  • 2篇血管疾病
  • 2篇粥样斑块
  • 2篇细胞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脑血
  • 2篇脑血管
  • 2篇脑血管疾病
  • 2篇颈动脉粥样斑...
  • 2篇急性
  • 2篇梗死
  • 2篇斑块
  • 1篇凋亡
  • 1篇动脉狭窄

机构

  • 7篇自贡市第四人...
  • 5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陈云波
  • 6篇李长清
  • 4篇虞乐华
  • 3篇许川山
  • 2篇宋琦
  • 2篇林玉全
  • 2篇王升武
  • 2篇文贵斌
  • 1篇邓琳
  • 1篇辜忠灵
  • 1篇刘昕
  • 1篇罗璨璟

传媒

  • 2篇临床超声医学...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医学信息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06
  • 1篇200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头颈部动脉夹层18例影像和临床特点、治疗及随访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 探讨自发性头颈部动脉夹层(包括颈动脉及椎动脉夹层)的影像学特点及其治疗随访情况。方法 对18例自2009年~2013年于我科住院诊断为急性脑梗死/TIA,后经检查证实自发性头颈部动脉夹层患者的影像学特点、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随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1例颈动脉夹层及7例椎动脉夹层患者的发病高危因素包括近期上呼吸道感染、颈部按摩、颈部轻微外伤、偏头痛、结缔组织疾病、长期吸烟、高血压等。DSA检查5例表现为线样征,1例可见血管内膜瓣,3例表现为双腔征,8例表现为火焰征,17例患者表现为脑梗死,1例表现为TIA,2例患者伴有头颈部疼痛,1例患者伴有Horner征。3例患者接受抗凝治疗,15例患者接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其中1例伴有明显血流动力学障碍行支架植入术。所有患者在3~6 m的随访过程中未发生新的缺血事件。结论 依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可帮助诊断头颈部动脉夹层,口服抗凝及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是目前首选治疗方案,部分伴有明显血流动力学障碍的狭窄病例可尝试支架置入术。
陈云波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发病前应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初发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通过观察发病前开始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初发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分析他汀类药物在脑梗死急性期的脑保护作用。方法纳入2011-2013年期间在本科连续住院120例初发脑梗死患者,发病前开始治疗组为发病前已开始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的患者45例。发病后治疗组为发病24h后开始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的患者75例。登记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高脂血症史,依据影像学资料行卒中分型(采用TOAST分型)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并计算患者平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在入院时及发病3个月时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NIHSS)和改良Rankin评分( mRS评分)。以脑卒中发病后3个月时mRS≤2定义为预后良好,mRS≥3为预后较差的标准。入院时及发病3个月时行血脂分析检查。对两组患者之间的基线资料、平均颈动脉IMT、入院NIHSS、预后及TOAST分型进行对照分析,不同预后的患者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病预测因素。结果发病前开始治疗组良好预后的数量、患有高脂血症患者数量较发病后治疗组明显更多,且发病前开始治疗组有明显更低的NIHSS评分( 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OR 0.13,95%CI 0.03~0.39,P=0.006)、发病前开始阿托伐他汀钙治疗( OR 4.8,95%CI 1.23~19.00,P=0.025)、入院时NIHSS( OR 1.15,95%CI 1.01~1.26,P=0.012)是卒中后近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发病前开始服用阿托伐他汀钙可能有助于改善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这种作用可能源自他汀类药物的神经保护作用。
陈云波文贵斌林玉全李长清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钙神经保护
低频超声干预兔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的体外低频低强度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按照高脂饮食加空气干燥法建立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随后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对照组,6只)和4个超声组(每组6只),4个超声组根据超声的强度和时间分别为A组(0.5 W/cm^2,5 min/d)、B组(0.5 W/cm^2,10 min/d)、C组(1 W/cm^2,5 min/d)和D组(1 W/cm^2,10 min/d),超声作用每日1次,20 d之后取颈动脉手术部位做病理切片。分别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染色和末端脱氧核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三磷酸尿苷(dUTP)-生物素平移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分析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和凋亡情况,并计算细胞增殖率(PCNA%)和细胞凋亡率(TUNEL%)。结果各超声组颈动脉内膜内PCNA阳性细胞率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B、C、D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超声组颈动脉内膜中TUNEL阳性细胞率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B、C、D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相互比较PCNA%和TUNE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低频低强度(0.5 W/cm^2,10 min/d)超声具有明显诱导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和抑制增殖的作用。
陈云波李长清宋琦许川山虞乐华
关键词:低频超声动脉粥样硬化平滑肌细胞凋亡细胞增殖
低频超声干预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的体外低频低强度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按照高脂饮食加空气干燥法建立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随后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n=6)和4个超声照射组(每组n=6)分别...
陈云波李长清宋琦许川山虞乐华
文献传递
体外低频低强度超声照射对兔颈段脊髓的影响
2014年
目的观察体外低频低强度超声长期照射对兔颈段脊髓传导功能和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健康新西兰家兔12只,按照超声辐照强度分成A组(0.5 W/cm2,10 min/d)和B组(1 W/cm2,10 min/d),每组各6只,分别比较超声照射20 d前后两组动物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超声照射20 d后处死动物,取照射部位下方颈段脊髓组织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组织形态结构。结果超声照射前家兔前肢和后肢CSEP的N1波和P1波潜伏期及振幅与超声照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照射后颈段脊髓组织在光镜下观察未见明显病理改变,电镜观察超微结构正常。结论 20 kHz,声强1 W/cm2以下的体外低频低强度超声长期照射动物颈部不会对其脊髓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
陈云波李长清虞乐华
关键词:超声照射脊髓颈段体感诱发电位
治疗性超声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3
2006年
治疗性超声以其无创、安全、操作简单等特点得以重视。其中,超声波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也受到了关注,在一些领域如超声辅助血栓溶解研究也取得了值得关注的进展,显示了良好的前景。
陈云波李长清虞乐华
关键词:治疗超声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
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危险因素研究被引量:5
2021年
背景研究表明,收缩压变异系数(SBP-CV)会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产生影响,故明确血压变异性(BPV)的影响因素并进行干预对改善患者预后可能有利。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BPV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7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13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所有患者SBP-CV中位数将其分为高收缩压变异性(SBPV)组(SBP-CV≥9.48%,n=51)和低SBPV组(SBPCV<9.48%,n=62)。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居住地、文化程度、体质指数(BMI)及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吸烟、饮酒情况〕、实验室检查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尿酸(SUA)、血肌酐(Scr)、同型半胱氨酸(Hcy)、25-羟维生素D〔25(OH)D〕、瘦素、脂联素}、24 h内全部正常心动周期标准差(SDNN)。脑梗死急性期患者SBPV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高SBPV组患者年龄>60岁、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吸烟、Hcy≥20μmol/L、25(OH)D<20μg/L、SDNN<102 ms者所占比例及BMI、瘦素水平高于低SBPV组,脂联素水平低于低SBPV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2.573,95%CI(1.423,4.652)〕、BMI>23.9 kg/m2〔OR=1.366,95%CI(1.029,1.813)〕、合并高血压〔OR=5.448,95%CI(1.873,15.847)〕、合并糖尿病〔OR=3.605,95%CI(1.444,9.000)〕、合并冠心病〔OR=1.113,95%CI(1.025,1.209)〕、吸烟〔OR=4.837,95%CI(1.546,15.134)〕、Hcy≥20μmol/L〔OR=2.856,95%CI(1.243,6.562)〕、25(OH)D<20μg/L〔OR=1.857,95%CI(1.023,3.371)〕、瘦素≥9.57μmol/L〔OR=4.913,95%CI(1.520,15.880)〕、脂联素<9.02 mg/L〔OR=3.194,95%CI(1.520,6.712)〕、SDNN<102 ms〔OR=1.453,95%CI(1.106,1.909)〕是脑梗死急性期患者SBPV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60岁、BMI>23.9 kg/m2、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吸烟�
陈云波王升武
关键词: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变异性LOGISTIC模型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建立的关系
2024年
目的分析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侧支循环的建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2年1月就诊于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经DSA检查确诊为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患者142例,根据是否建立侧支循环,分为侧支循环建立组和侧支循环未建立组。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NLR是否为患者侧支循环建立独立危险因素。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研究NLR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及侧支循环代偿级别的相关性,并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NLR预测患者侧支循环未建立的最佳截断值。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侧支循环未建立组NLR[10.79(7.13,14.63)]高于侧支循环建立组[7.24(5.39,10.4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是影响侧支循环建立(OR=1.242,95%CI:1.101~1.402;P<0.01)的独立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NLR与NIHSS呈正相关(r=0.576,P<0.01),与侧支循环代偿级别呈负相关(r=-0.303,P<0.001);ROC曲线结果显示,NLR预测患者侧支循环未建立的临界值为9.365(曲线下面积是0.674,95%CI:0.559~0.788,敏感度61.3%,特异度70.3%)。结论对于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患者,NLR与侧支循环建立相关,临床工作中,应重视NLR的测定。
谢荞琎刘昕陈云波罗璨璟方颖
关键词:脑梗死侧支循环大脑中动脉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替普酶溶栓不同时间窗对血管再通率的影响被引量:19
2020年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替普酶溶栓应用时间对血管再通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44例,根据阿替普酶溶栓时间窗可分为1 h组21例、1~2 h组46例、2~3 h组42例和3~4.5 h组35例。采用NIHSS评分评估各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4 h、治疗28 d、治疗90 d神经功能缺损情况,mRS评分评价溶栓90 d后临床疗效,采用TICI标准对各组患者动脉(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再通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各组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溶栓时间窗的推移,NIHSS评分逐渐升高(P<0.05),阿替普酶溶栓应用时间与NIHSS评分相关(P<0.05)。1 h组、1~2 h组、2~3 h组和3~4.5 h组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5.8%、76.1%、59.5%和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 h组血管再通情况不影响临床疗效(P>0.05),1~2 h组、2~3 h组和3~4.5 h组的血管再通情况与临床疗效可能相关(P<0.05)。3~4.5 h组的供血动脉再通情况与堵塞部位相关(P<0.05),1 h组、1~2 h组和2~3 h组脑供血动脉再通情况与堵塞部位无关(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再通率与阿替普酶溶栓应用时间相关,阿替普酶溶栓时间窗小可提高患者血管再通率,降低神经损伤。
林玉全王升武辜忠灵邓琳文贵斌陈云波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阿替普酶血管再通率
姜黄素在脑血管疾病防治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05年
临床和动物实验表明姜黄素具有抗氧化、降血脂、抗炎、抗凝、抑制血管生成、抗肿瘤等药理作用。通过综述姜黄素的药理作用,进一步探讨其在脑血管病的防治中的降低脑危险因素、脑保护等作用。
陈云波李长清许川山
关键词:姜黄素脑血管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