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东万

作品数:15 被引量:149H指数:5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重庆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动脉
  • 3篇蛋白
  • 3篇帕金森
  • 3篇帕金森病
  • 3篇缺血
  • 3篇急性
  • 2篇淀粉样
  • 2篇血栓
  • 2篇血栓溶解
  • 2篇血栓溶解疗法
  • 2篇血性
  • 2篇溶栓
  • 2篇氢氯吡格雷
  • 2篇椎动脉
  • 2篇卒中
  • 2篇疗法
  • 2篇硫酸氢
  • 2篇硫酸氢氯吡格...
  • 2篇颅内
  • 2篇氯吡格雷

机构

  • 13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石景山医...
  • 1篇北京市仁和医...

作者

  • 15篇陈东万
  • 11篇周华东
  • 6篇严家川
  • 5篇曹红元
  • 4篇李惠允
  • 4篇杨珩
  • 4篇王延江
  • 3篇许志强
  • 3篇易旭
  • 3篇王琳
  • 3篇石倩千
  • 2篇高长越
  • 2篇张猛
  • 2篇姚秀卿
  • 2篇梅晶
  • 1篇胥娟
  • 1篇李玮
  • 1篇王鑫
  • 1篇曾凡
  • 1篇温建良

传媒

  • 3篇解放军医药杂...
  • 2篇重庆医学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海峡药学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解剖与临床
  • 1篇中国临床保健...
  • 1篇中国卒中杂志
  • 1篇阿尔茨海默病...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4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动静脉联合溶栓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0
2014年
目的 评估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和风险.方法 2010年6月-2013年6月收住符合溶栓适应证且无禁忌证的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82例按自愿原则,接受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31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51例,评估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动静脉联合溶栓组溶栓后Ⅱ~Ⅲ级闭塞血管再通率、早期临床神经功能改善率、3个月较好转归率显著高于静脉溶栓组(P<0.05),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术后3个月的病死率两组无差异(P>0.05).结论 相对于静脉溶栓,动静脉联合溶栓具有与之相似的安全性,且动静脉联合溶栓拥有更好的疗效,但该结果仍有待于大样本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证实.
曹红元石倩千陈东万易旭李惠允杨珩李玮严家川张猛周华东
关键词:卒中血栓溶解疗法静脉动脉
阿尔茨海默病常规临床诊断与淀粉样蛋白PET诊断的一致性研究
2018年
目的:评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临床诊断与^(11)C-PiB示踪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神经影像学诊断的一致性,探讨脑内Aβ沉积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AD患者48例,MCI患者14例。收集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神经心理学量表评分、血管危险因素(vascular risk factors,VRF)(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卒中史)等信息,对患者做PiB-PET检查及APOE基因型测序。分析AD临床诊断与PET病理诊断的符合率,PET阳性组与PET阴性组神经心理学量表评分差异及各类危险因素与脑内Aβ沉积的相关性。结果:AD组患者临床诊断与PET诊断的阳性一致率达77.1%,MCI组阳性一致率仅为21.4%;AD患者PET阳性组MMSE量表评分低于PET阴性组(P=0.004),CDR量表评分(P=0.012)和ADL量表评分(P=0.034)高于PET阴性组;各类危险因素中仅APOE基因与Aβ沉积相关,即APOE ε4携带者的Aβ沉积风险更高(OR=4.913,P=0.049)。结论:当前AD临床诊断准确性不高,有必要纳入更多的生物标志物、影像学检测、遗传基因指标辅助诊断;APOE作为AD的重要危险基因,对临床AD的诊断、评估、预防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李薇薇徐亚丽沈盈盈陈东万卜先乐曾凡刘雨辉金旺盛陈阳朱洁姚秀卿高长越许志强周华东王延江李奇明焦方阳温建良金榕兵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
急性脑梗死后炎症因子的动态变化及其与神经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5
2014年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以及与神经功能评分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5月—2013年10月治疗的35例脑梗死患者(入院时、发病后3 d、7 d、14 d)和43例健康体检者血液,分析炎症因子水平与神经功能评分(NIHSS评分、Barthel指数)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中白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γ-干扰素(IFN-γ)在入院时、发病后3 d、7 d、14 d各时点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各炎症因子水平发病24 h内升高,并在卒中后14 d内达到最高水平。入院时血清IL-6水平与入院时NIHSS评分呈正相关,与Barthel指数无相关性;入院时血清IL-1β、IL-6水平与发病14 d的NIHSS评分呈正相关,与Barthel指数呈负相关。结论脑梗死后血清IL-1β、IL-6、TNF-α和IFN-γ等炎症因子均增高,并与入院时和卒中14 d时的神经功能评分相关,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早期卒中严重度及预后。
曹红元刘雨辉李惠允石倩千易旭陈东万王鑫胥娟姚秀卿严家川王琳许志强周华东王延江
关键词:脑梗死白细胞介素类肿瘤坏死因子类
脑出血与脑微出血关系的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研究脑出血组及对照组之间微出血发生率的差异,明确微出血是否为脑出血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4月住院的305例急性脑出血(脑出血组)以及与之在一般资料方面相匹配的415例体检者(对照组)进行脑微出血的临床及磁共振影像研究。结果对照组脑微出血发生率16.6%,脑出血组脑微出血发生率44.6%,脑出血组发生微出血的比例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脑出血不同部位之间的脑微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脑微出血发生率高,对其进行二级预防具有指导意义。
石倩千曹红元陈东万易旭李惠允杨珩梅晶王琳严家川周华东
关键词:脑出血微血管磁共振成像
左锁骨下动脉支架成形术后高度再狭窄1例
2009年
陈东万许志强周华东
关键词:左锁骨下动脉支架成形术再狭窄硫酸氢氯吡格雷颈动脉窦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观察和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00例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发病后90 d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并根据mRS评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53例)和预后不良组(47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安全性及发病90 d时的病死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溶栓治疗后,有8例患者发生颅内出血,其中,5例为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病后90 d,共有5例患者死亡;预后良好组患者与预后不良组患者在年龄、糖尿病史、溶栓前NIHSS评分、起病至治疗时间、溶栓前收缩压、溶栓前血糖等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727、5.126、2.715、4.249、3.918,χ2=7.868,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溶栓治疗后出现不良预后与糖尿病史(OR=1.567)、溶栓前NIHSS评分(OR=1.916)、溶栓前收缩压(OR=1.269)、溶栓前血糖(OR=2.206)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的近期预后与其神经功能损害程度、糖代谢异常、血压异常等因素有关,临床医生应对这些高危因素给予准确的识别和有效的干预,以达到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
梅晶李惠允杨珩陈瑶陈东万
关键词:卒中血栓溶解疗法
对在国内上市的硫酸氢氯吡格雷晶型特征的考察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建立硫酸氢氯吡格雷晶型的测定方法,并评价已在中国上市的硫酸氢氯吡格雷的晶型结构特征。方法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热重分析(TGA)、X-射线衍射(XRD)对硫酸氯吡格雷的晶型进行了测定与分析。观察在中国3个厂家生产上市的硫酸氢氯吡格雷的晶型结构。结果目前上市的硫酸氢氯吡格雷主要为晶型Ⅰ与晶型Ⅱ。晶型Ⅰ与晶型Ⅱ起始熔点、最高吸收温度、熔化热、MIR光谱、NIR光谱、衍射角和衍射图谱具有较大的差异。来源于赛诺菲制药及乐普药业的硫酸氢氯吡格雷与晶型Ⅱ特征相似,可判定为晶型Ⅱ来源于深圳信立泰的硫酸氢氯吡格雷与晶型Ⅰ特征相似,可判定为晶型Ⅰ,初步实验结果显示晶型Ⅱ的热稳定性优于晶型Ⅰ。结论乐普药业与杭州赛诺菲生产的氯吡格雷均为晶型Ⅱ,热稳定性良好。深圳信立泰药业生产的氯吡格雷为晶型Ⅰ,热稳定性稍差。
陈东万何兰李云朱少兰
关键词:硫酸氢氯吡格雷
经桡动脉穿刺椎动脉支架置人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1例报道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治疗高手术风险颈动脉狭窄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膨式颈动脉支架(所有患者均给予脑保护装置)治疗高手术风险颈动脉狭窄患者20例.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置入支架.术后造影复查,所有患者颅内血管供血状况改善.术后临床症状均有缓解.20例术后随访1~18月,术后3月时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无脑梗死及脑出血发生,无支架内再狭窄.结论: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高手术风险颈动脉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短期疗效肯定.
陈东万李静王延江周华东
关键词:神经介入桡动脉髂动脉
帕金森病患者血浆α-synuclein、Aβ及tau蛋白变化特点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索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血浆中α-突触核蛋白、Aβ及tau蛋白变化情况。方法:募集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PD患者62例,正常对照人群59例,采集两组人群的基本临床信息,测定血浆中α-突触核蛋白、Aβ40、Aβ42、p T181-tau蛋白、p T231-tau蛋白和总tau蛋白浓度,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同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D患者血浆α-突触核蛋白和p T181-tau蛋白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01,0.019),而两组间Aβ40、Aβ42、p T231-tau蛋白和总tau蛋白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PD患者血浆α-突触核蛋白和p T181-tau蛋白浓度与患者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病程、高血压、糖尿病、Hoehn/Yahr分级及Schwab&England评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虽然PD患者血浆α-突触核蛋白和p T181-tau蛋白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尚不适宜作为PD的生物标志物。
陈东万王叶冉曹红元严家川周华东
关键词:帕金森病Α-突触核蛋白Β淀粉样肽TAU蛋白
颅内外动脉纡曲狭窄特点与临床表现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研究颅内外动脉纡曲狭窄特点与临床表现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218例45~89岁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根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影像,将颅内外动脉形态分为动脉纡曲延长和狭窄,临床特点分为头痛头昏、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和脑梗死,危险因素包括高齿鬏原发性高血压及糖尿病等。应用Х^2检验,对动脉纡曲延长、狭窄分布及临床特点进行比较。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颅内外动脉狭窄纡曲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2218例造影显示动脉纡曲延长和狭窄1816例,动脉纡曲延长发生率为76.1%,动脉狭窄发生率为23.9%。颈内动脉系统“S”型纡曲和“0”型纡曲临床表现为脑梗死分别为40.0%和47.9%。椎一基底动脉系统“S”型纡曲和“0”型纡曲临床表现为TIA,分别为57.6%和25.0%。颈内动脉系统重度狭窄临床表现为TIA(45.3%)和脑梗死(35.8%)。椎一基底动脉系统中、重度狭窄临床表现为TIA,分别为48.6%和48.4%。年龄(OR=3.28,95% CI 2.16~4.75)、原发性高血压(OR=3.17,95% CI 2.12~4.69)、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OR=2.95,95%CI 2.02-4.31)和糖尿病(OR=2.82,95% CI 1.96~3.87)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纡曲密切相关。结论颅内外动脉纡曲类型及狭窄程度与临床表现之间有明显相关性,颅内外动脉纡曲狭窄的危险因素主要为年龄、原发性高血压、BMI和糖尿病等。
贾晓军陈东万杨珩张猛周华东
关键词:病理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