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钱卫冲

作品数:86 被引量:267H指数:10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3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45篇血压
  • 35篇高血压
  • 22篇血管
  • 13篇心血管
  • 12篇多态
  • 12篇多态性
  • 11篇基因
  • 11篇病人
  • 10篇血管病
  • 10篇患病
  • 10篇基因多态性
  • 9篇胰岛
  • 9篇胰岛素
  • 9篇患病率
  • 8篇心肌
  • 8篇血脂
  • 8篇脂蛋白
  • 7篇心病
  • 7篇高血压病
  • 7篇冠心病

机构

  • 74篇江苏省人民医...
  • 14篇南京医科大学
  • 5篇金坛市卫生防...
  • 2篇南京大学医学...
  • 2篇南京铁道医学...
  • 2篇江苏省疾病预...
  • 2篇南京军区南京...
  • 2篇南京医学院
  • 2篇电子工业部
  • 2篇江苏省计划生...
  • 2篇金坛市卫生局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扬州市第一人...
  • 1篇南京第十四研...
  • 1篇金坛市河头镇...
  • 1篇南京市第三医...

作者

  • 85篇钱卫冲
  • 34篇王震震
  • 25篇杜福昌
  • 24篇王海燕
  • 24篇王海燕
  • 20篇张仕清
  • 17篇朱杰
  • 13篇马文珠
  • 10篇朱铁兵
  • 9篇姚才良
  • 7篇钮菊英
  • 7篇李新立
  • 6篇郭剑涛
  • 5篇沈洪兵
  • 5篇贾恩志
  • 5篇杨志健
  • 4篇张静馨
  • 4篇曹克将
  • 4篇黄峻
  • 4篇张馥敏

传媒

  • 19篇江苏卫生保健...
  • 16篇江苏医药
  • 12篇南京医科大学...
  • 6篇中华心血管病...
  • 3篇高血压杂志
  • 3篇中国慢性病预...
  • 3篇中国循环杂志
  • 2篇中国动脉硬化...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行为医学...
  • 1篇祝您健康
  • 1篇临床医学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中国高血压杂...
  • 1篇家庭医药(就...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8篇2005
  • 3篇2003
  • 7篇2002
  • 6篇2001
  • 8篇2000
  • 1篇1999
  • 6篇1998
  • 7篇1997
  • 4篇1996
  • 9篇1995
8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苏南农村社区高血压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布研究被引量:10
2000年
为了解苏南农村社区人群高血压患病及危险因素水平,采用整群抽样方法,调查江苏省金坛市农村社区35~59 岁自然人群共1120 人。结果表明:高血压标化患病率为23-11 % ,其中男性为25-27% ,显著高于女性22-14% ;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女性组患病率上升较男性组快,50岁后女性高血压患病率高于男性;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的空腹血糖(FBS) 、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TC/HDLC)构成均存在显著差异,表明男女危险因素水平之间存在差异,同时也说明高血压与FBS、TC、TG、TC/HDLC相关。
郭剑涛沈洪兵徐耀初王海燕钱卫冲王震震张文生杨洪庚周金敖徐爱玲
关键词:高血压农村
睡眠呼吸暂停,新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2011年
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心血管病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平均寿命进一步延长的重要因素。据调查,我国每年死于心血管病的人数大约为300万,约占全部死亡人口的1/3;每年新发生脑卒中至少200万,现患脑卒中约700万;新发生心肌梗死至少50万,现患心肌梗死约200万。
钱卫冲
关键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睡眠呼吸暂停心肌梗死人口老龄化平均寿命死亡人口
心肌梗塞患者血清脂蛋白(a)水平和纤溶功能
1996年
采用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分析56例心肌梗塞(MI)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水平和纤港功能。结果显示;MI组Lp(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27mg/L与136mg/L,P<0.001),多因素分析控制年龄、体重指数、腰臀比、血压、烟酒史、血脂质、纤维蛋白原、血糖和胰岛素后,MI组Lp(a)仍呈非常显著意义(P=0.0037。MI组纤溶酶原活化物的抑制物(PAI-1)为11.23AU/ml,高于对照组(9.57AU/ml,P<0.05),同样用多因素分析控制上述因素后,MI组PAI-1仍有显著意义。Lp(a)与PAI-1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胰岛素与Lp(a)有关,体重指数和年龄与PAI-1有关。
王海燕戴振华杜福昌钱卫冲马文珠
关键词:纤溶系统心肌梗塞
代谢综合征与动脉顺应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9
2005年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与大小动脉顺应性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intima-mediathickness)改变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美国ATPⅢ指南MS的诊断标准,将221例受试者分为对照组46例、代谢综合征组亚组1(有1项异常,n=94)、亚组2(有2项异常,n=58)和亚组3(有3项以上异常,n=29)。采用美国HDICVProfilorDO2020动脉波形分析仪和HP5500超声仪检测各组大小动脉顺应性(C1、C2)和颈动脉IMT。结果代谢综合征各亚组随着组份聚集的增多,C1和C2逐渐降低,颈动脉IMT逐渐增厚。其中与对照组比较,C1和颈动脉IMT与亚组2和亚组3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但与亚组1均无差异(P>005);而C2与各亚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等级相关分析显示HOMAIR、颈动脉IMT与代谢综合征组份聚集程度呈正相关(rs=0493,rs=0261,P均<001),C1、C2与其负相关(rs=-0138,P<005,rs=-0195,P<001)。结论C1、C2降低,颈动脉IMT增厚与MS及其各组份的聚集程度密切相关;C2减退可作为反映胰岛素抵抗引起的血管早期病变-内皮功能障碍的敏感指标之一。
梁立荣李新立吴成权许迪王震震钱卫冲廖静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动脉顺应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内皮功能障碍高血脂高血糖
江苏12城乡人群血压水平及高血压患病率分布被引量:3
1996年
观察江苏省12个城乡不同人群的血压水平及高血压患病率的分布状况,结果显示平均血压水平列前二位的城市为扬州、镇江;农村为张家港及海门。高血压患病率居前二位的城市为同样为镇江、扬州;农村为张家港及洪泽。我省城市男女平均血压水平分别为123.1/72.0mmHg和117.3/70.8mmHg,人群总的高血压标化患病率男女分别为15.1%和13.0%。农村男女平均血压水平为117.3/72.3mmHg和114.1/69.5mmHg.总的高血压标化患病率为8.5%和7.4%。总趋势为城市较农村高。血压水平及高血压患病率在南北城乡之间的分布无明显规律。
潘云香朱杰杜福昌钱卫冲王震震张仕清王海燕姚才良沈洪兵钮菊英
关键词:城乡人群血压高血压患病率
人体测量指标与血脂、血糖及血压水平的典型相关被引量:7
1997年
目的:探讨人体测量指标与心血管危险因素水平的相互关系,确定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最密切的人体测量指标。方法:在江苏省金坛县农村抽取35~59岁自然人群(男492名;女606名),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腹围、臀围和血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收缩压、舒张压,计算出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腹/臀比(AHR)和锥削度指数(CI)后,与血脂、血糖及血压水平作典型相关分析。结果:人体测量指标与心血管危险因素指标呈典型相关(典型相关系数为0.31~0.50);人体测量指标中,体重指数的贡献最大,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最密切;血压是心血管危险因素中与人体测量相关最密切的指标。结论:体重指数是本组人群中最简单但最有价值的人体测量指标;而血压是受肥胖影响最大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指标。
钱卫冲王海燕杜福昌王震震朱杰张仕清姚才良钮菊英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血脂血糖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及危险因素的关系研究被引量:4
2000年
目的 研究中国人群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多态性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社区人群调查中确诊的 11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和相同数量 ,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人询问与原发性高血压有关的因素 ,测量空腹血脂及坐位血压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ACEI/D基因多态性。结果 两组ACE基因I/D多态性构成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病例组DD基因型高于对照组 (30 4%vs18 8% ) ,其中男性组达 (34%vs14% ) ,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DD基因型似可作为原发性高血压 ,特别是男性原发性高血压的一种遗传易感指标 ;心脑血管病阳性家族史、向心性肥胖、高甘油三酯血症。
占伊扬钱卫冲王海燕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N^5,N^(10)-亚甲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心肌梗死的关系被引量:6
2002年
研究N5,N1 0 亚甲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心肌梗死的关系 ,运用多聚酶链反应 限制片长多态性技术检测 1 78例心肌梗死患者及 1 78例正常人N5,N1 0 亚甲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 ,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荧光检测仪测定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发现 ,N5,N1 0 亚甲四氢叶酸还原酶有 3种基因型 ,即纯合子突变型 (TT)、杂合子突变型 (TC)及正常型 (CC)。心肌梗死组TT型频率为 35 .4% ,TC型频率为 53 .8% ,CC型频率为 1 0 .8% ,T等位基因频率为 62 .3 % ,C等位基因频率为 37.7%。正常组中TT型频率为 2 0 .1 % ,TC型频率为 55 .8% ,CC型频率为 2 4 .1 % ,T等位基因频率为 32 .1 % ,C等位基因频率为 67.9% ,且心梗死组TT高于正常组。正常人群中TT基因型者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 (TC +CC)基因型者。心肌梗死患者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多因素分析显示 ,N5,N1 0 亚甲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突变型TT可能是心肌梗死发病的一个危险因素。结论提示 ,N5,N1 0 亚甲四氢叶酸还原酶TT基因型突变可能升高个体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N5,N1 0 亚甲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可能是心肌梗死的易感基因之一 ;N5,N1 0 亚甲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突变型TT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
朱铁兵杨志健钱卫冲王珲王海燕张馥敏曹克将马文珠
关键词:血浆心肌梗死基因多态性同型半胱氨酸
100例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测定被引量:1
1995年
100例高血压者的24小时动态血压测定(ABPM)研究发现:白大衣性高血压在全组、未用药和用药组中的发生率占20%左右,说明偶测血压的白大衣效应可引起高血压的过多诊断和低估了药物的降压效果。28%高血压者ABPM血压大于偶测血压。用药组中,偶测血压判断为满意控制者中有40%ABPM血压仍高于正常水平。这种由于正常活动的应激影响致使偶测血压高估了药物的降压效果。
王海燕钱卫冲王震震杜福昌马文珠
关键词:高血压血压动态血压测定
复方炔诺酮避孕片与女性高血压风险的关系
2011年
目的:研究复方炔诺酮避孕片(1号避孕片)与女性高血压风险的关系,以期降低不良反应。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使用统一的调查问卷、体格检查表对符合入选标准的已婚妇女进行集中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患病因素。结果:①5 596例已婚妇女中患高血压者占12.10%(677例)。②与放置宫内节育器(IUD)妇女比较,曾经服用1号避孕片10~19年和20年以上的妇女患高血压的风险略有升高(调整RR=1.48,95%CI:1.08~2.03;调整RR=1.63,95%CI:1.17~2.27),正在服用1号避孕片10~19年和≥20年的妇女患高血压的风险也略有升高(调整RR=1.53,95%CI:1.16~2.59;调整RR=1.80,95%CI:1.12~2.90);③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按标化回归系数绝对值大小排列依次为体质量指数升高、有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年龄和使用口服避孕药等。结论:长期使用1号避孕片女性患高血压病风险增加,应对其加强血压水平的随访和医学监护,提高使用口服避孕药的安全性和有效率。
陈晗李瑛钱卫冲赵金扣孙志明吴玉璘周健巴磊
关键词:炔诺酮高血压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