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钦绳武

作品数:41 被引量:1,613H指数:2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8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5篇施肥
  • 23篇土壤
  • 18篇潮土
  • 13篇长期施肥
  • 9篇养分
  • 6篇定位施肥
  • 6篇生态
  • 6篇农田
  • 6篇农业
  • 6篇农业生态
  • 6篇农业生态系
  • 6篇农业生态系统
  • 6篇微生物
  • 6篇不同施肥
  • 6篇长期定位施肥
  • 5篇作物
  • 5篇长期不同施肥
  • 4篇施用
  • 4篇土壤酶
  • 4篇土壤酶活

机构

  • 41篇中国科学院
  • 11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南京林业大学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宁夏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 1篇苏州市土壤肥...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41篇钦绳武
  • 12篇张佳宝
  • 8篇赵炳梓
  • 7篇信秀丽
  • 6篇林先贵
  • 6篇王俊华
  • 5篇刘鸿翔
  • 5篇顾益初
  • 5篇鲁如坤
  • 4篇王擎运
  • 4篇邓西海
  • 4篇尹睿
  • 4篇戴珏
  • 4篇蔡祖聪
  • 4篇陈吉
  • 3篇朱安宁
  • 3篇胡君利
  • 3篇沈林林
  • 2篇周健民
  • 2篇陈梅生

传媒

  • 10篇土壤学报
  • 8篇土壤通报
  • 8篇土壤
  • 4篇植物营养与肥...
  • 3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生态环境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6
  • 5篇2005
  • 2篇2002
  • 2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5篇1996
  • 1篇1992
  • 1篇1989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期施肥对汞在典型壤质潮土及作物中累积影响的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研究了长期(1989—2009年)不同施肥条件下,汞在典型壤质潮土中的累积趋势、形态变化,及其在冬小麦/夏玉米体系作物体内的富集与转移。田间试验设置7个不同施肥处理,有机肥(OM)、OM+化肥氮磷钾(NPK)、NPK、NP、PK、NK、和不施肥(CK),其中OM+NPK处理有机肥和化肥氮磷钾各占50%。每个处理4个重复。结果显示,经过20年的不同施肥处理,汞在表层土壤(0—20cm)中的含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磷肥的长期施用是土壤中汞的重要来源,但对其在土壤中的累积趋势影响较小。弱酸溶解态和有机结合态汞的生物毒性较强,但在供试土壤中的含量较低,均约占其全量的6%;而铁锰结合态(18%)和残渣态(70%)是该土壤中汞的主要形态。汞在小麦茎叶和籽粒中的含量差异较小,显著的低于其在根系中的含量;汞在玉米根系和茎叶中的含量相似,明显高于其在籽粒中的含量。经过长期不同的施肥处理,汞在土壤中的含量表现为NPK-OM+NPK—NP—PK〉0M〉NK—CK,与其在作物根系及茎叶中含量的趋势总体一致;汞在两种作物籽粒中的含量表现为NPKCK〉OM—OM+NPK〉NK〉PK〉NP,在作物产量较高及较低的情况下均容易导致汞在籽粒中的富集。在OM、OM+NPK、NK和CK几种施肥处理下,汞在土壤及作物根系中的含量与其余处理相比均较低,但作物通过加强对汞的转移能力,提高了其在作物茎叶及籽粒中的含量,尤其CK处理汞在两种作物籽粒中的含量。
王擎运张佳宝邓西海赵炳梓信秀丽钦绳武
关键词:长期施肥生物富集
华北潮土长期试验中的作物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其环境效应被引量:72
2006年
在河南封丘潮土上进行了小麦、玉米轮作的长期肥料试验,对该长期试验的作物产量、氮利用率及其环境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施氮量为150kg hm^-2季^-1的情况下,化肥N、P、K配合施用(NPK),小麦和玉米产量最高,且年际之间变化小,14a平均产量分别为5261kg hm^-2和7633kg hm^-2。在等N、P、K的情况下,1/2氮用有机肥(1/20M),作物产量略低于NPK;全部氮用有机肥(OM),平均产量分别降低22%和16%,产量年际变化大,但表现出随时间而提高的趋势。小麦和玉米氮肥平均利用率NPK分别为60%和61%、1/20M为51%和56%,OM为33、6%和42.5%。上述处理的表层土壤(0~20cm)全氮含量均显著增加,增加幅度依次递增;作物吸收和表层土壤残留氮合计占氮肥施用量的69%、75%和69%,均未发现NO3^-盐向土壤剖面深层的移动,N2O的排放系数〈0.24%。不施P肥的处理(NK),作物产量极低,氮肥利用率几乎为零,且有大量的NO3^-向剖面深层迁移,在0~100cm范围内,NO;含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提高,但N2O排放系数小于上述3处理。由此可以得出,在该土壤上采用小麦、玉米轮作,年氮施用量300kg hm^-2,如果配合P、K肥,可以持续保持较高的产量,且不造成NO3^-盐淋移和大量N2O排放。
蔡祖聪钦绳武
关键词:小麦氮利用率环境影响
长期试验地潮土的矿化与硝化作用特征被引量:39
2005年
范晓晖林德喜沈敏钦绳武
关键词:长期施肥长期定位试验潮土作物产量硝化作用国情
长期定位施肥对农田土壤酶活性及其相关因素的影响被引量:153
2007年
利用中国科学院封丘农业生态国家实验站潮土农田生态系统养分平衡长期定位试验地,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及其年际变化,以及对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土壤脱氢酶、转化酶、脲酶及磷酸酶的活性在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之后均产生较大的差异,总体上是施肥高于不施肥,施肥处理间从高到低依次是OM(有机肥)、1/2OM+1/2NPK、NPK、NP、PK、NK。同时,土壤脱氢酶活性随着年限的增加逐渐下降,转化酶与磷酸酶的活性趋于增高,而脲酶活性的年际变化规律在不同施肥处理间互不相同。另外,OM与1/2OM+1/2NPK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最高,而施化肥处理中只有NPK处理的微生物生物量N显著高于不施肥对照,其它处理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更有利于保育土壤生物化学环境质量。
王俊华尹睿张华勇林先贵陈瑞蕊钦绳武
关键词:长期定位施肥土壤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土壤养分土壤质量
风干土保存时间和湿土培育时间对黄淮海平原潮土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8
2011年
以经历18年不同施肥管理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阐明它们经过4个不同时间保存或处理后的土壤脲酶、转化酶、脱氢酶、及FDA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处理包括:风干保存30天或鲜土状态、风干保存210天、风干土湿润至田间持水量(25℃)条件下分别培育15天和51天;同时评估这些酶活性的变化程度与土壤本身有机碳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风干土保存时间和风干土湿润后短期培育均对脲酶活性影响很小,但风干土湿润培养51天后其活性则显著降低;随风干土保存时间延长,转化酶活性显著降低;与鲜土相比,风干土湿润培养15天后,脱氢酶活性显著提高,但继续湿润培养至51天后,其活性又降至与鲜土相当,因此风干土湿润培育一定时间后测定的脱氢酶活性可用来代表其田间自然湿度时的状态;FDA酶活性的变异程度最大,与其从鲜土状态至风干状态的活性急剧下降有关。土壤本身有机碳含量与脲酶和脱氢酶的活性变化程度成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土壤有机碳含量是决定它们随环境条件改变而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另外,土壤NH4+-N、NO3--N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对上述4种处理的响应程度也存在差异。其中风干状态土壤经湿润培育处理后,NH4+-N含量呈先降后升趋势,正好与脲酶活性变化趋势相反;而NO3--N含量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则正好相反。
赵炳梓陈吉张佳宝钦绳武
关键词:土壤酶活性
土壤中积累态磷的化学耗竭被引量:23
2002年
积累态P是指肥料P未被植物利用而积累于土壤中的那一部分P素 .本文用一次平衡法、流动技术法和阴离子树脂膜等不同方法来研究土壤中积累态P的化学耗竭 .研究表明 ,解吸出的P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P解吸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 ,各处理中P的释放过程快慢程度是PK >NPK >NK ,红壤的释放量和释放速度均比潮土的要大且快 .解吸P量与土壤速效P和植物吸收P均有显著相关 .土壤中积累态P最大表观利用率为总P量的 4 5
郑春荣陈怀满周东美涂从钦绳武顾益初
关键词:积累态磷土壤
我国典型地区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和平衡研究 Ⅲ.全国和典型地区养分循环和平衡现状被引量:117
1996年
本文根据本系列第Ⅰ、Ⅱ报的养分循环参数,计算了全国、台站所在地区和典型农户的农田养分循环和平衡现状.
鲁如坤刘鸿翔闻大中钦绳武郑剑英王周琼
关键词:农业生态系统土壤养分
我国典型地区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和平衡研究 Ⅳ.农田养分平衡的评价方法和原则被引量:82
1996年
本文主要依据土壤肥力状况,作物对养分的反应等提出了新的农田养分平衡的评价方法和原则.
鲁如坤刘鸿翔闻大中钦绳武郑剑英王周琼
关键词:养分平衡农业生态系统
黄淮海平原农业生态系统研究工作进展被引量:1
1992年
本文介绍的黄淮海平原生态农业,是综合研究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以及各亚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的特点,探索生物-土壤-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调控,建立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多种优化模式。近几年来,研究工作取得很好进展,多项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且在新技术应用方面有许多创新。
刘文政傅积平钦绳武
关键词:农业生态系统黄淮海平原
长期施有机肥与缺素施肥对潮土微生物活性的影响被引量:8
2009年
利用中国科学院封丘农业生态国家实验站潮土农田生态系统养分平衡长期定位试验地,研究长期施有机肥或缺素施肥对农田土壤呼吸强度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与不施肥对照(CK)相比,施肥处理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土壤的呼吸强度及转化酶、脲酶与磷酸酶活性;从N、P、K平衡施肥角度比较,施有机肥(OM)与有机无机配施(1/2OM+1/2NPK)的效果均显著高于施无机肥(p<0.05);从缺素施肥角度分析,缺P显著低于NPK处理(p<0.05),缺N次之,缺K影响较小。结果表明,长期配施有机肥更有利于提高潮土的微生物活性,长期缺施P肥最不利于保育潮土的微生物学质量。
陈梅生尹睿林先贵张华勇王俊华钦绳武
关键词:长期定位施肥土壤酶活土壤质量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