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先贵

作品数:458 被引量:3,633H指数:3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52篇期刊文章
  • 107篇专利
  • 87篇会议论文
  • 1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07篇农业科学
  • 117篇环境科学与工...
  • 35篇生物学
  • 12篇化学工程
  • 10篇轻工技术与工...
  • 7篇医药卫生
  • 4篇经济管理
  • 2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社会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50篇土壤
  • 101篇微生物
  • 72篇污染
  • 59篇菌根
  • 47篇多环芳烃
  • 43篇土壤微生物
  • 41篇丛枝菌根
  • 40篇水稻
  • 34篇菌根真菌
  • 31篇水稻土
  • 31篇污染土
  • 31篇污染土壤
  • 29篇多环芳烃污染
  • 29篇烃污染
  • 28篇降解
  • 27篇农田
  • 26篇施肥
  • 26篇群落
  • 25篇肥料
  • 21篇农田土壤

机构

  • 452篇中国科学院
  • 42篇中国科学院大...
  • 3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8篇香港浸会大学
  • 15篇南京农业大学
  • 12篇广东海纳农业...
  • 10篇南京师范大学
  • 9篇中国科学院植...
  • 9篇红塔烟草(集...
  • 8篇上海第二工业...
  • 6篇西北农林科技...
  • 6篇广东海纳农业...
  • 5篇河南科技大学
  • 5篇南京信息工程...
  • 4篇江苏省农业科...
  • 4篇沈阳农业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生...
  • 4篇浙江农林大学
  • 4篇广东海纳肥业...
  • 4篇惠州市海纳粮...

作者

  • 457篇林先贵
  • 99篇王一明
  • 87篇尹睿
  • 71篇胡君利
  • 52篇冯有智
  • 43篇王俊华
  • 41篇张华勇
  • 39篇曹志洪
  • 39篇张晶
  • 37篇曾军
  • 36篇陈瑞蕊
  • 28篇褚海燕
  • 26篇吴宇澄
  • 24篇朱建国
  • 18篇施亚琴
  • 17篇董元华
  • 16篇胡正义
  • 15篇郝文英
  • 15篇秦华
  • 15篇王发园

传媒

  • 41篇土壤学报
  • 33篇土壤
  • 18篇应用与环境生...
  • 12篇生态学报
  • 11篇生态与农村环...
  • 9篇微生物学通报
  • 9篇环境科学
  • 8篇植物营养与肥...
  • 7篇环境科学学报
  • 7篇中国土壤学会...
  • 6篇土壤通报
  • 6篇农业环境科学...
  • 6篇生态环境学报
  • 5篇微生物学报
  • 5篇应用生态学报
  • 5篇腐植酸
  • 4篇中国环境科学
  • 4篇农村生态环境
  • 4篇食用菌
  • 4篇生态学杂志

年份

  • 2篇2024
  • 8篇2023
  • 16篇2022
  • 8篇2021
  • 17篇2020
  • 9篇2019
  • 8篇2018
  • 11篇2017
  • 18篇2016
  • 17篇2015
  • 36篇2014
  • 21篇2013
  • 45篇2012
  • 37篇2011
  • 33篇2010
  • 23篇2009
  • 27篇2008
  • 22篇2007
  • 16篇2006
  • 23篇2005
4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磁性纳米颗粒介导分离技术筛选土壤中多氯联苯降解菌及其降解特性
2023年
【背景】磁性纳米颗粒介导分离(magnetic nanoparticle-mediated isolation,MMI)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无须底物标记就能从复杂菌群中分离活性功能微生物的方法,目前尚无研究报道该技术应用于难降解污染物3,3′,4,4′-四氯联苯(3,3′,4,4′-tetrachlorobiphenyl,PCB77)。【目的】从土壤中筛选PCB77活性降解菌并研究其污染物降解特性。【方法】利用磁性纳米颗粒(magnetic nanoparticles,MNPs)富集原位活性PCB77降解菌群,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细菌群落变化,经平板筛选得到PCB77降解菌,并研究其对多氯联苯和多溴联苯醚的降解特性。【结果】基于MMI技术获取的富集培养液能够高效地转化PCB77,与对照组相比底物降解效率从6%提升至79.3%,同时该富集培养液中细菌物种多样性显著降低,群落组成发生明显变化。从对照组和MMI处理组中分别筛选到PCB77降解菌红球菌CT2和类芽孢杆菌MT2,发现红球菌为对照组中唯一的优势物种,而MMI处理组的优势物种由红球菌和类芽孢杆菌共同组成。菌株MT2对PCB77具有优异的降解能力,唯一碳源条件下对PCB77的降解率高达65.2%,接近于富集菌群的降解效果,并显著高于菌株CT2(26.3%)。同时,菌株MT2也对多种多氯联苯和多溴联苯醚表现出相对更好的降解效果。【结论】通过MMI技术有效富集出PCB77的高效降解菌群,并从中筛选到多氯联苯高效降解菌Paenibacillus sp.MT2,为发展高效的多氯联苯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提供了理论参考。
朋婷婷项兴佳冯有智何世颖吴宇澄张锋曾军林先贵
关键词:PCB77类芽孢杆菌多氯联苯多溴联苯醚
蚯蚓和丛枝菌根真菌对南瓜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影响被引量:6
2013年
在温室盆栽实验条件下,研究接种AM(arbuscular mycorrhiza)真菌、蚯蚓(Eisenia fetida)对南瓜(Cucurbita moschata)修复3环以上多环芳烃(PAHs)污染农田土壤的影响,试验设置单接AM真菌、单接蚯蚓、双接AM真菌和蚯蚓、不接种的对照共4个处理,播种10周后收获。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和蚯蚓促进AM真菌侵染南瓜,增加南瓜生物量;显著提高南瓜修复土壤中Phe(菲)、Ant(蒽)、Pyr(芘)、BkF(苯并(k)荧蒽)、BaP(苯并(a)芘)、BPer(苯并(g,h,i)芃)等PAHs污染物的效率,促进南瓜高效地吸收3~5环PAHs,尤其是AM真菌和蚯蚓共同接种条件下对南瓜修复土壤效果最优;AM真菌利于南瓜转移根系吸收的高浓度PAHs化合物至地上部,降低PAHs对根系的胁迫,增强南瓜在高浓度PAHs污染土壤中存活,有利于南瓜应用于高浓度PAHs污染土壤的高效修复;蚯蚓对南瓜地下部吸持3—5环高分子量的PAHs化合物有积极作用。因此,选用的AM真菌和蚯蚓在土壤中具有协同作用,促进南瓜高效修复PAHs污染土壤。
白建峰秦华张承龙王景伟林先贵王俊华张晶王一明
关键词:蚯蚓AM真菌南瓜PAHS污染土壤
土壤微生物与农田地力提升
本文阐述了经过多项试验,最终确认并成功分离到PCR-DGGE指纹图谱中的特异芽胞杆菌菌株,进而利用不同施肥年限(0-20年)的历史土壤样品进一步分析了该芽胞杆菌种群丰度的变化。结果发现,该芽胞杆菌在施有机肥4-5年后逐渐...
林先贵胡君利陈瑞蕊冯有智褚海燕
关键词:土壤肥力芽胞杆菌群落结构
文献传递
高产胞外多糖的光合细菌菌株鉴定与筛选
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是指包裹在微生物表面的多聚阴离子水合多糖包被.因其具有易与菌体分离、工业化生产安全无毒、生产周期短、理化性质独特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关注,主要作为胶凝剂、成膜剂、保鲜剂、乳化剂等...
武敬王一明林先贵
关键词:胞外多糖光合细菌REP-PCR柱层析
集约化养殖畜禽粪的农用风险与安全利用技术及推广应用
董元华林先贵李忠佩王辉王一明徐茂殷广德梁晓辉刘勤郝秀珍杨鹏
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宁粮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江苏省土壤肥料技术指导站、江苏绿陵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南京中科院跨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完成的“集约化养殖畜禽粪的农用风险与安全利用技术及推广应用”项目获得第七届(2...
关键词:
关键词:有机肥
不同施肥处理下旱地红壤中阿特拉津的环境归趋及其调控研究
2022年
本研究采集长期施用化肥或有机肥(猪粪)的旱地红壤,设置单一或复合添加木质素和牡蛎壳粉的不同组合处理,进行微宇宙试验。采用同位素示踪、定量PCR、高通量测序等方法,研究施肥及土壤改良措施对红壤中阿特拉津矿化特征及降解微生物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在14周培养期间,旱地红壤对阿特拉津的矿化率低于0.33%。牡蛎壳粉有效提高红壤p H、改变土壤细菌群落,将施化肥、有机肥土壤中矿化率大幅提高至43.3%和9.51%,同时导致atz C和trz N等阿特拉津降解功能基因的富集。木质素则显著促进阿特拉津残留态形成,使阿特拉津与土壤有机质的结合达对照组的6.1倍,但对污染物的矿化没有明显作用。本研究结果有助于阐明旱地红壤中阿特拉津的环境归趋,并为发展适用于红壤的污染物控制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董攀月陈禹竹曾军林先贵骆永明吴宇澄
关键词:阿特拉津红壤微生物降解环境归趋
氨氧化古菌的生态学研究进展被引量:41
2010年
上百年来细菌一直被认为是地球氨氧化过程的主要驱动者,2005年海洋中分离到迄今唯一的非极端环境泉古菌,发现其氧化氨态氮获得能源生长,是氨氧化古菌。氨氧化古菌和细菌对地球氨氧化过程的相对贡献率,是目前全球氮循环研究最重要的微生物生态学问题之一。已有的证据表明古菌在海洋氨氧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细菌则是土壤氨氧化过程的主要驱动者。本文重点探讨了原位自然环境下氨氧化古菌的生态学研究进展。
贾仲君翁佳华林先贵Ralf Conrad
关键词:氨氧化古菌氨氧化AMOA基因微生物生态
一种有机烟的育苗方法
一种有机烟的育苗方法,该育苗方法采用漂浮育苗法,并包括以下步骤:播种:有机烟育苗时采用高磷有机育苗基质,育苗时育苗盘边缘每穴播两粒烟草种子,其余每穴一粒烟草种子,人工播种或机器播种;施肥:第一真叶期进行第一次施肥;第三真...
王一明林先贵戴勋胡保文
文献传递
用于滨海盐碱地水稻种植的专用肥-磷石膏配施方法
用于滨海盐碱地水稻种植的专用肥-磷石膏配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水稻移栽之前,向滨海盐碱地稻田中注满水,然后按每亩每季50~5000kg的标准撒入磷石膏,泡田1~7d后将田面积水排出;再次向稻田中注水,施入基肥后移栽水稻...
胡君利林先贵崔向超徐江兵束中立
文献传递
种植水稻对古水稻土与现代水稻土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16
2007年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种植水稻对长江三角洲绰墩山遗址的古水稻土与现代水稻土的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和氨氧化细菌数量的影响。在60d的试验期内观察发现,现代水稻土含有0.416~1、235MPN mg^-1的氨氧化细菌,古水稻土在温室培养后也检测到0.013—0、055MPN mg^-1的氨氧化细菌,但数量远远低于现代水稻土;在不施氮的条件下种植水稻会降低古水稻土与现代水稻土中氨氧化细菌的数量,但施加硫酸铵在种植水稻30d时增加了其数量,而施加硝酸钠对其数量没有显著影响。现代水稻土的碳底物利用能力明显弱于古水稻土,微生物群落的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McIntosh指数也不同程度的低于古水稻土;种植水稻60d后,现代水稻土中微生物群落的整体活性显著提高,三种多样性指数也达到与古水稻土相同的水平,但施加氮肥又减缓了种植水稻对微生物整体活性的增强作用。种植水稻和施用氮肥对古水稻土微生物群落的三种多样性指数均没有显著影响,而且3320a古水稻土和6280a古水稻土的微生物功能多样性也没有显著差异。
胡君利林先贵褚海燕尹睿张华勇王俊华曹志洪胡正义
关键词:古水稻土氨氧化细菌种植水稻施用氮肥
共4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