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阳

作品数:12 被引量:188H指数:8
供职机构:华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泉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PM2.5
  • 4篇土壤
  • 4篇重金
  • 4篇重金属
  • 4篇污染
  • 4篇PM
  • 3篇污染特征
  • 2篇源解析
  • 2篇土壤磷
  • 2篇土壤重金属
  • 2篇秋季
  • 2篇磷素
  • 2篇解吸
  • 2篇金属
  • 2篇金属元素
  • 2篇健康风险评价
  • 2篇大气PM2....
  • 1篇多环芳烃
  • 1篇有机碳
  • 1篇元素碳

机构

  • 12篇华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城...
  • 1篇江西省山江湖...
  • 1篇成都市环境保...

作者

  • 12篇赵阳
  • 9篇胡恭任
  • 8篇于瑞莲
  • 2篇刘海婷
  • 2篇林晓辉
  • 1篇黄灵光
  • 1篇谭城军
  • 1篇林燕萍
  • 1篇林晓峰
  • 1篇苏光明
  • 1篇张雪琴

传媒

  • 2篇地球与环境
  • 1篇土壤通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环境化学
  • 1篇有色金属
  • 1篇环境科学导刊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泉州市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磷的吸附与解吸特性被引量:13
2011年
分析了不同利用方式下泉州市土壤磷素吸附-解吸特征。结果表明:Langmuir等温方程式可以很好地表征土壤磷素的吸附特性;旱地和轮作地土壤对磷的吸附能力较强,而草地和林地土壤对磷的吸附能力较弱;磷的流失风险顺序为轮作地>草地>林地>旱地;指导施磷量与吸附常数、最大缓冲量的大小顺序一致,为旱地>轮作地>林地>草地;轮作地和草地的解吸率高于旱地和林地,土壤的缓冲能力顺序为旱地>林地>轮作地>草地。主成分分析表明,平均解吸率、易解吸磷、磷吸附指数和磷零吸持平衡浓度4个指标最能反映土壤磷素流失潜力,可作为评价流失潜力的主要指标。
刘海婷赵阳于瑞莲胡恭任谭城军
关键词:土壤磷素吸附解吸主成分分析
南昌市大气PM2.5污染特征与来源解析研究
本文收集了南昌2013年PM2.5监测数据和气象数据,并选取9月作为代表月采集PM2.5样品和污染源样。分析了样品中无机元素、多环芳烃、水溶性离子、元素碳和有机碳等化学组分。同时建立了南昌市PM2.5排放源清单和以多尺度...
赵阳
关键词:化学组分源解析
2013年南昌市区PM_(2.5)的浓度水平及时空分布特征与来源被引量:29
2017年
对2013年南昌市区9个自动空气质量监测点的ρ(PM_(2.5))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了PM_(2.5)浓度水平及时空分布特征,并采用轨迹聚类、PSCF(潜在源贡献因子)、CWT(浓度权重轨迹分析)进行了大气PM_(2.5)的来源分析.结果显示:2013年南昌市区ρ(PM_(2.5))年均值为69.1μg/m^3,超过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限值(35μg/m^3)的97%;ρ(PM_(2.5))昼夜变化呈双峰型分布,峰值位于09:00—11:00和20:00—22:00;月际变化呈两边高、中间低的"V"型趋势;ρ(PM_(2.5))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由高到低依次为冬季、春季、秋季和夏季;ρ(PM_(2.5))空间分布呈由东南至西北递减的分布特征.气流轨迹聚类结果表明,南昌市气流输送季节性变化特征明显,夏季来自南方或东南方向的气流比例高达65.6%,而在另外三个季节,东北和偏北方向的气流分别占62.0%(冬)、59.6%(春)、54.7%(秋),对南昌市ρ(PM_(2.5))影响较大;夏季南方或东南方向的气流所占比例较高,为65.6%;PM_(2.5)的PSCF和CWT的高值主要集中在南昌本地和邻近的浙江省及福建省北部地区,但周边的河南南部、江苏中部也是南昌市PM_(2.5)的潜在来源地.
赵阳胡恭任于瑞莲陆成伟樊孝俊黄灵光刘海婷
关键词:PM2.5后向轨迹
泉州市土壤磷素分布及磷流失风险分析
城市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典型区域,也是人类活动最为强烈的区域。目前,大量自然和农业土壤被城市的扩展而占用,城市化背景下的城市土壤质量的演变以及这种演变所带来的生态和环境效应是研究人类活动与环境关系问题的重要组成...
赵阳
关键词:土壤磷素功能区吸附-解吸土地利用
文献传递
多元统计在土壤重金属污染源解析中的应用被引量:41
2011年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及其防治愈来愈受重视,查明污染源是有效治理污染的前提。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在土壤重金属溯源中的应用。针对以往研究工作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今后土壤重金属污染源解析研究中的新思路:(1)GIS技术与多元统计相结合生成的污染专题地图,可以更好地确定污染物来源;(2)利用富集因子(EFs)可以深入区别重金属是人为污染源还是自然源,并且进一步验证多元统计分析的结果;(3)利用一些改进的方法如增强矩阵主成分分析(MAPCA)和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可以克服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不足。
林燕萍赵阳胡恭任苏光明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污染源解析
南昌市秋季PM_(2.5)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风险评价及来源分析被引量:13
2016年
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定量分析了2013年9月南昌市PM_(2.5)中16种优控多环芳烃(PAHs)含量.结果表明,PAHs总浓度平均值为17.95 ng·m^(-3),变化范围为3.55—39.97 ng·m^(-3).不同环数多环芳烃占总浓度比例由大到小依次为:5环(50.45%)>4环(19.32%)>6环(17.99%)>2环(6.34%)>3环(5.90%),表现出明显的机动车尾气排放特征.通过计算PAHs的苯并[a]芘(BaP)毒性当量浓度(9.458—14.454 ng·m^(-3)),表明南昌市PAHs对人体健康存在潜在危害.特征化合物比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结果表明,燃煤、机动车尾气、农业燃烧及少量的石油挥发是南昌市PM_(2.5)中PAHs的主要污染源.
赵阳林晓辉胡恭任于瑞莲
关键词:PM2.5多环芳烃污染特征
镍、铜基分子催化剂的均相电催化制氢研究
随着石油危机的到来,氢气被认为是传统化石燃料的理想替代品之一。在众多制氢方法中,电催化制氢方法因为可以直接得到较为纯净的氢气而备受研究人员的青睐。分子催化剂按照核心元素种类可以划分为:非贵金属分子催化剂和贵金属分子催化剂...
赵阳
关键词:铜配合物镍配合物非贵金属催化剂分子催化剂
南昌市秋季大气PM_(2.5)中碳组分污染特征被引量:2
2018年
2013年秋季在南昌市6个采样点采集了60个大气PM_(2.5)样品,用热光透射法测定了PM_(2.5)样品中OC和EC的含量,并分析了OC/EC值、二次有机碳SOC浓度水平以及OC和EC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采样期间南昌市大气PM_(2.5)日均值为45.7μg/m^3;OC和EC的浓度范围分别为4.6~15.8μg/m^3和1.5~8.2μg/m^3;各采样点OC/EC均值范围为2.0~3.5,说明各采样点均存在SOC的生成;SOC、一次有机碳POC和总碳TC浓度平均值分别为2.0、9.0和15.5μg/m^3,SOC/OC范围13.6%~31.1%(均值19.1%),SOC/PM_(2.5)范围2.9%~7.2%(均值4.6%);石化、建工学校、省外办和京东镇政府采样点PM_(2.5)中OC和EC的相关性相对较好,来源较为相近;武术学校和林科所OC和EC的相关性较不显著,来源相对复杂。
郑权赵莉斯于瑞莲胡恭任赵阳
关键词:PM25有机碳元素碳污染特征
南昌市秋季大气PM_(2.5)中金属元素富集特征及来源分析被引量:37
2016年
采集2013年秋季南昌市6个不同区域的大气PM_(2.5)样品,分析PM_(2.5)质量浓度及其中18种金属元素(Mg、Al、K、Ca、Ti、V、Ba、Co、Cr、Mn、Fe、Ni、Cu、Zn、Cd、Pb、As、Hg)的富集特征,并用多元统计分析法探讨了PM_(2.5)中上述元素主要来源.结果表明,南昌市秋季大气PM_(2.5)日均质量浓度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二级标准限值(≤75μg·m^(-3)).Mn、Ti、Al和V的富集因子小于1.0,表明这些元素基本没有富集;Fe、Cr、Co、K、Mg、Ba、Ca、Cu和As的富集因子范围为1.7~7.8,表明这些元素受到自然源和人为源的共同影响;Hg、Zn、Pb、Ni和Cd的富集因子范围为21.9~481.2,表明这些元素受到明显的人为污染.综合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PM_(2.5)中Mg、K、Al、Ca、Ti主要来源于土壤及建筑尘;As、Hg主要来自燃煤;Ba、Ni、Mn主要来自金属冶炼排放;V、Cu、Fe、Cd、Pb、Cr、Co主要来自交通源;Zn主要受金属冶炼和燃煤的影响.
林晓辉赵阳樊孝俊胡恭任于瑞莲
关键词:PM2.5金属元素
泉州市主要工业区土壤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被引量:22
2011年
为了解泉州市工业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程度,采用现场采样及室内测试方法对泉州市主要工业区土壤中Cd、As、Pb、Zn、Cu、Hg、N i和C r等重金属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应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这些工业区土壤重金属通过皮肤暴露途径所引起的健康风险作出评价。结果表明,工业区土壤已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其中以Zn、Cu、Pb污染最为严重。土壤重金属的含量空间分布并不均匀。土壤重金属非致癌风险大小为:Pb>As>Cu>C r>Cd>Zn>Hg>N i,均小于致癌风险阈值1,对人体不会造成健康危害。致癌风险Cd>As,均低于致癌风险阈值,表明Cd和As不是主要的致癌风险因素。
林晓峰胡恭任于瑞莲赵阳
关键词:环境工程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土壤工业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