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瑞莲

作品数:215 被引量:1,849H指数:24
供职机构:华侨大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泉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5篇期刊文章
  • 29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1篇天文地球
  • 9篇理学
  • 6篇化学工程
  • 4篇矿业工程
  • 4篇农业科学
  • 4篇文化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3篇重金
  • 93篇重金属
  • 56篇污染
  • 43篇沉积物
  • 28篇同位素
  • 26篇赋存形态
  • 22篇重金属污染
  • 22篇金属污染
  • 21篇土壤
  • 19篇生态风险
  • 19篇污染评价
  • 17篇PM2.5
  • 17篇表层沉积物
  • 15篇源解析
  • 15篇示踪
  • 15篇健康风险评价
  • 13篇PM
  • 11篇地球化
  • 11篇地球化学
  • 10篇重金属赋存形...

机构

  • 205篇华侨大学
  • 26篇中国科学院
  • 13篇核工业北京地...
  • 12篇东华理工大学
  • 11篇东北师范大学
  • 8篇南京大学
  • 7篇泉州师范学院
  • 5篇中国科学院城...
  • 2篇六盘水师范学...
  • 1篇北海道大学
  • 1篇河北大学
  • 1篇吉林医学院
  • 1篇空军工程大学
  • 1篇泉州华侨大学
  • 1篇江西省山江湖...
  • 1篇自然资源部第...
  • 1篇成都市环境保...
  • 1篇科斯特(厦门...
  • 1篇厦门三维丝环...

作者

  • 210篇于瑞莲
  • 193篇胡恭任
  • 17篇林承奇
  • 11篇刘贤荣
  • 11篇胡起超
  • 9篇张云峰
  • 8篇刘丛强
  • 8篇赵元慧
  • 8篇赵阳
  • 8篇何海星
  • 8篇王珊珊
  • 8篇韩璐
  • 7篇温先华
  • 7篇孙境蔚
  • 7篇苏光明
  • 7篇余伟河
  • 7篇杨秋丽
  • 6篇刘海婷
  • 6篇崔建勇
  • 6篇赵金秀

传媒

  • 23篇地球与环境
  • 21篇环境化学
  • 19篇环境科学
  • 13篇华侨大学学报...
  • 8篇中国环境科学
  • 8篇环境科学与技...
  • 7篇中国矿业
  • 5篇生态学杂志
  • 5篇广东化工
  • 4篇环境科学学报
  • 4篇矿物岩石
  • 4篇矿物学报
  • 4篇有色金属
  • 3篇非金属矿
  • 3篇重庆环境科学
  • 3篇环境科学研究
  • 3篇环境技术
  • 2篇岩石矿物学杂...
  • 2篇地球学报
  • 2篇地质论评

年份

  • 4篇2023
  • 4篇2022
  • 5篇2021
  • 4篇2020
  • 13篇2019
  • 6篇2018
  • 19篇2017
  • 24篇2016
  • 11篇2015
  • 9篇2014
  • 12篇2013
  • 2篇2012
  • 13篇2011
  • 11篇2010
  • 8篇2009
  • 10篇2008
  • 1篇2007
  • 9篇2006
  • 11篇2005
  • 10篇2004
2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泉州市大气PM_(2.5)镧系元素组成特征及来源解析被引量:4
2017年
2014年3月、4月和7月分别采集了泉州市5个采样点共49个PM_(2.5)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样品镧系元素(Loid)及其他微量金属元素浓度水平.分析了PM_(2.5)镧系元素组成特征和配分模式,利用La-Ce-V三元图和化学质量平衡(CMB)受体模型解析了泉州市大气PM_(2.5)污染来源.结果表明:(1)泉州市大气PM_(2.5)总镧系元素(Σ Loid)浓度为2.490~5.708 ng·m^(-3)(含量65.682~126.529μg·g^(-1)),轻重镧系元素比值(L/H)为12.086~14.319;(2)PM_(2.5)镧系元素配分模式与福建土壤相似,PM_(2.5)中Ce元素表现为正异常,而Eu元素表现为负异常;(3)城市扬尘、燃煤尘、汽车尾气尘和垃圾焚烧飞灰是泉州市大气PM_(2.5)的主要来源,贡献率分别为18.9%、10.9%、30.6%和30.2%.
张云峰于瑞莲胡恭任孙境蔚许文质张棕巍
关键词:PM2.5镧系元素化学质量平衡
柯树背岩体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意义被引量:2
2002年
对柯树背岩体的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及铀金成矿元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柯树背岩体F9大断裂(鹰潭—安远深大断裂)以东部分(东体)与F9大断裂以西部分(西体)在稀土分布模式、微量元素、铀金成矿元素及矿化特征上存在很大的差别,东体与寨背岩体类似,为同熔系列花岗岩,对铀成矿不利;西体为重熔再生岩浆成因的改造型花岗岩,对铀成矿有利,具有良好的成矿远景。
胡恭任陈培荣于瑞莲
关键词:岩石化学铀矿床金矿床成矿远景
苯酚在滩涂沉积物上的吸附特性被引量:21
2004年
研究了苯酚在泉州湾滩涂沉积物上的吸附行为,尤其是pH值和温度对吸附作用的影响,探讨了其吸附机理,同时绘制了吸附等温线。实验结果表明,常温下苯酚在泉州湾滩涂沉积物上的吸附平衡时间约需6h;吸附作用随pH值和温度的升高而减弱;苯酚在泉州湾滩涂沉积物上的吸附行为可以较好地用Henry、Langmuir和Freundlich型吸附等温式来描述,相比而言,Freundlich型拟合效果最好,这说明其吸附机理实际上非常复杂。
于瑞莲胡恭任
关键词:苯酚酸碱度温度等温线
泉州市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磷的吸附与解吸特性被引量:13
2011年
分析了不同利用方式下泉州市土壤磷素吸附-解吸特征。结果表明:Langmuir等温方程式可以很好地表征土壤磷素的吸附特性;旱地和轮作地土壤对磷的吸附能力较强,而草地和林地土壤对磷的吸附能力较弱;磷的流失风险顺序为轮作地>草地>林地>旱地;指导施磷量与吸附常数、最大缓冲量的大小顺序一致,为旱地>轮作地>林地>草地;轮作地和草地的解吸率高于旱地和林地,土壤的缓冲能力顺序为旱地>林地>轮作地>草地。主成分分析表明,平均解吸率、易解吸磷、磷吸附指数和磷零吸持平衡浓度4个指标最能反映土壤磷素流失潜力,可作为评价流失潜力的主要指标。
刘海婷赵阳于瑞莲胡恭任谭城军
关键词:土壤磷素吸附解吸主成分分析
泉州市环境放射性水平调查被引量:13
2002年
报道了福建省泉州市环境放射性水平调查方法和结果。调查结果表明 :(1)泉州市原野γ辐射剂量率为 72 .3~ 16 5 .1n Gy/ h,按测点和人口加权均值为 111.5 n Gy/ h和 110 .9n Gy/ h,高于福建省的平均值 (分别为 92 .6 n Gy/ h和87.1n Gy/ h) ,是 UNSCEAR1982年报告中给出的世界陆地γ辐射剂量率按人口加权均值 (5 0 n Gy/ h)的 2 .2 2倍。(2 )泉州市道路γ辐射剂量率测值范围为 6 5 .8~ 14 9.5 n Gy/ h,均值 113.7n Gy/ h,略高于福建省均值 10 6 .4 n Gy/ h。 (3)泉州市建筑物室内天然γ辐射剂量率测值范围为 12 8.9~ 2 86 .3n Gy/ h,按测点和人口加权均值分别为 190 .7n Gy/ h和 188.5 n Gy/h。不同建筑材料建筑物室内天然γ辐射剂量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花岗石房 >砖与混凝土房 >煤渣砖房 >砖木、土木房。(4)泉州市天然γ辐射、宇宙和线射天然贯穿辐射所致居民人均年有效剂量当量分别为 1.0 5 m Sv、0 .16 m Sv和1.2 1m Sv,全区集体年有效剂量当量分别为 0 .76× 10 4人· Sv,0 .12× 10 4人·Sv,0 .88× 10 4人· Sv。(5 )土壤中 2 2 6 Ra、2 32 Th、4 0 K含量均值分别为 71.3Bq/ kg、6 8.8Bq/ kg、6 8.8Bq/ kg、94 3.7Bq/ kg。(6 )地下水中2 2 6 Ra、U、Th、Rn浓度均值分别为 31.9m Bq/ L、0 .
胡恭任于瑞莲
关键词:天然Γ辐射环境调查空气吸收剂量率地下水土壤
泉州湾河口红树林湿地重金属的分布与迁移被引量:4
2015年
通过测定泉州湾河口湿地2种红树植物(桐花树和秋茄)不同部位(根、枝和叶)及其根际沉积物中重金属酸可提取态含量,探讨该区域重金属元素的分布、在植物不同部位富集和迁移的情况。结果表明:2种红树植物根际沉积物中酸可提取态重金属含量顺序均为Fe>Mn>Zn>Pb>Cu>Cr>Ni;秋茄根际沉积物中Cu、Zn、Pb、Ni和Cr两两之间呈正相关,桐花树根际沉积物中Cu与Zn呈正相关,Pb与其他重金属的相关性不显著;2种红树植物根中大多数重金属含量与根际沉积物中重金属酸可提取态含量之间呈正相关,而枝中的相关性不显著;2种红树植物重金属富集的情况较接近,Mn富集系数最大,其次是Cu和Zn;Mn、Cu、Zn、Cr主要富集在叶中,而Pb、Fe、Ni主要富集在根部;2种植物中Mn的迁移能力最强,易于从根部运输到叶中。
刘冰星于瑞莲胡恭任张丽玲
关键词:桐花树秋茄重金属
赣中变质岩带变质带的重新划分及变质作用P-T条件的确定被引量:2
2004年
根据随变质作用增强而出现的特征变质矿物及矿物组合,对赣中变质岩带重新划分出五个变质带,由低到高依次为绢云母一绿泥石带、黑云母带、铁铝榴石带、十字石带、夕线石带。在对各变质带变质矿物进行详细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石榴石-黑云母(Gt-Bi)、斜长石-角闪石(Pl-Hb)、石榴石-十字石(Gt-St)、石榴石-角闪石(Gt-Hb)、石榴石-斜长石-夕线石-石英(Gt-Pl-Sil-Q)、石榴石-斜长石-黑云母-白云母(Gt-Pl-Bi-Mu)等多种地质温压计确定了各变质带的形成温度、压力,绢云母-绿泥石带的形成温度为250-350℃,压力为0.25-0.35GPa;黑云母带的形成温度为350-450℃±,压力为0.25-0.40GPa±;铁铝榴石带的形成温度为450-550℃±,压力为0.40~0.60GPa±;十字石带的形成温度为550-600℃±,压力为0.50-0.60GPa±;夕线石带的形成温度为600-650℃±,压力为0.55-0.65GPa±,赣中变质岩带峰期变质作用已达到角闪岩相。
胡恭任于瑞莲
关键词:变质矿物地质温压计赣中变质岩带
多元统计与铅同位素示踪解析旱地垂直剖面土壤中重金属来源被引量:16
2016年
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分析了厦门市旱地2个垂直剖面土壤中26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研究了剖面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环境风险及污染来源.综合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地质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的评价结果,Cd为厦门市旱地土壤的主要污染因子;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的为50~60 cm深度.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重金属的主要来源为农业生产活动与自然源,其中主要污染因子Cd来自于农业生产的影响.对垂直剖面土壤的酸可溶相铅同位素组成与厦门市潜在污染源的铅同位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厦门市旱地土壤中,铅主要来源于污泥和土壤母质层.根据剖面土壤在^(206)Pb/^(207)Pb-^(206)Pb/^(204)Pb图中的分布特征,利用铅同位素二元混合模型计算出P180剖面和P181剖面母质层的贡献率的平均值分别为54.36%和42.88%,污泥的贡献率平均值分别为45.64%和57.12%,表明旱地剖面土壤中铅主要来源为母质层和城市污泥,与多元统计分析结果相一致.
孙境蔚胡恭任于瑞莲苏光明王晓明
关键词:旱地重金属源解析铅同位素示踪
膨润土小球的制备及其对废水中镍(Ⅱ)的吸附作用研究被引量:11
2009年
将膨润土、海藻酸钠、PVA和水,按一定的比例在加热的条件下,进行混合并制得小球,用于处理含镍废水。结果表明:Ni2+的初始浓度为10mg/L时,投加5g(湿重)的膨润土小球,调节pH为5,吸附时间为25min,振荡速度为110r/min,振荡温度为25℃的条件下,去除率可达到97.6%。含镍废水处理后镍的浓度,可低于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GB8978-1996)。使用后的小球经过再生,在最佳处理条件下仍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于瑞莲胡恭任蔡德钰
关键词:海藻酸钠聚乙烯醇含镍废水
赣中变质岩带的岩石学特征及原岩恢复被引量:11
1999年
野外地质调查和详细的岩性岩相学及构造学研究表明,赣中变质岩带由深层次结晶基底和浅层次褶皱基底组成。结晶基底中除斜长角闪岩为正变质岩外,其它变质岩均为副变质岩,斜长角闪岩原岩为基性火成岩,副变质岩原岩主要为杂砂岩,其次为长石砂岩、岩屑砂岩、粘土岩;褶皱基底其原岩为泥质岩、含炭泥质岩、(炭质)硅质岩。
胡恭任刘丛强章邦桐于瑞莲
关键词:变质岩原岩恢复岩石学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