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阳
- 作品数:24 被引量:224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气工程理学更多>>
- 莫拉克台风(0908)的闪电活动特征
- 利用全球闪电定位网(WWLLN)的连续闪电定位资料以及中国气象局热带气旋中心的台风资料研究0908号台风莫拉克中闪电的分布和变化特征。分析表明,外雨带是出现闪电最多的区域,在热带风暴至强热带风暴阶段,台风结构发展变化最迅...
- 温颖赵阳孔祥贞
- 关键词:台风莫拉克亮温
- 鄂尔多斯盆地林镇地区侏罗系延安组油气成藏规律研究
-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是一个整体升降、坳陷迁移、构造简单的大型多旋回克拉通盆地.盆内资源丰富,发育三叠系延长组与侏罗系延安组两套含油层系.延长组油气主要分布在近源三角洲砂体中,以岩性油藏为主,而延安组油气主要来...
- 徐丽邢蓝田段毅赵阳吴应忠王鑫
- 关键词:油气成藏油气来源
- 文献传递
- 雷电在水平导体中产生感应电压的观测及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31
- 2008年
- 对自然雷电的9次回击过程在水平导体上产生的感应电压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利用数值模拟分析了各种参量对感应电压的影响.自然雷电9次回击在导体上产生的感应电压的变化范围为4.6—18.6kV,平均值为11.2kV.感应电压的半峰值宽度和下降时间的几何平均值分别为0.87和2.9μs.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回击在导体两端产生的感应电压随回击速度的增加而增大,随导体高度的增加而增大.当导体两端的接地电阻匹配时,感应电压随电阻的增加而增大,但并不满足线性关系.当导体两端的接地电阻不匹配时,高电阻端的感应电压远大于低电阻端的感应电压,所以良好的接地可以有效地减小雷电在导体上产生的感应电压.
- 杨静郄秀书王建国赵阳张其林袁铁周筠珺冯桂力
- 关键词:感应电压数值模拟
- 人工触发闪电直窜先导-回击放电参量的估算被引量:2
- 2006年
- 利用2005和2006年夏季在山东人工触发闪电实验中获取的近距离电场和电流资料,对14次直窜先导-回击放电过程的放电特征参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利用实测直窜先导电场结合源电荷先导模式得到的结果与利用实测电流结合传输线模式得到的结果接近,说明2种估算方法都是可行的.人工触发闪电回击速度平均值为2.14×108 m/s,与自然闪电继后回击速度接近;直窜先导速度比回击速度小一个量级;直窜先导电流范围为0.5~6.1 kA.人工触发闪电直窜先导线电荷密度、电位分别为71.4μC/m和9.77MV,均与回击峰值电流呈正相关,直窜先导速度、回击速度与回击峰值电流没有相关性.反演得到的空中触发闪电回击电流峰值的变化范围为12~39 kA,与利用传输线模式估算的结果非常接近,这为难以直接测量的空中触发闪电电流的反演提供了一个有效方法.
- 杨静郄秀书张其林孔祥贞赵阳周筠珺张廷龙冯桂力肖庆复
- 关键词:人工触发闪电
- 发生于山东沿海雷暴云上方的红色精灵被引量:12
- 2008年
- 红色精灵(red sprite)不同于发生在对流层中的雷电,它一般发生在雷暴云上方40-90km之间,通常认为是由强烈的雷电引起的.2007年夏季,在山东沾化首次观测到17次红色精灵,一次发生在7月28日,雷暴中心位于山东省冠县,与观测站的距离约为272km,另外16次红色精灵发生在8月1日深夜至8月2日凌晨,雷暴中心与观测站的距离约为315km.记录到的所有红色精灵均成簇(cluster)出现,而且,红色精灵呈现出多种形态,有柱状,带有天使状翅膀的柱状、胡萝卜状和跳舞状等.红色精灵持续的时间范围为40.160ms,几何平均值约为61ms.红色精灵与母体雷电的时间差范围在3.4—11.8ms之间,几何平均值为7.1ms.在红色精灵发生时段,正地闪在总地闪中所占的比例约是没有产生红色精灵时段所占比例的7倍.红色精灵并不常出现在对流发展较旺盛阶段,而是在雷暴系统开始减弱阶段频繁出现.
- 杨静郄秀书张广庶赵阳张彤
- 关键词:雷电雷暴云
- 利用车载偏振天气雷达与电场仪在野外联合观测雷暴云内闪电的系统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利用车载偏振天气雷达与电场仪在野外联合观测雷暴云内闪电的系统,是由车载偏振雷达、电场仪、高精度GPS时钟天线、数据传输天线组成。在距车载偏振雷达中心观测场等距离处分别架设电场仪,并为每台电场仪配备GPS...
- 赵果赵阳贾伟张彤陈世强
- 文献传递
- 人工触发闪电中的M分量特征被引量:10
- 2011年
- 利用2005-2008年期间在山东开展的人工触发闪电试验中所观测到的通道底部电流、不同距离垂直电场及高速摄像光学资料,对人工触发闪电10次回击之后的33次M分量电流波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典型的M分量电流波形具有较对称的结构特征,峰值电流的几何平均值为743 A(标准偏差为0.55);波形10%~90%上升时间的几何平均值为241μs(标准偏差为0.46);M分量的半峰值宽度的几何平均值为318μs(标准偏差为0.36);M分量持续时间的几何平均值为1.1 ms(标准偏差为0.24)。人工触发闪电的回击与其后发生的M分量相比,波形明显偏窄,M分量的幅值明显小于回击。对M分量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M分量的上升时间、半峰值宽度和持续时间3个参数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上升时间与半峰值宽度和持续时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4和0.73;持续时间和半峰值宽度的相关系数为0.7。M分量的峰值电流与半峰值宽度、上升时间和持续时间之间具有负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47,-0.45和-0.37。
- 赵阳郄秀书陈明理孔祥贞张广庶张彤张廷龙冯桂力
- 关键词:人工触发闪电电流参数
- 强雷暴天气过程中人工触发闪电特征分析
- <正>人工触发闪电技术是对于雷电物理过程的认识和雷电电磁脉冲辐射特征等的揭示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雷电防护工程中的电磁场的定量计算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2005至2007年夏季,一项以人工触发闪电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雷...
- 赵阳郄秀书孔祥贞张其林冯桂力张彤
- 青藏高原中部地区的雷暴和闪电特征
- 青藏高原作为世界上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具有独恃的天气气候特征,所发生的雷暴和闪电也有明显的特殊性。本文通过对2002~2004年夏季在西藏那曲野外闪电观测资料以及相关气象资料的分析,对青藏高原雷暴活动特征进行了研究。...
- 郄秀书谢屹然张彤张广庶孔祥贞王怀斌张义军董万胜赵阳
- 文献传递
- 中国内陆高原不同海拔地区雷暴电学特征成因的初步分析被引量:23
- 2009年
- 通过分析中国内陆高原西藏那曲、青海大通、甘肃中川和平凉4个不同海拔高度地区雷暴的电学特征发现,不同地区间雷暴电学特征有其共性,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据过顶雷暴的地面电场演变特征,内陆高原地区雷暴可以分为特殊型和常规型两类。特殊型雷暴在当顶阶段地面电场呈正极性,即雷暴下部存在范围较大的正电荷区(LPCC),且特殊型雷暴所占比例随海拔高度的增加有所增加;常规型雷暴在当顶阶段地面电场为负极性,与低海拔地区常规雷暴引起的地面电场类似。结合4个地区的地面气象要素以及探空资料的分析,发现不同地区对应的部分热动力参量以及大气层结参数存在显著差异。分析表明,地气温差和暖云区厚度对雷暴云LPCC的强弱有显著的指示意义,当地气温差越大、暖云区厚度越薄时,雷暴云LPCC的强度相对较大;反之,雷暴云LPCC的强度及范围都较小。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特殊型雷暴云内最大上升气流区存在的范围以及总比含水量大于常规型雷暴,上升气流的强弱以及WCD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云内水成物粒子的浓度。
- 张廷龙郄秀书言穆弘赵阳张广庶张彤王彦辉
- 关键词:地气温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