郄秀书
- 作品数:278 被引量:1,470H指数:29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气工程电子电信理学更多>>
- 雷暴云下地闪先导通道中的电荷分布被引量:8
- 2002年
- 利用不荷电双向传输先导模型 ,考虑近地面空间电荷层对地表垂直电场的影响和云电荷的转移 ,在一定的雷暴云电荷结构假定下 ,对地闪先导通道中的电荷分布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 ,先导接地瞬间通道上的平均电荷密度约为 1.5× 10 - 3C·m- 1 ,通道中的总电荷量约为 14 .8C ,其中平均感应电荷密度仅占总电荷密度的 2 0 % ,约为 0 .34× 10 - 3C·m- 1 。
- 余晔郄秀书袁铁
- 关键词:雷暴云地闪电荷密度
- 回击过程中具有多个接地通道闪电的研究被引量:6
- 2005年
- 根据广东顺德与青海大通地区2002年夏季多次雷暴过程中地闪的电场和光学资料,研究了一次回击过程中具有多个接地点的闪电(MGPF)和产生、影响MGPF的因素.结果表明:1)广东371次地闪中MGPF有62次(约16.7%);青海119次地闪中MGPF有21次(约17.6%).2)广东与青海MGPF的相邻接地点间的时间间隔分布分别为20~342 μs和8~172 μs.3)随着回击次数的增加,闪电在回击过程中具有多个接地点的几率降低.4)广东与青海MGPF的回击前梯级先导速度无量级差异.闪电在一次回击过程具有多个接地通道,因而对地面设施将产生更大的危害,这对雷电防护设计和改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孔祥贞郄秀书陈成品张广庶张彤
- 关键词:地闪
- 人工触发闪电中的M分量特征被引量:10
- 2011年
- 利用2005-2008年期间在山东开展的人工触发闪电试验中所观测到的通道底部电流、不同距离垂直电场及高速摄像光学资料,对人工触发闪电10次回击之后的33次M分量电流波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典型的M分量电流波形具有较对称的结构特征,峰值电流的几何平均值为743 A(标准偏差为0.55);波形10%~90%上升时间的几何平均值为241μs(标准偏差为0.46);M分量的半峰值宽度的几何平均值为318μs(标准偏差为0.36);M分量持续时间的几何平均值为1.1 ms(标准偏差为0.24)。人工触发闪电的回击与其后发生的M分量相比,波形明显偏窄,M分量的幅值明显小于回击。对M分量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M分量的上升时间、半峰值宽度和持续时间3个参数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上升时间与半峰值宽度和持续时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4和0.73;持续时间和半峰值宽度的相关系数为0.7。M分量的峰值电流与半峰值宽度、上升时间和持续时间之间具有负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47,-0.45和-0.37。
- 赵阳郄秀书陈明理孔祥贞张广庶张彤张廷龙冯桂力
- 关键词:人工触发闪电电流参数
- 人工触发闪电起始阶段上行正先导的光学和电流特征
- 利用2010年山东人工触发闪电实验(SHATLE)获取的高速摄像和电流资料,分析了起始阶段产生于火箭顶端的上行正先导的光学和通道底部电流特征。在发展的过程中,上行正先导头部的发光亮度要明显强于其后部的先导通道。先导在距地...
- 蒋如斌郄秀书杨静王彩霞王东方刘明远
- 关键词:人工触发闪电电流
- 文献传递
- 不同类型的线状中尺度对流系统中的闪电活动及其冰雹分布特征
- 基于SAFIR3000闪电定位系统和雷达资料,分析了2007年-2011年发生于北京地区的58个不同类型的线状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的结构分布及其闪电活动特征.根据雷达回波的分布,将线状中尺度对流系统分成了6类:前部线...
- 刘冬霞郄秀书
- 关键词:闪电冰雹雷达
- 一种电磁耦合综合探测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磁耦合综合探测装置,包括:电场变化测量仪、磁场电场变化探测仪和处理器,电场变化测量仪包括:感应至少一次回击闪电,以获取电荷量,根据电荷量和生成电流,根据电流计算得到电压,将电压传输至处理器,磁场电场变...
- 王东方郄秀书陆高鹏
- 文献传递
- 北京多频段闪电三维定位网及一次雷暴过程的闪电时空演化特征被引量:7
- 2020年
- 北京多频段闪电三维定位网(Beijing Broadband Lightning NETwork,简称BLNET)是一个研究和业务相结合的区域性全闪三维定位网。2015年,对BLNET硬件、站网布局及定位算法等方面进行了更新升级,提高了传感器的灵敏度,提升了软件的运算效率和站网的探测性能。升级后的BLNET不仅具备了对云闪、地闪脉冲类型的快速识别和电流峰值估算等功能,也实现了对闪电辐射源脉冲的三维实时定位,以及通道可分辨的闪电放电过程精细定位。对2017年7月7日一次雷暴过程的闪电辐射源脉冲实时三维定位结果分析表明,这次雷暴过程一共观测到11902次闪电,以云闪为主,地闪占总闪的28%,正地闪较少,仅占总地闪的5%,在雷暴成熟期,最大闪电频数高达927 flashes(6 min)^-1。通过对比分析闪电辐射源位置和对应时刻的雷达回波,发现辐射源基本集中在强回波范围内。对一次正地闪的精细定位表明,该正地闪初始阶段表现出明显的预击穿过程,闪电辐射源的始发位置位于海拔高度约5.4 km,随后通道向上发展,在约10 km高度,通道开始沿着水平发展。对一次负地闪的精细定位表明,初始阶段放电首先从约7.1 km高度处始发,通道向南水平发展,同时部分负先导分支向下发展,约38 ms后,通道短暂停止发展,17 ms后,通道始发处重新激发。以上结果表明,BLNET不仅具备对整个雷暴生命史闪电活动的三维实时定位和监测,而且可以实现对闪电三维放电通道的精细定位。
- 王东方孙竹玲袁善锋卢晶雨郄秀书郄秀书徐燕刘明远田野
- 关键词:雷暴
- 闪电磁场探测仪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闪电磁场探测仪。其特征是环型天线的上部套在绝缘紧锢环上,其下部固定在紧锢接线盒上,紧锢接线盒与撑杆连接并固定在底座上。电缆的一端与紧锢接线盒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接收机的共摸输入反相端插座和共摸输入正相端插...
- 王怀斌刘欣生郄秀书张义军
- 文献传递
- 山东地区冰雹云的闪电活动特征被引量:82
- 2008年
- 利用山东电力部门提供的雷电定位资料,对10次冰雹过程的地闪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发现,雹暴中正地闪占总地闪的比例平均为57.39%,远高于当地正地闪比例的气候特征值13.48%。地面降雹区基本出现在正地闪密集(活跃)区或邻近区域。在雹云快速发展阶段,地闪频数存在明显的“跃增”;在减弱消散阶段,地闪频数显著减少,但正地闪比例有所提高。负地闪频数峰值的出现通常提前于降雹0~20 min,正地闪频数峰值的出现一般滞后于降雹发生时间。整个降雹阶段对应于正地闪的活跃阶段。另外,结合对卫星观测的总闪电资料分析,发现冰雹云的云闪与地闪的比值远高于一般的雷雨过程,其云闪密度也远高于雷雨过程。以上这些特征对于冰雹的识别和对冰雹的超短时预报具有指示意义。
- 冯桂力郄秀书吴书君
- 关键词:雹暴地闪云闪
- 喜马拉雅山脉南部强雷暴系统的成因分析
- 强雷暴活动通常伴随着强烈的降水、大风、冰雹和闪电等灾害性天气现象,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同时,垂直发展深厚的对流系统还能够快速地把边界层的水汽及污染物等垂直输送到对流层上层甚至穿透对流层顶直接进入平流层,从而在全球能...
- 吴学珂郄秀书袁铁
- 关键词:TRMM卫星聚类分析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