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心肌
  • 4篇综合征
  • 3篇动脉
  • 3篇心肌炎
  • 3篇血浆
  • 3篇入院
  • 3篇住院
  • 3篇住院期间
  • 3篇患者血浆
  • 3篇肌炎
  • 3篇急性冠状动脉
  • 3篇急性冠状动脉...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 3篇冠状动脉综合...
  • 2篇心力衰竭
  • 2篇型心
  • 2篇衰竭
  • 2篇脑钠肽
  • 2篇急性

机构

  • 1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心肺血...
  • 1篇北京积水潭医...

作者

  • 11篇刘文娴
  • 11篇赵晗
  • 7篇任燕龙
  • 3篇宁尚秋
  • 3篇何卫红
  • 2篇李江
  • 2篇康云鹏
  • 1篇陈立颖
  • 1篇吴勤
  • 1篇曹佳宁
  • 1篇朱佳佳

传媒

  • 4篇中国医药
  • 3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5
  • 2篇2012
  • 2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级医院与县级医院心绞痛一体化管理对高原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评价三级医院与县级医院心绞痛一体化管理对高原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生活质量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连续选取2019年1—12月于拉萨市辖区4所县级医院就诊的SAP患者2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绞痛管理(常规门诊复诊),观察组在常规心绞痛管理基础上增加三级医院与县级医院心绞痛一体化管理,均治疗12个月。记录管理期间患者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因心绞痛复发入院事件发生情况。比较2组管理前后治疗心绞痛药物使用率及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结果管理期间,观察组因心绞痛复发入院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观察组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使用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管理后,观察组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频率、疾病认知程度、治疗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73(70,77)分比69(67,72)分、61(58,65)分比54(51,56)分、69(67,71)分比63(60,66)分、63(59,66)分比53(50,55)分、77(74,80)分比71(68,7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三级医院与县级医院心绞痛一体化管理能够提高高原SAP患者的药物使用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次仁仲嘎索朗德吉李江刘文娴赵晗任燕龙康云鹏
关键词:稳定型心绞痛心血管不良事件
高血压所致心力衰竭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分析高血压所致心力衰竭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178例高血压所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质指数、伴随疾病、入院相关检查结果等,并进行随访了解目前生存状态,经单因素分析、ROC曲线分析及Cox生存分析确定高血压所致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预测因素。结果 178例患者中男136例,女42例;其中163例生存,15例死亡。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及是否合并心房颤动是高血压所致心衰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年龄对于患者死亡有预测意义。Cox回归分析显示房颤是高血压所致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房颤是高血压所致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彭沛驰刘文娴赵晗任燕龙曹佳宁朱佳佳
关键词:预后影响因素心房颤动
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NT-ProBNP与GRACE危险分层的关系被引量:17
2011年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以及危险分层的关系。方法:入选126例在我院住院的NSTE-ACS患者,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UA)84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42例。入院后测定血浆NT-proBNP浓度,进行常规实验室检测及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GRACE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计算GRACE积分并进行危险分层。分析NSTE-ACS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与GRACE积分及分层的关系。结果:NSTEMI组LgNT-ProBNP高于UA组[(2.87±0.57)vs.(2.11±0.56),P<0.001],NSTEMI组GRACE分值高于UA组[(141.45±33.13)vs.(102.73±30.44),P<0.001]。将所有NSTE-ACS患者作GRACE危险分层,高危组LgNT-ProBNP显著高于中危组、低危组(P<0.001)。NT-ProBNP按照四分位数分组后,P75以上组GRACE分值分别高于另外3个四分位数组(P<0.001),P75以上组中GRACE高危百分比高于P75以下组(P<0.001)。UA及NSTEMI组的LgNT-ProBNP与其GRACE分值均有正相关关系(r=0.40,P<0.001 vs.r=0.52,P<0.001),全部NSTE-ACS患者的LgNT-ProBNP与GRACE分值也呈正相关关系(r=0.59,P<0.001)。结论:NSTE-ACS患者NT-ProBNP水平越高,GRACE积分越高,NT-ProBNP的检测在对NSTE-ACS患者进行早期、快速的危险度分层方面有着独特的价值。
赵晗刘文娴
关键词:脑钠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入院时左心室射血分数减低的成年急性心肌炎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2018年
目的分析入院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减低的成年急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住院的80例急性心肌炎患者(年龄大于18岁)的病历资料,男54例、女26例。按入院时超声心动图所示LVEF分为LVEF减低组(LVEF <50%,20例)和LVEF正常组(LVEF≥50%,60例)。对比分析2组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等。结果 LVEF减低组的女性比例明显高于,平均年龄明显大于,入院时收缩压明显低于,入院时心率明显快于LVEF正常组[60. 0%(12/20)比23. 3%(14/60)、(32±12)岁比(26±7)岁、(96±19)mmHg(1 mmHg=0. 133 kPa)比(113±16)mmHg、(102±23)次/min比(81±21)次/min](均P<0.05)。LVEF减低组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LVEF正常组(均P<0.05)。LVEF减低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肌酐水平均明显高于LVEF正常组(均P <0.05)。LVEF减低组心电图出现QRS波增宽、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比例均明显高于LVEF正常组[50.0%(10/20)比18. 3%(11/60)、35.0%(7/20)比10.0%(6/60)](均P <0.01)。LVEF减低组使用利尿剂、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静脉输注丙种免疫球蛋白、抗菌药物的比例均明显高于LVEF正常组(均P<0.05)。LVEF减低组使用呼吸机、连续肾脏替代治疗、体外膜肺氧合的比例均明显高于LVEF正常组(均P <0.05)。LVEF减低组发生急性肾损伤、肝功能异常、心源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比例均明显高于LVEF正常组[45.0%(9/20)比5.0%(3/60)、55. 0%(11/20)比15. 0%(9/60)、35.0%(7/20)比3.3%(2/60)、20. 0%(4/20)比0. 0%(0/60)](均P <0.01)。LVEF减低组的住院期间病死率明显高于,平均住院天数明显多于LVEF正常组[15.0%(3/20)比1.7%(1/60)、(17±12)d比(9±5)d](均P<0.05)。结论入院时LVEF减低的成年急性心肌炎患者病情危重,更多合并了血流动力学异常、恶性心律失常及各种并发症,病死率高,应密切监�
赵晗刘文娴任燕龙宁尚秋何卫红
关键词:急性心肌炎左心室射血分数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即刻收缩压与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关系的探讨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入院即刻SBP水平与住院期间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2012年8月至2014年4月,发病24小时以内入院的(STEMI)患者1 799例,经排除标准筛选后共入选1 268例患者。记录入院即刻SBP,并根据SBP水平由低到高分为五组:1组90~100mm Hg(1mm Hg=0.133k Pa)、2组101~119mm Hg、3组120~139mm Hg、4组140~159mm Hg及五组≥160mm Hg组。分别包含患者数目为:250例(19.7%),356例(28.1%),437例(34.5%),175例(13.8%)及50例(3.9%)。住院期间依据指南进行规范诊疗,观察终点为住院期间心性不良事件(死亡、心源性休克(CS)、心脏破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的情况。结果:五组间死亡、心源性休克及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发生率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各组全因病死率:五个组分别为8.8%、3.9%、3.2%、5.1%和6.0%;室性心动过速(CS)和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发生率分别为19.2%、6.7%、3.4%、5.1%、0%、15.6%、9.0%、5.7%、5.7%和6.0%。入院即刻SBP为90~100mm Hg组具有更高的全因病死率(8.8%)、CS发生率(19.2%)及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发生率(15.6%)。入院血压120~139mm Hg组具有更低全因病死率(3.2%)、CS发生率(3.4%)、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发生率(5.7%)。多因素逻辑回归显示,入院即刻SBP 90~100mm Hg(OR=2.663,95%CI:1.597~4.439,P〈0.01)、Killip〉1级(OR=4.70,95%CI:2.804~7.869,P〈0.01)、IABP应用(A:OR=3.642,95%CI:2.382~5.568,P〈0.01/B:OR=3.277,95%CI:2.209~4.861,P〈0.01)为住院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STEMI患者入院即刻SBP水平与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存在相关性,入院即刻SBP 90~100mm Hg住院不良事件率较高;而相对较高的血压(120~159mm Hg)住院不良事件率较低。
蔡濛刘文娴赵晗任燕龙
关键词:ST段抬高心肌梗死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8
2012年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焦虑抑郁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1年1~11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ACS患者236例,采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评分量表对所有患者行心理测评,评价焦虑、抑郁及焦虑抑郁共病的发生率,对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文化程度、医保类型、合并其他疾病及ACS并发症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焦虑抑郁及共病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236例ACS患者中,焦虑及抑郁的发生率分别33.5%和32.2%,焦虑抑郁共病发生率22%。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女性、初中及以下学历和射血分数<50%是焦虑、抑郁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合并糖尿病和体质量指数<24 kg/m2对抑郁影响更显著(P<0.05);女性、自费和射血分数<50%患者更容易同时并存焦虑抑郁情绪(P<0.05)。结论 ACS后并发焦虑抑郁情绪,为多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结果,对于此类患者,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尽早给予心理干预。
吴勤刘文娴赵晗陈立颖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焦虑抑郁焦虑抑郁共病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以及对冠状动脉3支血管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2009年6月至2010年9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NSTE-ACS患者231例。入院后测定血浆NT-proBNP浓度,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计算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分析NSTE-ACS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与Gensini积分的关系,与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病变支数的关系,以及对冠状动脉3支血管病变的预测价值。结果:NSTE-ACS患者冠状动脉3支病变组,LgNT-proBNP分别高于双支病变组(P<0.001)及单支病变组(P<0.001),双支病变组LgNT-proBNP高于单支病变组(P=0.021)。NT-proBNP按照中位数分组后,P50以上组LgGensini明显高于P50以下组(P<0.001)。NSTE-ACS患者的LgNT-proBNP与LgGensini呈正相关关系(r=0.55,P<0.001)。NSTE-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累及前降支(LAD)组的LgNT-proBNP高于未累及LAD组(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随着NT-proBNP四分位数层级的升高,冠状动脉3支病变相应的比值比(OR)值逐渐增大,与最低层级相比,最高层级和第3个层级的OR值分别为13.54(P<0.001),95%CI(5.33,34.40)和6.70(P<0.001),95%CI(2.70,16.58)。使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NT-proBNP,预测NSTE-ACS患者冠状动脉3支病变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65,P<0.001,95%CI(0.701,0.828)。结论:NSTE-ACS患者NT-proBNP水平越高,冠状动脉病变越严重;LAD病变者的NT-proBNP明显升高,高于未累及LAD者;NT-proBNP可作为预测NSTE-ACS患者冠状动脉3支血管病变的一个有效指标。
赵晗刘文娴
关键词:脑钠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GENSINI积分
成人急性心肌炎住院期间发生不良心脏事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分析成人急性心肌炎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不良心脏事件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北京安贞医院住院的年龄≥18岁的急性心肌炎患者80例,其中男性54例,女性26例。按住院期间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包括:死亡、心脏骤停、心源性休克、室颤)分为两组,比较组间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MACE组患者12例,无MACE组患者68例。两组患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无MACE组相比,MACE组中的女性比例较高(66.7%vs 26.5%,P=0.015),入院时收缩压(mmHg,1 mmHg=0.133 kPa)较低(89.75±17.63 vs 112.49±16.35,P<0.01),心率(次/min)较快(106.42±24.39 vs 82.66±20.92,P=0.001);MACE组的ALT及肌酐水平较高(P<0.01),TnI、CK-MB、CK、LDH水平均明显偏高(P<0.05);MACE组入院时LVEF值明显偏低(45%vs 60%,P=0.022),且LVEF<50%者的比例亦较高(58.3%vs 19.1%,P=0.008);MACE组心电图出现QRS波增宽(>120 ms)的比例明显偏高(75%vs 17.6%,P<0.01);MACE组使用利尿剂及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的比例较高(66.7%vs 25%,91.7%vs 4.4%,66.7%vs 0%,75%vs 0%,均P<0.01),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球蛋白的比例较高(33.3%vs 8.8%,P=0.038;33.3%vs 4.4%,P=0.008),使用呼吸机、CRRT、ECMO、IABP辅助的比例均较高(50%vs 1.5%,33.3%vs 0%,25%vs 0%,25%vs 0%,均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女性患者住院期间发生MACE的OR=5.56(P=0.011),95%CI:1.49~20.71;入院时LVEF减低者发生MACE的OR=5.92(P=0.007),95%CI:1.62~21.67;心电图QRS波增宽者发生MACE的OR=14.00(P<0.01),95%CI:3.29~59.55。结论性别差异(女性)、入院时LVEF<50%、心电图QRS波增宽(QRS>120 ms)均是成人急性心肌炎患者住院期间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
赵晗刘文娴任燕龙宁尚秋何卫红
关键词:急性心肌炎成人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三级医院-社区医院一体化管理在高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评价三级医院-社区医院慢性心力衰竭(CHF)一体化管理(简称一体化管理)在高原CHF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于2017年4—6月在拉萨市人民医院辖区5个社区医院登记的CHF档案库中用抽签法随机抽取300例CHF患者,经筛选符合试验标准且同意参加试验的患者265例,将这265例患者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133例)及对照组(132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心力衰竭治疗及管理,患者根据自身情况到医院就诊或复诊;观察组则在常规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增加一体化管理。治疗观察12个月,主要观察患者心力衰竭治疗药物使用率;并观察患者总死亡、心源性死亡及因心力衰竭再入院等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使用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8. 2%(93/119)比40. 0%(42/105)、82. 4%(98/119)比47. 6%(50/105)、81. 5%(97/119)比41. 0%(43/105)](均P <0. 05),其他利尿剂使用率及洋地黄类强心药使用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12个月内,观察组因心力衰竭再入院率、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一体化管理较传统心力衰竭管理能提高高原CHF患者的依从性并改善患者预后。
李江刘文娴赵晗次仁仲嘎康云鹏任燕龙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依从性再入院率死亡率
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与GRACE评分的相关研究被引量:23
2012年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的水平与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及危险分层的关系,分析NT—proBNP对NSTE.ACS患者近期(6个月)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2009年6月至2010年9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NSTE—ACS患者231例,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uA)161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70例。入院后测定血浆NT—proBNP浓度。采用GRACE评分标准计算患者GRACE积分并进行危险分层,低危组62例,中危组78例,高危组91例。住院期间进行常规治疗。患者出院后随访6个月,观察终点为发生MACE的情况。结果将NSTE—ACS患者作GRACE危险分层,高危组lgNT-proBNP高于中危组和低危组(P均〈0.001).中危组lgNT—proBNP高于低危组(P=0.048)。NT—proBNP按照四分位数分成Q1~Q4组,Q4组GRACE分值分别高于其他3个四分位数组(P〈0.001),Q4组中GRACE高危百分比高于Q4以下组(P〈0.001)。NSTE—ACS患者的lgNT—proBNP与其GRACE分值呈正相关(r=0.59,P〈0.001)。随访观察中,231例患者中发生MACE者9例,占3.9%。使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基线NT—proBNP对NSTE-ACS患者6个月内发生MACE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31(SE=0.062,P=0.001,95%C10.711~0.952)。ROC分析基线GRACE评分对NSTE—ACS患者6个月内发生MACE的AUC为0.799(SE=0.079,P=0.002,95%C10.644~0.954)。两项指标在预0n,0NSTE—ACS患者近期(6个月内)发生MACE的价值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STE—ACS患者NT-proBNP水平越高,GRACE积分越高,NT—proBNP的检测在对NSTE—ACS患者进行早期、快速的危险度分层方面有着独特的价值。基线NT—proBNP明显升高的NSTE—ACS患者,其在随访期发生MACE的危险度增加,NT—proBNP是NSTE—ACS患者近期发生MACE
刘文娴赵晗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利钠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