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怡
- 作品数:4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生物工程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枯草芽孢杆菌Mn-SOD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被引量:2
- 2011年
- 为了实现Mn-SOD基因在大肠杆菌(E.coli)中的可溶性表达,根据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168 sodA核酸序列设计引物,以枯草芽孢杆菌ATCC 9372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获得了Mn-SOD基因。将此基因重组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构建含Mn-SOD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获得Mn-SOD,蛋白分子量约为26 kD,占全菌蛋白的45.6%。改良的连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SOD活力,菌体可溶性总蛋白SOD比活为51.09U·mg^(-1),是对照组的4.84倍。枯草芽孢杆菌ATCC 9372 Mn-SOD基因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首次成功表达,产物具有较高的可溶性和活性,为大量制备Mn-SOD奠定了基础。
- 赵怡凌辉生李任强
- 关键词:枯草芽孢杆菌MN-SOD原核表达
- 枯草芽孢杆菌ATCC 9372 Mn-SOD的克隆、表达与特性研究
- 为了实现SOD基因在大肠杆菌(E. coli)中的可溶性表达,根据枯草芽孢杆菌168(Bacillus subtilis 168)的sodA核酸序列设计引物,以枯草芽孢杆菌ATCC 9372的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
- 赵怡
- 关键词:超氧化物歧化酶克隆荧光光谱
- 文献传递
- 南海北部海域底泥微生物的腐殖质还原性能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微生物的腐殖质还原过程自1996年发现以来,日益成为环境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以南海北部海域的8个底泥为实验材料,利用蒽醌-2,6,-双磺酸(AQDS)为腐殖质模式物,初步探讨了南海北部8个底泥培养物对腐殖质的还原能力,并探讨了驯化后的8个底泥微生物对腐殖质的还原过程。结果发现:从南海北部深海海域到海陆交接的香港米浦红树林的8个底泥样品培养液均能很好的还原AQDS;驯化后的8个站点底泥微生物对腐殖质还原的能力有所不同,在48 h,E425站点培养液中的OD450只有0.74,其余7个站点培养液中的OD450都在2.0~3.0之间,推测其原因是8个站点中腐殖质还原微生物的数量具有明显差异,使得各站点的OD450差异很大。研究结果为认知腐殖质还原微生物的分布和探究腐殖质还原微生物在环境中的生态学意义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 吴鹏赵怡洪义国段舜山
- 关键词:南海北部海域底泥
- 荧光光谱分析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构象变化及其功能被引量:7
- 2011年
- 通过荧光光谱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分子构象在不同浓度盐酸胍、尿素以及不同pH条件下的变化及其与功能的关系。结果表明,SOD构象与功能的变化与其荧光光谱的变化有明显的对应关系。随着盐酸胍浓度的增加,SOD发射峰红移,荧光强度不断下降,且这两种变化同步发生;酶则出现快失活慢变构现象。而利用尿素变性SOD时,SOD先是荧光强度增强,然后发射峰红移,酶活力的下降与构象变化同步进行。尿素和盐酸胍使SOD变性的机理明显不同。处于不同酸碱度时,SOD活力的变化与荧光光谱所表现出的构象变化几乎一致。通过荧光分析法是可以对不同条件下SOD分子的构象变化及其酶活进行快速测定的。
- 李阳赵怡谢丽思李任强
- 关键词:荧光光谱超氧化物歧化酶构象变化酶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