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娜

作品数:121 被引量:212H指数:8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8篇期刊文章
  • 5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1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2篇细胞
  • 71篇白血
  • 70篇白血病
  • 33篇髓系
  • 33篇急性
  • 30篇慢性
  • 29篇基因
  • 27篇髓系白血病
  • 22篇淋巴
  • 22篇淋巴细胞
  • 22篇骨髓
  • 19篇干细胞
  • 17篇造血
  • 17篇造血干
  • 17篇造血干细胞
  • 16篇造血干细胞移...
  • 16篇髓性
  • 16篇慢性髓性
  • 15篇肿瘤
  • 14篇伊马替尼

机构

  • 117篇南方医科大学...
  • 9篇粤北人民医院
  • 7篇南方医科大学
  • 4篇汕头大学
  • 3篇北京大学
  • 3篇海南医学院附...
  • 3篇四川大学华西...
  • 3篇贵州医科大学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广东省人民医...
  • 2篇贵州省人民医...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山东大学
  • 2篇深圳市第二人...
  • 2篇浙江大学
  • 2篇郑州大学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广州市红十字...

作者

  • 121篇许娜
  • 86篇刘晓力
  • 40篇周璇
  • 33篇杜庆锋
  • 30篇刘启发
  • 25篇黄芬
  • 23篇孙竞
  • 21篇范志平
  • 21篇黄继贤
  • 20篇钟敏
  • 17篇曹睿
  • 17篇周红升
  • 15篇卢绮思
  • 15篇宋兰林
  • 14篇易正山
  • 14篇肖雅娟
  • 14篇李琳
  • 14篇李玉玲
  • 13篇何柏林
  • 13篇徐丹

传媒

  • 18篇中华血液学杂...
  • 8篇南方医科大学...
  • 8篇中华医学会第...
  • 8篇广东省医学会...
  • 5篇中国实验血液...
  • 4篇白血病.淋巴...
  • 4篇临床血液学杂...
  • 4篇中华器官移植...
  • 3篇肿瘤防治研究
  • 2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天津医药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包头医学院学...

年份

  • 6篇2023
  • 4篇2022
  • 5篇2021
  • 7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9篇2016
  • 20篇2015
  • 10篇2014
  • 15篇2013
  • 12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 12篇2009
  • 1篇2008
1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手术切除肺部病灶对伴侵袭性肺曲霉病恶性血液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肺曲霉病复发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 探讨伴有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的恶性血液病并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患者手术切除肺部曲霉感染病灶后IPA的复发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2007年1月-2014年7月16例诊断为IPA且移植前存在大于2.0 cm肺部空洞或包块的患者,其中10例患者移植前接受肺部病灶切除手术(手术组),6例由于原发病未缓解或双肺存在多个病灶未接受手术(未手术组).所有患者根据初始治疗的反应选择抗真菌二级预防(SAP)用药.比较两组allo-HSCT后IPA的复发率、突破率、SAP用药的中位时间和生存情况.结果 移植后中位随访时间为364(73~400)d.SAP的成功率为15/16,手术组与未手术组IPA的1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0和3/6(P =0.012),两组的突破性侵袭性真菌病发生率分别为0和1/6(P=0.221).手术组与未手术组患者SAP的中位时间分别为95(74 ~134)d和192.5(56 ~280)d,前者的SAP用药时间明显短于后者(P=0.017).手术组与未手术组1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10和4/6(P=0.534).无患者因药物不良反应终止SAP.结论 手术切除联合SAP有可能降低allo-HSCT后IPA复发率,同时可缩短SAP用药时间.
高丽林韧孙竞范志平江千里黄芬张钰周红升戴敏许娜刘启发
关键词:侵袭性肺曲霉病手术切除
青蒿琥酯诱导k562细胞凋亡过程中氧化损伤机制研究
<正>目的:探讨青蒿琥酯诱导K562细胞凋亡过程中氧化损伤机制的作用。方法:采用Annexin V-PI双染和Hochest 33258、黄嘌呤氧化酶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在不同浓度作用下青蒿琥酯诱导K562细...
钟敏刘晓力杜庆锋许娜刘志林榕宋兰林易正山
文献传递
乏氧微环境下E3泛素连接酶Siah2介导慢性髓性白血病耐药机制的初步研究
目的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乏氧骨髓微环境可促进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细胞保持干细胞特性,是复发的根源。在乏氧微环境下泛素化连接酶Siah2通过泛素化缺氧诱导因子-1 α (Hif-1a)进而调控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变化、...
许娜肖雅娟周璇卢绮思李玉玲
关键词:慢性髓系白血病耐药乏氧微环境
芦可替尼治疗骨髓纤维化阶段性疗效及安全性评估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评价芦可替尼治疗骨髓纤维化(myelofibrosis,MF)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MPN症状评估表(MPN-SAF-TSS)评价症状,B超评估脾脏大小,观察骨髓纤维化及JAK2V617F基因突变负荷变化和不良反应情况,同时探讨芦可替尼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服用芦可替尼12个月,51.67%的MF患者总症状评分降低50%以上;脾脏中位长厚径分别由基线的(16.65±3.42)、(5.86±1.54)cm,缩短至(14.93±3.02)、(5.32±1.29)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92.86%患者骨髓纤维化稳定或改善,45例患者合并JAK2V617F等位基因突变,基因突变负荷中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0)。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为贫血(68.09%)和血小板减少(40.43%);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观察到感染的发生(23.33%);用计学意义(P=0.020)。结论随访1年的结果显示芦可替尼用于治疗骨髓纤维化患者是安全且有效的。
罗洁谭雅娴黄继贤吴婉儿刘靓周玲玲周璇阴常欣刘晓力许娜
关键词:骨髓纤维化疗效安全性免疫
关于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应用中的获益
目的:了解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和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后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遗传学诊断中前者带来的获益,并探索提高该获益的方法及条件。方法:收集2001年至2011年104例在我院门诊和住院确诊为骨髓增生综合征患者的骨髓标本,以...
黄园鹭肖雅娟周璇许娜宋兰林曹睿廖立斌肖小珍高冠论陶媛刘晓力
关键词: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染色体核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遗传学诊断
文献传递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T淋巴细胞生物学特性影响的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在体外对T淋巴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应用尼龙毛柱法分选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加入植物血凝素和抗人CD3单克隆抗体体外培养;运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伊马替尼(imatinjb)、尼罗替尼(nilotib)对T细胞增殖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其分泌的细胞因子浓度;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表面免疫活性标志;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T细胞信号分子P56^lck。mRNA的表达。结果伊马替尼、尼罗替尼对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有抑制作用(P=0),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各处理组细胞因子IFN-γ、TNF-α、IL-4、IL-2浓度较对照组低(P=0.03),IL—10浓度在处理组与对照组无差异(P=0.53),且表面活性分子CD25和CD69明显减少(P=0.03,P=0.01),尼戮替尼处理组CD25、CD69表达更低(P=0.05,P=0);各处理组T细胞信号分子P56^lck。表达水平降低(P=0.03),而尼罗替尼处理组P56^lck。表达更低(P=0.04)。结论有效治疗浓度的伊马替尼、尼罗替尼在体外可能通过抑制T淋巴细胞受体P56^lck的表达进而抑制T细胞的增殖和活性。
许娜杜庆锋杨军刘志王霜刘晓力
关键词:酪氨酸激酶伊马替尼T淋巴细胞
纤维连接蛋白粘附共培养对伊马替尼诱导K562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
<正>目的:耐药、复发仍是目前白血病治疗的巨大障碍和亟待解决的难题,而传统的耐药研究采用的是单细胞培养模型,不能很好地模拟肿瘤的生长状态及肿瘤微环境。本课题组在前期工作发现,整合素分子及局部粘附激酶(FAK)的表达异常与...
刘志刘晓力许娜杜庆锋钟敏王霜张嵩
文献传递
骨髓增殖性肿瘤免疫调节异常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7年
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MPN)是一类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祖细胞的克隆性疾病,经典的BCR-ABL1(-)MPN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
李玉玲许娜唐加明黄继贤何柏林刘晓力
关键词:骨髓增殖性肿瘤免疫异常发病机制
AIHA/Evans综合征CD80、CD86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Evans综合征(AIHA同时或相继发生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共刺激分子CD80、CD86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水平,初步探讨共刺激分子CD80、CD86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AIHA/Evans综合征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中的机制及其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4例次AIHA/Evans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CD80、CD86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的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 AIHA/Evans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D80比例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发作时CD86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和治疗缓解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水平在AIHA/Evans综合征发作患者中表达明显下降,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淋巴细胞共刺激因子CD86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异常表达可能参与AIHA/Evans综合征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方面的发病机制。
黄继贤许娜刘晓力肖捷张健陈志勇
关键词:CD86CD4+CD25+调节性T细胞
成人前B急性淋巴母细胞性白血病CD20表达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分化抗原CD20表达对成人前B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Pre B-ALL)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01/2008-01成人前B-ALL患者91例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比较CD20阳性患者及CD20阴性患者第1疗程诱导治疗完全缓解率、持续完全缓解率、髓外浸润率、复发率及2 a生存率.结果:91例成人前B-ALL患者中CD20阳性患者43例(47%),CD20阴性患者48例(53%);CD20阳性与阴性患者经第1疗程诱导治疗后获完全缓解率分别为69.8%(30/43),81.3%(39/48)(P>0.05),持续完全缓解率分别为11.6%(5/43),41.7%(20/48)(P<0.05);髓外浸润率分别为46.5%(20/43),22.9%(11/48)(P<0.05);复发率分别为65.1%(28/43),39.6%(19/48)(P<0.05);2 a总生存率分别为17.3%,47.2%(P<0.05).结论:成人Pre B-ALL瘤细胞表达CD20提示预后不良.
钟敏刘晓加杜庆锋刘晓力许娜刘志宋兰林易正山林榕夏立平
关键词:白血病淋巴细胞抗原CD20免疫表型分型成年人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