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阳林
- 作品数:13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广东省佛山市卫生局医学科研立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标准化分级转运方案对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探讨标准化分级转运方案对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时间及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经本院急诊抢救室转运的88例急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018年3月-2019年2月实施常规转运方式的4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9年3月-2020年3月实施标准化分级转运方案的44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各医疗区域院内转运时间、转运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家属及接收科室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转运至普通病房、检查室及重症监护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为9.09%,低于对照组的25.00%(P<0.05)。观察组家属与接收科室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标准化分级转运方案用于急危重症患者有利于缩短院内转运时间,降低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从而提高升者家属、接收科室满意度,值得应用。
- 陈淑珍关紫云周丽英蔡阳林叶镱吴国新吴智鑫
- 关键词:急危重症院内转运
- 佛山市南海区群众院前急救知识、态度与行为的现状调查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佛山市南海区群众院前急救知识、态度与行为的现状。方法以整群抽样方式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5月南海区的967名群众,经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参与调查者的院前急救知识、态度与行为的现状。结果967名南海区群众的院前急救知识知晓率为72.80%,其中>30~50岁、医务工作者、警察以及大专以上学历人群对院前急救的知识知晓率较高。院前急救态度与行为评分分别为(33.32±2.65)、(26.49±2.09)分;不同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人群的院前急救态度及行为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0~40岁人群的院前急救态度、行为评分最高,其次为>20~30岁和>40~50岁;医务工作者、警察院前急救态度、行为评分最高,而农民、工人院前急救态度、行为评分较低;博士研究生院前急救态度、行为评分最高,其次为本科、硕士研究生,小学学历院前急救态度、行为评分最低。结论南海区群众对院前急救知识的知晓率较高,态度相对积极且参与院前急救行为相对主动,其中农村地区、文化程度较低且年龄较小者院前急救知识、态度与行为偏差,需广泛开展院前急救知识普及和相关技能培训,并出台相关法律对施救者进行保护。
- 骆建文吴国新邓纯蔡阳林关紫云吴智鑫
- 关键词:院前急救知识
- 急诊内快速顺序插管在脑外伤及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观察快速顺序插管(RSI)技术在脑外伤及脑卒中患者急诊气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98例脑外伤及脑卒中符合研究入选标准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试验组、对照组各49例,试验组行RSI,对照组行部分镇静表面麻醉下经口气管内插管,观察记录喉部显露的C/L(Cormack-Lehane)分级、插管时间、插管次数、血压变化、心率变化、SPO2的最低下降值及并发症;计算IDS评分及比较总体有效率。结果:两组插管时间试验组(20.05±5.50)s比对照组(31.58±9.34)s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声门显露的C/L分级、插管次数、插管过程中收缩压、心率波动及SPO2的最低下降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其IDS评分及总体有效率(93.87%)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RSI应用于脑外伤及脑卒中患者急诊气管插管安全迅速有效,对比部分镇静表面麻醉下经口气管内插管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 叶镱关紫云蔡阳林周丽英陈瑞敏
- 关键词:脑卒中脑外伤
- 应用临床路径理念进行公众创伤急救技能培训研究
- 2013年
- 目的:探讨把临床路径理念引入公众创伤急救技能培训,使其更规范化、标准化。方法:以临床路径理念制定公众创伤急救技能培训计划表,按计划表流程对843名社区"志愿者"进行共8小时创伤理论及包括直接压迫止血法等10项内容的操作培训。结果:831名社区"志愿者"考核合格,合格率为98.6%。结论:应用临床路径理念进行公众创伤急救技能培训效果良好。
- 关紫云蔡阳林陈瑞敏梁燕萍叶镱李庆坚
- 关键词:创伤急救公众
- 设立胸痛中心对急性ST抬高型心梗患者再灌注时间的影响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设立胸痛中心对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治疗过程的影响。方法:以2015年8月1日到2015年12月10日由南海区人民医院急诊科接诊并收治入院的STEMI患者40例为对照组,以2015年12月11日至2016年2月20日该院急诊科收治的STEMI患者38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和临床结局。结果:观察组在首次接触-介入室时间、首次接触-冠脉开通时间(FMC-to-B)、患者满意度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是[(54.2±9.2)min vs(93.2±32.7)min,P<0.05]、[(87.5±25.5)min vs(112.5±19.5)min,P<0.05]、[(98.5±5.3)%vs(86.8±4.6)%,P<0.05]。结论:设立胸痛中心能使STEMI患者的抢救从开始到确定性治疗的时间最小化,抢救过程最优化。
- 周丽英蒋龙元关紫云叶镱何家成余为治蔡阳林
- 关键词:胸痛中心再灌注时间
- 压腰提臀法对公众心肺复苏培训胸外心脏按压质量的影响
- 2020年
- 目的观察压腰提臀法对公众心肺复苏培训胸外心脏按压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1日~2019年6月30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急救技能培训中心招募的120名未接受过心肺复苏培训的群众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名。两组均参加中国红十字会救护员培训课程的心肺复苏理论知识学习,并强调高质量胸外心脏按压的三个要点,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压腰提臀法。比较两组的按压深度达标率、按压速率达标率、胸廓充分回弹率及操作者的主观疲劳程度。结果试验组的按压深度达标率与胸廓充分回弹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按压速率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主观疲劳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压腰提臀法能提高公众心肺复苏培训中胸外心脏按压质量,主要体现在能提高按压深度达标率、胸廓充分回弹率以及减轻操作者的疲劳程度,值得在公众心肺复苏培训中推广。
- 骆建文吴国新蔡阳林李栩聪关紫云吴智鑫
- 关键词:心脏骤停心肺复苏胸外心脏按压公众
- 醒脑静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昏迷患者s100β蛋白的影响及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昏迷患者s100β蛋白的影响及疗效分析。方法 42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昏迷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昏迷至清醒的时间、胆碱酯酶(CHE)复活时间、中间综合征发生例数,同时在患者昏迷的第1、2、3天分别采取静脉血测定s100β蛋白的含量,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昏迷至清醒时间、CHE复活时间、中间综合征发生例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100β蛋白在昏迷第1天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3天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昏迷患者,能够明显降低昏迷期间体内s100β蛋白的含量,减少神经功能损害,提高患者的救治率。
- 陶克奇蔡阳林刘之钰叶镱关紫云
- 关键词:醒脑静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昏迷S100Β蛋白
- 构建区域性具有特定急救能力的社区人员网络被引量:2
- 2013年
- 21名资深的南海急诊医学工作者组成核心团队,编写包括避险逃生、急救常识、徒手心肺复苏、呼吸道异物清除、创伤救护等五项初级救护技术为内容的培训教材,以语言教育法和实践教育法相结合的形式,对来自各区、镇级医院各科的25~51岁的160名医护“志愿者”培训32h,培训后用模拟案例进行考核。157名考核合格者对843名招募自各村、街道,25~45岁,占人口0.04%的社区志愿者,包括农民、村官、自由职业、教师、警察、公务员、职业社工、学生、工人、消防、社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学生等,用同样的法进行16h的流动式培训,并考核单项技术的操作能力。结果831人考核合格。在五个人口密集的镇街设立分中心,进行驻点式培训,即让社区人员可以自愿走进培训中心接受培训,从而建立起一个层级化培训架构,彻底改变本区域社区救护培训无序的局面。另外,各医院的师资人员还担负了各自医院职工的培训任务。
- 关紫云廖晓星蔡阳林曾凡源严建威
- 关键词:急救
- 模拟临床场景下1医1护配合心肺复苏实施情况的研究
- 2021年
- 目的:了解模拟临床场景下1医1护配合心肺复苏实施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方法:模拟在全院30个临床科室区域内发生心跳呼吸骤停案例,随机抽取相关科室的1医1护,利用科室现有的急救设备(呼吸囊、除颤仪)进行心肺复苏,使用挪度高级复苏安妮的软件系统:skillreporter VER:3.0.0.2实时记录心肺复苏的参数,包括总得分、CCF、平均按压中断时间(s)、平均深度(mm)、回弹达标率%、平均速率(次/min)、平均通气量(ml)。结果:30例研究对象均值:总得分(40.70±27.09)、CCF(66.83±9.34%)、中断时间(8.30±3.30 s)、平均深度(45.70±5.31)mm、回弹达标率(73.17±22.84)%、平均速率(113.90±9.84)次/min、平均通气量(432.6±233.79)ml;总得分合格以上占比33.3%,CCF达60%以上占比76.6%,中断时间小于10 s占比66.7%,平均深度50-60 mm占比23.3%,回弹达标率大于75%占比56.7%,平均速率100-120次/min占比63.3%,平均通气量400-700 ml占比53.3%;术科组总得分和通气量显著低于非术科组(P<0.05)。结论:临床科室病房内1医1护配合心肺复苏总体质量效果欠佳,主要是按压深度不足,按压频率偏快,中断时间大于10秒、胸廓回弹达标率不高,仍有很大提高空间。相比非术科,术科的整体医护配合心肺复苏质量较差,需加强培训。
- 蔡阳林陈盛安吴国新余杨黄珍董立芸卫敏珊
- 关键词:心肺复苏医护配合
- 急诊科心肺复苏138例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通过对心跳骤停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反映本院心肺复苏水平,并探讨影响复苏的因素。方法对2008年1月到2010年12月在本院急诊科诊断为心脏骤停的138例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部病例138例,经急诊抢救后成功36例,成功率23.09%,经ICU抢救后成功10例,成功率27.78%,总出院率:7.25%(10/138);不同年龄段存活率存在差异,20~59岁者组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从发病到医生开始CPR的时间<5min组较≥5min组的存活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肺复苏生命链各个环节的紧密结合才能整体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
- 蔡阳林关紫云叶镱
- 关键词:院前急救心肺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