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传万

作品数:108 被引量:1,067H指数:23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经济管理生物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7篇期刊文章
  • 28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4篇天文地球
  • 5篇经济管理
  • 5篇生物学
  • 4篇建筑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6篇地球化
  • 26篇地球化学
  • 26篇岩石
  • 20篇中生代
  • 20篇火山
  • 18篇盆地
  • 16篇岩浆
  • 16篇火山岩
  • 15篇山岩
  • 15篇锆石
  • 13篇晚中生代
  • 11篇地质
  • 11篇花岗岩
  • 10篇地质意义
  • 10篇岩墙
  • 10篇岩墙群
  • 10篇岩石地球
  • 10篇石地
  • 10篇松辽盆地
  • 10篇年代学

机构

  • 100篇浙江大学
  • 13篇南京大学
  • 9篇中国石油天然...
  • 4篇中国地质科学...
  • 3篇天津地质矿产...
  • 3篇教育部
  • 3篇中化地质矿山...
  • 2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国家环境保护...
  • 2篇上海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塔里木石油勘...
  • 2篇中国科学院地...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美术学院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南京地质矿产...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108篇董传万
  • 34篇陈汉林
  • 26篇杨树锋
  • 24篇竺国强
  • 18篇沈忠悦
  • 16篇闫强
  • 14篇唐立梅
  • 14篇章凤奇
  • 11篇程晓敢
  • 9篇庞彦明
  • 7篇舒萍
  • 7篇付璐露
  • 7篇吕青
  • 7篇马晓雄
  • 7篇徐夕生
  • 7篇杨永峰
  • 6篇周新民
  • 6篇厉子龙
  • 6篇余星
  • 6篇张登荣

传媒

  • 8篇岩石学报
  • 7篇浙江大学学报...
  • 6篇高校地质学报
  • 5篇科学通报
  • 5篇地质科学
  • 4篇科技通报
  • 4篇浙江大学学报...
  • 3篇中国地质
  • 3篇地质学报
  • 3篇矿物学报
  • 2篇岩石矿物学杂...
  • 2篇地质论评
  • 2篇地球化学
  • 2篇国土资源科技...
  • 2篇全国第四次火...
  • 2篇全国第五次火...
  • 1篇植物学通报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地层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12篇2010
  • 7篇2009
  • 10篇2008
  • 8篇2007
  • 14篇2006
  • 6篇2005
  • 3篇2004
  • 4篇2003
  • 6篇2002
  • 2篇2001
  • 2篇1999
10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天然花岗石的放射性源:“龙泉红”和“岑溪红”石材的矿物放射性核素研究
2007年
天然石材分为大理石、花岗石和板石三大类。其中,花岗石具有一定的放射性,其放射性水平的高低,决定于石材中放射性核素,主要是226Ra、232Th和40K。本文以"龙泉红"和"岑溪红"花岗石为例,通过对它们组成矿物的放射性比活度测定,讨论了天然花岗石的放射性源,以及钾长石、黑云母、副矿物等对天然花岗石放射性的贡献。
董传万向元益杨永峰杜振永
关键词:花岗石放射性
塔里木盆地北部二叠纪中酸性火成岩带的厘定及其对塔北构造演化的新认识被引量:30
1998年
研究发现塔里木盆地北部发育一条二叠纪中酸性火成岩带,岩性主要有中酸性的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花岗斑岩、凝灰岩等,同位素年代为247.5±0.3~287.6±2.8Ma,属于岛弧火成岩。结合盆地周边的地质调查结果和天山内部晚古生代地质特征研究结果,认为中酸性火成岩带是二叠纪时中天山弧向塔里木盆地发生“A”俯冲的产物。
陈汉林杨树锋贾承造董传万魏国齐
关键词:中酸性火成岩塔里木盆地
浙江陈塘坞组粘土矿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
2017年
对浙江浦江地区新元古代地层陈塘坞组泥岩进行粘土矿物的研究,探讨其沉积环境,有利于为江绍拼合带的形成提供理论意义,得到新的认识。利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红外测试(IR)及扫描电子显微(SEM)分析方法,得到陈塘坞组泥岩粘土矿物种类主要以伊利石和鲕绿泥石为主,出现高岭石和蒙脱石,且鲕绿泥石为自生粘土矿物。其含有高岭石的粘土矿物组合代表了潮湿气候。鲕绿泥石是浅海标志性矿物,指示了陈塘坞组当时处于浅海环境。
吴维维董传万马晓雄顾虹艳吕青
关键词:粘土矿物海相
浙江花岗岩地貌特征与形成过程被引量:14
2007年
浙江地处东亚大陆边缘,江南陆块与华夏陆块的交接部位,构造作用和岩浆作用,特别是中生代的花岗质岩浆作用十分强烈,形成大量的花岗岩类,它们是构成浙江花岗岩地貌的物质基础。浙江花岗岩地貌可分为花岗岩峰丛、花岗岩山丘、花岗岩石蛋和花岗岩崩塌堆积地貌等。作者以大明山、天台山、普陀山及浮盖山等为例,论述了以上各种花岗岩地貌的特征,并对其形成过程进行探讨,同时也讨论了岩石性质、地质构造和气候条件等对花岗岩地貌发育与演变的影响。
董传万杨永峰闫强竺国强
关键词:花岗岩地貌中生代
塔里木盆地二叠纪基性岩带的确定及大地构造意义被引量:114
1997年
通过野外地质、钻井地质、地球物理和同位素地质的综合调查研究,确定了盆地内部存在一条三叠纪基性岩带。该基性岩带包含有玄武岩、辉绿岩和其他基性侵入岩;它们的同位素年代为(259±09)Ma-(292。0±0.5)Ma。玄武岩、辉绿岩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它们表现出典型的板内基性岩的特征。结合盆地内部晚古生代的沉积学特征和周边的大地构造特征,认为该基性岩带是二叠纪裂谷作用的产物。在二叠纪,塔里木盆地处于克拉通内部裂谷环境。
陈汉林杨树锋董传万贾承造魏国齐汪振国
关键词:盆地二叠纪
海南岛白垩纪古地磁结果及其构造地质意义被引量:7
2010年
对海南岛地区白垩系鹿母湾组和报万组碎屑岩219个独立定向岩芯样品(29个采点)的岩石磁学和古地磁学研究表明,白垩纪的碎屑岩以赤铁矿为主要载磁矿物。逐步热退磁分析表明,绝大多数样品可分离出特征剩磁分量。综合前人的结果,获早白垩世特征剩磁方向D=6.5°,I=42.7°,κ=73.4,α95=8.2°;晚白垩世特征剩磁方向D=6.7°,I=44.7°,κ=125.5,α95=5.4°。其早白垩世古纬度24.8°(+6.2°/-5.8°),晚白垩世古纬度26.3°(+4.6°/-4.0°);均位于现在地理位置以北约5°~6°。与华南板块东南缘白垩纪的古地磁数据对比表明,晚白垩世海南地块仍是华南板块的一部分。海南岛白沙断裂东西两侧早白垩世古地磁数据的差异,表明存在一个北东向的构造走滑带,白沙断裂可能是华南沿海北东向构造带的南延部分。海南岛白垩纪古地磁结果也表明,相对印支地块,海南岛在早白垩世时发生了25°左右局部顺时针旋转。推测此局部旋转很可能与晚侏罗世—晚白垩世早期,印度洋开始第一次海底扩张,印度板块向北运动有关。
付璐露沈忠悦贺丽董传万程晓敢唐立梅杨树锋
关键词:白垩纪古地磁
泉州辉长岩中单粒锆石U-Pb法定年——闽东南基性岩浆岩的起源被引量:63
1995年
泉州辉长岩位于福建泉州市郊的桃花山和东岳山,又称桃花山辉长岩.它与福州官山、平潭莲花山、莆田岱前山等地的10余个橄长-辉长质小岩体构成断断续续分布的闽东南基性岩带,对该岩带的时代归属和成因认识,是我国东南沿海有争议而重要的地质问题之一.作者选用单颗粒锆石U-Ph同位素测年法,对岩带中代表性岩体——桃花山辉长岩作精确定年,并论述其地质含义.
李惠民董传万徐夕生周新民
关键词:锆石辉长岩同位素测年岩浆岩
浙闽沿海晚中生代伸展构造的岩石学标志:东极岛镁铁质岩墙群被引量:25
2010年
在浙江舟山群岛之东极岛上,出露大规模的镁铁质岩墙群,它们沿晚中生代花岗岩和火山碎屑岩的节理侵位,产状近于直立且与围岩截然接触,指示岩墙岩浆以主动方式沿构造裂隙侵入。东极岛镁铁质岩墙群的岩性主要是角闪辉绿岩,全岩Ar-Ar年龄为93.4Ma。在地球化学上,它们属弱碱性系列,SiO2含量为46.88%~52.55%,CaO 5.40%~7.82%,Al2O316.30%~17.31%,TiO2 1.53%~1.18%,(Na2O+K2O)4.62%~6.88%,Mg#=34~42;具有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如Sr、K、Rb、Ba等)富集、高场强元素(HFSE,如Nb、Ta等)亏损等特点,它们的ISr为0.7084~0.7098,εNd(t)为-3.21~-8.11,与福建沿海的镁铁质岩墙群及浙闽沿海晚中生代基性岩浆岩(辉长岩/辉绿岩和玄武岩)相似。它们由起源于受消减作用影响的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而产生并受地壳混染的玄武岩浆,在伸展构造环境中形成,是浙闽沿海晚中生代伸展构造的重要岩石学标志。
董传万闫强张登荣杜振永竺国强
关键词:镁铁质岩墙群晚中生代
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构造伸展作用——来自海南岛基性岩墙群的证据被引量:26
2010年
论文在系统地分析了海南岛文市、叉河、三亚地区的三处基性岩墙群的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岩墙群的来源和其反映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文市岩墙群形成于约101Ma,叉河和三亚岩墙群形成于约93Ma;主量元素化学特征显示它们属碱性系列,微量元素化学特征为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Sr、K、Rb、Ba、Th),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Sr-Nd同位素组分显示其源区具有EMⅡ特征。这两期岩墙群的存在,显示了海南岛地区在早白垩世晚期和晚白垩世早期存在两次构造伸展事件。海南岛90Ma左右的岩墙群与广东、福建同时代的岩墙群构成中国东南沿海90Ma广泛发育的、呈近北北东向展布的岩墙群带,它们具有相同成因机制,指示中国东南部在90Ma左右时经历了强烈区域性拉张作用;这些岩墙群虽来源于不同的地幔源区,但均与俯冲流体交代作用有关。
唐立梅陈汉林董传万沈忠悦程晓敢付璐露
关键词:锆石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基性岩墙群晚白垩世
浙江新昌复合岩墙的特征与地质意义
本文分析了浙江新昌复合岩墙的地质特征,这有助于全面提示作为活动大陆边缘前沿的浙闽沿海地区晚中生代岩浆活动的规律,同时有助于对中国东南部大地构造演化、构造—岩浆作用更深刻的了解.
董传万闫强竺国强董良云
关键词:地质特征岩石成因
文献传递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