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震
- 作品数:8 被引量:194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慢性马兜铃酸肾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0
- 2002年
- 郑法雷苏震
- 关键词:慢性马兜铃酸肾病病理表现发病机制
- 马兜铃酸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和凋亡作用的体外实验研究被引量:48
- 2002年
- 目的 探讨马兜铃酸 (AA)对人类肾小管上皮细胞 (HKC)转分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的AA(5、10、2 0和 4 0mg/L)分别加入HKC细胞培养液中培养 4 8h ,应用下列方法观察HKC细胞转分化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HKC细胞角蛋白和波形蛋白的表达 ,免疫组化双染色技术测定HKC细胞E 钙黏连蛋白和α 平滑肌肌动蛋白 (α SMA)的表达 ,流式细胞技术测定HKC细胞表达α SMA阳性百分率 ;应用Giemsa染色、TUNEL反应和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HKC细胞凋亡 ,流式细胞技术测定HKC细胞凋亡的百分率。结果 10mg/L的AA作用于HKC细胞 4 8h后角蛋白、E 钙黏连蛋白表达减弱 ,波形蛋白表达增强 ,HKC细胞表达α SMA阳性率 (14 .17± 0 .6 1) %比无血清对照组的 (3.5 7± 0 .5 2 ) %显著增高。 4 0mg/L的AA作用HKC细胞 4 8h后细胞凋亡 (5 3.4 % )比无血清对照组 (2 % )显著增高。 5和 2 0mg/L的AA未能引起HKC明显凋亡或转分化。结论 较低浓度 (10mg/L)的AA对HKC细胞有轻度的促转分化作用 ,较高浓度 (4 0mg/L)的AA作用 4 8h后引起多数HKC细胞凋亡 ,AA的上述作用可能与马兜铃酸肾病的发病机制有关。
- 苏震徐少伟郑法雷李艳
- 关键词:马兜铃酸肾小管上皮细胞马兜铃酸肾病
- 肝细胞生长因子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抑制作用初步研究被引量:4
- 2002年
- 目的 :晚近研究提示肝细胞生长因子 (hepatocytegrowthfactor,HGF)具有减轻实验性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 ,但其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HGF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 (HKC)转分化的作用。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HKC细胞分为 :(1)无血清培养对照组 ;(2 )阳性对照组 (MCP - 1+AAⅠ ) ;(3)HGF组 (HGF浓度为 0 .0 1,0 .1,1.0 ,10 .0ng/ml) ;(4 )MCP - 1+AAⅠ +HGF组 (HGF浓度 0 .1,1.0 ,10 .0ng/ml)。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HKC细胞内α -平滑肌肌动蛋白 (α -SMA)、波形蛋白、角蛋白表达的变化。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α -SMA(+)的HKC细胞百分数。结果 :不同浓度HGF分别作用于HKC细胞 48h后 ,经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该组HKC细胞角蛋白、波形蛋白及α -SMA抗原表达 ,与无血清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 ;流式细胞术测得HGF组α -SMA表达阳性HKC细胞百分数 ,与无血清对照组 (平均为 3.1%)也无显著差异 (P >0 .0 5 )。MCP - 1+AAⅠ培养HKC 48h后α -SMA(+)的HKC细胞平均百分数为 85 .6 %。MCP - 1+AAⅠ +HGF(0 .1,1.0 ,10 .0ng/ml)培养HKC 48h后 ,α -SMA(+)的HKC细胞百分数分别为 2 6 .7%,2 .0 %,13.6 %,比阳性对照组显著下降 (P <0 .0 5 )。结论 :(1)HGF对正常HKC细胞转分化无明显影响 ;(2 )
- 文晓彦郑法雷苏震李艳孙阳
- 关键词:肝细胞生长因子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肾间质纤维化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对体外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的作用被引量:8
- 2005年
-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对体外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HKC)表型转化的作用及IGF-I和TGF-β1之间有无协同作用。方法分为4组:(1)无血清对照组;(2)阳性对照组TGF-β1(8μg/L);(3)IGF-I(1、10、50和250μg/L)组;(4)IGF-I(50μg/L)+TGF-β1(8μg/L)和IGF-I(250μg/L)+TGF-β1(8μg/L)联合作用组。采用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双染色法、流式细胞仪和酶联免疫吸附法观察HKC胞质中抗原角蛋白、钙黏蛋白、波形蛋白和-αSMA的表达,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纤连蛋白和Ⅰ型胶原的浓度。结果IGF-I(50、250μg/L)能诱导HKC细胞表达波形蛋白、-αSMA,失去角蛋白和钙黏蛋白的表达;使-αSMA阳性的HKC细胞数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联合作用组-αSMA阳性的细胞数明显高于IGF-1或TGF-β1单用组,但无协同作用;IGF-I(10、50、250μg/L)组培养上清液纤连蛋白、Ⅰ型胶原的浓度明显升高,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结论IGF-I能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表型转化;IGF-I和TGF-β1对诱导HKC转化无协同作用。
- 杨继红郑法雷吴华苏震段琳李艳
- 关键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体外培养细胞表型转化肾小管上皮细胞细胞培养上清液阳性对照组双染色法
- 转化生长因子-β1和表皮生长因子在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中的作用被引量:13
- 2002年
-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 (EGF)和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及两者联合应用对人类肾小管上皮细胞 (HKC)转分化的影响。方法 用相差显微镜、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HKC株的形态和结构。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HKC角蛋白和波形蛋白的表达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染色技术测定HKCE 钙粘连蛋白和α 平滑肌肌动蛋白 (α SMA)的表达。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HKC表达α SMA阳性的百分率。结果 10、2 0、4 0ng/ml浓度EGF及 3ng/ml浓度TGF β1单独作用时 ,无明显促进HKC转分化的作用。TGF β1单独应用 (10、2 0ng/ml)有轻度的诱导HKC转分化的作用。当TGF β1(3ng/ml)与EGF(10ng/ml)、TGF β1(10ng/ml)与EGF(2 0ng/ml)、TGF β1(2 0ng/ml)与EGF(40ng/ml)共同作用时 ,对诱导HKC转分化有显著的协同作用 [(35 17± 2 86 ) %、(5 1 2± 1 10 ) %、(5 5 4 3± 1 15 ) %vs(3 5 3± 0 0 9) % ,P <0 0 5 ]。结论 一定浓度的TGF β1和EGF在诱导HKC转分化中有显著的协同作用 ,为研究HKC转分化提供了模型。
- 苏震郑法雷李艳段琳
-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1表皮生长因子上皮细胞肾间质纤维化
- 他克莫司对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抑制作用及对核因子-κB活性的影响被引量:7
- 2004年
- 目的 :探讨他克莫司 (FK5 0 6 )对转化生长因子 β(TGF β)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作用 ,及其与核因子 κB(NF κB)活性变化的关系。 方法 :以人类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株 (Humankidneycell,HKC)为研究对象 ,分为以下 4组 :①阴性对照组 ;②TGF β(8ng/ml)组 :③FK5 0 6 (0 1、1、10、5 0ng/ml)组 :④TGF β(8ng/ml) +FK5 0 6(0 1、1、10、5 0ng/ml)组。应用形态学、间接免疫荧光法 ,免疫组化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法观察FK5 0 6对TGF β诱导的HKC细胞转分化的作用、细胞培养上清液纤连蛋白、I型胶原的变化及FK5 0 6对HKC细胞NF κB活性的影响。 结果 :FK5 0 6 (1,10 ,5 0ng/ml) +TGF β组比TGF β组诱导的HKC细胞E 钙粘蛋白和细胞角蛋白表达有所增强 ,波形蛋白和α 平滑肌肌动蛋白 (α smoothmuscleactin ,α SMA)的表达比TGF β组减弱 (P <0 0 5 ) ,同时HKC细胞NF κB的活性比TGF β组减弱 (P <0 0 5 ) ,培养上清液纤连蛋白及I型胶原的浓度比TGF β组降低 (P <0 0 5 ) ;FK5 0 6 (1、10、5 0ng/ml)使基础状态下HKC细胞NF κB的活性明显下降 (P <0 0 5 )和上清液中纤连蛋白及I型胶原的水平明显降低 (P <0 0 5 )。 结论 :①FK5 0 6剂量依赖性地抑制TGF
- 杨继红郑法雷吴华苏震段琳李艳
- 关键词:他克莫司转化生长因子-Β肾小管上皮细胞FKS06
- 维持血液透析的尿毒症病人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研究被引量:71
- 2002年
-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 (东城、宣武、朝阳区 )接受规律性血液透析患者 ,乙型肝炎病毒 (HBV)和丙型肝炎病毒 (HCV)的感染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1998年 3~ 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朝阳医院等 4家医院血液净化中心 ,长期维持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 2 2 5例 ,血透中心工作人员及健康献血者 5 0例为对照组。分别用PCR法和高敏PCR法检测HBVDNA、HCVRNA ,ELISA法检测乙肝两对半及丙肝抗体 ,并分析其与透析时间、输血、肝功能损害的关系。结果 2 2 5例血液透析病人中 ,HCVRNA阳性 37例 (16 4 %) ;HBVDNA阳性 3例(1 33%)。多元回归分析表明 :输血和透析时间是丙型肝炎感染的危险因素。共有 3 0 %(3/ 99)的病人同时感染乙肝和丙肝 ,均有肝功能的损害和临床症状 ,8 1%(8/ 99)HBcAb阳性患者同时合并HCV感染。结论 血液透析病人乙肝和丙肝感染远高于对照组 ,透析时间和输血次数是丙肝感染的危险因素 ,HBV和HCV同时感染问题值得重视。
- 陈丽萌李学旺彭立人李艳苏震洪霞
- 关键词:尿毒症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血液透析
- 草药肾病研究进展被引量:10
- 2001年
- 苏震郑法雷
- 关键词:肾病中草药副作用发病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