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忠良

作品数:8 被引量:202H指数:8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养分
  • 4篇植被
  • 4篇土壤
  • 3篇物量
  • 3篇喀斯特山区
  • 3篇不同植被
  • 2篇植被类型
  • 2篇植被退化
  • 2篇土壤养分
  • 2篇喀斯特山地
  • 2篇灌木
  • 1篇多环芳烃
  • 1篇养分分布
  • 1篇生态特征
  • 1篇生态系统
  • 1篇生物量结构
  • 1篇树种
  • 1篇水稻
  • 1篇水稻籽粒
  • 1篇退化生态

机构

  • 8篇南京农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8篇胡忠良
  • 7篇潘根兴
  • 7篇李恋卿
  • 5篇杜有新
  • 5篇王新洲
  • 1篇张良运
  • 1篇刘永卓
  • 1篇韩晓君
  • 1篇崔立强

传媒

  • 3篇生态环境学报
  • 2篇生态学报
  • 1篇土壤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4篇2010
  • 4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生活垃圾堆填区周边农田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被引量:11
2009年
土壤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日益受到关注,PAHs是垃圾渗滤液中的主要有害成分之一。以苏北某市城郊结合部露天垃圾堆放场为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周边农田土壤中16种PAHs的含量特征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垃圾场周边农田土壤PAHs含量总体表现为随距垃圾堆体的距离增大而降低的趋势。土壤中PAHs总量(平均值为1208.51μg·kg-1)明显高于未污染土壤(509.25μg·kg-1),其中显著提高了土壤中难降解、难挥发的4环芳烃的含量,按照欧洲农业土壤PAHs含量与分布标准,达到中等或中等以上PAHs污染水平,说明垃圾堆填场周边农田土壤存在PAHs的污染风险。
韩晓君李恋卿潘根兴胡忠良
关键词:土壤多环芳烃污染特征
磷、锌肥处理对降低污染稻田水稻籽粒Cd含量的影响被引量:23
2009年
探索农田措施控制水稻Cd吸收与籽粒积累是保障稻米食物安全的急迫需求。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用量的钙镁磷肥及叶面喷施锌肥(ZnSO4·7H2O)等处理对污染稻田水稻籽粒Cd含量的影响。试验表明,施肥处理没有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但籽粒Cd含量有不同程度降低。分析表明,这些处理提高了土壤的pH值,且随用量而增高,土壤中有效态Cd含量显著降低。土壤有效态Cd含量与土壤pH值存在显著负相关,推测主要是由于土壤pH升高而降低了土壤Cd活性。不过,叶面喷施ZnSO4·7H2O,并未明显提高土壤pH值,但显著降低土壤有效态Cd含量,可能是由于淹水下形成难溶性CdS而钝化了土壤Cd.因此,稻田中Cd钝化可以抑制Cd在水稻籽粒中的积累。但是,在严重污染稻田中,这些用量尚不能有效控制稻米Cd的安全。建议在严重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改种其它非Cd强积累作物。
张良运李恋卿潘根兴崔立强胡忠良
关键词:钙镁磷肥籽粒CD
贵州中部喀斯特山地三种优势灌木养分分布被引量:9
2010年
选择贵州喀斯特山区广泛分布的灌木林和灌草丛生态系统,探讨了三种优势灌木养分分布格局及其与土壤的关系。结果表明:(1)三种优势灌木叶片和果实的氮和钾元素含量高于茎干和根系,果实和茎干的磷含量比其他器官高,而钙镁主要集中在茎干和叶片。(2)在灌草丛中,三种灌木根系和茎干的N∶P之间差异显著且变异很大,而在灌木林中,三种灌木根系的N∶P比值变异较大,但它们之间没有差异。(3)根际有效态养分含量与叶片养分含量呈正相关关系。
杜有新李恋卿潘根兴胡忠良王新洲
关键词:灌木树种养分分布
贵州中部喀斯特山地不同植被生态系统细根生态特征及养分储量被引量:19
2010年
为了解喀斯特生态系统退化过程中树木细根生物量和土壤养分的变化,选择贵州中部喀斯特山地乔木林、灌木林和灌草丛3种植被生态系统,比较分析不同深度(0~5 cm、5~10 cm和10~15 cm)土壤细根数量及其养分情况.结果表明:树木细根主要分布在0~10 cm土层,并随土层加深而减少.在0~10 cm土层中,乔木林、灌木林和灌草丛的活细根生物量分别占0~15 cm总细根生物量的42.78%、56.75%和53.38%,总活细根生物量的83.36%、86.91%和93.79%.不同植被下优势种植物细根生物量存在差异.0~5 cm土层乔木林活细根氮素和磷素储量均显著高于灌草丛和灌木林(P<0.05),但灌木林和灌草丛间没有差异;5~10 cm土层乔木林活细根氮和磷储量显著高于灌草丛和灌木林(P<0.05),灌木林下又显著高于灌草丛下(P<0.05).0~10 cm土层的活细根生物量与植株地上部分生物量呈正相关,植物叶片氮、磷养分含量与细根比根长呈显著的负相关,说明细根的养分储量对地上生物量的建成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作用.
杜有新潘根兴李恋卿胡忠良王新洲
关键词:细根细根生物量植被退化
黔中喀斯特山区退化生态系统生物量结构与N、P分布格局及其循环特征被引量:19
2010年
喀斯特生态系统退化导致植被群落结构简单、系统生态功能逐渐丧失与稳定性不断下降,这些退化特征皆与系统生物量结构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特征密切相关。采用实地调查和典型取样方法,探讨了贵州省普定县3个不同退化程度的喀斯特生态系统生物量结构与养分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随着生态系统不断退化,植被地上部分生物量和土壤有效态养含量呈下降趋势,植物营养物质通过凋落物返还土壤的比例也呈类似的趋势,而细根和草本植物等活性生物组分的生物量却呈现上升趋势。(2)对应于生物量结构的变化,各组分主要养分储量也呈现相似的变化特征。乔木林枯落物层养分(N和P)累积量显著高于草本层和细根部分,而灌木林和灌草丛系统草本层和细根部分的养分储量超过或接近枯落物层。(3)随着生态系统不断退化,N和P的生物吸收率、生物返还率、生物迁移率和生物分解率出现明显变化,生物吸收率和生物分解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而生物迁移率和生物返还率却表现出上升趋势。
杜有新潘根兴李恋卿胡忠良王新洲
关键词:植被退化生物量结构养分
贵州喀斯特山区不同植被下土壤C、N、P含量和空间异质性被引量:100
2009年
西南喀斯特地区是中国四大生态脆弱地区之一,为了解喀斯特生态环境下植被演替对土壤养分循环的影响,选取贵州中部喀斯特地区由乔木林、灌木林和灌草丛等不同植被类型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块法采集了表层土壤样品,测定C、N、P全量及有效态含量,分析了这些元素的空间异质性特点。结果表明,各养分元素无论全量和有效态含量均在乔木林下最高,灌木林下有机碳及N、P全量的下降并不显著,但养分有效态含量显著下降,而灌草丛下土壤养分无论是全量还是有效态含量均较灌木林下显著降低下降;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在灌木林下最高,土壤全磷素特别是速效磷的空间异质性高于有机碳和N。这显示,不仅是土壤养分含量,而且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都随植被演替而改变。这种变化中,土壤养分有效态较全量更为剧烈。植物类型和结构变化下凋落物返还及土壤生物化学转化环节的变化可能是引起喀斯特生态系统退化下土壤养分库降低而空间异质化提高的主要原因,这最终也会影响土壤养分在生态系统内的循环和分布。
胡忠良潘根兴李恋卿杜有新王新洲
关键词: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
喀斯特生态系统中乔木和灌木林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其多样性的比较被引量:22
2010年
我国喀斯特区域面积分布较广,而喀斯特生态系统的退化已成为当前西南地区面临的严重的生态问题。本研究选取贵州中部两种不同植被类型的生态系统—乔木林和灌木林,以乔木林中的白栎、园果化香和灌木林中的火棘、竹叶椒等主要优势树种为对象,研究不同的植物树种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其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乔木林系统中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显著性高于灌木林,植物的根际效应在乔木林中表现更为显著;同时乔木林中的优势树种通过根系分泌物的作用显著提高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指数,而灌木林中优势树种的根际土壤微生物量及多样性均未表现出明显的根际效应。因此,植被的演替通过改变土壤微生物的特性影响植物-微生物-土壤之间的物质和能量循环,进一步影响喀斯特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功能。
王新洲胡忠良杜有新刘永卓李恋卿潘根兴
关键词: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细菌群落DGGE
贵州中部喀斯特山区不同植被下土壤养分与微生物功能变化研究
中国西南喀斯特是受地质条件严重制约的特殊的生态系统,该地区的生态治理和恢复是当今生态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土壤是生态系统内最重要的养分和水分资源的调控者,在维持和稳定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过程中发挥核心作用。研究植被因素对土...
胡忠良
关键词:喀斯特山区植被类型土壤养分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