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根兴

作品数:517 被引量:10,166H指数:63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54篇期刊文章
  • 43篇专利
  • 14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04篇农业科学
  • 151篇环境科学与工...
  • 42篇天文地球
  • 12篇经济管理
  • 10篇医药卫生
  • 8篇生物学
  • 7篇文化科学
  • 5篇化学工程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建筑科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理学

主题

  • 244篇土壤
  • 94篇水稻
  • 88篇生物质炭
  • 77篇水稻土
  • 73篇有机碳
  • 49篇施肥
  • 43篇污染
  • 40篇重金
  • 40篇重金属
  • 35篇土壤有机
  • 31篇农田
  • 29篇土壤有机碳
  • 28篇团聚体
  • 24篇不同施肥
  • 23篇气候
  • 23篇秸秆
  • 22篇生态系统
  • 22篇气候变化
  • 21篇稻田
  • 21篇岩溶

机构

  • 516篇南京农业大学
  • 30篇中国科学院
  • 12篇中国地质科学...
  • 10篇山西省农业科...
  • 8篇南京林业大学
  • 7篇安徽师范大学
  • 7篇国土资源部
  • 7篇池州师范专科...
  • 7篇吉林农业大学
  • 6篇内蒙古民族大...
  • 5篇皖西学院
  • 4篇桂林理工大学
  • 4篇南昌工程学院
  • 4篇池州学院
  • 4篇四川农业大学
  • 4篇西南大学
  • 4篇沈阳农业大学
  • 3篇广西大学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云南农业大学

作者

  • 516篇潘根兴
  • 216篇李恋卿
  • 125篇张旭辉
  • 63篇郑聚锋
  • 61篇刘晓雨
  • 61篇郑金伟
  • 44篇程琨
  • 37篇卞荣军
  • 16篇曹建华
  • 15篇俞欣妍
  • 14篇吴新民
  • 14篇褚清河
  • 14篇周萍
  • 13篇张平究
  • 12篇陈效民
  • 12篇丁启朔
  • 11篇胡秋辉
  • 11篇王家芳
  • 10篇成杰民
  • 10篇许信旺

传媒

  • 44篇农业环境科学...
  • 39篇土壤通报
  • 35篇南京农业大学...
  • 23篇土壤
  • 15篇土壤学报
  • 15篇环境科学
  • 14篇中国农业科学
  • 14篇生态环境
  • 12篇生态学报
  • 12篇植物营养与肥...
  • 12篇水土保持学报
  • 1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0篇地球科学进展
  • 10篇生态与农村环...
  • 9篇第四纪研究
  • 9篇应用生态学报
  • 9篇国际学术动态
  • 7篇生态学杂志
  • 7篇生态环境学报
  • 6篇环境科学学报

年份

  • 5篇2023
  • 11篇2022
  • 8篇2021
  • 14篇2020
  • 5篇2019
  • 15篇2018
  • 24篇2017
  • 17篇2016
  • 22篇2015
  • 16篇2014
  • 32篇2013
  • 24篇2012
  • 32篇2011
  • 13篇2010
  • 38篇2009
  • 26篇2008
  • 26篇2007
  • 23篇2006
  • 20篇2005
  • 18篇2004
5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硒的土壤生态环境、生物地球化学与食物链的研究现状被引量:76
2000年
综述了硒的自然生态环境及全球土壤中硒含量与分布、形态及转化 ,决定植物硒含量及食物链系统中硒水平的关键因素 ,植物对硒的吸收和积累与遗传因子的关系 ,硒在植物组织中主要的存在形式 ,植物中硒的形态与生物有效性和生物利用率研究的意义 ,对食物链中的硒水平进行调控的方法及今后硒研究的前沿问题。
胡秋辉朱建春潘根兴
关键词:土壤环境生物地球化学食物链生态环境
江苏省部分地区农田表土多环芳烃含量比较及来源分析被引量:42
2007年
采集江苏省兴化市、吴江市、宜兴市、南京市六合区的农田表层(0-15cm)土壤样品共30个,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土壤中16种多环芳烃(PAHs)含量。结果表明,土壤中∑PAHs含量介于45.6~2286,8μg·kg^-1之间。兴化市、吴江市土壤中PAHs平均含量分别为1370.3、801.1μg·kg^-1,污染严重;宜兴市、南京市六合区土壤中PAHs平均含量分别为210.8、126.7μg·kg^-1,为轻微污染或无污染。根据不同环数PAHs相对丰度和菲(Phe)/蒽(Ant)、荧蒽(Fla)/芘(Pyr)比值以及对4地的实际调查,发现调查区土壤样品中PAHs来源复杂,主要有机动车尾气排放,煤、草和木材的燃烧以及石油泄漏等。
丁爱芳潘根兴李恋卿
关键词:农田土壤多环芳烃
木醋液—生物质炭基肥对玉米苗期生长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被引量:15
2018年
利用玉米秸秆炭、木醋液与化肥等原料制成生物质炭基肥,通过盆栽试验研究生物质炭与木醋液复配制肥对玉米苗期农艺性状、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炭基肥比较,添加20%、40%木醋液的炭基肥氮素利用率分别提高13.87%和23.49%。炭基肥处理对玉米苗期各农艺性状有显著(P <0.05)提高作用,其中木醋液添加量在40%的炭基肥处理最大叶面积较常规炭基肥显著提高10.24%,地下部生物量比其他处理提高9.16%~22.76%。在玉米生长过程中,炭基肥各个处理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高于化肥,20%和40%高木醋液含量的炭基肥处理玉米植株茎和叶的硝酸盐含量分别比常规炭基肥提高14.95%、17.45%和60.98%、75.61%。因此,复配木醋液的生物质炭基肥在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植物生长方面具有很好潜力。
解秋王敏张旭辉卞荣军李恋卿潘根兴
关键词:木醋液玉米氮素利用率
生物质炭施用对重金属污染水稻土有机碳矿化的影响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重金属污染土壤施用生物质炭后对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为环境污染修复条件下土壤有机碳库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苏南地区长期Cd/Pb污染和邻近未污染水稻土为研究对象,采集对照无污染土壤(P0)、低污染土壤(P1)和高污染土壤(P2)3种土壤,每种土壤分别设置施用量为0(C0)、10 g·kg^-1(C1)和20 g·kg^-1(C2)的玉米秸秆生物质炭处理,进行为期60 d的恒温恒湿室内培养试验,对比分析施用生物质炭对不同程度重金属污染水稻土中CO2-C释放动态、总有机碳和活性碳库含量和激发效应的影响。[结果]添加生物质炭能够显著增加不同程度重金属污染水稻土CO2排放,其中未污染和低污染土壤施加生物质炭后其CO2的释放速率及累积矿化量显著高于高污染土壤。相比于污染土壤,施加生物质炭对未污染土壤易氧化态碳含量的增加影响更显著;P1土壤低炭和高炭处理分别比原土微生物量碳含量增加23.1%和27.1%,P2土壤增加49.7%和41.7%;P1土壤低炭和高炭处理颗粒态有机碳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66.9%和200.2%,P2土壤增加22.2%和45.8%;施炭处理可显著降低土壤中的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施用生物质炭对各处理土壤产生负激发效应,且在低污染土壤中表现最为显著;生物质炭抑制土壤本底碳的矿化,促进土壤原有有机碳的稳定性。[结论]施用生物质炭可提高重金属污染水稻土中有机碳的累积量,增加土壤中活性碳库的组分,抑制土壤中原有有机碳的矿化分解,存在显著的负激发效应。
赵熙君冷雪梅张旭辉应多刘晓雨郑聚锋卞荣军李恋卿潘根兴
关键词:生物质炭重金属污染水稻土有机碳矿化
6种低温生物质炭的制备及结构表征被引量:5
2021年
以6种常见的农业废弃物为原料,研究其生物质炭制备工艺及结构特征,并探究炭化物用于土壤改良的可行性。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生物质炭制备工艺,结合比表面积、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等分析产物理化性质及结构特点。结果表明:分别优化得到6种低温生物质炭的制备工艺,其得率大小排列顺序:玉米芯(36.10%)>玉米秸秆(34.73%)>瓜子壳(34.07%)>菇渣(33.89%)>杨树枝条(32.28%)>大豆秸秆(28.16%);杨树炭、菇渣炭、大豆秸秆炭中灰分含量较大,田间持水量较高,且表面富含多种离子,表明其保水保肥性能较优;玉米芯炭、瓜子壳炭碳含量较高,施入土壤有助于增加土壤碳汇;菇渣炭和玉米芯炭比表面积较大,电镜照片显示其孔隙发达,内部孔隙彼此贯通,显示了良好的吸附性能。
杨莉付婧文子伟夏融潘根兴杨利民
关键词:生物质炭农业废弃物正交试验土壤改良
一种用于降低水稻籽粒镉吸收的炭基改良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降低水稻籽粒镉吸收的炭基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以柠檬酸钠、碳酸氢钠、二硫酸钠为原料配置成复合型浸提溶液,第二步、将富含硅的固体工业废弃物进行研磨得到粒径≤1mm的固体工业废弃物颗粒,第...
隋凤凤左静李恋卿潘根兴卞荣军张旭辉刘小雨程琨郑金伟郑聚锋
文献传递
不同轮作制度对淮北白浆土团聚体及其有机碳的积累与分布的影响被引量:96
2001年
Paludalfs under different crop rotation systems in North Huai region,China were sampled and soil aggregates were separated by ultra sonic dispersion followed by sedimentation and centrifuging.Th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SOC (Soil organic matter) contents and the natural abundance of 13 C in these aggregates were studied.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ize of the aggregates and organic carbon storage in the studied soils were found after 5 years of the crop rotation on the soil.SOC was mainly found in 0.02~0.25mm fraction of aggregates in the soils.The aggregates in layers deeper than 35cm became coarse and richer in SOC under corn peanut sweet potato rotation.Young carbon derived from corn tended to be accumulated in the coarse fractions as revealed by heavier stable carbon composition in those aggregates from deep layer under the rotation system containing corn crop.Compared to the soil under think pine forest,All soils under crop rotation system showed rapid increase of SOC at rates ranging from 0.14C g·kg -1 ·a -1 to 0 22C g·kg -1 ·a -1 ,with the highest under corn peanut sweet potato system.Thus,the significance was indicated for increasing SOC storage by crop rotation in paludalfs and for reinforcing terrestrial carbon retention of atmospheric CO 2.
张旭辉李恋卿潘根兴
关键词:轮作制度有机碳积累
促进生物质废弃物循环利用 推进农业固碳减排
2012年
2011中国生物黑炭与绿色农业国际研讨会(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Biochar and New Green Agriculture of China)于2011年9月20—23日在南京举行。此次会议经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教外司际[20111921号)批准,南京农业大学和国际生物黑炭协会(International Biochar Initiative)共同组织,沈阳农业大学和河南三利新能源有限公司、浙江农业科学院等单位主要资助,上海中科岸达环境科技公司、安徽拜尔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赞助召开。
潘根兴
关键词:生物质废弃物绿色农业碳减排WORKSHOP
富硒茶对大鼠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7
2001年
用基础低硒饲料饲养大鼠 ,以自来水 (对照 )、Na2 SeO3 溶液、低硒茶水和富硒茶水作试验处理 ,实验 7周后分析血液及肝脏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和血液、肝脏的含硒量 ,丙二醛 (MDA)的含量。结果表明 :富硒茶显著增加大鼠血液和肝脏的含硒量 ,降低MDA含量 ,提高血液的SOD活性。富硒茶处理大鼠血液的GSH Px活性是对照和低硒茶叶的 1 3倍 ,肝脏GSH Px活性可达 1 4倍 ,富硒茶在提高肝脏和血液的GSH Px活性和SOD活性 ,降低MDA含量的生理效应优于Na2 SeO3。
胡秋辉潘根兴安辛欣丁瑞兴
关键词:富硒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抗氧化功能
淮北白浆土水分供应特性及动态被引量:1
1991年
用压力膜仪测定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田间实地观察不同深度土壤水吸力及含水量,研究淮北白浆土水分供应能力及动态。表明白浆土水分性质受大气降水和蒸散所制约;土壤储水能力并不与上、下部土壤的质地差异显著相关;水分供应年动态可分为春季干旱期,更季过湿期,初秋干燥期,晚秋稳定期及冬季冻结期等5个时期。水分的动态变化由底土到表土加快;晴朗天气下,土层水分可在数小时内丧失。白浆土中水分饱和现象并不持续存在。
潘根兴
关键词:土壤白浆土水分
共5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