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真
- 作品数:25 被引量:78H指数:5
- 供职机构: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基金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语言文字建筑科学更多>>
- 关于《俄狄浦斯王》主题的争鸣被引量:1
- 1999年
- 评论界对于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的主题,有过三种意见:一是表现意志与命运的冲突;二是表现“恋母情结”;三是表现“神法崇拜”与“乱伦禁忌”。笔者则认为,索氏的目的,是借神话故事表达他维护民主法制。
- 童真
- 关键词: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争鸣
- 重谈“重写中国文学史”被引量:17
- 2004年
- 上世纪 80年代末 ,有人提出“重写中国文学史”的主张 ,“重写”遂成为中国学界的热点话题。十多年过去了 ,我们看到了许多重写的《中国文学史》 ,从中仍可以看到“重写”中存在的理论盲点 :即主要从政治历史及文学本体的角度思考“重写” ,并没有看到今天文学史最大的问题所在。重写的文学史依然是某种“话语霸权”影响下的产物 ,是“残缺”的文学史。中国文学史应补上“现当代文言文文学”和“少数民族文学”这两个残缺 ,这不仅是文学史写作的需要 ,也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需要。我们的目的是要倡导“多元共盛”的观念 ,“多元”
- 曹顺庆童真
- 关键词:文学史少数民族文学思维方式文学风格
- 无法挽救的结局——从人格结构看康普生家族的灭亡
- 2005年
- 福克纳的代表作《喧哗与骚动》通过康普生家三兄弟以及作者自己之口,多角度地叙述了一个南方望族家庭崩溃的历史。对于康普生家族的灭亡,评论界一般是从历史学的角度来分析其原因,认为它的灭亡,根源于北方资本主义的兴起及南方奴隶种植园制度的衰落。若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剖析康普生三兄弟的人格结构,就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解读康普生家族灭亡的原因。因为历史的变迁必然在人的心理留下轨迹,而福克纳也认为只有人类的内心冲突才能孕育出佳作来,才值得写,才值得为之痛苦和烦恼。
- 童真黄桂平
- 关键词:人格结构家族灭亡
- 村上春树小说中的城市书写
- 2014年
- 作为职业小说家,村上春树的城市书写,体现了他对城市现代性的反思。本文通过对村上小说中对于城的空间与人物生存状态的描绘——怀旧中的伤城、资本消费空间以及意识中的梦幻空间三个不同的时空呈现,分析村上春树所构建的文学之城的内涵及城中人的生存状态,由此探讨他所构筑的城市空间意义和价值。
- 童真田翔尹
- 神奇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福克纳小说主题与表现手法初探
- 童真
- 关键词:福克纳小说主题表现手法
- 柔弱的天使——狄更斯作品中完美女性形象的内涵及特征浅析被引量:2
- 2013年
- 查尔斯·狄更斯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之一,他以19世纪维多利亚社会广阔的生活为背景,以当时社会的道德标准及阶级的审美要求鲜明而生动地刻画了一系列完美女性形象。与英国传统文学中的完美女性形象强调外表美丽以及品质高贵等大不相同的是,狄更斯心目中的这些完美的"天使"主要以质朴、柔弱以及顺从为主要特点。
- 简丽华童真
- 关键词:查尔斯·狄更斯完美女性
- 论古希腊神话中的“杀子”母题
- 2012年
- 在古希腊神话中,存在着“杀子”母题,它作为原型隐藏在后世的各类文本中。古希腊神话中的“杀子”母题有四种类型:捍权型、牺牲型、复仇型和莫名型。“杀子”母题,是原始生活中一种普遍的心理模式,是集体无意识对原始社会生活中的生活秩序和行为习惯的继承,其产生原因在于人类自我保护的本能及对自我尊严的维护。古希腊神话的“杀子”母题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对其内涵的剖析,可以更好地认识人类和社会。
- 童真
- 关键词:古希腊神话母题
- 张天翼与狄更斯被引量:4
- 2008年
- 张天翼是中国著名的讽刺小说家,其小说从创作观念、人物塑造和幽默讽刺风格等方面都体现出了狄更斯对他的深刻影响。同时,他又立足于中国社会现实,在坚实的民族文学的地基上,实现了对狄更斯的超越。张天翼正是在与古今、中外的对话中,有效地吸取了各种营养,才使他的创作既具有传统的民族特色,又具有鲜活的现代性。他对狄更斯的成功接受,为我们接受外来文学和文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 童真胡葆华
- 关键词:狄更斯
- 中华传统经典与中国文论话语重建——从钱钟书先生的《管锥编》谈起被引量:2
- 2006年
- 10年前中国文论界就开始在探讨中国文论话语的重建问题,但直到今天仍没有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和路径。笔者以为,对中国传统话语进行发掘整理,使之实现现代转化,这是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原动力。而整理中国的传统话语,应该从中华传统经典开始。因为经典具有再生性和不朽性,它适合千秋万代的需要。钱钟书先生的《管锥编》通过对中华传统经典的解读而使其具有现代意义,为重建中国文论话语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路径。
- 童真
- 关键词:中国文论话语
- 鲁西迪小说中的文化图景解析——以《午夜之子》中的意象“蛇与梯子”为例
- 2018年
- 萨曼·鲁西迪(Salman Rushdie)是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作家,《午夜之子》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部以一个家族六十多年的兴衰变迁作为国家历史的缩影、运用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的小说。"蛇与梯子"是《午夜之子》中反复出现的一组意象,通过此意象,作家为我们展现出了他眼中和心中的文化图景:一是作为游戏本身所具有的意义,即对立冲突;二是在游戏之外,延伸到生活中所体现出来的混杂性与不确定性;三是在对立与杂糅之后,指向一个多元、包容的世界。作为一个流散作家,鲁西迪既反对暴力的殖民主义又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因此他提出了一种文化上的杂糅与融合。
- 童真尹筝筝
- 关键词:《午夜之子》文化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