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秦利

作品数:10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泗洪县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脑梗
  • 5篇脑梗死
  • 5篇梗死
  • 3篇疗效
  • 3篇急性
  • 3篇急性脑梗死
  • 3篇发病
  • 2篇短暂性
  • 2篇短暂性脑缺血
  • 2篇短暂性脑缺血...
  • 2篇评分
  • 2篇缺血
  • 2篇癫痫
  • 2篇疗效及安全
  • 2篇疗效及安全性...
  • 2篇氯吡格雷
  • 2篇氯吡格雷治疗
  • 2篇脑梗死后
  • 2篇脑梗死后癫痫
  • 2篇脑缺血

机构

  • 9篇泗洪县人民医...

作者

  • 9篇秦利
  • 3篇王宁
  • 2篇王丽平
  • 1篇周亚
  • 1篇屠海玲
  • 1篇陈国强

传媒

  • 2篇吉林医学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医学信息(中...
  • 1篇中国保健营养...
  • 1篇航空航天医学...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 1篇江苏省第十七...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大面积脑梗死后癫痫发作的发病机制与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分析大面积脑梗死后癫痫发作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方法:对32例大面积脑梗死继发癫痫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大面积脑梗死后的癫痫发生率为32.7%,早期癫痫发作的有10例,百分比为32.2%;迟发性癫痫的有22例,百分比为67.8%。大面积脑梗死大部分都会累计脑叶皮质,因而比较容易引发癫痫发作,利用药物对其控制的效果比较好,一些迟发性癫痫患者大部分需要长期服用药物。结论:大面积脑梗死后容易引起癫痫发作,采用药物控制可以有效的降低死亡率,对神经的功能性障碍具有一定的减轻的作用。
秦利
关键词:大面积脑梗死癫痫发作发病机制
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及预后与血尿酸水平的关系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加强对急性脑梗死发病及预后与血尿酸水平的关系的临床探讨与研究,对于我们判断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病情及预后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选取了我院10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与100例正常组患者作对比,分析了急性脑梗死发病及预后与血尿酸水平的关系,希望能为心脑血管疾病预后和治疗提供参考。
秦利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血尿酸
拜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ABCD2评分在4-7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王宁秦利
急性脑梗死病人的心理分析及干预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心理状态,探讨心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及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28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152例和对照组135例,心理干预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心理干预,对照组仅采用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入院1周和6周时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及开始下床时间、肢体功能恢复时间。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发生率分别为47.04%和45.30%,心理干预组患者在6周后的SAS、SDS积分及开始下床时间、肢体功能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焦虑和抑郁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出现的主要心理问题,心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并促进功能康复。
秦利王丽平周亚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心理状态
大面积脑梗死后癫痫发作的发病机制与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大面积脑梗死后癫痫发作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方法:对我院32例大面积脑梗死继发癫痫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大面积脑梗死后的癫痫发生率为32.7%,早期癫痫发作的有10例,百分比为32.2%;...
秦利
脑白质疏松与认知功能障碍关系
2010年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86例确诊的LA患者和随机抽取的对照组进行资料分析。结果:LA组的认知功能远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A级数与认知功能呈正向相关性分析(rs=0.746,P<0.01)。结论:对脑白质疏松患者及早采取认知功能锻炼,可以期望降低认知功能障碍的程度或比例。
秦利王丽平
关键词:脑白质疏松认知功能障碍影像学检查
拜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ABCD2评分在4~7分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拜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ABCD2评分在4-7分的中高危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ABCD2评分在4-7分的中高危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90例,随机分成拜阿司匹林组30例,氯吡格雷组30例,拜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组30例。拜阿司匹林组:拜阿司匹林首次300 mg口服,之后100 mg/d口服,疗程90 d。氯吡格雷组:氯吡格雷首次300 mg口服,之后75 mg/d口服,疗程90 d。拜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组:拜阿司匹林首次300 mg口服,联合氯吡格雷首次300 mg口服,之后拜阿司匹林100 mg/d口服,联合氯吡格雷75 mg/d口服,疗程90 d。三组均根据需要予以阿托伐他汀调节血脂稳定板块,调控血压、血糖、活血化瘀及营养神经等治疗。随访90 d,并对三组治疗方案的总有效率、复发率、不良反应(凝血功能异常、脑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即安全性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拜阿司匹林组:总有效率30%,复发率70%,不良反应发生率6.7%;氯吡格雷组:总有效率53.3%,复发率16.7%,不良反应发生率3.3%;拜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组:总有效率86.7%,复发率13.3%,不良反应发生率10%。氯吡格雷组总有效率高于拜阿司匹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P〈0.05)。但拜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氯吡格雷组及拜阿司匹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拜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ABCD2评分在4-7分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优于单用拜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氯吡格雷由于拜阿司匹林,且不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王宁秦利
关键词: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ABCD2评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依达拉奉和常规方法在脑出血中的疗效对比观察
2015年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和常规方法应用在脑出血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8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疗法,对观察组则采用依达拉奉和常规方法联合疗法,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4d以及治疗后30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10.74±2.12、7.01±1.77,对照组相应的为16.13±2.68、10.14±1.95,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且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4d以及治疗后30d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分数分别为57.12±3.45、62.44±6.02,对照组相应的为46.35±3.01、51.36±5.9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观察组产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对照组为32.5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在常规方法的治疗基础上对脑出血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推广。
陈国强秦利屠海玲
关键词:脑出血依达拉奉疗效
尿激酶静脉溶栓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 :分析用尿激酶静脉溶栓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选泗洪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溶栓组(29例)和对照组(20例)。为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疗法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对溶栓组患者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残障率和脑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溶栓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组患者治疗后的第90 d其残障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接受治疗后,两组患者脑出血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尿激酶静脉溶栓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能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其残障率。
王宁秦利
关键词:尿激酶静脉溶栓急性脑梗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