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斐斐

作品数:69 被引量:191H指数:7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郑州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2篇医药卫生
  • 2篇机械工程

主题

  • 37篇成像
  • 28篇磁共振
  • 19篇磁共振成像
  • 15篇脑膜
  • 15篇脑膜瘤
  • 15篇加权成像
  • 13篇MRI表现
  • 10篇磁敏感
  • 9篇病理
  • 9篇磁敏感加权
  • 7篇扩散
  • 7篇玻璃体
  • 7篇玻璃体内
  • 7篇磁敏感加权成...
  • 6篇兔眼
  • 6篇细胞
  • 6篇灌注
  • 5篇肿瘤
  • 5篇脑梗
  • 5篇成像表现

机构

  • 60篇郑州大学第一...
  • 3篇郑州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吉林大学第二...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焦作市第二人...
  • 1篇郑州大学第五...
  • 1篇周口市中心医...

作者

  • 60篇王斐斐
  • 54篇程敬亮
  • 23篇张勇
  • 17篇孙梦恬
  • 14篇文宝红
  • 14篇孟云
  • 13篇张晓楠
  • 13篇张会霞
  • 11篇白洁
  • 10篇王琳琳
  • 8篇杨璐
  • 7篇张风光
  • 6篇林亚南
  • 5篇闫晨宇
  • 4篇张文博
  • 4篇赵艺蕾
  • 3篇崔晓琳
  • 3篇杨子涛
  • 3篇任翠萍
  • 3篇杨运俊

传媒

  • 9篇临床放射学杂...
  • 8篇第四届全国磁...
  • 4篇放射学实践
  • 4篇中国临床医学...
  • 4篇郑州大学学报...
  • 3篇中华放射学杂...
  • 3篇中国医学影像...
  • 3篇肿瘤基础与临...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中国医学计算...
  • 2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中华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医疗设备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肿瘤影像学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7篇2013
  • 3篇2012
  • 10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0 T磁共振PROPELLER技术提升眼部肿块显示能力的多中心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3.0 T磁共振周期性旋转重叠平行线采集和增强后处理重建技术(PROPELLER)提升眼部肿块显示能力的价值。方法本研究是多中心前瞻性研究,共6个中心参与。前瞻性收集2018年7月至2020年1月6个中心413例眼部肿块患者,行横断面T_(1)WI、T_(2)WI、采用PROPELLER技术的T_(1)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采用PROPELLER技术的T_(2)WI及增强扫描。由2名放射科医师分别测量眼睑、玻璃体、泪腺、视神经眶内段及眼睑、眼球内、泪腺窝、球后眼眶内肿块的信号强度,计算图像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用5分制评分法评价肿块图像的运动伪影、肿块边缘及肿块与邻近结构关系的显示情况,并计算图像质量总体评分。应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采用和未采用PROPELLER图像之间的差异。结果采用PROPELLER的T_(2)WI图像的SNR和CNR高于未采用PROPELLER T_(2)WI图像(P均<0.001),采用PROPELLER的T_(1)FLAIR图像的SNR、CNR低于T_(1)WI图像(P均<0.05)。采用PROPELLER的图像的伪影和总体质量评分均高于未采用PROPELLER图像(P均<0.001)。在采用PROPELLER的图像上,眼睑、泪腺窝和眼球内肿块的边缘、肿块与邻近结构关系的评分显著高于未采用PROPELLER的图像(P均<0.001),球后眼眶内肿块的边缘、肿块与邻近结构关系的评分与未采用PROPELLER的图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PROPELLER技术能显著减少眼球运动伪影并改善图像质量,有效提高眼前部(眼睑、泪腺窝及眼球内)肿块边缘及其与邻近结构关系的显示能力。
姜虹白光辉韩庆贺王梅云王斐斐王博成王世军葛怀志袁庆海陈传亮程敬亮陶晓峰鲜军舫
关键词:伪影图像质量
高场磁共振成像仪安装的经验与教训被引量:3
2011年
本文介绍我院在安装多台磁共振成像仪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及所得的经验与教训,对提高预安装的工作质量有一定的帮助。
孟炯齐云秋王斐斐
MR影像组学在鉴别腮腺良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探讨基于MR多序列联合影像组学模型在鉴别腮腺良恶性肿瘤及区分多形性腺瘤和Warthin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4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64例多形性腺瘤,60例Warthin瘤)和52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前MRI图像。使用ITK-SNAP软件在T2脂肪抑制序列(fat saturated T2 weighted imaging,FS-T2WI)上手动勾画肿瘤的感兴趣区,然后配准到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和对比增强T1加权成像(contrast enhanced T1 weighted imaging,CE-T1WI)图像上。采用FAE软件分别从FS-T2WI、ADC及CE-T1WI序列中提取1316个影像组学特征,利用循环特征消除(recursive feature elimination,RFE)方法进行特征选择,支持向量机作为分类器构建影像组学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各个模型的鉴别诊断效能,并采用Delong检验评估模型间的差异。结果 腮腺肿瘤的MRI特征表现:相比腮腺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多位于深叶或双叶(P<0.001),边界欠清晰(P<0.001),肿瘤内部信号欠均匀(P=0.003),多发生囊变、坏死(P=0.002),肿瘤侵犯周围结构或出现淋巴结转移提示恶性肿瘤的可能性较大(P<0.001)。影像组学模型分析:基于FS-T2WI、ADC及CE-TIWI序列构建7个影像组学模型鉴别腮腺肿瘤的良恶性,其ROC曲线下面积如下:FS-T2WI模型为0.798,ADC模型为0.838,CE-T1WI模型为0.856,FS-T2WI+ADC模型为0.815,FS-T2WI+CE-T1WI模型为0.858,ADC+CE-T1WI模型为0.863,多序列联合模型为0.878。以同样的方法构建7个影像组学模型鉴别腮腺多形性腺瘤和Warthin瘤,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4、0.910、0.848、0.887、0.876、0.915、0.954。结论 多序列联合模型鉴别腮腺良恶性肿瘤及区分多形性腺瘤和Warthin瘤的诊断效能优于单一序列和双序列,其中单序列中又分别以CE-T1WI和ADC模型的诊断效能最高。
齐金博高安康白洁程敬亮文宝红王斐斐张赞霞马潇越
关键词:腮腺肿瘤磁共振成像WARTHIN瘤多形性腺瘤
幕上脑梗死后对侧小脑半球低灌注的磁共振成像研究
目的:评价磁共振灌注成像对急性期单侧幕上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后对侧小脑半球灌注量改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8例幕上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进行双侧小脑半球磁共振灌注成像(perfusion-weightedimaging,P...
王琳琳程敬亮张勇王斐斐孟云张文博杨子涛杨运俊
文献传递
脑膜瘤脑膜尾征的MRI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研究
背景和目的:“脑膜尾征”是增强对比MRI图像中被认为增厚的脑膜,因像一个从脑膜瘤体上延伸的尾巴而得名,曾一度被认为是脑膜瘤的特有征象。但典型的脑膜瘤脑膜尾征的病理生理学研究鲜有报道。起初,“脑膜尾征”被认为是脑膜瘤直接浸...
程敬亮赵艺蕾王斐斐
关键词:脑膜瘤脑膜尾征MRI表现病理学基础
文献传递
动态磁敏感对比MR灌注成像对脑膜瘤分级的临床价值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脑膜瘤的动态磁敏感对比MR灌注成像(DSC-PWI)表现,评价DSC-PWI在脑膜瘤分级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9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不同级别脑膜瘤患者在3.0TMR扫描仪上术前进行常规MRI检查及DSC-PWI检查。分析其MRI灌注伪彩图像和灌注曲线,分别在肿瘤实质和瘤周水肿部分进行感兴趣区(ROI)测量,获得最大相对脑血容量(rCBV)值,将所获数据进行t检验分析。按照2007年WHO脑肿瘤分级和分型标准对脑膜瘤进行分级和分型。结果良性脑膜瘤78例,恶性脑膜瘤14例。rCBV伪彩图像显示良、恶性脑膜瘤肿瘤实质区灌注均增高,良性脑膜瘤瘤周水肿区灌注减低,恶性者瘤周水肿区灌注增高。良、恶性脑膜瘤肿瘤实质区最大rCBV均值分别为9.880±3.682和11.651±1.597,无统计学差异(t=1.764,P=0.081);瘤周水肿区最大rCBV均值分别为1.003±0.506和2.848±1.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03,P=0.000)。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显示对比剂首过后,所有脑膜瘤肿瘤实质区信号下降幅度均大于对侧相应部位正常脑白质区,良性脑膜瘤瘤周水肿区信号下降幅度小于或等于对侧相应部位正常脑白质区,恶性者瘤周水肿区信号下降幅度大于对侧相应部位正常脑白质区。结论 DSC-PWI能够为脑膜瘤术前分级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王斐斐程敬亮赵艺蕾张勇闫晨宇白洁张会霞崔晓琳
关键词:脑膜瘤磁共振成像灌注成像血容量
囊性脑膜瘤的MRI表现与病理对照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分析囊性脑膜瘤的MRI表现。方法依照Nauta分型分析44例囊性脑膜瘤的MRI表现。结果 44例囊性脑膜瘤中,NautaⅠ型9例,Ⅱ型5例,Ⅲ型2例,Ⅳ型16例,混合型(包括以上4种类型中的2种或2种以上类型)12例。病理类型以纤维型、上皮型多见。MRI多表现为实性肿物伴有大小不等的囊变区,囊性部分均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FLAIR呈低或稍低信号,DWI为低信号;实性部分以等或长T1长T2信号为主,FLAIR呈等或高信号,DWI为等或高信号;增强扫描中实性部分呈中度或明显强化,其中29例均匀强化、15例呈不均匀强化,27例囊壁强化。结论囊性脑膜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杨璐程敬亮王斐斐孙梦恬
关键词:脑膜瘤磁共振成像
比较背景抑制全身弥散加权成像与SPECT对骨转移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比较背景抑制全身弥散加权成像(DWIBS)与SPECT诊断骨转移瘤的价值。方法对62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恶性肿瘤患者行DWIBS及SPECT检查;分别以病例数和病变累及区域为单位,计算DWIBS与SPECT对骨转移瘤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正确指数。结果 62例中,临床证实骨转移瘤43例,累及区域183个。①以病例数计算:DWIBS诊断骨转移瘤的敏感度为90.70%(39/43),特异度为89.47%(17/19),阳性预测值为95.12%(39/41),阴性预测值为80.95%(17/21),正确指数为0.80;SPECT诊断骨转移瘤的敏感度为81.40%(35/43),特异度为68.42%(13/19),阳性预测值为85.37%(35/41),阴性预测值为61.90%(13/21),正确指数为0.50,DWIBS的诊断效果优于SPECT。②以病灶累及区域数计算:DWIBS诊断骨转移瘤的灵敏度为92.90%(170/183),特异度为94.99%(474/499),阳性预测值为87.18%(170/195),阴性预测值为97.33%(474/487),正确指数为0.88;SPECT诊断骨转移瘤的灵敏度为88.52%(162/183),特异度为91.58%(457/499),阳性预测值为79.41%(162/204),阴性预测值为95.61%(457/478),正确指数为0.80,DWIBS的诊断效果优于SPECT。结论 DWIBS是诊断骨转移瘤的有效方法,其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优于SPECT,但二者诊断不同部位转移灶时存在差异。
孙梦恬程敬亮张勇王斐斐孟云
关键词:扩散磁共振成像
谈高场磁共振成像仪的安装体会
磁共振成像仪利用人体氢原子的核磁共振现象,即吸收特定频率电磁波的辐射后又释放出电磁波,MR将线圈所感应的模拟信号处理后进行图像重建从而实现MR成像,由于MR在神经系统,软组织和关节等疾病的影像诊断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目前...
孟炯齐云秋王斐斐
关键词:安装方法
文献传递
兔眼玻璃体内木质异物的磁敏感加权成像研究
2015年
目的探讨兔眼玻璃体内木质异物的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的特点。方法取实验兔48只,右眼玻璃体内分别植入1枚直径0.2 mm、长2 mm的木质异物,以不植入异物的左眼为对照,于术后2小时行SWI序列检查。结果对于48枚兔眼玻璃体内木质异物,SWI序列检出率为100%,检出的异物呈点状或条状,在幅值图、最小信号强度投影(m IP)图及SWI图上呈低信号,相位图上31枚呈低信号,13枚呈高信号。SWI序列检出异物直径较异物实际直径大。结论兔眼玻璃体内木质异物在SWI序列上具有特征性,异物在SWI上具有放大效应,SWI序列可用于兔眼玻璃体内微小木质异物的检出和诊断。
文宝红程敬亮张会霞张勇张晓楠张风光王斐斐闫晨宇
关键词:玻璃体磁敏感加权成像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