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文军

作品数:439 被引量:1,405H指数:17
供职机构: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05篇期刊文章
  • 125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18篇医药卫生
  • 6篇文化科学
  • 5篇机械工程
  • 5篇水利工程
  • 5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46篇脊柱
  • 133篇腰椎
  • 80篇内固定
  • 76篇椎间盘
  • 71篇手术
  • 65篇前路
  • 62篇颈椎
  • 57篇骨折
  • 52篇椎体
  • 45篇固定器
  • 43篇生物力学
  • 42篇胸腰椎
  • 42篇椎弓
  • 42篇椎弓根
  • 42篇结核
  • 40篇微创
  • 39篇外科
  • 38篇融合术
  • 38篇外固定
  • 36篇寰枢

机构

  • 422篇南华大学
  • 17篇中南大学
  • 9篇中日友好医院
  • 6篇南方医科大学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湖南省怀化市...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文登整骨医院
  • 2篇佛山科学技术...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2篇塔城地区人民...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湖南医科大学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泸州医学院附...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国康复研究...

作者

  • 437篇王文军
  • 130篇姚女兆
  • 130篇晏怡果
  • 114篇王麓山
  • 93篇王程
  • 85篇宋西正
  • 66篇胡文凯
  • 61篇刘利乐
  • 45篇李学林
  • 41篇薛静波
  • 37篇曹盛俊
  • 29篇欧阳智华
  • 29篇朱一平
  • 25篇蔡斌
  • 17篇刘洪
  • 14篇梁秋发
  • 13篇贺更生
  • 12篇羊明智
  • 11篇周江南
  • 11篇赵延胜

传媒

  • 49篇中国脊柱脊髓...
  • 39篇中国矫形外科...
  • 34篇医学临床研究
  • 23篇中南医学科学...
  • 13篇中国临床解剖...
  • 10篇现代医药卫生
  • 10篇南华大学学报...
  • 9篇中华骨科杂志
  • 7篇中国组织工程...
  • 6篇海南医学
  • 6篇中国医药指南
  • 6篇中国骨科临床...
  • 5篇中国骨伤
  • 5篇美国中华临床...
  • 5篇脊柱外科杂志
  • 5篇骨科
  • 5篇中国中西医结...
  • 5篇第八届全国脊...
  • 5篇全国骨科临床...
  • 4篇中华创伤杂志

年份

  • 3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26篇2018
  • 24篇2017
  • 19篇2016
  • 23篇2015
  • 17篇2014
  • 19篇2013
  • 57篇2012
  • 28篇2011
  • 37篇2010
  • 35篇2009
  • 18篇2008
  • 31篇2007
  • 25篇2006
  • 28篇2005
  • 17篇2004
  • 4篇2003
  • 5篇2002
4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后路长节段固定不同置钉密度下脊柱三维运动的稳定性
2021年
背景:脊柱后路矫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已成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最为常见的临床治疗方法,但使用高密度的置钉方式会对患者造成更大的创伤且增加医疗成本。目的:利用六自由度关节机器人对后路不同置钉密度固定的猪脊柱进行生物力学测试,探讨不同置钉密度对后路长节段固定脊柱三维运动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在8具猪脊柱标本中,首先制备全椎弓根螺钉固定模型(100%固定),之后依次减少椎弓根螺钉,制备不同密度的椎弓根螺钉固定模型(82%,64%,36%),最后无椎弓根螺钉固定的脊柱作为空白对照组。采用六自由度关节机器人测试各组猪脊柱标本在屈伸位、侧弯位及轴向旋转位的稳定性。结果与结论:(1)在屈伸位、侧弯位的测试中,全椎弓根螺钉固定组(100%)与部分椎弓根螺钉固定组(82%,64%,36%)脊柱标本的活动度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在轴向旋转位测试中,36%椎弓根螺钉固定组相比于全椎弓根螺钉固定组以及82%、64%椎弓根螺钉固定组,轴向旋转的稳定性显著降低(P<0.001);(3)在64%椎弓根螺钉固定组加入横向连接杆固定时,可以显著降低脊柱标本轴向旋转的活动度(P<0.05);(4)提示有限降低椎弓根螺钉的置钉密度,不会对脊柱后路长节段固定的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
薛静波李昃鹏王程欧阳智华李学林晏怡果王文军
关键词:脊柱后路矫形长节段固定内固定生物力学
臭氧在脊柱微创治疗中的应用
王文军
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Quadrant微创撑开系统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采用经皮椎弓根内固定联合Quadrant微创撑开系统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于2010年2月-2012年2月共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6例,随机对其中46例采用经皮椎弓根内固定联合Qua...
晏怡果王文军欧阳智华姚女兆王麓山
文献传递
脊柱外固定器联合椎间盘镜技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目的:探讨脊柱外固定器(Percutaneous external transpedicle fixation,PETF)联合椎间盘镜技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03年9月-2008年6月收治的De...
宋西正王文军王麓山刘洪刘利乐姚女兆胡文凯晏怡果
关键词:脊柱外固定器椎间盘镜微创胸腰椎骨折非融合固定
文献传递
滑槽钉生长棒内固定系统置入对幼猪脊柱发育的影响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滑槽钉生长棒内固定系统置入对脊柱形态发育的影响。方法:将15 只3 月龄幼猪随机分为3 组,A 组(5 头)为空白对照组,自T6-T15 后路切开,显露椎板;B 组(5 头)为对照组,置入锁定椎弓根...
王文军薛静波晏怡果吴晓东
关键词:脊柱发育动物实验
内窥镜辅助下前路侧块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上颈椎不稳
姚女兆王文军王麓山晏怡果李学林欧阳志华
寰枢椎脱位中西医结合治疗技术体系的创建与临床应用
谭明生移平郝庆英杨峰王文军吕国华田纪伟谭远超周英杰王清刘少喻肖增明唐向盛
国际上寰枢椎脱位的外科治疗一直是医学领域的“禁区”,该病是由创伤、先天性畸形、肿瘤、类风湿关节炎、结核等常见疾病造成寰枢关节失稳的病理转归结果,属于中医“骨错缝”范畴。中国每年新发病例约6-8万例。1910年Mixter...
关键词:
关键词:寰枢椎脱位中西医结合治疗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 分节段植骨内固定 治疗跳跃性胸腰椎结核
舒用志王文军羊明智晏怡果王程石永新
颈椎骨折患者术中应用改良Halo-vest支架对维持颈椎稳定性及预防脊髓再损伤的作用(英文)
2004年
背景:在颈椎骨折的手术过程中由牵引外固定过渡到手术内固定时易造成脊髓再损伤,导致术后患者功能障碍。目的:探讨改良Halo-vest支架对维持颈椎术中稳定性的方法,为预防术中脊髓再损伤积累临床治疗经验。设计:前后对照研究。单位:南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对象:2002-01/2004-06南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颈椎骨折患者28例,男22例,女7例;年龄7~69岁,平均58岁。方法:28例颈椎骨折患者均在不解除改良Halo-vest支架的固定牵引情况下进行手术内固定治疗。按Odom's标准评估疗效。主要结局观察:①28例患者手术后脊柱稳定性。②下床活动及骨折愈合时间。③Odom's标准评估结果。结果:①应用改良Halo-vest支架后即可行坐和各种搬动,外固定牵引复位后即开始下床活动。②术中身体翻动不受影响。③无因长期卧床而出现并发症及因外固定支架松动造成脊髓再损伤的病例。④骨折愈合时间平均2.1个月。⑤术后颈椎功能评价优19例,良5例,可3例,差1例。结论:改良Halo-vest支架用于颈椎骨折手术中可以维持颈椎稳定性,确保脊髓安全,并有助于术后颈椎功能恢复。
宋西正王文军姚女兆林海英
关键词:颈椎骨折外固定器牵引术
经骶前间隙轴向椎间融合联合内窥镜下后入路椎间盘摘除治疗腰骶椎退行性疾病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探讨采用经骶前间隙轴向椎间融合(axiallumbarinterbodyfusion,AxiaLIF)联合显微内窥镜下后人路椎间盘摘除治疗腰骶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3月.2012年3月共收治腰骶椎退行性疾病患者23例,其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36~59岁,平均45岁。病变累及L5/S1节段17例,L4/5与L5/S1双节段6例,所有患者均表现为腰痛及单侧下肢神经根性症状。均采用经骶前间隙轴向椎间融合联合显微内窥镜下后人路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影像学复查观察植骨融合情况,以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和JOA评分评估临床效果。结果:手术时间90~170min,平均130min;术中出血50~160ml,平均80ml。1例患者术后出现骶前血肿,予以伤KI局部换药、引流1周后血肿吸收。全部病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6.5个月。术后6个月时椎体植骨融合率82.6%,4例患者术后骨融合时间延迟,至术后12个月随访时均已获得坚强融合,其余患者无内固定等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前及末次随访腰痛VAS评分分别为7.19±1.04分、0.69±0.58分,腿痛VAS评分分别为7.27±1.96分、0.87±0.49分,JOA评分分别为13.01±2.03分、26.62±25分,末次随访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经骶前间隙轴向椎间融合联合显微内窥镜下后入路椎间盘摘除治疗腰骶椎退行性疾病对腰椎结构破坏小,出血少,并发症发生率低,近期手术效果好,是一种治疗腰骶椎退行性疾病的有效方法。
宋西正王文军薛静波晏怡果王麓山王俊玲王程宋林章
关键词:内窥镜
共4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