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晏怡果

作品数:153 被引量:382H指数:11
供职机构:南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卫生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7篇期刊文章
  • 51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8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50篇腰椎
  • 47篇脊柱
  • 37篇内固定
  • 27篇前路
  • 27篇椎间盘
  • 25篇椎体
  • 24篇手术
  • 22篇颈椎
  • 20篇融合术
  • 20篇生物力学
  • 20篇寰枢
  • 19篇枢椎
  • 19篇椎间融合
  • 17篇椎弓
  • 17篇椎弓根
  • 17篇微创
  • 17篇后路
  • 15篇寰枢椎
  • 15篇脊柱侧
  • 15篇脊柱侧凸

机构

  • 153篇南华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郴州市第一人...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湖南华翔增量...

作者

  • 153篇晏怡果
  • 130篇王文军
  • 67篇王程
  • 61篇王麓山
  • 44篇李学林
  • 43篇薛静波
  • 35篇姚女兆
  • 32篇欧阳智华
  • 31篇宋西正
  • 15篇蔡斌
  • 15篇胡文凯
  • 13篇朱一平
  • 8篇贺更生
  • 7篇赵延胜
  • 6篇刘海兵
  • 5篇宋林章
  • 5篇李洪珂
  • 4篇刘利乐
  • 4篇舒用志
  • 4篇羊明智

传媒

  • 17篇中国矫形外科...
  • 14篇中国脊柱脊髓...
  • 12篇中南医学科学...
  • 8篇中国组织工程...
  • 5篇医学临床研究
  • 5篇中国骨科临床...
  • 4篇中华骨科杂志
  • 4篇海南医学
  • 3篇医用生物力学
  • 3篇中国微创外科...
  • 2篇中国临床解剖...
  • 2篇脊柱外科杂志
  • 2篇中华解剖与临...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骨伤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9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16篇2018
  • 12篇2017
  • 9篇2016
  • 5篇2015
  • 8篇2014
  • 7篇2013
  • 30篇2012
  • 8篇2011
  • 13篇2010
  • 18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1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后路长节段固定不同置钉密度下脊柱三维运动的稳定性
2021年
背景:脊柱后路矫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已成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最为常见的临床治疗方法,但使用高密度的置钉方式会对患者造成更大的创伤且增加医疗成本。目的:利用六自由度关节机器人对后路不同置钉密度固定的猪脊柱进行生物力学测试,探讨不同置钉密度对后路长节段固定脊柱三维运动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在8具猪脊柱标本中,首先制备全椎弓根螺钉固定模型(100%固定),之后依次减少椎弓根螺钉,制备不同密度的椎弓根螺钉固定模型(82%,64%,36%),最后无椎弓根螺钉固定的脊柱作为空白对照组。采用六自由度关节机器人测试各组猪脊柱标本在屈伸位、侧弯位及轴向旋转位的稳定性。结果与结论:(1)在屈伸位、侧弯位的测试中,全椎弓根螺钉固定组(100%)与部分椎弓根螺钉固定组(82%,64%,36%)脊柱标本的活动度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在轴向旋转位测试中,36%椎弓根螺钉固定组相比于全椎弓根螺钉固定组以及82%、64%椎弓根螺钉固定组,轴向旋转的稳定性显著降低(P<0.001);(3)在64%椎弓根螺钉固定组加入横向连接杆固定时,可以显著降低脊柱标本轴向旋转的活动度(P<0.05);(4)提示有限降低椎弓根螺钉的置钉密度,不会对脊柱后路长节段固定的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
薛静波李昃鹏王程欧阳智华李学林晏怡果王文军
关键词:脊柱后路矫形长节段固定内固定生物力学
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Quadrant微创撑开系统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采用经皮椎弓根内固定联合Quadrant微创撑开系统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于2010年2月-2012年2月共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6例,随机对其中46例采用经皮椎弓根内固定联合Qua...
晏怡果王文军欧阳智华姚女兆王麓山
文献传递
脊柱外固定器联合椎间盘镜技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目的:探讨脊柱外固定器(Percutaneous external transpedicle fixation,PETF)联合椎间盘镜技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03年9月-2008年6月收治的De...
宋西正王文军王麓山刘洪刘利乐姚女兆胡文凯晏怡果
关键词:脊柱外固定器椎间盘镜微创胸腰椎骨折非融合固定
文献传递
内窥镜辅助下前路侧块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上颈椎不稳
姚女兆王文军王麓山晏怡果李学林欧阳志华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 分节段植骨内固定 治疗跳跃性胸腰椎结核
舒用志王文军羊明智晏怡果王程石永新
新型颈椎3D打印多孔椎间融合器的三维有限元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背景: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已成为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手术,但是传统融合器的上下弧度难以与上下终板保持完全一致,容易引起椎间融合器沉降等一系列相关并发症,作者所在课题组研究出与上下终板保持一致的新型颈椎3D打印多孔椎间融合器。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法评价新型颈椎3D打印多孔椎间融合器的力学特点,为临床应用和进一步改进提供相应理论依据。方法:建立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采用传统颈椎椎间融合器以及新型颈椎3D打印多孔椎间融合器进行重建,并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及左右旋转6个工况下,施加50 N预载荷以及1.0 N·m的运动附加弯矩。观察相应的椎体位移峰值,以及板钉、融合器和上下终板的Von-Mises应力峰值情况。结果与结论:①结合三维有限元分析发现,新型颈椎3D打印多孔椎间融合器组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这6种工况下的椎体位移峰值、融合器及上下终板的Von-Mises应力峰值均小于传统融合器组;②而板钉的应力峰值除在后伸及右旋这2个工况下,新型颈椎3D打印多孔椎间融合器组大于传统融合器组;其他4个工况下新型颈椎3D打印多孔椎间融合器组的板钉应力峰值均小于传统融合器组;③提示相对于传统融合器,应用新型颈椎3D打印多孔椎间融合器能避免上下终板的应力集中,提高固定节段的稳定性,一定程度上可减少内植物下沉的风险。
舒启航廖亦佳薛静波晏怡果王程
关键词:三维有限元分析3D打印椎间融合器应力应力集中
经骶前间隙轴向椎间融合联合内窥镜下后入路椎间盘摘除治疗腰骶椎退行性疾病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探讨采用经骶前间隙轴向椎间融合(axiallumbarinterbodyfusion,AxiaLIF)联合显微内窥镜下后人路椎间盘摘除治疗腰骶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3月.2012年3月共收治腰骶椎退行性疾病患者23例,其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36~59岁,平均45岁。病变累及L5/S1节段17例,L4/5与L5/S1双节段6例,所有患者均表现为腰痛及单侧下肢神经根性症状。均采用经骶前间隙轴向椎间融合联合显微内窥镜下后人路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影像学复查观察植骨融合情况,以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和JOA评分评估临床效果。结果:手术时间90~170min,平均130min;术中出血50~160ml,平均80ml。1例患者术后出现骶前血肿,予以伤KI局部换药、引流1周后血肿吸收。全部病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6.5个月。术后6个月时椎体植骨融合率82.6%,4例患者术后骨融合时间延迟,至术后12个月随访时均已获得坚强融合,其余患者无内固定等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前及末次随访腰痛VAS评分分别为7.19±1.04分、0.69±0.58分,腿痛VAS评分分别为7.27±1.96分、0.87±0.49分,JOA评分分别为13.01±2.03分、26.62±25分,末次随访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经骶前间隙轴向椎间融合联合显微内窥镜下后入路椎间盘摘除治疗腰骶椎退行性疾病对腰椎结构破坏小,出血少,并发症发生率低,近期手术效果好,是一种治疗腰骶椎退行性疾病的有效方法。
宋西正王文军薛静波晏怡果王麓山王俊玲王程宋林章
关键词:内窥镜
一种疫苗接种智能定位装置
本发明公开一种疫苗接种智能定位装置,包括横截面为环形结构的手臂托架,所述手臂托架上设置有沿所述手臂托架径向布置的接种通道,所述接种通道内设置有模块化疫苗接种设备,所述模块化疫苗接种设备包括消毒模块以及疫苗注射模块,所述疫...
晏怡果浣溢帆谢勇谭菁华李超逸
改良解剖型颈椎钛网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术中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2017年
【目的】探讨改良解剖型颈椎钛网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中的生物力学分布特点。【方法】建立正常人C3~C7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ACCF过程,分别装配传统颈椎钛网及改良解剖型钛网,并对模型施加40N的预载荷及1.5Nm的运动附加力,使模型产生前屈、后伸、侧倾及旋转运动,比较两种钛网植骨方式对钛网、椎体及钛网对终板一钛网界面应力分布的差异。【结果】在前屈、后伸、左倾、右倾、左转、右转等6种不同的工况下,传统颈椎钛网最大的等效应力值分别为73.782、177.36、124.42、100.85、191.64及221.91MPa,新型改良钛网的最大等效应力值分别为31.028、62.236、46.053、44.337、41.549及39.255MPa,新型改良钛网的椎体应力分布远小于传统钛网,改良钛网C4及C6终板一钛网接触面的应力小于传统钛网相应接触点的应力。【结论】在ACCF中应用改良解剖型颈椎钛网可有效避免终板应力过度集中,理论上可以降低钛网下沉的发生率。
欧阳智华孙建特王程晏怡果王文军
关键词:颈椎
基于LabVIEW与6轴机械臂的脊柱生物力学测试系统构建及初步可靠性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构建基于LabVIEW与6轴机械臂的新型离体脊柱生物力学测试系统,进行初步的可靠性研究,为下一步耦合运动测试研究做准备。方法通过LabVIEW平台编程,用以太网及Profibus通讯的方式,将机械臂的数据实时与计算机进行通讯,实现位移控制、载荷控制,实时读取机械臂末端位置和旋转角度,通过力/扭矩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卡实现数据采集、处理、储存等功能;使用数显千分表和特制固定夹具完成6个方向平移精准度测试,并对数据进行分析;使用该平台对羊脊柱标本进行屈伸、侧屈和旋转测试,绘制出载荷-位移曲线,分析对比并获得实验结果,验证该生物力学平台的有效性。结果开发并建立了一套基于LabVIEW与6轴机械臂的高精准度离体脊柱生物力学测试系统,其平均平移精密度为8.1μm,平均平移准确度为56.7μm。编写相关机械臂控制及数据采集、处理、储存程序,并有效完成羊脊柱生物力学测试。结论该基于LabVIEW与6轴机械臂的脊柱生物力学测试系统能高精准度地完成常规的脊柱三维运动测试,可用于下一步开展耦合运动测试研究。
晏怡果谢勇王程姚女兆薛静波欧阳智华谭菁华浣溢帆齐蔚霖王文军
关键词:脊柱机械臂生物力学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