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振军

作品数:341 被引量:2,538H指数:27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60篇期刊文章
  • 47篇会议论文
  • 28篇专利
  • 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04篇医药卫生
  • 13篇文化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45篇直肠
  • 139篇肠癌
  • 115篇直肠癌
  • 78篇手术
  • 67篇肿瘤
  • 66篇切除
  • 52篇切除术
  • 50篇结直肠
  • 43篇细胞
  • 41篇外科
  • 41篇肠肿瘤
  • 35篇直肠肿瘤
  • 35篇结直肠癌
  • 34篇低位直肠
  • 34篇肛瘘
  • 33篇低位直肠癌
  • 31篇肛门
  • 28篇结肠
  • 28篇会阴
  • 28篇基因

机构

  • 282篇首都医科大学...
  • 62篇北京大学第一...
  • 17篇首都医科大学
  • 5篇山西省肿瘤医...
  • 5篇武汉大学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山东大学
  • 4篇解放军第25...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陕西省人民医...
  • 2篇聊城市人民医...
  • 2篇山东省立医院
  • 2篇重庆医学院
  • 2篇潍坊市人民医...
  • 2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北京市第六医...
  • 2篇河北省儿童医...
  • 2篇郑州市第三人...
  • 2篇北京市肛肠医...

作者

  • 340篇王振军
  • 122篇韩加刚
  • 53篇魏广辉
  • 50篇赵博
  • 46篇赵宝成
  • 44篇马华崇
  • 37篇易秉强
  • 35篇杨新庆
  • 28篇翟志伟
  • 27篇杨勇
  • 27篇万远廉
  • 27篇高志刚
  • 22篇渠浩
  • 21篇郑毅
  • 19篇黄莚庭
  • 18篇刘玉村
  • 13篇崔金杰
  • 13篇李向南
  • 12篇徐慧民
  • 12篇王建良

传媒

  • 44篇中华胃肠外科...
  • 36篇中国实用外科...
  • 29篇中华外科杂志
  • 20篇临床外科杂志
  • 19篇中华普通外科...
  • 10篇中国临床医生...
  • 9篇肿瘤研究与临...
  • 8篇中华实验外科...
  • 6篇腹部外科
  • 6篇继续医学教育
  • 5篇中国病案
  • 5篇结直肠肛门外...
  • 4篇中华医学杂志
  • 4篇大肠肛门病外...
  • 4篇中华全科医师...
  • 4篇中华结直肠疾...
  • 4篇2008中国...
  • 3篇北京大学学报...
  • 3篇中国医刊
  • 3篇中华肿瘤防治...

年份

  • 3篇2024
  • 14篇2023
  • 16篇2022
  • 18篇2021
  • 19篇2020
  • 15篇2019
  • 13篇2018
  • 9篇2017
  • 10篇2016
  • 15篇2015
  • 9篇2014
  • 21篇2013
  • 16篇2012
  • 15篇2011
  • 17篇2010
  • 18篇2009
  • 23篇2008
  • 14篇2007
  • 21篇2006
  • 6篇2005
3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hMSH2与hMLH1种系突变的筛查被引量:15
2004年
目的 分析我国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 (HNPCC)患者的临床特点 ,报告hMSH2和hMLH1基因突变筛查结果。方法 共收集了 2 8个家系 ,其中 15个家系符合阿姆斯特丹Ⅰ标准 ,13个家系符合日本临床诊断标准。记录的数据包括患者性别 ,结直肠癌发生的部位 ,诊断年龄 ,是否具有同时和 /或异时结直肠癌及结肠外癌 ,肿瘤的组织病理特点等。通过PCR及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DHPLC)筛查hMSH2和hMLH1基因的突变 ,然后对DHPLC图形异常的样本进行测序。结果  12 6例患者共诊断 170例次恶性肿瘤 (2 3例患有多原发癌 )。 98例 (77 8% )的患者患有结直肠癌 ,且发病年龄早 (平均 4 5 9岁 ) ,右侧癌多见。共在 12个家系中发现 8种hMSH2或hMLH1基因序列改变 ,其中hMSH2基因的第 3个外显子的无义突变即G2 0 4X是发现的首例我国蒙古族家系错配修复 (MMR)基因突变。结论 HNPCC患者是恶性肿瘤 (尤其是结直肠癌 )的高发人群。DHPLC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筛选hMSH2和hMLH1基因突变的方法。在我国hMLH1基因尤其是其前九个外显子的突变较hMSH2基因的突变更常见。
刘善润王振军赵博万远廉黄莚庭
关键词:遗传性HMLHLHNPCCHMSH2
内括约肌切除术用于超低位直肠癌的根治性保肛研究
王振军韩加刚魏广辉高志刚马华崇徐慧民
该项目属于临床医学普外科研究领域,通过在国内开展内括约肌切除术(Intersphinctericresection,ISR)进行超低位直肠癌的根治性保肛,在不损害患者生存的情况下,保留肛门括约肌的功能,提高了保留肛门患者...
关键词:
关键词:直肠癌内括约肌切除术手术治疗
自扩张金属支架在左侧结肠癌或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2
2012年
目的探讨自扩张金属支架(SEMS)在可切除的左侧结肠癌(或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2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普外科收治的73例左侧结肠癌(或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SEMS组(34例)和急诊手术组(39例)。SEMS组患者均先放置SEMS解除梗阻,再限期手术。比较2组患者的一期切除吻合率、肠造口率、腹腔镜手术率、术后病死率和总并发症率、ICU住院率、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SEMS组患者一期切除吻合率(97.1%)明显高于急诊手术组(56.4%)(χ2=16.256,P〈0.01),而保护性造口率(33.3%)和永久性造口率(2.9%)均低于急诊手术组(分别为86.3%、43.6%)(χ2=14.972、16.156,P〈0.001)。SEMS组接受腹腔镜手术的患者(47.1%)明显多于急诊手术组(0)(χ2=23.505,P〈0.001)。2组患者术后病死率(SEMS组2.9%,急诊手术组10.3%)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EMS组术后总并发症率为35.3%,低于急诊手术组(66.7%)(χ2=7.163,P=0.007),切口感染率(17.6%)低于急诊手术组(38.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840,P=0.050)。与急诊手术组比较,SEMS组术后ICU住院率(24.2%)低(χ2=6.972,P=0.008),ICU停留时间[(69.5±7.4)h]短(t=-20.23,P〈0.001),平均住院时间[(19.6±4.8)d]少(t=-2.90,P=0.005),平均住院费用[(45383±15648)元]低(t=-3.74,P〈0.001)。结论SEMS可有效解除左侧结肠癌(或直肠癌)合并的急性肠梗阻,将急诊手术转变为限期手术,从而获得更好的术后结果,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马华崇赵博赵宝成喻学桥张杰郝建宇魏广辉王振军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肠梗阻
结肠支架联合术前化疗治疗急性左半结肠癌梗阻对照研究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对比分析自膨胀支架置入(SEMS)联合术前化疗治疗急性左半结肠癌恶性梗阻的近期疗效,探讨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109例急性左半结肠癌梗阻病例的临床资料,比较SEMS联合术前化疗+择期手术(支架化疗组,27例)、SEMS联合择期手术(支架手术组,33例)以及急诊手术(急诊手术组,49例)3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支架化疗组、支架手术组与急诊手术组的腹腔镜手术比例(74.1%、42.4%vs.20.4%,P<0.001)、肿瘤近端肠管切除长度[(10.5±4.7)cm、(10.3±4.6)cm vs.(5.0±2.2)cm,P=0.033]以及淋巴结检出数目[(23.7±6.0)枚、(26.0±9.3)枚vs.(17.3±5.9)枚,P=0.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支架化疗组与支架手术组的消化道造口率(18.5%、21.2%vs.79.6%,P<0.001)和术后感染发生率(14.8%、27.3%vs.46.9%,P=0.012)明显低于急诊手术组。支架化疗组的肿瘤近端10 cm左右结肠管壁厚度小于支架手术组(4 mm vs.9 mm,P<0.001)。支架化疗组的术前等待时间>4周者的肿瘤退缩分级显著优于等待时间≤3周者(P=0.029)。结论与急诊手术比较,SEMS联合术前化疗+择期手术治疗急性左半结肠癌恶性梗阻,实施腹腔镜手术比例更高,消化道造口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术前化疗后等待时间>4周可以提高肿瘤退缩程度,但暂无肿瘤降期的证据。
马连港赵宝成马华崇韩加刚王振军
关键词:左半结肠癌肠梗阻术前化疗手术时机
急性阑尾炎合并阑尾肿瘤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建立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患者合并阑尾肿瘤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02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712例急性阑尾炎病例的资料,男性398例,女性314例,年龄(42.5±16.2)岁(范围:14~94岁)。36例患者合并阑尾肿瘤,676例无阑尾肿瘤。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线数据及临床指标,通过单因素分析(χ^(2)检验或t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急性阑尾炎合并阑尾肿瘤的相关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评估模型区分能力。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慢性右下腹痛史(≥3个月)、反复急性右下腹痛史(≥2次)、急性右下腹痛次数,既往糖尿病、高血压或冠心病史,术前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阑尾粪石、阑尾周围积液及改良Alvarado评分与急性阑尾炎合并阑尾肿瘤相关(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筛选出4个变量纳入模型,分别为年龄(每增长10岁)(OR=2.23,95%CI:1.68~2.95,P<0.01)、性别(女性)(OR=4.21,95%CI:1.74~10.19,P=0.001)、慢性右下腹痛史(≥3个月)(OR=2.53,95%CI:1.01~3.37,P=0.048)和改良Alvarado评分(每减少1分)(OR=2.54,95%CI:1.87~3.34,P<0.01),该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93(95%CI:0.88~0.97)。结论急性阑尾炎患者年龄越大、女性、有慢性右下腹痛史和改良Alvarado评分越低是合并阑尾肿瘤的独立相关因素,对此类患者应高度警惕,术前应做好肿瘤治疗预案。
马华崇张健豪刘宇翰段雨晴张露尹刘瑞王一村肖辉马连港王振军
关键词:阑尾炎阑尾肿瘤阑尾切除术统计学
十字缝合和荷包缝合技术用于肠造口还纳手术皮肤关闭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比较十字缝合和荷包缝合技术用于保护性肠造口还纳手术后皮肤关闭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于2013年11月至2017年12月,入组中华外科青年医师学术研究社结直肠外科研究组各成员单位的保护性肠造口还纳手术患者资料。样本量的确定采用优效性检验样本量计算,依据文献报道及前期工作基础,每组至少需要71例,两组合计需要样本量142例。术后评价切口疼痛情况、手术切口感染、切口愈合时间、术后患者满意度等。主要研究终点为切口愈合时间,次要研究终点为切口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结果十字缝合组男性45例,女性27例,年龄67(11)岁[M(QR)];荷包缝合组男性42例,女性29例,年龄65(20)岁。两组体重指数、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合并症、初始手术诊断和造口部位(回肠或结肠)、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切口感染率、术后切口疝均无明显差异。与荷包缝合组相比,十字缝合组的手术时间较长[80(10)min比70(10)min,Z=-2.381,P=0.017],但切口愈合时间较短[17(2)d比25(4)d,Z=-10.199,P<0.01],满意度调查中的愈合时间评分[3(1)比3(1),Z=-4.526,P<0.01]和总体满意评分[25(3)比25(3),Z=-2.529,P=0.011]优于荷包缝合组。结论十字缝合与荷包缝合具有相似的切口感染率,均可有效用于造口还纳后的皮肤关闭。十字缝合技术的切口愈合时间更短,患者满意度评分更高,可作用肠造口还纳后皮肤关闭的重要技术选择。
韩加刚周建平王贵英张宏杨盈赤卢云吴斌武爱文姚宏伟王振军
关键词:肠造口术外科伤口感染伤口愈合时间荷包缝合
日间手术的概念和基本问题被引量:239
2007年
安燚王振军
关键词:日间手术SURGERY外科医师麻醉技术手术技术护理观念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家系研究被引量:6
2002年
目的 分析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家系肿瘤的基因表达及特点、诊治经验。 方法分析 2 4个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家系的诊断、治疗和随访结果 ,记录恶性肿瘤部位、确诊年龄、同时性和 (或 )异时性癌、肿瘤的病理学资料。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单链构像多态性方法检测家族成员hMLH1和hMSH2各外显子 ,对可疑突变片段测序。 结果  2 4个家系中共有患者 75例 ,共诊断各种恶性肿瘤 12 5个 ,主要有大肠癌、胃癌、子宫内膜癌等。本组诊断大肠癌患者 6 4例 (异时性多原发大肠癌 16例 ) ,2 4 %的大肠癌患者首次手术 10年内再发异时性大肠癌。发现 2个家系携带hMSH2基因、1个家系携带hMLH1基因种系突变 ,均产生截短蛋白 ,3个家族中已发现 12例突变基因携带者。结论 本病主要特点是恶性肿瘤早发、多发 ;结肠直肠癌 ,尤其是右侧结肠癌为主 ;多原发癌 ,尤其是多原发性大肠癌多见 ;家族发病年龄逐代提前。常规肠段切除手术可能不适于此类大肠癌的治疗。已发现 2个家系有hMSH2基因。
王振军赵博万远廉黄庭莚许玉凤卜定方
关键词: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遗传学基因表达
低位直肠癌相关神经解剖被引量:4
2020年
1982年Heald教授提出的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是直肠癌治疗的重要里程碑。该技术强调在直肠脏层和壁层筋膜之间的无血管区进行锐性游离,保证直肠系膜的完整性,有效降低了复发率;同时,沿解剖间隙的游离减少了盆腔神经的损伤。随着直肠癌手术技术提高和微创技术发展,盆腔神经保护日益受到重视。1991年日本的Hojo教授证实,对盆腔神经的保护有助于膀胱和生殖功能的保留,提出了盆腔植物神经保护的概念,并提出了手术分级,在保证TME的前提下,强调了保护盆腔神经的作用[1]。本文就低位直肠癌手术中神经易损伤部位、手术注意事项等相关解剖问题做一阐述。
韩加刚王振军
关键词:神经解剖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低位直肠癌手术分级直肠系膜生殖功能
柱状(经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低位进展期直肠癌被引量:26
2012年
针对传统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卣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率较高的缺点.近年来提出了柱状腹会阴联合切除术(CAPR)的手术方法,也称为经肌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从目前研究来看,该术式可以降低直肠癌手术的环周切缘阳性率和肿瘤穿孔率,降低术后局部复发牢,从而可能提高患各的生存率。随着研究的深入,出现了一些热点问题,如盆底的重建方法、会阴部手术操作的体位、腹腔镜技术的联合应用、术后的会阴疼痛以及术后泌尿生殖神经损伤的并发症等。在临床实践和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个体化CAPR技术有望在保证根治性的前提下,减少患者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王振军韩加刚
关键词:直肠肿瘤个体化治疗
共3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