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安东

作品数:41 被引量:192H指数:8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冶金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篇金属学及工艺
  • 24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冶金工程
  • 2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6篇合金
  • 11篇微合金
  • 8篇奥氏体
  • 7篇微合金钢
  • 7篇合金钢
  • 6篇调质
  • 6篇调质钢
  • 6篇钛合金
  • 6篇非调质
  • 6篇非调质钢
  • 6篇奥氏体钢
  • 5篇低温奥氏体钢
  • 5篇铁素
  • 5篇铁素体
  • 5篇相变
  • 4篇微合金非调质...
  • 4篇金元素
  • 4篇合金元素
  • 4篇TI
  • 4篇层错

机构

  • 25篇江苏大学
  • 17篇北京科技大学
  • 4篇钢铁研究总院
  • 3篇中国航天科工...
  • 1篇航天材料及工...
  • 1篇苏州铜宝锐新...

作者

  • 41篇王安东
  • 17篇刘国权
  • 12篇向嵩
  • 12篇韩庆礼
  • 8篇戴起勋
  • 6篇陈彩凤
  • 6篇程晓农
  • 3篇李长荣
  • 3篇王永迪
  • 3篇杨才福
  • 3篇赵玉涛
  • 2篇田林茂
  • 2篇陈志刚
  • 2篇王骏宇
  • 2篇何毅
  • 2篇许磊
  • 1篇王亮
  • 1篇王俊宇
  • 1篇沈湘黔
  • 1篇刘胜新

传媒

  • 5篇北京科技大学...
  • 4篇钢铁研究学报
  • 4篇热加工工艺
  • 4篇材料热处理学...
  • 3篇金属热处理
  • 2篇中国有色金属...
  • 2篇兵器材料科学...
  • 2篇江苏大学学报...
  • 2篇2006年全...
  • 1篇材料科学与工...
  • 1篇江苏理工大学...
  • 1篇机械工程材料
  • 1篇铸造技术
  • 1篇材料导报
  • 1篇材料研究学报
  • 1篇稀有金属
  • 1篇粉末冶金工业
  • 1篇钢铁钒钛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2006全国...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0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 3篇2008
  • 7篇2007
  • 6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3
  • 5篇2002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提高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探索
本文重点阐述了在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本科实践教育中,通过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与合作,重视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并鼓励学生实践中求创新,提出了“进名厂,拜名师, 挂职实习”的实践模式。经过几年来的摸索,教改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陈彩凤王安东刘军杨娟沈湘黔
关键词: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
文献传递
变形参数对Delta工艺Inconel 718合金中δ相的影响研究
2010年
针对Inconel 718合金的Delta工艺,通过热压缩实验和扫描电镜及定量金相分析面积法研究了总变形量为70%时,变形温度、变形速率和变形量分配对δ相形貌、分布和数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70%变形量下,所有工艺均使δ相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球化。较高的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更有利于δ相的球化和尺寸的一致,终变形温度下大变形量不利于δ相的球化和尺寸的一致;δ相的分布受应变速率的影响较大,在1020~950℃和20%~50%变形量分配下,应变速率1 s-1时形成了严重的混晶组织,使得δ相分布极不均匀;δ相的数量随温度的降低和应变速率的减小而呈增多趋势。
何毅赵玉涛王安东缪栋
关键词:INCONEL718合金Δ相
金属材料学的“思想”
2023年
从系统综合角度提炼了金属材料学的“思想”,揭示了金属材料性能演化过程的矛盾规律,归纳了合金元素作用的复杂性,讲述了金属材料组织演化的量变与质变规律,阐明了热处理工艺的多向可变性。
袁志钟戴起勋王安东鞠玉琳曹甫洋罗锐
关键词:金属材料合金元素
低碳钢碳氮析出物的热力学计算被引量:21
2006年
钢中的碳氮析出物通过细晶强化和析出强化方式对钢的力学性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规则溶液的双亚点阵模型(其中一个为金属亚点阵,另一个为间隙原子亚点阵)建立了碳氮化钛、氮化铝以及硫化锰的热力学计算模型用以研究析出物的析出开始温度、给定温度的奥氏体成分,并将这一结果应用于CSP过程.经计算得Ti(CxN1-x),MnS和AlN的析出温度分别是1200℃,1440℃和1010℃,最大的体积分数分别为2·315×10-5,4·18×10-4和3·1×10-4.对比发现热力学的计算结果与Thermo-Calc的计算结果和有关文献的实验数据有较好的一致性.
向嵩刘国权李长荣王安东韩庆礼
关键词:低碳钢碳氮化物热力学模型
CSP变形过程中碳化铌析出的动力学模型被引量:2
2007年
本文在经典形核和长大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薄板坯连铸连轧(CSP)变形过程中NbC析出的动力学模型.该模型考虑了不同扩散速率原子的质量守恒、软撞击及毛细管效应,并假设碳化物主要在位错上析出,位错密度按照Atsuhiko模型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不发生软化行为的情况下,按照某实际CSP生产线生产工艺六道次变形后,Fe-0.046Nb-0.053C%(质量分数)钢的平均位错密度为3×10^(13)m^(-2),开轧2s后NbC开始析出.随着轧制过程的进行,NbC的最大半径逐渐增大,六道次轧制后最大半径为57 nm.随着轧制过程的进行、变形量的增大以及温度的降低,NbC的平均半径逐渐增大.轧制完成的瞬时钢中析出的NbC粒子的平均半径为27 nm,体积分数为0.0011%,后者远低于对应的平衡体积分数0.0496%.
向嵩刘国权韩庆礼王安东
关键词:材料科学基础学科薄板坯连铸连轧碳化铌动力学模型
热处理过程中Ti-5322钛合金片状组织的静态球化
2023年
本文采用不同热处理温度(760℃、800℃、840℃和880℃)和不同保温时间(10 min、30 min、60min和120 min)研究了热压缩后的Ti-5322钛合金片状组织的静态球化行为。结果表明:α相晶粒尺寸主要取决于热处理温度和保温时间,而与变形量、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关系不大。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α相晶粒尺寸增大而α相的含量降低。静态球化分数随变形量、热处理温度和热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但对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的依赖性较小。另外,随着变形量、热处理温度和热处理时间的增加,静态球化分数的增速先增大后减小。Ti-5322钛合金组织粗化贯穿整个热处理过程,静态球化过程可以分为低温短时退火阶段和高温长时退火阶段;在前一个阶段,静态球化主要以边界分离的形式进行,而在后一个阶段,边界分离机理几乎消失,静态球化主要以末端迁移和奥斯瓦尔德熟化的形式进行。
刘建华唐新婷陈彩凤王安东
关键词:片状组织
热处理对低Re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组织的影响
2020年
研究了不同参数的热处理制度(均匀化+固溶+一次时效+二次时效处理)对第二代低铼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均匀化和固溶处理几乎消除了合金元素的偏析和共晶组织。随着高温固溶处理温度的升高,γ’相的形貌从立方形逐渐变为近圆形,尺寸变化不明显,在1320℃时,立方度最佳且尺寸约为360 nm。随着一次时效温度的升高,γ’相尺寸逐渐由固溶态时的360 nm增大到435 nm;温度过高时(1200℃),出现γ’相的边角钝化、部分γ’相连接的现象。随着一次时效时间的延长,γ’相的立方度先逐渐升高,随后出现钝化现象。在900℃时进行二次时效,γ’相有着规则的立方度,尺寸细小均匀。该单晶合金的最佳热处理工艺为:1270℃/2 h+1280℃/2 h+1320℃/4 h,AC+1100℃/4 h,AC+900℃/24 h,AC。
王安东马亚硕施轶超吕金娟
C和N含量对V微合金非调质钢静态再结晶量的影响被引量:8
2008年
使用Gleeble-1500热/力模拟机,对四种V-N微合金非调质钢和一种非V-N微合金化对比钢进行了静态再结晶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钢中C质量分数为0.33%时,V-N微合金钢的静态再结晶要比未V-N微合金化的对比钢有明显滞后,尤以820~880℃温度范围内最为明显,因此钢中V析出物对道次间再结晶过程影响很大.进一步研究表明,V-N微合金非调质钢道次间静态再结晶量受C含量的影响并不呈简单线性关系:在760~880℃温度范围内,道次间静态再结晶量在钢中C质量分数为0.33%时均为极大值,而940℃下所有五种实验钢均完成了静态再结晶;钢中V析出物对道次间静态再结晶的影响机制相当复杂,与其析出时机关系很大.在此C含量下且V和Ti量均近似相同的V-N微合金实验钢中,发现当N质量分数从140×10-6增加到210×10-6时,该温度范围内道次间静态再结晶量下降14%~19%,N含量增加有明显抑制道次间静态再结晶的作用.
辛彬楠刘国权王安东
关键词:微合金非调质钢热模拟静态再结晶
钛合金表面扩散焊接轴承钢硬化层厚度的优化设计被引量:2
2007年
为了确定钛合金表面扩散焊接轴承钢硬化层的合适厚度,利用先进的纳米显微力学探针测量了材料的弹性模量.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钛合金表面扩散焊接轴承钢硬化层在受压情况下的应力分布以及尺寸稳定性进行了分析,以此对轴承钢硬化层的厚度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当轴承钢硬化层厚度在0.10~0.50mm内时,最大等效应力发生在镍与铜之间,容易引起界面处裂纹的产生;合适的轴承钢硬化层厚度范围应为1.00~2.00mm,最佳的厚度为1.50mm左右.
韩庆礼刘国权王亮王安东向嵩
关键词:轴承钢钛合金硬化层有限元分析
利用Thermo-Calc和双亚点阵模型研究微合金钢中的碳氮析出物
钒是钢中重要的合金元素,且铌、钒的碳氮化物能细化晶粒从而提高钢的强度。本文利用Thermo-Calc软件以及双亚点阵模型对铌、钒微合金钢的析出物进行了研究。利用双亚点阵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含铌的研究钢种中,钛和铌开始析出温...
向嵩刘国权王安东韩庆礼
关键词:微合金钢晶粒细化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