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媛媛

作品数:11 被引量:132H指数:7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语言文字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5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2篇农业科学
  • 2篇语言文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2篇时空变化特征
  • 1篇对外汉语
  • 1篇对外汉语教学
  • 1篇遥感
  • 1篇遗存
  • 1篇疑问句
  • 1篇艺术
  • 1篇艺术形态
  • 1篇语料
  • 1篇语料库
  • 1篇蒸散
  • 1篇蒸散量
  • 1篇植被
  • 1篇植被覆盖
  • 1篇植被覆盖度
  • 1篇植被景观
  • 1篇三国志
  • 1篇霜冻
  • 1篇霜期
  • 1篇霜日

机构

  • 11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1篇王媛媛
  • 5篇张勃
  • 2篇尹海霞
  • 1篇汪宝龙
  • 1篇赵一飞
  • 1篇李效收
  • 1篇张明军
  • 1篇张建香
  • 1篇王圣杰

传媒

  • 2篇资源科学
  • 2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中国沙漠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国志》及“裴注”疑问句研究
《三国志》作为前四史之一,是中古时期非常重要的一部史书,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语料价值,历来受到学界重视,先贤已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本文选取《三国志》及“裴注”中的疑问句作为封闭的研究对象,对其进行...
王媛媛
关键词:《三国志》疑问句句式特点
陇东地区近51a气温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18
2012年
基于陇东地区15个气象站点1957—2007年的月平均气温、日平均气温资料,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和数理统计理论,对其气温变化进行定量化分析,阐述其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陇东地区多年平均气温较高的地方在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平均气温较低,主要是受地形影响;年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春、冬季的增温趋势最为明显,这与全球气温变化及中国气温变化总体趋势一致;年均气温变化的第一主周期为13a,四季平均气温变化的第一主周期分别是25a、25a、13a和7a;年均气温的突然升高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四季平均气温的突然升高分别始于90年代中期、90年代初、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
王媛媛张勃
关键词:气温周期突变
2000—2011年黄土高原植被景观格局变化被引量:17
2013年
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利用遥感数据MODIS NDVI提取植被覆盖度,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分析方法,对黄土高原近12年不同时段(2000—2003年、2004—2007年和2008—2011年)以及夏季不同时期(初夏、盛夏和暮夏)的植被景观格局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近12年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度在景观水平上,破碎度和复杂度在初夏时期呈先增后减的趋势;而在盛夏和暮夏时期整体趋于复杂化,景观优势度、最大斑块的聚集度降低,多样性先增后减,景观连通性无明显变化。(2)在类型水平上,年际变化主要表现为中低度、中度覆盖向中高度、高度覆盖类型的转化,而低度覆盖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变化幅度较小,约为3%~5%;季节内变化主要表现为低度覆盖持续减小,中度、高度覆盖类型在盛夏明显增大,最大增幅为9.76%,中低度覆盖类型在盛夏减小幅度最高,达13.77%,其他类型无明显变化趋势。研究结果揭示了黄土高原植被覆盖情况和景观格局变化规律,可为当地植被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张建香张勃尹海霞王媛媛赵一飞
关键词: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度MODISNDVI遥感
甘肃岷县“巴当舞”的遗存与文化变迁研究
文化的变迁是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受到外因的影响、内因的发展或者因为不同民族生活方式的不同而相互影响,从而使其发生任何变更。甘肃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其在古代西北各民族迁徙和融合的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形态。这...
王媛媛
关键词:民族舞蹈艺术形态文化变迁
山东省旅游专业中职生的专业认同调查研究
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型人才,然而,旅游专业毕业生“有业不就”的现象十分突出。影响旅游专业流失率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旅游专业的学生专业认同度不高。而中等旅游职业教育是旅游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层次,培养出合格的旅游中职生...
王媛媛
文献传递
1971年至2010年陇东地区霜冻与积温变化特征被引量:18
2012年
本文基于陇东地区15个气象站点1971年-2010年的逐日气温和地温资料,采用相关分析、气候倾向率、MK突变检验法,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各站逐年的初、终霜日、无霜期及≥0℃、≥10℃和<0℃积温与持续日数等进行定量化分析,并阐述其时空变化特征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陇东地区初霜日和无霜期分别与纬度和海拔呈负相关,与经度呈正相关,终霜日则与纬度和海拔呈正相关,与经度呈负相关;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霜日偏早,终霜日偏晚,无霜期较短,自90年代以来呈反向变化;大部分地区初霜日后推,终霜日提前,无霜期延长,主要集中在中南部的镇原、崇信等地;初霜日和无霜期的突变年分别在1986年、1987年和1984年,终霜日无明显突变年。本区积温呈显著上升趋势,积温年均最大值与年均最晚初霜日、最早终霜日和最长无霜期都位于陇东南部地区;积温年均最小值与年均最早初霜日、最晚终霜日和最短无霜期则分布于西部和北部地区。
王媛媛张勃
关键词:无霜期积温
天山地区冬季降雪量及其集中度和集中期的变化特征被引量:10
2012年
利用1961年-2010年天山地区21站的冬季降雪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反距离加权法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天山地区近50a冬季降雪量及降雪的集中度与集中期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应用Rescaled Range Analysis分析方法尝试预测了未来该地区冬季降雪量变化的情形。结果表明:天山地区冬季降雪量呈明显上升趋势,未来天山地区冬季降雪量的变化趋势与过去50a冬季降雪量的变化趋势相同,仍将持续上升,冬季降雪的集中度和集中期也呈上升趋势,但空间差异明显;冬季降雪量及降雪的集中度和集中期在一定的时间序列中存在不同周期变化,且周期反映比较明显;此外研究还发现,天山地区南(北)坡冬季降雪量及降雪的集中度和集中期的年际变化也不尽相同。
李效收张明军汪宝龙王媛媛王圣杰
关键词:降雪集中度集中期
1961—2010年陇东参考作物蒸散量时空变化及气候影响因子被引量:18
2013年
基于陇东地区15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的逐日气象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偏相关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中的反距离权重法(IDW),对各站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的参考作物蒸散量(ET0)进行定量化分析,并研究其时空变化特征及气候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近50年陇东地区年均ET0呈微弱下降趋势;夏季ET0显著减少,是造成年均ET0下降的主因,春季ET0明显增加,秋、冬季变化趋势不明显;各站点月均ET0变化趋势呈一致的单峰型;本区北部和中部年均ET0较大,西部较小;春季大部分地区ET0呈增加趋势,夏季全区ET0呈减少趋势,秋、冬季各站变化趋势不明显;ET0的变化与相对湿度和降水量呈负相关,与温度、日照时数和风速呈显著正相关;日照时数、风速和相对湿度为影响本区ET0的主要气象因子。
王媛媛张勃尹海霞
关键词:参考作物蒸散量
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的近40a陇东地区旱涝时空特征被引量:42
2012年
论文基于陇东地区15个气象站点1971—2010年的月降水资料,采用不同尺度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反映不同时间尺度的旱涝状况,并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和数理统计理论,对其旱涝特征进行定量化分析,阐述其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近40 a陇东地区呈干旱化演变趋势;1971—2000年旱涝频繁,30 a间共出现7次干旱事件和5次雨涝事件,而2001—2010年旱涝频率较小。春、夏、冬季干旱呈弱增加趋势,秋季旱涝基本持平。该区降水存在三种空间分布型,并依此划分为三个旱涝区域,即东南部(雨涝区)、北部(干旱区)和中西部(降水适宜区)。季节旱涝存在较大的空间分布差异,其中北部的环县、华池在夏秋冬三季普遍干旱,西部的静宁在冬春夏三季易旱;而中部的西峰、镇原和南部的泾川、崇信、华亭等地四季降水偏多,易形成雨涝。
王媛媛张勃
关键词:旱涝
《常用范围副词“都、只、全、就”习得偏误分析》——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
范围副词是副词内部的一个重要小类,它们使用频率高,范围广,但由于语法功能及语义特点较为复杂,所以,留学生在习得过程中容易出现偏误,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  本文在吸收借鉴前人关于范围副词本体研究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王媛媛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范围副词偏误分析二语习得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