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尹海霞

作品数:13 被引量:257H指数:9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3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气候
  • 4篇干旱
  • 3篇植被
  • 3篇植被覆盖
  • 3篇黄土高原
  • 2篇需水
  • 2篇需水量
  • 2篇遥感
  • 2篇玉米
  • 2篇农业
  • 2篇农业生产
  • 2篇气候变化
  • 2篇气候因子
  • 2篇作物
  • 2篇作物需水
  • 2篇作物需水量
  • 2篇小麦
  • 2篇降水
  • 2篇NDVI
  • 2篇春小麦

机构

  • 13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陇南师范高等...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热带农业...
  • 1篇西北区域气候...

作者

  • 13篇尹海霞
  • 12篇张勃
  • 7篇赵一飞
  • 5篇何旭强
  • 4篇张建香
  • 3篇张调风
  • 3篇李小亚
  • 3篇王强
  • 2篇张亚宁
  • 2篇王媛媛
  • 1篇戴声佩
  • 1篇汪宝龙
  • 1篇杨琪
  • 1篇贾建英
  • 1篇孙力炜
  • 1篇王东
  • 1篇靳生理
  • 1篇王小敏
  • 1篇马中华
  • 1篇王亚敏

传媒

  • 4篇生态学杂志
  • 2篇资源科学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7篇2013
  • 6篇201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甘肃河东地区近50年小麦需水量变化趋势及影响因子被引量:11
2013年
基于河东地区冬小麦、春小麦各5个站近50年气象资料,利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得到河东地区近50年来冬、春小麦全生育期的需水量和缺水量,并用Mann—Kendall法分析其变化趋势,利用相关分析法得到影响小麦需水量变化的主要气象因子。结果表明:环县冬小麦需水量呈略微减少趋势,崆峒、天水、武都、西峰冬小麦需水量呈增加趋势;景泰春小麦需水量呈显著减少趋势,临洮、临夏、岷县、榆中4站春小麦需水量呈增加趋势;冬小麦缺水量均呈增加趋势,增加幅度在7.32~25.19mm·10a-1;景泰春小麦缺水量为下降趋势,减小幅度为20.81mm·10a-1,其他4站缺水量为增加趋势,幅度在0.42—20.4mm·10a-1;对冬小麦需水量影响最大的气象因子是日平均温度、风速;对春小麦需水量影响最大的气象因子是日平均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
杨琪张勃尹海霞赵一飞李小亚
关键词:作物需水量冬小麦春小麦
2000—2011年黄土高原植被景观格局变化被引量:17
2013年
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利用遥感数据MODIS NDVI提取植被覆盖度,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分析方法,对黄土高原近12年不同时段(2000—2003年、2004—2007年和2008—2011年)以及夏季不同时期(初夏、盛夏和暮夏)的植被景观格局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近12年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度在景观水平上,破碎度和复杂度在初夏时期呈先增后减的趋势;而在盛夏和暮夏时期整体趋于复杂化,景观优势度、最大斑块的聚集度降低,多样性先增后减,景观连通性无明显变化。(2)在类型水平上,年际变化主要表现为中低度、中度覆盖向中高度、高度覆盖类型的转化,而低度覆盖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变化幅度较小,约为3%~5%;季节内变化主要表现为低度覆盖持续减小,中度、高度覆盖类型在盛夏明显增大,最大增幅为9.76%,中低度覆盖类型在盛夏减小幅度最高,达13.77%,其他类型无明显变化趋势。研究结果揭示了黄土高原植被覆盖情况和景观格局变化规律,可为当地植被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张建香张勃尹海霞王媛媛赵一飞
关键词: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度MODISNDVI遥感
近50年来甘肃省河东地区春玉米干旱时空特征分析被引量:14
2012年
根据甘肃省河东地区15个气象站点50年的气象资料,利用FAOPenman-Monteith模型和所提供的作物系数计算出各站点春玉米不同生育阶段的作物需水量,在此基础上计算出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WDI),并划分河东地区的干旱等级,分析春玉米干旱发生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在春玉米生长季内,CWDI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其中最大值出现在6月中下旬,且每旬的CWDI值均大于10%,即在作物整个生长季,降水都无法满足春玉米需水的要求。不同等级干旱发生的频率:轻旱8%~20%;中旱7%~23%;重旱0~17%;特旱0~47%。生长季内,河东地区春玉米干旱发生程度基本由南向北递增,不同生育阶段干旱的严重程度:抽雄-开花期>拔节期>乳熟前期>出苗-七叶期>乳熟后期-成熟期。近50年来,出苗-七叶期和拔节期的干旱有逐渐缓解的趋势;抽雄-开花期和乳熟前期干旱变化的趋势大致相同: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及70年代初为干旱的严重时期,70年代中后期有所缓解,至今又有加重的趋势;乳熟后期-成熟期,近50年来干旱有加重的趋势。
尹海霞张勃张建香张调风李小亚靳自宝
关键词:干旱春玉米
基于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的干旱时空动态格局分析——以甘肃省黄土高原区为例被引量:25
2012年
借助ArcGIS 9.3和SPSS数据软件平台,根据甘肃省黄土高原区33个气象站1962-2010实测气象资料,利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对甘肃省黄土高原区近50年的干旱特征进行了时空分析。首先计算了各站历年逐日的CI指数,统计近50年各站点出现的干旱过程、各时段的干旱事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甘肃省黄土高原区历年各地区干旱发生的覆盖范围、频率和不同等级干旱发生的多年平均天数,揭示了甘肃省黄土高原区干旱发生的时空差异和动态格局。分析结果表明,(1)甘肃省黄土高原区有大范围干旱发生的年份,夏季和秋季较多分别有13、8 a,冬季最少,只有3 a。(2)从空间尺度来看,甘肃省黄土高原区中兰州-榆中-靖远一带和庆阳北部属于高值区,而岷县、渭源一带属于低值区;106°E以西"临洮-通渭-天水"一带和庆阳东南部是干旱变幅最大的地方。(3)从季节尺度来看,夏季干旱频率和持续日数最多,春季、秋季次之,冬季最少。
张调风张勃王小敏贾建英尹海霞何旭强
关键词:气象干旱黄土高原
近50a来黑河流域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被引量:8
2012年
利用1960~2009年间黑河流域及其周围15个气象站点的逐月气温观测数据,运用多年趋势线法、Mann-Kendall法、小波分析等方法,对黑河流域气候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50年来黑河流域气温总体呈增加趋势(β值为0.027℃/a),线性增长率为0.28℃/10a,相当于50年中气温升高了1.4℃,其中20世纪70~80年代气温上升缓慢,至20世纪90年代以后气温显著上升;空间分布上,年均气温变化呈现出由西向东逐渐增温的趋势,其中流域中上游东部和下游地区气温升温幅度较大,以中游民乐和下游额济纳旗最为显著;流域年均气温变化存在着10~15年左右的主振荡周期和6年左右的次振荡周期,其中以13年左右的振荡周期最强;流域年平均气温在1987年发生突变,之后进入偏暖期;同时进一步分析了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为合理利用本地气候资源提供参考依据,使流域农业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
赵一飞张勃张亚宁王强何旭强尹海霞
关键词:黑河流域气候变化农业生产
甘肃省河东地区春玉米气候因子及气候生产潜力时空变化被引量:14
2013年
根据甘肃河东地区15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的气象资料以及春玉米生育期资料,利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及GIS技术研究了该区50年春玉米生长季的气候因子变化特征及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来,河东地区春玉米生长季平均气温波动上升,平均增温0.36℃·10a-1,太阳辐射总量明显下降,降雨量波动下降;光合生产潜力下降,光温生产潜力上升,气候生产潜力略微增加;光合生产潜力从南到北逐渐增加,光温生产潜力中部低,北部、南部及东部高,气候生产潜力从东南向西北递减;该区太阳辐射的下降导致了光合生产潜力的下降,但温度的大幅升高,弥补了太阳辐射带来的负面效应;另外,由于该区降水呈下降趋势,且季节分配不均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研究结果揭示了甘肃省河东地区春玉米气候因子及气候生产潜力时空变化。
尹海霞张勃张建香孙力炜何旭强
关键词:春玉米气候因子
1961—2010年陇东参考作物蒸散量时空变化及气候影响因子被引量:18
2013年
基于陇东地区15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的逐日气象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偏相关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中的反距离权重法(IDW),对各站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的参考作物蒸散量(ET0)进行定量化分析,并研究其时空变化特征及气候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近50年陇东地区年均ET0呈微弱下降趋势;夏季ET0显著减少,是造成年均ET0下降的主因,春季ET0明显增加,秋、冬季变化趋势不明显;各站点月均ET0变化趋势呈一致的单峰型;本区北部和中部年均ET0较大,西部较小;春季大部分地区ET0呈增加趋势,夏季全区ET0呈减少趋势,秋、冬季各站变化趋势不明显;ET0的变化与相对湿度和降水量呈负相关,与温度、日照时数和风速呈显著正相关;日照时数、风速和相对湿度为影响本区ET0的主要气象因子。
王媛媛张勃尹海霞
关键词:参考作物蒸散量
黑河流域中游地区近43年来农作物需水量的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40
2012年
根据黑河流域中游地区7个气象站点1967年-2009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利用FAOPenman-Monteith模型和所提供的作物系数计算出主要作物不同生育阶段的需水量,采用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对主要作物需水量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引起作物需水量的驱动因子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应用基于分型理论的R/S方法对作物需水量的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近43年来,中游地区春小麦和玉米ETc均呈波动下降趋势,春小麦下降斜率为6mm/10a,玉米下降斜率为8mm/10a;其中,民乐和甘州站春小麦和玉米的ETc呈缓慢上升趋势,其他站点春小麦和玉米的ETc均呈下降趋势,且部分站点下降趋势显著。春小麦和玉米ETc的主要影响因子均为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和平均风速。中游地区各站点春小麦和玉米需水量Hurst指数H均大于0.5,同时分维数D均小于1.5,因此未来一段时间ETc仍然保持与过去相一致的变化趋势。
尹海霞张勃王亚敏张亚宁王强赵一飞
关键词:作物需水量R/S分析法
三北防护林工程区植被覆盖变化与影响因子分析被引量:63
2012年
利用1982~2006年间GIMMSAVHRR NDVI植被覆盖数据和气象站点气候数据,分析了三北防护林工程区25a来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温、降水变化的相关性,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采用残差分析法探讨了人类活动对研究区植被覆盖变化影响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研究区25a的年植被变化量增加幅度略大于减少幅度,植被覆盖整体呈缓慢上升趋势,其中Ⅰ区和Ⅳ区NDVI值上升最明显(P〈0.001),Ⅱ区则呈微弱下降趋势,而四大建设区植被覆盖度有不同程度提高;研究区植被和气温、降水整体呈正相关关系,17.74%的地区植被与气温呈负相关,而6.84%的地区呈正相关,10.60%的地区植被与降水呈负相关,19.53%的地区则呈正相关,植被与降水正相关面积明显大于植被与气温正相关面积,说明降水是研究区植被生长的关键因子;研究区植被残差年际变化显著正相关面积大于显著负相关面积,人类活动对植被建设作用要强于破坏作用,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带来的生态效益正在呈现.
王强张勃戴声佩张芳芳赵一飞尹海霞何旭强
关键词:NDVI植被覆盖气候因子
基于遥感的植被覆盖变化分区研究——以黄土高原马莲河流域为例被引量:7
2013年
为了研究黄土高原1977~2010年近33a的植被覆盖变化过程,以黄土高原典型植被区马莲河流域为例,将其划分为董志塬农业区、子午岭林业区和北部半农半牧区3个生态功能区进行研究。利用1977、1987、2000和2010年共4期陆地卫星影像,采用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相结合的方法获得植被分类结果。利用转移矩阵分析植被覆盖的变化过程,并计算植被覆盖年度变化率。结果表明:1977~1987年董志塬农业区的植被恢复程度大于子午岭林业区,而北部半农半牧区除草原大面积恢复,其他植被均退化;1987~2000年是植被覆盖变化的一个转折点,各分区植被均以退化为主,董志塬农业区最为典型;2000~2010年各分区均以植被恢复为主,董志塬农业区和北部半农半牧区植被恢复相对较快。整个马莲河流域植被覆盖呈现出退化—恶化—恢复的变化趋势。
张建香张勃马中华尹海霞孙立伟
关键词:遥感植被变化马莲河流域黄土高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