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元吉

作品数:12 被引量:43H指数:3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关节
  • 4篇颈椎
  • 3篇手术
  • 3篇髓型
  • 3篇椎管
  • 3篇椎管成形
  • 3篇椎管成形术
  • 3篇疗效
  • 3篇颈椎病
  • 3篇后路
  • 3篇脊髓
  • 3篇脊髓型
  • 3篇脊髓型颈椎病
  • 3篇关节置换
  • 3篇成形术
  • 2篇单开门
  • 2篇腰椎
  • 2篇手术治疗
  • 2篇全膝关节
  • 2篇全膝关节置换

机构

  • 6篇日照市人民医...
  • 5篇贵阳医学院附...
  • 2篇青岛大学
  • 1篇济宁医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2篇王元吉
  • 4篇邢维平
  • 2篇李常辉
  • 2篇李宜照
  • 2篇顾翔
  • 2篇宋德勇
  • 1篇张圣军
  • 1篇王英振
  • 1篇陈继营
  • 1篇陈波
  • 1篇陈雷
  • 1篇张玉革
  • 1篇谢士成
  • 1篇林顺华

传媒

  • 2篇中国基层医药
  • 2篇贵州医药
  • 2篇中国骨伤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2006年贵...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椎板切除术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3例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17例,女6例,年龄53—78岁,平均61.5岁,其中L3/44例,L4/513例,L5/S16例。23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7例行半椎板切除术,16例行全椎板切除术。结果:23例均获得随访,时间4个月一5年,平均26个月。按照Masato等拟定的评定标准:优11例,良9例,好转2例,差1例,优良率为86.9656(20/23),除2例发生脑脊液漏外,无明显手术并发证。结论:椎板切除术是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好方法。
王元吉邹玉凤顾翔
关键词: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椎板切除术
钩椎关节研究新进展
2006年
德国解剖学家luschka在颈椎局部解剖的研究中发现,在C3~7椎体后外侧的钩突与上位椎体下面斜坡相吻合而形成一个关节,当时称为“椎体间外侧半关节”,后被称luschka关节或钩椎关节。由于这一关节在颈椎的稳定性、骨质增生、颈椎病以及在颈椎外科手术中有着重要意义,已经越来越引起外科界的重视。赵定麟教授提出了“钩椎关节病”的概念,就此笔者复习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王元吉邢维平邹玉凤
关键词:颈椎外科椎体间解剖学家后外侧半关节
后正中小切口前后联合内固定椎体重建术治疗不稳定性爆裂性腰椎骨折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 探讨后正中小切口前后联合内固定椎体重建术治疗不稳定性爆裂性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取后正中小切口前后联合内固定椎体重建术治疗不稳定性爆裂性腰椎骨折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自身对照比较手术前后脊柱形态、功能恢复情况(JOA评分),并予1~2年随访,观察远期疗效.结果 40例患者术后椎体高度恢复95%~100%,CT扫描未见椎管内骨块残留,后凸畸形纠正率100%.所有患者予1~2年随访,未见内固定松动、断裂和失效.手术前、后脊柱Cobb角[(20.1±3.3)°与(1.8±0.8)°]、伤椎后凸角[(15.2±2.9)°与(0.7±0.1)°]、伤椎前缘高度[(67.5±6.4)%与(96.4 ±1.3)%]、矢状位指数[(66.8±7.3)%与(95.6 ±2.3)%]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085、31.604、27.988、23.798,均P<0.05);手术前、后JOA总评分[(5.47±1.28)分与(23.52 ±3.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834,P<0.05),随访时与术后JO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小切口前后联合内固定椎体重建术治疗不稳定性爆裂性腰椎骨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李常辉王元吉
关键词:脊柱骨折骨重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原因分析及假体选择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原因、假体选择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45例(45髋)人工髋关节置换初次翻修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和术后随访均采用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术前Harris评分平均(47.0±14.5)分。结果 42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20~60个月,41例患者疼痛消失,关节功能恢复良好,1例患者因翻修术后发生感染,给予清创灌洗及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后得到控制。末次随访Harris评分提高至平均(86.0±9.8)分,术前与术后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2,P=0.0046)。结论无菌性假体松动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最常见的原因,手术困难是骨缺损,术中应根据骨缺损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假体类型,以保证翻修手术的良好效果。
谢士成张玉革王元吉陈继营
关键词:髋关节翻修髋假体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69例报告被引量:3
2008年
邢维平王元吉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早期手术治疗颈后路单开门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椎管扩大成形术
切开复位AO钢板内固定与透视下经皮撬拨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 对比研究切开复位AO钢板内固定与透视下经皮撬拨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112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56例行切开复位AO钢板内固定作为切开组,56例行透视下经皮撬拨闭合复位内固定作为闭合组.对比两组的Maryland足部评分优良率、影像学检查结果、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切开组的Maryland足部评分优良率为92.86%,显著高于闭合组的78.57% (P<0.05);术后两组Bohler角及Gissane's角均显著增大(P<0.05),跟骨中部宽度均显著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组的并发症发生率(3.57%)与切开组(10.7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疗效的比较方面,切开复位AO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以上跟骨关节内骨折与透视下经皮撬拨闭合复位内固定相当,但切开复位能够更好地改善足部功能,临床应根据患者及术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术式.
王元吉李宜照陈雷顾翔邹玉凤
关键词: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观察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颈椎管狭窄合并钳夹型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和可行性。方法:采用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合并钳夹型脊髓型颈椎病30例,男19例,女11例,常规C3-C7减压,棘突打孔10号线固定在门轴侧侧块关节囊上12例,门轴侧C3、C5、C7侧块螺钉固定悬吊椎板18例,术前和术后通过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17分法)评估临床疗效。结果:3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76个月,平均25个月。按照JOA评分:优8例,良14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73.33%(22/30)。其中3例术后3个月内发生C4或C5神经根麻痹,经保守治疗痊愈。2例在2年内因疗效不佳再行前路手术。结论: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合并钳夹型脊髓型颈椎病是一种简单、有效可行的方法,尤其适应于老年人。
王元吉邢维平宋德勇邹玉凤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椎管狭窄减压术椎板成形术
枢椎裂合并C_(2,3)椎间不稳一例报告
2006年
王元吉邹玉凤刑维平
关键词:椎间不稳C2颈部疼痛枢椎体格检查神经系统
脊髓型颈椎病前、后路手术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前、后路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40例和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46例,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对单节段、两节段、三节段、四节段压迫的改善率。结果随访20—73个月,平均43个月,两种减压术后JOA评分改善率在单节段压迫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节段、三节段压迫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四节段压迫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型颈椎病单节段压迫者,前路手术效果好,对于两个或三个节段压迫者,前、后路手术的疗效相同,对于四个节段的压迫,后路手术效果好。
王元吉李宜照陈波张圣军邹玉凤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椎管成形术前路手术后路手术手术疗效
僵硬膝或强直膝关节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效果及关节活动范围影响分析
目的:观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治疗僵硬膝或强直膝关节的近中期临床效果,并同时随机选择同一时期21例27膝,活动度大于90°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活动...
王元吉
关键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