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倩

作品数:4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学

主题

  • 2篇叙事
  • 1篇道德
  • 1篇道德成长
  • 1篇叙事策略
  • 1篇叙事解读
  • 1篇叙事判断
  • 1篇视域
  • 1篇主题研究
  • 1篇自我
  • 1篇自我成长
  • 1篇小说
  • 1篇小说叙事
  • 1篇伦理
  • 1篇经典叙事
  • 1篇救赎
  • 1篇暴力
  • 1篇《好人难寻》
  • 1篇《看不见的人...
  • 1篇创伤
  • 1篇创伤叙事

机构

  • 4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长春大学

作者

  • 4篇王倩
  • 1篇徐畔
  • 1篇计艳辉

传媒

  • 1篇学术交流
  • 1篇佳木斯教育学...
  • 1篇边疆经济与文...
  • 1篇赤峰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4
  • 2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创伤叙事下的救赎——《好人难寻》的创伤叙事解读
2013年
弗兰纳里.奥康纳的短篇小说以其独特的南方乡土气息和暴力宗教阐述而闻名于世界文学界。本文旨在运用创伤理论剖析奥康纳短篇小说中人物所受到的社会创伤和宗教创伤,从而得出在南方文化的残酷的侵袭下,暴力和死亡才是人们获得解脱和宗教救赎的途径。
王倩
关键词:暴力救赎
看不见的“我”与看得见的成长——《看不见的人》自我成长主题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看不见的人》是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埃里森生前出版的唯一一部小说,被誉为美国二战以来最有影响力的小说。本文旨在从成长的角度,以后现代哲学家拉康的主体理论探讨该作品的自我成长主题。
王倩计艳辉
关键词:《看不见的人》自我
论《枪打反舌鸟》叙事判断的道德效用
2014年
青少年的道德成长和伦理教育一直是成长小说书写的目的。哈珀·李的《枪打反舌鸟》就一直因其成功的德育效果而备受推崇。作者在小说中通过一系列的叙事手段,如平行双情节、插入次要情节和第一人称变换式内聚焦叙述的方法,有效地揭示出文中小主人公所做出的阐释判断、伦理判断和文本的审美判断对青少年读者道德认知和伦理判断的影响,实现了文学作品对青少年道德成长和道德教育的建设和促进作用。
王倩徐畔
关键词:道德成长叙事判断
后经典叙事视域下帕拉西奥小说叙事策略研究
2019年
R.J.帕拉西奥是当代美国知名作家,她所创造的奥吉系列故事深受全世界孩子和成人的追捧。本文以帕拉西奥的两部代表作《奇迹男孩》和《奥吉和我》为研究对象,从后经典叙事的角度出发,阐释小说的成长主题,分析其作品的叙事策略,以及叙述影响下读者的伦理变化。
王倩
关键词:叙事策略伦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