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振华

作品数:11 被引量:103H指数:5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土木工程安全与耐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建筑科学

主题

  • 5篇自复位
  • 4篇抗震
  • 4篇钢结构
  • 3篇耗能
  • 2篇地震
  • 2篇应力
  • 2篇预应力
  • 2篇抗震设计
  • 2篇混凝土
  • 2篇角钢
  • 2篇钢框
  • 2篇钢框架
  • 1篇地震灾害
  • 1篇性能试验
  • 1篇有限元
  • 1篇有限元分析
  • 1篇有限元模拟
  • 1篇载力
  • 1篇粘滞性阻尼器
  • 1篇震灾

机构

  • 11篇清华大学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住房和城乡建...
  • 1篇北京市建筑设...

作者

  • 11篇潘振华
  • 10篇潘鹏
  • 7篇钱稼茹
  • 5篇叶列平
  • 4篇曹海韵
  • 4篇邱法维
  • 1篇赵世春
  • 1篇齐玉军
  • 1篇冯葆纯
  • 1篇赵作周
  • 1篇张小玲

传媒

  • 2篇建筑结构
  • 1篇建筑结构学报
  • 1篇土木工程学报
  • 1篇工程抗震与加...
  • 1篇2008年汶...
  • 1篇第十二届高层...
  • 1篇第五届全国防...
  • 1篇2010中国...

年份

  • 2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钢丝网架水泥细石夹芯板水平承载力试验研究及简化计算方法被引量:2
2010年
对钢丝网架水泥细石夹芯板的水平承载力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对4个不同的试验构件进行往复加载试验,考察了开洞及连接构造对板材受力性能及破坏模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连接构造可靠的情况下,钢丝网架水泥细石夹芯板可充分发挥水平承载力,具有较好的受力性能。最后在试验基础上提出了钢丝网架水泥细石夹芯板的水平承载力及初始刚度的简化计算方法。
潘鹏钱稼茹潘振华赵作周曹海韵
关键词:钢结构住宅初始刚度水平承载力
具有自复位能力的钢结构体系研究
传统的钢结构在地震中通过梁柱构件的塑性变形耗散地震能量,导致地震后可能产生较大的残余变形,难以修复,具有自复位能力的新型建筑结构可以有效解决此问题。在国内外关于自复位新型钢结构体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其体系结构与受力特点...
潘振华潘鹏邱法维叶列平钱稼茹
关键词:钢结构自复位耗能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采用粘滞性阻尼器的抗震加固分析
本文以一栋位于绵阳的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介绍了以使用粘性阻尼器为主的消能减震加固设计方法。采用ETABS/SAP2000建立加大柱截面的三维有限元结构模型,按照阻尼器的实际布置情况附加了非线性LINK(Dampe...
潘鹏潘振华曹海韵严红叶列平钱稼茹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框架消能减震粘滞性阻尼器
文献传递
带现浇端柱的预制夹芯混凝土墙板抗震性能试验被引量:6
2011年
为研究现浇端柱预制钢丝网架聚苯夹芯混凝土墙板的抗震性能,完成了5个试件的拟静力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试件端柱的竖向钢筋受拉屈服、底部混凝土压溃;端柱水平裂缝多,墙面斜裂缝多,裂缝宽度小;水平力-位移滞回曲线饱满;位移角达1/68时,水平力尚未下降至峰值水平力的85%;轴力作用下的正截面承载力可采用规范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公式计算;采用的连接方式能将预制墙板、现浇柱及地梁连接成整体。
钱稼茹张小玲冯葆纯王英顺潘鹏潘振华王书元
关键词:拟静力试验抗震性能
具有自复位能力的钢结构体系研究被引量:17
2010年
传统的钢结构在地震中通过梁柱构件的塑性变形耗散地震能量,导致地震后可能产生较大的残余变形,难以修复,具有自复位能力的新型建筑结构可以有效解决此问题。在国内外关于自复位新型钢结构体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其体系结构与受力特点进行总结与分析:该类节点的梁柱间通过角钢栓接,沿梁长布置高强预应力钢绞线;通过对钢绞线施加预应力将梁柱压紧,使节点具备足够的抗弯刚度以满足正常使用情况下的功能性要求,钢绞线同时提供回复力使节点在震后具有自复位的能力;震中通过角钢的塑性破坏来耗能,而梁柱等主体构件则保持弹性;由于主体构件没有受到破坏,而且节点在预应力作用下自动回复原位,故震后仅替换角钢便可恢复节点至无损状态。研究表明,自复位钢结构体系具有有效性和工程可行性。
潘振华潘鹏邱法维叶列平钱稼茹
关键词:钢结构自复位耗能
中日建筑抗震设防标准和抗震设计方法比较
汶川地震造成了巨大了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从而使地震破坏的严重性被充分认识。本文比较中、日两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设防标准及抗震设计方法。第一阶段抗震设计,两国采用的地震重现期接近,中国采用的地震重现期略长,但中国规范的水平...
潘鹏曹海韵潘振华钱稼茹
关键词:抗震规范抗震设防标准抗震设计方法
文献传递
中日建筑抗震设防标准和抗震设计方法比较
汶川地震造成了巨大了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从而使地震破坏的严重性被充分认识。本文对中日两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设防标准及抗震设计方法进行了比较。第一阶段抗震设计,两国采用的地震重现期接近,中国采用的地震重现期略长,但中国规范...
潘鹏曹海韵潘振华钱稼茹
关键词:地震灾害抗震设计建筑规范
文献传递
具有自复位能力的钢结构体系研究
传统的钢结构在地震中通过梁柱构件的塑性变形耗散地震能量,导致地震后可能产牛较大的残余变形,难以修复,具有自复位能力的新型建筑结构可以有效解决此问题。在回内外关于自复位新型钢结构体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其体系结构与受力特点...
潘振华潘鹏邱法维叶列平钱稼茹
关键词:钢结构自复位耗能
文献传递
底部薄弱层结构的柱顶隔震加固改造设计被引量:16
2009年
汶川地震中,都江堰市某底部为薄弱层的6层框架结构建筑,底层破坏严重,但上部楼层基本完好。震后通过在首层柱顶设置铅芯叠层橡胶支座,将薄弱层改造为隔震层,恢复该建筑首层使用功能,并使其满足提高一度设防的要求,有效地提高了结构的抗震性能。本文介绍了该建筑的隔震加固改造方案。采用SAP2000建立了可考虑隔震层扭转的层模型,分析了隔震后结构的动力特性及地震反应。依据分析的结果,采用PKPM进行隔震层下部结构的加固设计及基础验算。
潘鹏曹海韵齐玉军潘振华叶列平赵世春徐亚军
关键词:隔震薄弱层汶川地震
自复位钢框架节点有限元模拟及参数分析被引量:58
2011年
研究了一种具有自复位能力的钢框架节点的力学性能。该节点在梁柱间通过角钢栓接,并沿梁长布置高强预应力钢绞线。通过对钢绞线施加预应力将梁柱压紧,使节点具备足够的抗弯刚度以满足正常使用情况下的功能性要求,钢绞线同时提供回复力,使节点在地震后具有自复位能力。采用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 6.9建立节点模型,对9个足尺钢框架边节点进行了循环加载以模拟节点的复位能力。考察的参数有:初始预应力值、角钢厚度、预应力钢绞线距离及数量。研究表明:通过合理参数设计,这类节点的初始刚度与焊接节点相当,在层间位移角达到5%的情况下,主体结构梁和柱仍保持弹性,角钢则进入塑性状态以耗散能量;地震作用后,节点可以回复到其初始位置。由于主体结构没有破坏,且节点在预应力钢绞线作用下自动回复原位,故震后仅需更换角钢便可使节点恢复至无损状态。
潘振华潘鹏叶列平邱法维
关键词:钢框架节点角钢有限元分析预应力自复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