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湛湘丽

作品数:6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电针
  • 4篇脑梗
  • 3篇蛋白
  • 3篇脑梗塞
  • 3篇梗塞
  • 2篇蛋白质
  • 2篇蛋白质组
  • 2篇蛋白质组学
  • 2篇电针治疗
  • 2篇皮质
  • 2篇缺血
  • 2篇白质
  • 1篇蛋白质表达
  • 1篇蛋白质组学技...
  • 1篇电泳
  • 1篇血清
  • 1篇血清蛋白
  • 1篇血清蛋白质
  • 1篇印迹
  • 1篇再灌注

机构

  • 6篇暨南大学

作者

  • 6篇湛湘丽
  • 5篇宿宝贵
  • 5篇潘三强
  • 3篇韩辉
  • 2篇吴盾
  • 2篇吕来清
  • 2篇梁荫基
  • 1篇刘运泉
  • 1篇马尚峰
  • 1篇粟漩
  • 1篇陈品超

传媒

  • 2篇解剖学研究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广州医学院学...
  • 1篇暨南大学学报...

年份

  • 5篇2009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Morris水迷宫训练诱导大鼠海马轴突重塑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Morris水迷宫训练后大鼠海马苔藓纤维分布的变化,探讨海马神经元轴突的可塑性。方法:2月龄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水迷宫训练模型组20只,游水对照组20只。用Neo-Timm染色观察海马苔藓纤维的分布;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微管相关蛋白tau-1的定位;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tau-1表达。结果:SD大鼠经6 d学习训练,其逃避潜伏期逐日缩短。与对照组大鼠相比,Neo-Timm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CA3区苔藓纤维延伸至锥体细胞层和起始层,tau-1免疫表达阳性产物除分布在透明层以外,锥体细胞层或起始层内有明显颗粒分布。Western blotting显示tau-1表达量增加。结论:结果表明Morris水迷宫训练可以诱导大鼠海马CA3区轴突的重塑,提示苔藓纤维系统可作为一个研究轴突重塑和认知关系的理想区域。
梁荫基宿宝贵潘三强韩辉湛湘丽吴盾
关键词:记忆MORRIS水迷宫
电针上调MCAO大鼠皮质缺血半暗带脑红蛋白的表达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电针对MCAO大鼠大脑皮质缺血神经元的保护机制。方法:通过线栓法梗塞大脑中动脉建立大鼠局灶性缺血模型,在缺血1h后给予电针0.5 h(取穴为足三里、曲池),以后1次/d。在电针1d、3 d和7d分别处死,用Nissl染色观察神经元损伤,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测定缺血半暗带脑红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电针组与非电针组和正常组比较在1d和3d两个时间段缺血半暗带脑红蛋白表达均有增高(P<0.01),7d时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非电针组与正常组比较缺血半暗带脑红蛋白表达,1d、3d两个时间有显著性增高(P<0.01),7d时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结论:缺血能增加急性期缺血半暗带脑红蛋白的表达,而电针对该蛋白表达的提高更有显著性,可能对缺血缺氧的神经元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湛湘丽潘三强宿宝贵吕来清马尚峰
关键词:电针大脑中动脉缺血脑红蛋白缺血半暗带
电针上调脑梗塞患者血清丝氨酸蛋白本科抑制因子肽酶抑制因子和下调凝溶胶蛋白的表达
2009年
根据全国第二次脑血管会议诊断标准,并经CT检查确诊的急性脑梗塞患者20名,本实验对他们实施电针治疗,取患侧穴位,头部为头针运动区,项部为天柱和风池,上肢为合谷和内关一个疗程,下肢为委中、三阴交和足三里。每日1次,每次30min,10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来检测电针前后患者的血清蛋白质的表达,结果显示有51个蛋白点的表达有差异,倍率大于2.5±0.5倍。其中15个蛋白点表达上调,36个表达下调。选取10个差异较大的蛋白点进行检索和鉴定,鉴定出8个蛋白,其中表达上调的蛋白是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肽酶抑制因子、补体调节蛋白因子1、补体3、
宿宝贵湛湘丽潘三强粟漩韩辉陈品超
关键词: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蛋白质电针治疗肽酶蛋白质组学技术溶胶
电针对脑梗塞大鼠脑皮质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观察电针对脑梗塞大鼠脑组织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的影响,探讨针刺对缺血神经元保护的线粒体机制。方法将45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非电针组组(线栓法制造脑梗塞灶)和电针组(梗塞后立即给予电针刺激)。非电针组和电针组分别在梗塞后和针灸后1h、3h、6h取材,提取大脑皮质缺血半暗带线粒体,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大鼠脑线粒体内Rhodamine123的荧光强度值(FL1)、线粒体前向角散射(FSC)、线粒体90°侧向角散射(SSC)。结果在1h、3h、6h时,非电针组和电针组与对照组相比FL1、SSC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值(P<0.05),FSC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电针组在上述3个时间点与非电针组相比FL1、SSC值高于非电针组值,但P>0.05,FSC值低于非电针组,但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非电针组内、电针组内FL1、FSC、SSC值各自比较,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缺血能显著促使缺血半暗带脑皮质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的开放,促使线粒体肿胀;未发现针刺在缺血后1h、3h、6h能抑制脑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的开放。
吴盾潘三强刘运泉梁荫基湛湘丽宿宝贵
关键词:电针脑梗塞
电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血清蛋白质表达的影响
目的 利用二维凝胶电泳和质谱技术寻找并鉴定脑梗塞患者电针前后血清中表达差异的蛋白,探讨电针治疗能否通过调节血清中蛋白的变化来发挥治疗作用,为临床使用电针治疗脑梗塞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用多克...
湛湘丽
关键词:脑梗塞电针蛋白质组学双向凝胶电泳免疫印迹
文献传递
电针对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及谷胱甘肽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电针对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谷胱甘肽(GSH)含量的影响。方法:利用比色法对20例正常人及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电针治疗前、后血清中GSH含量与GSH-Px活性分别进行测定,并对比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电针治疗后血清中GSH含量(11.95±1.67)mg/L、GSH-Px活性(192.49±19.27)IU比治疗前[(2.53±0.84)mg/L,(122.40±24.26)IU]和正常组[(4.98±0.83)mg/L,(144.06±35.07)IU]都显著性增高(P<0.01);电针前与正常组比较,GSH含量、GSH-PX的活性有显著性减低(P<0.01)。结论:电针治疗能提高人体血清中抗氧化剂的含量,对脑梗死患者因氧化应激生成的自由基有一定的清除效应。
湛湘丽宿宝贵潘三强粟漩吕来清韩辉
关键词:脑梗死谷胱甘肽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脑缺血再灌注脂质过氧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