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海波

作品数:27 被引量:338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基金中国综合性艾滋病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脊髓灰质炎
  • 10篇病毒
  • 6篇艾滋病
  • 5篇性传播
  • 5篇性传播疾病
  • 5篇疫苗
  • 5篇流行病
  • 5篇流行病学
  • 5篇急性弛缓性麻...
  • 5篇弛缓性
  • 5篇弛缓性麻痹
  • 5篇传播疾病
  • 4篇急性弛缓性麻...
  • 4篇急性弛缓性麻...
  • 4篇急性弛缓性麻...
  • 4篇艾滋病病毒
  • 4篇病例监测
  • 4篇病例监测系统
  • 3篇性病
  • 3篇野病毒

机构

  • 27篇中国疾病预防...
  • 4篇开远市疾病预...
  • 4篇云南省疾病预...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宁夏回族自治...
  • 2篇新疆维吾尔自...
  • 2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大连市疾病预...
  • 1篇南昌市疾病预...
  • 1篇西藏自治区疾...

作者

  • 27篇汪海波
  • 17篇罗会明
  • 16篇温宁
  • 13篇樊春祥
  • 9篇余文周
  • 8篇李黎
  • 7篇郝利新
  • 6篇丁国伟
  • 6篇汪宁
  • 6篇徐俊杰
  • 5篇许文波
  • 5篇张勇
  • 4篇祝双利
  • 4篇郑锡文
  • 4篇马超
  • 4篇张国磊
  • 4篇王桂香
  • 4篇乌正赉
  • 3篇刘波
  • 3篇常东方

传媒

  • 17篇中国疫苗和免...
  • 3篇中国艾滋病性...
  • 2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卫生软科学
  • 1篇预防医学论坛

年份

  • 3篇2014
  • 11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7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7~2009年大连市出生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结果分析
2013年
目的掌握大连地区儿童免疫规划疫苗预防接种现状。方法采用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PPS)对大连市2007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出生的305名儿童,进行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率调查。结果 305名儿童,建卡率为99.67%,建证率为93.44%,结核疫苗(BCG)、口服脊灰疫苗(OPV1-3)、百白破疫苗(DPT1-3)、麻疹疫苗(MV)、乙肝疫苗(HepB1-3)五种疫苗基础免疫接种率均超过95%,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为95.16%,五苗全程接种率为98.79%。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后甲肝疫苗(HepA)、A群流脑疫苗第一剂、第二剂(MenA1-2)及乙脑疫苗第一剂(JE-I1)接种率分别为91.53%、92.41%、87.41%及90.29%,且流动儿童流脑疫苗接种率(MenA1 88.24%、MenA279.73%)显著低于本地儿童(MenA1 93.61%、MenA2 89.77%)。流动儿童疫苗合格接种率明显低于本地儿童(P<0.01),未种疫苗剂次数明显高于本地儿童。结论实施扩大国家免疫后新纳入疫苗的接种需进一步加强,流动儿童的免疫预防工作应引起重视并加强管理。
杨世宏韩一楠汪海波杨月林茜
关键词:免疫规划疫苗
中国2010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分析被引量:22
2012年
目的评价全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2010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监测系统的运转情况。方法对2010年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AFP病例个案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中国2010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5689例,其中AFP病例5285例,3例为临床符合脊灰病例。<15岁儿童非脊髓灰质炎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91/10万。结论 2010年AFP病例监测系统保持较高的质量,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卫生部和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
汪海波温宁樊春祥郝利新马超马静罗会明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急性弛缓性麻痹
中国2010年<15岁儿童吉兰-巴雷综合征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了解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2010年<15岁儿童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ian-Barré Syndrome,GBS)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和麻痹残留情况,并探索影响GBS预后的因素。方法对中国2010年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中,<15岁儿童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个案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中国2010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15岁儿童GBS1033例,报告发病率为0.42/10万。上、下肢均发生麻痹、严重麻痹和粪便标本中分离出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Non-polio Enterovirus,NPEV)的GBS预后较差。结论 GBS在中国2010年<15岁儿童AFP病例中占居首位,有必要加强对GBS的管理,尤其是上、下肢均发生麻痹、严重麻痹和NPEV阳性的病例。
汪海波温宁余文周樊春祥罗会明李黎
关键词:吉兰-巴雷综合征发病率预后
灭活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在中国应用的咨询意见调查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从扩大免疫规划(Expanded Program on Immunization,EPI)专家认知,来探讨灭活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疫苗(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IPV)在中国应用的相关问题,为制定脊灰疫苗免疫策略提供参考。方法以人口数多和疫苗需求量大为原则,在全国范围内选取7个省(自治区),对30名EPI专家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结果50%的调查对象希望在2015年国家能将IPV纳入EPI,与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13~2018年消灭脊灰终结战略计划》时间进度表同步,专家们一致认同在保证疫苗质量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降低疫苗成本,IPV可接受价格中位数为20元/剂(范围5~50元/剂)。实现IPV国产化势在必行,卫生行政等政府部门应尽快明确中国脊灰疫苗免疫策略和使用时间进度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依据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免疫策略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疫苗生产企业应加快IPV的研发、生产和上市。结论EPI专家一致赞同随着全球消灭脊灰的进程,中国逐步引入IPV是大势所趋。
张艳霞罗会明汪海波温宁韩璐
关键词:扩大免疫规划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
我国2006~2010年百日咳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59
2012年
目的了解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2006~2010年百日咳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百日咳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方法,对中国2006~2010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中的百日咳病例个案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中国2006~2010年百日咳报告发病率约0.2/10万,春夏为高发季节,约70%病例集中在≤2岁。结论应完善实验室诊断方法,提高百日咳病例的实验室诊断比例,并通过主动监测估计发病率。
汪海波罗会明温宁郝利新樊春祥马超马静
关键词:百日咳流行病学特征
中国脊髓灰质炎疫苗使用历史回顾及免疫策略调整建议被引量:26
2014年
在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过程中,脊灰疫苗发挥了重要作用。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myeliti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OPV)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疫苗,中国于20世纪60年代推广使用OPV,常规免疫接种率逐步提高到〉90%。从1990年开始,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OPV补充免疫活动(Supplementary Immunization Activity,SIA);1993~2000年,开展消灭脊灰的国家免疫日活动,中国所在的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西太平洋区于2000年实现无脊灰的目标,继续在适龄儿童中加强OPV常规免疫和开展SIA。根据WHO制定的((2013—2018年消灭脊灰终结战略计划》,2015年所有国家要引进至少1剂灭活脊灰病毒疫苗(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IPV),2016年中期使用二价OPV(I+Ⅲ型),2018年停用OPV。为确保OPV成功转换IPV,中国应建立部门间协作机制,加快国产IPV研发生产进程,组织开展OPV和IPV转换的相关研究。
罗会明余文周温宁汪海波董昌新樊春祥李黎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疫苗免疫程序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百日咳爆发及对我国预防控制百日咳的启示被引量:5
2012年
近年来,全球百日咳发病率出现了明显的上升趋势,尤其在疫苗覆盖率较高的发达国家,如澳大利亚、法国、英国、美国等,屡有局部爆发或流行的报道,这种现象称为百日咳再现。这对于控制百日咳流行、减少发病率的全球卫生目标提出了严重挑战。2010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生百日咳爆发,爱达荷州、得克萨斯州、南卡罗来纳州等相继发生百日咳疫情。
汪海波罗会明
关键词:百日咳
云南省某地暗娼HIV/STIs流行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了解K市FSWs的HIV/STI感染情况,探讨影响K市FSWs的HIV/sTI感染的因素:调查K市FSWs的HIV/STI相关行为、既往生殖道感染情况及就医行为、FSWs流动性及HIV/STI相关知识。 ...
汪海波
关键词:暗娼人群性疾病感染率
文献传递
我国现阶段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面临的挑战和对策被引量:40
2013年
中国通过使用口服脊髓灰质炎(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myeliti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OPV)、加强OPV常规免疫和开展补充免疫活动,以及加强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监测,消灭脊灰已取得了重大进展。1994年报告最后1例本土脊灰野病毒(Wild Poliovirus,WPV)病例,2000年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实现无脊灰目标。随后中国实施了维持无脊灰策略和措施,但201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生了输入脊灰疫情。在现阶段中国维持无脊灰状态面临的挑战包括:WPV输入风险很大,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VDPV)和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病例时有发生,常规免疫存在薄弱环节,脊灰疫苗免疫策略需要调整。为继续维持无脊灰状态,直至全球消灭脊灰,中国要大力加强OPV常规免疫,适时引入脊灰病毒灭活疫苗和调整脊灰疫苗免疫策略,保持高水平AFP病例监测质量,及时和有效地处置可能发生的WPV输入和VDPV循环事件,开展WPV、VDPV及其感染或潜在感染性材料的封存和安全处理。
余文周温宁汪海波张勇许文波樊春祥罗会明李黎
关键词:无脊髓灰质炎
全球脊髓灰质炎流行情况分析及对我国防范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对策的启示被引量:14
2012年
脊髓灰质炎(脊灰)是由脊灰病毒(Poliovirus,PV)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PV侵入血液循环系统,部分PV可侵入神经系统,造成肢体不可逆的麻痹甚至死亡。PV能侵袭任何年龄人群,但以〈3岁儿童(占所有病例的50%)为主。
汪海波罗会明温宁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野病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