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黎

作品数:110 被引量:3,282H指数:30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7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4篇疫苗
  • 31篇接种
  • 25篇脊髓灰质炎
  • 25篇病毒
  • 22篇肝炎
  • 19篇乙型
  • 19篇预防接种
  • 19篇流行病
  • 19篇流行病学
  • 16篇麻疹
  • 15篇乙型肝炎
  • 12篇预防接种异常...
  • 12篇免疫
  • 12篇接种异常反应
  • 11篇疑似
  • 11篇疑似预防接种...
  • 11篇流行病学特征
  • 11篇免疫规划
  • 10篇脊髓灰质炎病...
  • 8篇疫苗衍生脊髓...

机构

  • 109篇中国疾病预防...
  • 9篇山东省疾病预...
  • 7篇中华预防医学...
  • 6篇安徽省疾病预...
  • 5篇中国医学科学...
  • 5篇甘肃省疾病预...
  • 5篇云南省疾病预...
  • 4篇北京市疾病预...
  • 4篇广东省疾病预...
  • 3篇宁波市疾病预...
  • 3篇江苏省疾病预...
  • 3篇山西省疾病预...
  • 3篇辽宁省疾病预...
  • 3篇四川省疾病预...
  • 3篇济南市疾病预...
  • 3篇青海省疾病预...
  • 2篇北京大学
  • 2篇湖南省疾病预...
  • 2篇陕西省疾病预...
  • 2篇浙江省疾病预...

作者

  • 110篇李黎
  • 35篇王华庆
  • 33篇温宁
  • 30篇梁晓峰
  • 25篇罗会明
  • 22篇崔富强
  • 21篇郑景山
  • 20篇曹雷
  • 19篇曹玲生
  • 18篇樊春祥
  • 17篇马超
  • 17篇余文周
  • 15篇刘大卫
  • 15篇武文娣
  • 15篇袁平
  • 14篇王富珍
  • 14篇郝利新
  • 14篇苏琪茹
  • 13篇李克莉
  • 13篇许文波

传媒

  • 70篇中国疫苗和免...
  • 16篇中国计划免疫
  • 5篇中华预防医学...
  • 3篇中华流行病学...
  • 3篇中国预防医学...
  • 3篇中国病毒病杂...
  • 2篇疾病监测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病毒学报
  • 1篇医学与哲学(...
  • 1篇中国药物评价

年份

  • 1篇2018
  • 5篇2017
  • 5篇2016
  • 19篇2015
  • 30篇2014
  • 9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6篇2010
  • 10篇2009
  • 6篇2008
  • 7篇2007
  • 7篇2006
  • 3篇2005
1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滨州市在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中发现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及其应急处置效果分析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对山东省滨州市2007年发现的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VDPV)及其应急处置情况进行分析。方法运用现场流行病学爆发调查、快速评价与主动监测、病例管理、病毒学和血清学监测、应急免疫干预等方法进行综合处置,并对调查结果和应急处置效果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来自监测系统,临床诊断为格林巴利综合征,粪便标本检出Ⅰ型脊灰病毒,经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鉴定为VDPV,曾接种过11剂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myelitis Attenuated LiveVaccine,OPV),自身免疫功能基本正常。经调查,当地儿童OPV接种率和脊灰中和抗体水平均处较高水平,周围健康儿童粪便标本未分离到类似病毒,AFP病例监测系统灵敏有效,主动搜索未发现类似病例。对该病例连续采集粪便标本检测,未再发现VDPV。山东省AFP病例分类专家诊断小组诊断为VDPV感染者。结论此次发现的VDPV发生在OPV高免疫覆盖率地区,但未发现形成VDPV循环的证据,所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快速、有效。应进一步加强VDPV监测和产生原因及其传播链的研究。
曹国强刘桂芳张其雷刘尧赵昌文王飞王海岩张珺纪峰李岩宋立志张丽徐爱强张勇李黎
关键词:急性弛缓性麻痹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应急处置
全国2007~2008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被引量:191
2009年
目的分析全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AEFI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国家免疫规划(National ImmunizationProgram,NIP)疫苗的安全性和预防接种服务质量。方法通过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和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全国截止2009年3月25日报告的2007~2008年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对相关指标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全国2007~2008年报告AEFI32120例,其中95.02%来自10个试点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32120例中,男女性别比为1.41:1,≤1岁儿童占77.53%,集中发生在4~10月。发生AEFI前三位的疫苗为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接种第1~2剂次发生的占65.86%,接种≤1d发生的占75.05%。10个试点省NIP疫苗估算报告发生率在7.99/100万剂~322.77/100万剂。AEFI分类诊断中,一般反应占79.93%,异常反应占14.65%,其他<5%。临床损害前三位为过敏反应、无菌性脓肿、BCG接种异常反应。91.2%的病例治愈或好转,仅1.93%的人住院,2/3的人住院时间≤10d。结论总体上,全国AEFI监测的完整性和敏感性比2005~2006年有所提高,但仍需提高监测质量。AEFI主要发生的疫苗为NIP疫苗,尤其是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新增疫苗;AEFI集中在小年龄组、首剂接种以及接种早期。试点监测显示,NIP疫苗安全性和预防接种服务质量良好。
武文娣刘大卫吴冰冰包红红岳晨妍林鹏李黎梁晓峰
关键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2000~2007年卡介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文献分析被引量:21
2009年
目的了解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 Guerin,BCG)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Immunization,AEFI)的特点,为AEFI监测、调查诊断和处理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医院知识数据库(1994~2008年)和万方数据库(1993~2008年)报道的BCG AEFI文献,从合格文献中提取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结果通过检索和评价,共获得90篇文献,100例案例。2000~2007年平均年报道量>10例;65%的案例发生在接种后≤1d和≥15d;54%的案例发生在接种第1剂后。临床损伤中局部脓肿21例,局部硬结16例,淋巴结炎15例,其它损伤1~7例;病例66%治愈。发生原因分类中,预防接种实施差错事故40例,BCG不良反应40例,偶合症18例,不明原因2例。40例实施差错事故中,将BCG误作其他疫苗接种28例,接种操作错误l2例。100例中,71例由文献作者诊断,17例医院诊断,9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诊断,3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小组诊断。结论BCG AEFI主要以实施差错事故报道最多。死亡等严重不良反应主要与受种者免疫力低下有关。应进一步加强预防接种人员和临床医生等的相关知识培训,规范预防接种操作和AEFI的诊断,减少AEFI的发生和相关纠纷的产生。
武文娣刘大卫李黎岳晨妍
关键词:卡介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全国1~14岁人群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5
2012年
目的探讨全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1~14岁人群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Virus(HBV)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6年全国人群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中,1~14岁人群HBsAg阳性者的相关因素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全国1~14岁人群中,男性HBsAg阳性的风险是女性的1.31倍;5~14岁人群HBsAg阳性的风险是1~4岁人群的1.42倍;农村人群HBsAg阳性的风险是城市人群的1.61倍;家庭内有HBsAg阳性人群的HBsAg阳性的风险是家庭内无HBsAg阳性人群的4.10倍;未接种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人群HBsAg阳性的风险是接种HepB人群的3.06倍。结论坚持以新生儿接种HepB为主的预防控制策略,加强预防控制乙肝的健康教育,减少HBV传播风险。
王富珍龚晓红崔富强陈园生郑徽吴振华李黎罗会明梁晓峰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中国2006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分析被引量:36
2007年
目的评价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2006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方法分析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报告的AFP病例数据库。结果中国2006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6 111例,其中AFP病例5 635例,非AFP病例476例。按病毒学分类标准,5 625例被排除脊灰,10例为临床符合脊灰。<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2.02/10万。2006年报告AFP病例的县(区、市、旗,下同)2 049个,占全国总县数的65.1%。结论中国2006年AFP病例监测系统保持较高的质量,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的要求。
李黎温宁夏伟李杰张勇梁晓峰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急性弛缓性麻痹
中国2004~2006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04
2007年
目的 分析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2004~2006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乙脑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4~2006年乙脑网络直报疫情信息。结果 2006年全国乙脑报告病例数有所上升,略高于2004年、2005年,三年乙脑病例主要分布在贵州、四川、河南、云南、重庆等省(直辖市);主要集中于〈15岁儿童,但≥40岁病例所占比例有所上升;部分地区出现发病年龄后移的趋势,≥40岁病例构成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6年与2004年、2005年相比,各年龄组报告发病率均有所上升,但仍以小年龄组增加幅度较大。2006年≥40岁病例占总死亡病例构成和病死率明显高于2004年、2005年。结论 乙脑的预防控制策略是采取接种疫苗为主的综合性措施,从而降低发病率,提高医疗救治水平,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开展乙脑流行病学与病原学监测和相关生态学研究,探讨乙脑发病年龄变化、病死率增高等的原因。
李艺星尹遵栋李军宏宁夏王旭霞李黎梁晓峰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
中国2011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数据分析被引量:210
2013年
目的分析全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2011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AEFI信息管理系统运转情况及预防接种安全性。方法通过全国AEFI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截至2012年12月24日报告的2011年发生的AEFI个案数据,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全国2011年AEFI信息管理系统共收到76205例个案,比2010年增加了36.08%。全国共有2671个县(区、市、旗,下同)有数据报告,占总县数的86.27%;48h内报告率为97.17%,48h内调查率为98.91%。AEFI报告数男、女性别比为1.42:1,≤1岁占73.17%。根据中国2011年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中疫苗接种剂次估算,AEFI总发生率为15.56/10万剂,严重AEFI估算发生率为0.18/10万剂,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估算发生率为1.27/10万剂。不良反应中,一般反应以发热、红肿、硬结为主,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以过敏性皮疹、卡介苗淋巴结炎为主。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在接种后≤1d。在所有AEFI中,治愈和好转占98.98%,死亡105例,其中预防接种异常反应17例。结论全国AEFI监测的敏感性有较大提高,但西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仍是薄弱地区;AEFI常发生在小年龄儿童和接种后≤1d;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均在预期发生范围内。
武文娣李克莉郑景山刘大卫许涤沙杨宏曹雷曹玲生袁平王华庆李黎
关键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中国2006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4
2007年
目的分析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2006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重点监测省及国家级监测点流行病学监测和实验室监测结果,评价流脑监测现状,为预防控制流脑爆发、流行及探索经济有效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重点监测省及监测点上报的资料、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国家流脑实验室检测资料及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的资料,对2006年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全国2006年流脑报告发病率<0.2/10万,重点监测省中以安徽省发病数较多(261例);监测重点省<15岁儿童平均发病率为0.45/10万,儿童、学生报告病例数分别占重点监测省报告病例总数的25.35%和41.31%。重点监测省报告病例中检出A群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m)占44.83%,C群Nm占41.38%;健康人群中检出A群Nm占17.76%,B群Nm占48.68%,C群Nm占17.11%;健康人群A群Nm抗体阳性率平均为78.36%,C群为58.67%。结论流脑流行菌群仍以A群Nm为主,C群Nm检出增多;健康人群带菌以B群Nm为主,C群Nm抗体阳性率明显低于A群。应针对薄弱环节,继续加强流脑监测,防止流脑爆发、流行。
李军宏宁夏李艺星邵祝军徐丽尹遵栋李黎梁晓峰
关键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病学监测病原学监测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危险因素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了解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边州)丙型肝炎(丙肝)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控制丙肝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以性别和年龄作为匹配因素,按照1∶1的配对原则选择研究对象,开展相应的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以确定HC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例组和对照组在家庭成员是否有HCV感染者、纹眉(眼线、唇线)、是否去洗浴场所、是否去理发店修面、是否使用安全套、手术史、输血史、输血时间、针灸史、口腔诊疗史、内窥镜史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进入回归方程的变量是家庭成员有HCV感染、去洗浴场所、有输血史和口腔诊疗史。结论家庭成员有HCV感染者、输血史、经常去洗浴场所、有口腔诊疗史是HCV感染的危险因素,其中在输血的时间上,1992年及以前输血感染HCV的风险高于1993年及以后。而经常使用安全套是HCV感染的保护因素。
缪宁金龙洙朴红心陈龙男王富珍陈园生郑徽吴振华崔富强李黎梁晓峰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病例对照研究
中国在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后期使用赛宾株-脊灰灭活疫苗替代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策略的前瞻性分析被引量:19
2008年
目的探讨中国在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后期的免疫策略。方法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检索国内外研究资料,调查中国脊灰疫苗生产和使用现状,从免疫策略比较赛宾株-脊灰灭活疫苗(Sabin-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sIPV)替代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myelitis Live Vaccine,OPV)的可行性,并从免疫程序等方面进行前瞻性综合分析。结果中国应考虑选择以IPV替代OPV的免疫策略,且国产sIPV即将问世,在政策、技术、疫苗供应和其它保障方面均具备了替代的条件,常规免疫可参照目前OPV免疫程序。结论中国应进一步加强消灭脊灰后期免疫策略的研究,积极做好sIPV替代OPV的准备工作。
徐爱强李仁鹏李黎宋艳艳张丽刘桂芳宋立志孟庆跃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免疫策略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