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宗吉

作品数:43 被引量:82H指数:6
供职机构:宁夏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 6篇文化科学
  • 5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22篇细粒棘球蚴
  • 22篇棘球蚴
  • 13篇免疫
  • 10篇蛋白
  • 9篇中国大陆株
  • 9篇大陆株
  • 8篇基因
  • 7篇生物信息
  • 7篇生物信息学
  • 7篇绦虫
  • 7篇细胞
  • 7篇细粒棘球绦虫
  • 7篇棘球绦虫
  • 5篇重组蛋白
  • 5篇免疫保护
  • 5篇教学
  • 4篇转移酶
  • 4篇细粒棘球蚴中...
  • 4篇谷胱甘肽
  • 4篇谷胱甘肽S-...

机构

  • 38篇宁夏医科大学
  • 5篇宁夏医学院
  • 2篇宁夏医科大学...
  • 2篇宁夏自治区人...
  • 2篇宁夏回族自治...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43篇李宗吉
  • 23篇赵巍
  • 14篇王娅娜
  • 8篇丁淑琴
  • 5篇马锐
  • 5篇王淑静
  • 5篇师志云
  • 5篇雄英
  • 5篇朱佳佳
  • 5篇王洁
  • 5篇张焱
  • 5篇王健
  • 4篇于欣
  • 4篇黄瑾
  • 4篇孙俊峰
  • 4篇张静
  • 4篇楚元奎
  • 3篇刘学英
  • 3篇赵嘉庆
  • 3篇李昭宇

传媒

  • 7篇宁夏医科大学...
  • 5篇中国人兽共患...
  • 3篇江苏医药
  • 3篇中国预防兽医...
  • 2篇当代畜牧
  • 2篇宁夏医学院学...
  • 2篇中国教育技术...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国际检验医学...
  • 2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包头医学院学...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生物技术世界
  • 1篇国际医学寄生...
  • 1篇科教导刊
  • 1篇基础医学教育
  • 1篇高教学刊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6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7
  • 3篇2006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在线测试平台的临床寄生虫学检验教学过程性评价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本课题中,我们依托学校信息化平台,对该课程实施基于在线测试平台的过程性评价研究。旨在通过对平台数据的分析,指出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新的过程性考核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今后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评价手段,构建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的评价方式,构建教师和学生相结合的评价主体,对学生进行更科学、更有效的评价,提高评价的信度和效度,促进临床寄生虫学检验教学水平大幅度提升,开创教学工作新局面。
丁淑琴张爱君于晶晶李宗吉孟媛媛
细粒棘球绦虫重组Egmyophilin蛋白诱导免疫小鼠脾细胞增殖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细粒棘球蚴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Eg)亲肌肉抗原重组疫苗(Egmyophilin)诱导ICR小鼠产生免疫保护机制。方法将亲肌肉抗原重组疫苗皮下注射免疫ICR小鼠,同时设空质粒组及PBS对照组。末次免疫后8w,用棘球绦虫原头节腹腔注射进行攻击感染,感染后20w剖杀小鼠,取脾,脾细胞悬液加入EgAg、ConA(刀豆蛋白A)或脂多糖(LPS)刺激培养后,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法)检测免疫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情况;Annexin V-FITC和碘化丙啶(PI)双染色法检测脾细胞的凋亡发生率;常规ELISA法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2、IL-10、IFN-γ和TNF-α水平。结果与空质粒组及PBS对照组相比,脾细胞凋亡发生率明显降低,脾T淋巴细胞增殖水平显著升高,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2、IFN-γ和TNF-α水平显著增高,IL-10水平明显降低。结论棘球蚴绦虫亲肌肉抗原重组疫苗可诱导免疫鼠脾T淋巴细胞增殖,以诱导Th1型免疫应答为主,对抗Eg原头蚴攻击感染。
马锐师志云王娅娜李宗吉孙俊峰赵巍
关键词:细粒棘球蚴细胞因子
虚实结合交互式教学模式在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2021年
在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实验教学中,积极开展虚拟仿真交互式教学模式结合实验室实验教学,探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结合传统实验教学在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李宗吉张爱君丁淑琴
关键词:实验教学虚拟仿真实验
青蒿琥酯治疗小鼠日本血吸虫病的血清学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观察青蒿琥酯对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的治疗作用及血清IgG的动态变化,探讨血清抗体与体外杀童虫效果的相关性。方法用日本血吸虫感染C57/BL6小鼠,在感染后8、15、22和29d分别一次性灌服300mg/kg青蒿琥酯,对照组小鼠灌服1%羧甲基纤维素钠。最后一次给药后7d剖杀小鼠,计算成虫数和虫卵数,以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日本血吸虫特异性IgG抗体的水平,观察接受青蒿琥酯治疗的小鼠血清与巨噬细胞体外协同杀伤日本血吸虫童虫的效应。结果青蒿琥酯治疗组小鼠未检获成虫和虫卵;血清中日本血吸虫尾蚴抗原特异的IgG抗体水平在感染后21d达高峰,此后下降;成虫抗原特异的IgG抗体水平呈上升态势,二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青蒿琥酯治疗小鼠血清中虫卵抗原特异的IgG抗体呈低水平状态,显著低于对照组。青蒿琥酯治疗组小鼠血清和对照组小鼠血清均具有较强的体外杀童虫效果。结论青蒿琥酯对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小鼠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其血清与巨噬细胞在体外具有协同杀伤童虫的作用。
陈雪松李宗吉张美娟季旻珺胡姝颖吴海玮吴观陵
关键词:血吸虫青蒿琥酯血清学
NLRP3及IL-1β、IL-18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小鼠的表达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核苷酸寡聚化结构域(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及其相关炎症因子IL-1β和IL-18在神经病理性疼痛(NP)小鼠的表达。方法 36只小鼠分为模型组(建立慢性压迫性神经损伤模型,18只)和假手术组(18只)。于术前和术后3、7、14、21和28 d,观察小鼠行为学表现,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小鼠背根神经节组织NLRP3 mRNA和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IL-1β和IL-18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在术后3、7、14、21和28 d机械缩足反射阈值降低,热缩足反射潜伏期缩短(P<0.05),术后3、7和14 d NLRP3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P<0.05),术后3、7、14、21、28 d IL-1β和IL-18表达升高(P<0.05)。结论 NLRP3及其相关炎症因子IL-1β和IL-18在NP小鼠表达升高,可能在NP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李宗吉朱佳佳王莉
关键词:神经病理性疼痛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18
细粒棘球蚴14-3-3蛋白序列、结构及抗原表位的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应用生物信息软件分析细粒棘球蚴14-3-3(Egl4.3.3)蛋白氨基酸序列、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并预测B细胞表位和T细胞表位,为后续确定和筛选优势抗原表位、研制安全高效的多肽疫苗及特异性诊断抗原奠定基础。方法采用DNAstar软件、ProPredMHCClass-IIBindingPeptidePredictionServer和Biosun等软件对Eg14-3-3的序列、结构及B细胞表位和T细胞表位进行预测。结果Eg14-3-3为相对分子质量27940、含有247个氨基酸的酸性蛋白质.其二级结构主要由有6个α-helix结构中间连接短β-折叠及不规则卷曲结构,序列具有高度多变性,预测该蛋白存在14个B细胞表位区域和6个T细胞表位。结论分析了蛋白氨基酸序列、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并预测出Eg14-3-3存在14个B细胞表位和6个T细胞表位。
李宗吉赵巍
关键词:细粒棘球蚴抗原表位生物信息学
细粒棘球蚴重组抗原mMDH用于囊型包虫病血清学诊断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细粒棘球蚴重组抗原(rEgmMDH)对囊型包虫病的血清学诊断价值。方法将已构建的原核表达菌株mMDH/pET-28a/BL21■lysS,用IPTG诱导表达,经亲和层析纯化获得高纯度rEgmMDH,以rEgmMDH为抗原,应用ELISA和Western-blotting方法对40例手术确诊的囊型包虫病病人血清进行了回顾性检测与分析。结果 ELISA和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囊型包虫病病人血清阳性率为92.5%(37/40);Western-blotting方法显示囊型包虫病病人血清可特异性识别重组抗原,泡球蚴病人汇集血清不能识别重组抗原。结论 rEgmMDH具有较好的抗原性,可作为囊型包虫病血清学检测的候选诊断抗原。
李宗吉赵巍王娅娜张焱王洁王淑静
关键词:细粒棘球蚴囊型包虫病血清学诊断
神经病理性疼痛表达谱及核心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021年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神经病理性疼痛(NPP)小鼠表达谱中差异表达基因及其核心调控基因(hub基因),探讨该疾病神经免疫机制并为神经病理性疼痛探索新的早期诊断标志物或治疗靶点。方法:从GEO数据库检索神经病理性疼痛小鼠表达谱数据集,GEO2R筛选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利用基因本体(GO)分析、KEGG信号通路富集和蛋白质互作(PPI)网络分析DEGs,并将筛选出的hub基因提交到DGIdb数据库中寻找相关的免疫治疗药物。结果:共筛选出121个差异表达基因。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基因均与免疫和炎症反应密切相关。PPI分析筛选出10个hub基因:Ctss、Rac2、Laptm5、Cd53、C1qb、Ptprc、Tyrobp、Csf1r、Ptpn6、Cd68。利用Cytoscape构建了药物-hub基因相互作用网络,包括16个候选药物和5个hub基因。结论:本研究将加深我们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神经免疫机制的认识,并为NPP生物标志物和探索药物作用靶点提供参考和依据。
李宗吉朱佳佳李琳
关键词:神经病理性疼痛差异表达基因核心基因蛋白质互作网络
一种神经内科下肢康复锻炼装置
一种神经内科下肢康复锻炼装置,本发明涉及康复锻炼器械技术领域,它包含底板和支撑板,底板上侧面的左右两侧对称垂直固定设置有支撑板;它还包含下肢锻炼机构、臀部支撑机构和手持杆;左右两侧的支撑板上均开设有凹槽,凹槽内部设置有手...
李宗吉王银邵熙雯朱佳佳李琳郑晓敏
文献传递
细粒棘球蚴14-3-3重组蛋白免疫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为研究细粒棘球蚴14-3-3(r Eg14-3-3)重组蛋白免疫小鼠的细胞免疫机制,本研究利用r Eg14-3-3、弗氏佐剂和PBS分别免疫3组ICR小鼠,每隔两周免疫一次,在第三次免疫后4周,以原头蚴攻击感染,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免疫后0、2、4、6、10、18、30周小鼠外周血中CD4^+、CD8^+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攻击感染24周后迫杀鼠,检获棘球蚴包囊数并计算减囊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r Eg14-3-3免疫组CD4^+T细胞和CD8^+T细胞在原头蚴感染后均显著增高,rEg14-3-3蛋白免疫组小鼠的免疫保护力为84.47%。本研究表明r Eg14-3-3免疫小鼠在原头蚴攻击感染后T淋巴细胞数量显著增加,该重组蛋白能够诱导有效的抗感染细胞免疫应答。
李宗吉赵巍
关键词:细粒棘球蚴CD4+T细胞CD8+T细胞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