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锋

作品数:8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徐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淋巴
  • 6篇细胞
  • 6篇淋巴瘤
  • 5篇弥漫
  • 4篇细胞淋巴瘤
  • 3篇染色
  • 3篇染色体
  • 3篇染色体畸变
  • 3篇弥漫性大B细...
  • 3篇PIG
  • 2篇免疫
  • 2篇表达及意义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减少
  • 1篇血小板减少性...
  • 1篇血液
  • 1篇血液病
  • 1篇血液病治疗
  • 1篇印迹
  • 1篇生存期

机构

  • 8篇徐州市第一人...

作者

  • 8篇朱锋
  • 8篇张鲁勤
  • 7篇顾卫军
  • 7篇朱伟
  • 6篇郭玉琳
  • 1篇张庆国

传媒

  • 2篇浙江临床医学
  • 2篇白血病.淋巴...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内科理论与实...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江苏省第十七...

年份

  • 2篇2013
  • 6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治疗前后Th1/Th2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药物治疗前后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60例ITP患者药物治疗前后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IL)-2、IL-4、IL-10水平,分析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并结合疗效作相关性分析。以6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结果:药物治疗有效的ITP患者治疗后Th1细胞因子IL-2、IFN-γ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1)。而Th2细胞因子IL-4及IL-10水平在3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Th1/Th2比例升高。ITP患者Th1细胞因子IL-2、IFN-γ水平在治疗显效组表达均明显高于良效及进步组和无效组(P<0.05),良效及进步组与治疗无效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相关性分析,患者的疗效与IFN-γ、IL-2均呈正相关。结论:ITP患者药物治疗后Th1细胞因子IL-2、IFN-γ表达升高,且Th1与ITP患者疗效密切相关。
张庆国朱锋张鲁勤朱伟顾卫军
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辅助性T淋巴细胞干扰素白细胞介素
DC/CIK在恶性血液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在恶性血液病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对36例确诊的恶性血液病,其中,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20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2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例.急性髓细胞性...
张鲁勤顾卫军朱伟朱锋郭玉琳葛晋源
不同分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PIG-3的表达及意义
2012年
目的 探究P53-inducible gene 3(PIG-3 )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情况及与淋巴瘤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中PIG-3 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PIG-3 蛋白表达与淋巴瘤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中PIG-3 蛋白表达降低;随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分期的增高,PIG-3 蛋白表达亦减低.结论 PIG-3 表达与恶性淋巴瘤有关,且为继续研究恶性淋巴瘤发病机制、判断淋巴瘤患者预后等提供帮助.
张鲁勤朱锋顾卫军朱伟郭玉琳
关键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组化
非霍奇金淋巴瘤常见染色体异常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2年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一组来源不同、生物学特征各异的血液系统常见恶性肿瘤。目前发现约90%的恶性淋巴瘤患者涉及克隆性染色体异常,其中许多染色体异常与淋巴瘤组织学及免疫学亚型有关。文章就NHL常见染色体异常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了解NHL的发病机制,并为其早期诊断、判断预后和合理治疗提供帮助。
朱锋张鲁勤
关键词:染色体畸变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染色体畸变及与临床分期的关系
2012年
目的明确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常见的染色体畸变及其与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改良的染色体制备方法,对25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外周血及骨髓进行染色体分析,探索染色体畸变与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25例外周血染色体标本中,22例获得满意分裂相,其中19例有克隆性异常。染色体异常多涉及1、2、3、5、7、13、14、17、18、22号及x等染色体。制备25例骨髓染色体,19例获得满意分裂相,其中有16例克隆性异常。25例对照组染色体异常核型有1例,与以上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及Ⅳ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染色体畸变发生率为81.8%,明显高于1期以及Ⅱ期染色体畸变发生几率(71.4%),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染色体畸变率较高,且与恶性淋巴瘤临床分期密切相关。
张鲁勤郭玉琳朱锋顾卫军朱伟
F63.p53inducible gene3(PIG-3)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朱锋张鲁勤顾卫军朱伟郭玉琳
文献传递
P53-inducible Gene 3(PIG-3)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2013年
本研究旨在探究P53-inducible gene 3(PIG-3)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淋巴瘤发病机制的相关性。应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RT-PCR等方法,检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和健康成年人PIG-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判断其与淋巴瘤发病机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Western blot检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中PIG-3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化疗后6个月PIG-3蛋白表达较化疗前升高。RT-PCR结果显示,扩增产物大小为1285 bp,与理论值吻合。结论:PIG-3表达下调可能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发生密切相关,故PIG-3有可能作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及预后检测的一个重要指标。
朱锋张鲁勤顾卫军朱伟郭玉琳
关键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GENE免疫印迹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染色体改变及其与生存期的关系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明确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常见的染色体改变及其与生存期的关系。方法采用改进的染色体制备方法,对30例经病理活组织检查确诊的DLBCL患者进行染色体分析,并予相应的化疗方案处理,统计各组患者的生存期。结果28例获得满意的染色体分裂象,其中5例染色体核型正常,8例为多倍体,4例发生t(14;18)(q32;q21),5例发生t(3;14)(q27;q32),2例发生t(2;3)(p11;q27),1例发生t(3;22)(q27;q11),2例涉及7号染色体与其他染色体问异位,1例涉及17号染色体与其他染色体间异位。染色体核型正常以及发生t(14;18)(q32;q21)和3q+改变的患者,生存期分别为(71.4±2.0)、(67.9±1.6)、(69.1±1.7)个月,较多倍体、7号染色体异常、17号染色体异常患者明显延长(均P〈0.05)。Ⅰ+Ⅱ期患者中,正常染色体核型、t(14;18)(q32;q21)以及3q+患者生存期较发生多倍体改变患者以及7号染色体发生改变患者明显延长(P〈0.05)。Ⅲ+Ⅳ期患者中,发生多倍体改变患者生存期亦较发生t(14;18)(q32;q21)、3q+以及正常染色体核型患者缩短(P〈0.05)。Ⅰ+Ⅱ期正常染色体核型、t(14;18)(q32;q21)、3q+以及多倍体患者与Ⅲ+Ⅳ期生存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依据恶性淋巴瘤患者染色体改变及其与恶性淋巴瘤分期等的相关性研究,可以预测淋巴瘤患者的治疗效果、生存期等。
朱锋张鲁勤郭玉琳朱伟顾卫军
关键词:染色体畸变生存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