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孟慧
- 作品数:7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徐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1例颈内动脉系统TIA型脑梗死患者的分型诊断思路与分层治疗被引量:1
- 2011年
- 1病例简介患者,男,54岁,以"反复发作性言语不利伴右上肢麻木3周"于2009年8月4日入院.现病史:三周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言语不利,右上肢麻木,伴有头晕、出汗,心慌、胸闷不适,无视物旋转、耳鸣,无意识障碍,症状持续约半小时后自行缓解,曾-直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75 mg/天,并口服"血塞通"、静滴"灯盏花素"治疗,但4天前发作频繁,每日发作2~3次,严重时1日发作4次,每次持续约2小时.
- 耿德勤朱孟慧樊红彬程言博刘涵
- 关键词:TIA脑梗死诊断分型
-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神经心理学改变与氢质子磁共振波谱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 分析不同痴呆程度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神经心理学改变与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按AD诊断标准、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纳入AD患者30例,分为轻度痴呆组、中度痴呆组、重度痴呆组,每组10例.对每例AD患者进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社会功能活动量表(FAQ)、WAIS数字广度测验(DST)评定.采用1H-MRS分析技术测定双侧海马区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比值和胆碱(Cho)/肌酸(Cr)比值.结果 3组之间NAA/Cr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随着痴呆程度加重,NAA/Cr比值逐渐减低.轻度痴呆组、重度痴呆组左侧海马区NAA /Cr比值与MMSE评分及DST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1=0.716、r2=0.640、r3=0.717、r4=0.766,P〈0.05);中度痴呆组右侧海马区NAA /Cr比值与MMSE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831,P〈0.05);3组双侧海马区Cho /Cr比值与各量表评分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AD患者随着病情加重海马区代谢物NAA /Cr比值逐渐减低;海马区代谢物NAA /Cr比值变化可作为AD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及病程监测的生物学指标.
- 刘涵朱孟慧王伟李晓泉耿德勤樊红彬
-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磁共振波谱神经心理学海马代谢物
- 帕金森病痴呆患者神经心理学改变与氢质子磁共振波谱的相关性研究
- 2011年
-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痴呆(PDD)患者神经心理学改变与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PDD患者20例作为PDD组,对照组20例为正常认知的健康老年人。对每例研究对象进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社会功能活动量表(FAQ)、WAIS数字广度测验(DST)评定,同时1H—MRS技术测定患者双侧海马区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值、胆碱(Cho)/肌酸(cr)值。结果PDD组与对照组比较,MMSE、FAQ、DST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DD组较对照组NAA/Cr值减低,2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D组左侧海马区NAA/Cr值与MMSE评分及DST评分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而Cho/Cr值与各量表评分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海马区代谢物NAA/Cr值的变化可作为PDD早期诊断的生物学指标。
- 樊红彬朱孟慧王伟李晓泉
- 关键词:帕金森病痴呆磁共振波谱神经心理学代谢物
- 吉兰-巴雷综合征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 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85例GBS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前期症状、临床分型、脑脊液IgG、肌电图表现、是否使用免疫球蛋白治疗、是否使用激素治疗及是否使用神经节苷酯治疗等9个可能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首先进行单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显著相关的影响因素,再对显著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多变量Backward 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与GBS预后密切相关的影响因素为肌电图表现、是否使用免疫球蛋白治疗、是否使用激素治疗及是否使用神经节苷酯治疗等4个因素(P<0.05).结论 肌电图表现、免疫球蛋白治疗、激素治疗及神经节苷酯治疗是影响GBS预后的关键因素.
- 朱孟慧王伟樊红彬
- 关键词:吉兰-巴雷综合征预后影响因素
- Alzheimer病神经心理学改变与海马氢质子波谱的相关性研究
- 樊红彬朱孟慧王伟葛巍耿德勤
- Alzheimer病神经心理学改变与海马氢质子波谱的相关性研究
- 目的分析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神经心理学改变与氢质子磁共振波谱(H-MRS)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按AD诊断标准、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纳入AD患者30例,分别为轻度痴呆组、中度痴呆组、重度痴呆组,每组10例。对每例A...
- 樊红彬朱孟慧王伟葛巍耿德勤
- 文献传递
- 自体骨髓间充质源神经干细胞移植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7例被引量:9
- 2011年
- 背景:前期应用骨髓间充质源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模拟神经系统疾病动物实验模型取得较好效果。目的:观察应用自体骨髓间充质源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10/2009-04应用自体骨髓间充质源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7例。骨髓穿刺术抽取自体骨髓血50~60mL,在体外经过分离培养后,制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由患者自体脑脊液诱导定向分化为神经干细胞,通过腰椎穿刺术经蛛网膜下腔鞘内注射输注方式移植。观察患者移植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移植后不良反应。结果与结论:经移植治疗后3例患者均未见不良反应。出院后随访6个月,7例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较移植前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提示自体骨髓间充质源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所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疾病是一种安全、方便、有效的方法。
- 曹志勇刘涵单君君朱孟慧王俊明陈昊程言博樊红彬董瑞国耿德勤
-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骨髓自体中枢神经系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