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本川雅治

作品数:12 被引量:37H指数:5
供职机构:京都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蝙蝠
  • 5篇核型
  • 4篇翼手目
  • 2篇短尾
  • 2篇翼管
  • 2篇泰坦
  • 2篇回声定位
  • 2篇超声波
  • 1篇地理分布
  • 1篇新纪录种
  • 1篇性二型
  • 1篇翼手类
  • 1篇染色
  • 1篇染色体
  • 1篇染色体核型
  • 1篇种群
  • 1篇种群遗传
  • 1篇种群遗传结构
  • 1篇猪尾
  • 1篇自然保护

机构

  • 12篇广州大学
  • 12篇京都大学
  • 12篇大阪市立大学
  • 8篇山东大学(威...
  • 6篇山东大学
  • 4篇中山大学
  • 1篇玉林师范学院

作者

  • 12篇吴毅
  • 12篇李玉春
  • 12篇本川雅治
  • 6篇李锋
  • 6篇余文华
  • 5篇徐忠鲜
  • 4篇王英永
  • 4篇张秋萍
  • 3篇张燕均
  • 3篇周全
  • 3篇新宅勇太
  • 2篇邓柏生
  • 2篇刘泽昕
  • 2篇王于玫
  • 1篇王学广
  • 1篇丛海燕
  • 1篇孔令明
  • 1篇彭红元
  • 1篇张闻捷

传媒

  • 5篇兽类学报
  • 4篇动物学杂志
  • 2篇四川动物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1
  • 1篇201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东南岭自然保护区翼手类物种资源调查被引量:6
2011年
2009年9月,对南岭自然保护区翼手类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调查。采集蝙蝠标本9种36号,其中西南鼠耳蝠和中管鼻蝠为广东省蝙蝠新纪录。结合以往调查资料,得出该保护区共有翼手类25种,隶属5科12属,其物种多样性十分丰富。
邓柏生张燕均李玉春龚粤宁本川雅治原田正史新宅勇太吴毅
关键词:南岭自然保护区翼手类物种多样性
江西省发现泰坦尼亚彩蝠被引量:4
2015年
2013年7月和8月,在江西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石溪村(26°37.143′N,114°10.875′E,海拔777 m)和朱砂冲林场(26°33.703'N,114°11.232'E,海拔805 m)使用竖琴网分别采集到7号(6雄1雌)和5号(全雌)森林性蝙蝠标本。上述蝙蝠标本体型较小,前臂长30.16-33.85 mm,颅全长13.90-14.76 mm;无鼻叶,耳廓呈漏斗状,耳屏略呈披针形;脑颅骨略显扁平,齿式为2.1.3.3/3.1.3.3=38;核型中染色体数(2n)为32,常染色体臂数(FN)为52。经鉴定均为泰坦尼亚彩蝠(Kerivoula titania),是江西省翼手目分布新纪录,同时也为中国大陆地区(除海南和台湾)翼手目分布新纪录。本文给出了泰坦尼亚彩蝠的外形和头骨特征及其相关测量数据,并对江西产该种蝙蝠雌雄性标本间的形态数据以及江西产标本与东南亚产该种标本测量数据分别进行t检验,该种性二型分化不明显,但江西和东南亚两地区种群在形态上出现了一定的分化;同时对其染色体核型、生态及保护地位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标本现保存于广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李锋余文华吴毅陈柏承张秋萍徐忠鲜王英永陈春泉原田正史本川雅治李玉春
关键词:核型
艾氏管鼻蝠种群遗传结构初步研究及其分类探讨被引量:10
2014年
艾氏管鼻蝠是2009年发表的新种,其体型较小,外形与金管鼻蝠极其相似,本文以广东采集的艾氏管鼻蝠线粒体部分COI序列片段为分子标记,对其种群遗传结构进行了初步分析,并与金管鼻蝠形态进行比较,对2个种的外形特征及分类地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本研究获得的艾氏管鼻蝠序列与BOLD数据库中的"金管鼻蝠"序列聚为一支,遗传差异极小;(2)华南区域艾氏管鼻蝠并非单系,其种群遗传结构与种群地理分布模式不一致,贵州、广东与越南、老挝种群的亲缘关系较广西种群更近;(3)现有数据库及国内部分研究中鉴定的"金管鼻蝠"实际应为艾氏管鼻蝠。
徐忠鲜余文华吴毅李锋陈柏承原田正史本川雅治龚粤宁李玉春
关键词:种群遗传结构
广东省南岭发现毛翼管鼻蝠及其核型与 回声定位声波特征被引量:7
2014年
2012年8月在广东省南岭自然保护区采集到6只森林型蝙蝠(3♀,3♂),其鼻部呈管状,毛被厚密而柔软,后腿、翼膜和尾膜被覆有棕色绒毛。体型较大,雌雄之间有明显差异,前臂长♀ 48.94-52.67 mm,♂ 44.00-46.92 mm;核型为2n=44,FN=52;超声波为调频型,主频率为 78.3 kHz。经鉴定为蝙蝠科管鼻蝠亚科的毛翼管鼻蝠(Harpiocephalus harpia)。这一发现使该物种在中国大陆地区目前的分布区与栖息地得以进一步核实和确认,弥补了该珍稀蝙蝠物种的分布、行为和生态学资料。
周全徐忠鲜余文华李锋陈柏承龚粤宁原田正史本川雅治李玉春吴毅
关键词:核型
猪尾鼠(Typhlomys cinereus)广东省新纪录被引量:2
2013年
猪尾鼠(Typhlomys cinereus Milne-Edwards,1877)隶属于啮齿目(Rodentia)刺山鼠科(Plat-acanthomyidae)猪尾鼠属,是一种形态特殊且较为稀有的小型哺乳动物。由于其形态独特性,猪尾鼠属仅有猪尾鼠这一个物种(Musser and Carleton 2005)。猪尾鼠为洞居型物种,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山地森林(黄文几等,1995;张荣祖等,
丛海燕刘泽昕王于玫王学广本川雅治原田正史周全吴毅李玉春
毛翼管鼻蝠在广西和江西分布新纪录及其性二型现象被引量:7
2015年
于2013年分别在广西北流大容山和江西井冈山用蝙蝠竖琴网分别采集到1只和9只蝙蝠标本,主要特征为:体型中型,鼻部前端呈短管状,背部毛基黄褐色,毛尖褐栗色,头骨和牙齿均粗壮。在室内使用Pettersson D500X超声波接收仪录制其静止和飞行状态下的回声定位信号,其超声波为FM型,飞行状态下主频率51.3~59.0 k Hz。根据形态特征鉴定该蝙蝠为毛翼管鼻蝠Harpiocephalus harpia,是广西和江西两省翼手目分布新纪录。对该种蝙蝠雌雄标本进行对比发现,6项外部形态和头骨指标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支持该种具有性二型现象。标本现保存于广州大学。
陈柏承余文华吴毅李锋徐忠鲜张秋萍原田正史本川雅治彭红元王英永李玉春
关键词:性二型
江西省蝙蝠新纪录——褐扁颅蝠及其核型报道被引量:5
2014年
2013年8月在江西井冈山采集到1只体型很小的雌性蝙蝠,其主要特征为:体重仅为4.7 g,前臂长25.21 mm;大拇指基部和足掌具肉垫;头颅骨扁平,颅高约为颅宽的1/2。经鉴定为褐扁颅蝠Tylonycteris robustula,是江西省首次采集、记录到该种蝙蝠,属该省翼手目新纪录,并在国内首次报道其核型:2n=32,FN=52。
张秋萍余文华吴毅徐忠鲜李锋陈柏承原田正史本川雅治王英永李玉春
关键词:褐扁颅蝠核型
广东发现泰坦尼亚彩蝠及其回声定位声波特征被引量:1
2016年
于2014年4月在广东封开黑石顶省级自然保护区,使用竖琴网采集到4只体形较小的雌性蝙蝠样本,其形态特征为无鼻叶结构,具漏斗状耳廓和披针形耳屏,前臂长32.30~34.11 mm,胫骨长16.47~17.72 mm;头骨较扁平,颅全长13.99~14.59 mm,脑颅高4.66~5.17 mm;齿式为2.1.3.3/3.1.3.3=38。经鉴定为泰坦尼亚彩蝠(Kerivoula titania),是广东省翼手目分布新纪录。首次报道了该种蝙蝠的回声定位声波特征,声波类型属于调频(FM)型,峰频(114.3±3.9)k Hz,带宽(117.8±12.3)k Hz,脉冲持续时间(1.7±0.3)ms,脉冲间隔时间(12.9±1.3)ms。标本现保存于广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李锋余文华吴毅陈柏承张秋萍原田正史本川雅治王英永李玉春
关键词:回声定位声波
西南鼠耳蝠广东新纪录及其核型被引量:4
2010年
西南鼠耳蝠(Myotis altarium Thomas,1911),因峨眉山为其模式产地,又称峨眉鼠耳蝠或者四川鼠耳蝠。隶属于翼手目(Chiroptera)蝙蝠科(Vespertilionidae)鼠耳蝠属(Myotis),
张燕均邓柏生李玉春龚粤宁本川雅治原田正史新宅勇太吴毅
关键词:超声波染色体核型
广东省二种兽类新纪录—鼩猬(Neotetracus sinensis)和短尾鼩(Anourosorex squamipes)被引量:3
2011年
2009年9月,在广东省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石坑崆(24°55'7″N,112°59'4″E;海拔1831~1895m)进行动物考察时采集到一批兽类标本。经鉴定,其中鼩猬(Neotetracus
吴毅本川雅治李玉春龚粤宁新宅勇太原田正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