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长春

作品数:77 被引量:714H指数:15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7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1篇经济管理
  • 29篇社会学
  • 18篇文化科学
  • 10篇政治法律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9篇教育
  • 18篇社会
  • 14篇就业
  • 11篇住房
  • 11篇阶层
  • 7篇社会分层
  • 7篇利益分化
  • 6篇实证
  • 6篇实证研究
  • 6篇青年
  • 6篇教育不平等
  • 6篇阶层差异
  • 6篇就业形态
  • 6篇居住
  • 6篇居住空间
  • 6篇家庭
  • 5篇大学生
  • 5篇家庭背景
  • 4篇义务
  • 4篇义务教育

机构

  • 68篇南京大学
  • 8篇吉林大学
  • 2篇东北师范大学
  • 2篇南京工程学院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湖南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重庆理工大学

作者

  • 76篇方长春
  • 4篇风笑天
  • 2篇王兵
  • 2篇王双维
  • 2篇陈友华
  • 2篇曹晓琳
  • 2篇李东生
  • 2篇陈芳
  • 2篇王金水
  • 1篇魏乐
  • 1篇鲁翠花
  • 1篇万闻华
  • 1篇李海燕
  • 1篇佴莉
  • 1篇代应
  • 1篇苏文兵
  • 1篇吕优
  • 1篇许琪
  • 1篇张长亮
  • 1篇刘峰

传媒

  • 4篇人民论坛
  • 4篇情报科学
  • 4篇人文杂志
  • 4篇江苏行政学院...
  • 3篇中国青年研究
  • 3篇社会
  • 3篇贵州社会科学
  • 3篇社会科学文摘
  • 2篇江苏社会科学
  • 2篇群众
  • 2篇社会学研究
  • 2篇河海大学学报...
  • 2篇浙江工商大学...
  • 2篇人口与发展
  • 2篇学术前沿
  • 1篇山西师大学报...
  • 1篇开放时代
  • 1篇吉林大学社会...
  • 1篇教育研究
  • 1篇浙江社会科学

年份

  • 8篇2023
  • 7篇2022
  • 3篇2021
  • 7篇2020
  • 7篇2019
  • 4篇2018
  • 7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6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2
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社会出身与教育获得——基于CGSS 70个年龄组数据的历史考察被引量:29
2018年
社会出身对人们教育获得的影响受制于人们所处的社会情境。在中国最近几十年的社会变迁过程中,社会出身,或者说先赋性因素对人们的教育获得的影响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变化?对CGSS 70个年龄组教育获得过程的考察表明,先赋性因素影响作用的历史变动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基于重大事件的历史分期特征和从"平均主义"模式转向"自由竞争"模式的特征。本研究还显示,以往的模式转换和重大事件历史分期假定并不能充分描绘先赋性因素对教育不平等影响作用的历史变迁过程,在得到普遍关注的宏观过程之外,可能还存在着被忽略的、同样作用于教育不平等形成的结构性因素。社会变迁过程对于教育不平等的影响有待更为细致的检验。
方长春风笑天
关键词:教育获得历史变迁教育不平等
“98房改”的历史与社会影响:基于利益分化的视角被引量:4
2020年
自1998年全面停止实物分房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改革开始,中国房地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城镇居民的住房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住房利益分化也日益突出。“98房改”通过内部市场的方式在将计划经济时期由单位制所决定的住房利益差异固化,并一定程度上使之在住房改革过程中以及改革后的房地产市场中得以放大。尽管从市场角度理解住房利益差异是不可忽略的视角,但历史回溯表明,住房政策及其变动过程本身对利益分化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并且这种影响也会因为政策设置缺乏预见性而持续作用于改革之后的市场当中。
方长春
关键词:住房制度
生源效应:居住空间阶层化与教育不平等被引量:4
2019年
随着中国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居住空间阶层化趋势开始出现,而居住空间的阶层化也将作用于包括教育在内的人们对公共服务的摄取.那么,居住空间的阶层化对教育不平等有着怎样的影响呢?根据以往研究,教育资源获取的阶层差异被看作是导致教育不平等重要原因,因此居住空间阶层化与教育资源获取的阶层差异有着互为因果、彼此强化的关系.一方面对教育资源的差异化追求会导致居住空间阶层化,而另一方面居住空间的阶层化又反过来起到垄断特定教育资源和阻隔其他阶层享有特定教育资源的作用.本研究则注意到,在控制学校资源的条件下,学校学生的社会构成这一因素本身也会作用于教育不平等,即所谓的"生源效应"是存在的,而正是由于"生源效应"的存在,居住空间的阶层化还可以通过影响学校生源的社会构成而作用于教育不平等.
方长春
关键词:教育不平等社会学
从“家庭照料”到“生活自理”——欠发达地区农村老年照料方式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通过对江苏省北部某县403位老人的调查数据分析发现:虽然家庭成员仍是老年人的重要照料者,但农村老年照料方式开始从传统的"家庭照料"为主转变为老年人的"生活自理"为主。农村老年照料方式的这种变化和社会转型期农村养老环境的变迁密切相关。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规模外出流动。作为一种"产出性老龄化",这种生活自理是有正向功能的,但同时它又伴随着潜在的养老风险,规避的有效措施就是积极构建农村老年照料的社会支持网络。
陈芳方长春
关键词:家庭照料生活自理社会支持网络
生源效应:居住空间阶层化与教育不平等被引量:1
2019年
随着中国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市场供给成为城镇住房供给的主导模式,居住空间阶层化趋势开始出现。居住空间的阶层化对义务教育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对教育不平等的一个主流的解释模式是:教育不平等是(优质)教育资源在不同阶层间不均衡分布的结果,而居住空间的阶层化可以起到垄断特定教育资源和阻隔其他阶层享有特定教育资源的作用。这一论点得以成立的基础是教育资源的分布存在空间和校际差异。那么,居住空间阶层化除了通过垄断和阻隔教育资源的方式之外,是否还通过其他方式影响教育不平等?我们的基本假设是。
方长春
关键词:住房供给居住空间教育不平等阶层化中国房地产业
县域发展与人才就业何以“双向奔赴”
2022年
硕博士下基层求职与县域大力度引进高学历人才这一看似“双向奔赴”的现象引起媒体热议。“双向奔赴”既是县域发展的现实和迫切需求,也与中国劳动力市场特性、高等教育人才供给结构,以及当前就业形势下的个体理性有关。而“双向奔赴”能否有效地“修成正果”,既依赖于县域层面精准选才、精准用才,更依赖于从长远的角度对中国劳动力市场进行优化与调整,对人才培养的结构与规模进行优化和调整。
方长春
关键词:中国劳动力市场高等教育县域发展高学历人才人才就业
从住区内过滤到住区间过滤:单位制消解与城市居住空间变迁被引量:4
2011年
居住过滤是指由人们的迁居带来的特定住区内部,以及不同住区之间的居民更替现象。随着单位制的消解以及住房市场化改革,我国城市社区的居住过滤经历了从住区内部过滤向住区之间的过滤,城市居住空间形态也因此从单位区隔向基于居民社会经济地位差异的空间分异转变,而城市管理也随之面临着新的挑战。
方长春
关键词:城市居住空间单位制空间分异
分层过程中的权力与市场——对当代中国分层过程研究的反思被引量:2
2009年
面对经济高速增长与社会不平等日益明显所共显的社会事实,探讨社会分层过程的内在逻辑有着非常突出的现实意义。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的社会分层事实和经验研究,强化了人们对政治权力和意识形态曾经在分层过程中作用的认识。随着市场机制的引入,市场曾被看作不平等形成的主导力量。与此同时,大量的经验研究则表明了不平等形成和抑制过程中权力与市场之间关系的复杂性。在本研究看来,从制度情境的特殊性中考察权力与市场在分层过程中的关系,或许更有助于理解转型中国的社会分层过程。
方长春
关键词:社会分层权力
家庭背景与教育分流 教育分流过程中的非学业性因素分析被引量:67
2005年
Educational tracking after junior high school means the beginning of non-compulsory education for some students. In its expressed form, the practice of tracking follows the performance principle (i.e., students’ final test scores), a principle claimed to guide people for status attainment in a market economy. The current empirical study was to expose the impact and role of family background that might have been covered by the expressed performance principle. Not only could family background variables influence the educational tracking practice in a direct way but also in a more important indirect manner via the intervening variable of self-achieved 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such effects might be accumulative.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analysis is to demolish the blind optimism about the function of education in social equality and to emphasize the necessity of societal regulation.
方长春
关键词:教育分流家庭背景学业
体制分割与中国城镇居民的住房差异被引量:23
2014年
在混合经济形态下,"市场"与"再分配"权力之间的良性制衡的关系尚未形成,相反却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不平等的形成表现出层叠效应。对住房不平等的经验分析表明,当前(住房市场化时期)的住房不平等状况很大一部分是由房改前的住房分配过程和住房私有化改革过程导致的,社会成员越是接近体制的核心部门,其住房优势就越突出。这一经验研究发现表明,制度变革的渐进性和路径依赖使得根植于体制分割的社会不平等在尚未充分消退的同时,改革之前导致社会差异形成的体制分割因素依然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于当前的社会不平等中,且有可能会随着市场化的推进叠加于源自于市场的社会不平等,甚至经由市场的作用进一步延续并放大。
方长春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