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苓

作品数:81 被引量:543H指数:13
供职机构: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9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6篇病毒
  • 15篇流行病
  • 15篇流行病学
  • 12篇急性呼吸
  • 11篇诺如病毒
  • 11篇流感
  • 10篇人禽流感
  • 10篇肝炎
  • 9篇严重急性
  • 9篇严重急性呼吸
  • 9篇综合征
  • 9篇基因
  • 8篇血清
  • 8篇严重急性呼吸...
  • 8篇进化
  • 8篇呼吸综合征
  • 8篇急性呼吸综合...
  • 8篇冠状
  • 7篇抗体
  • 7篇冠状病毒

机构

  • 74篇广东省疾病预...
  • 9篇南方医科大学
  • 6篇广东省卫生防...
  • 6篇中国疾病预防...
  • 5篇中山大学
  • 2篇广州市疾病预...
  • 2篇暨南大学
  • 2篇中山市疾病预...
  • 1篇广州呼吸疾病...
  • 1篇广东省昆虫研...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深圳市宝安区...
  • 1篇佛山市疾病预...
  • 1篇广东出入境检...
  • 1篇深圳市龙岗区...
  • 1篇广州市番禺区...
  • 1篇江门市疾病预...
  • 1篇台山市疾病预...
  • 1篇云浮市疾病预...

作者

  • 81篇方苓
  • 62篇李晖
  • 33篇柯昌文
  • 32篇黄平
  • 30篇陈秋霞
  • 24篇邹丽容
  • 19篇郑焕英
  • 18篇莫艳玲
  • 13篇黄吉城
  • 12篇林锦炎
  • 11篇万卓越
  • 11篇曾汉日
  • 9篇刁丽梅
  • 9篇郑夔
  • 9篇周惠琼
  • 8篇吴德
  • 8篇邓小玲
  • 8篇鄢心革
  • 7篇李杰
  • 6篇易建荣

传媒

  • 20篇华南预防医学
  • 8篇中华微生物学...
  • 6篇病毒学报
  • 5篇中国疫苗和免...
  • 4篇广东卫生防疫
  • 3篇中国计划免疫
  • 3篇中华流行病学...
  • 3篇中国媒介生物...
  • 2篇中华预防医学...
  • 2篇中华检验医学...
  • 2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疾病监测
  • 1篇疾病控制杂志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食品科学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7篇2008
  • 11篇2007
  • 3篇2006
  • 6篇2005
  • 5篇2004
  • 9篇2003
  • 2篇2002
8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东省2008-2015年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9
2017年
目的研究2008-2015年广东省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的危险因素,为诺如病毒感染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08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广东省报告的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资料,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采用RT-PCR方法对2012--2015年73起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的372份阳性标本进行基因测序亚型分析。结果2008--2015年广东省共报告96起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其中2013—2015年共报告80起(占83.3%,80/96)。暴发地点在学校的占全部疫情的85.4%(82/96);传播途径为食源性传播占40.6%(39/96),接触传播占24.0%(23/96),水源性传播占7.3%(8/96)。基因测序亚型分析显示,2012—2013年的暴发主要由GⅡ.4/Sydney2012型诺如病毒感染引起(占30.0%,6/20),2014—2015年的暴发主要由GⅡ.17型诺如病毒感染引起(占62.3%,33/53)。结论食源性和接触传播及新出现的2种诺如病毒变异株GⅡ.4/Sydney2012变异株和GⅡ.17是引起广东省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的主要原因。
杨芬孙立梅李晖郭丽丽方苓谭小华龙遗芳柯昌文何剑峰
关键词:诺如病毒流行病学基因分型
人禽流感H5N1毒株NS基因特征和分子进化
目的通过对人禽流感H5N1毒株NS基因序列的变异分析,揭示毒株NS基因特征与进化。方法检测广东地区人禽流感H5N1毒株NS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时检索全球人禽流感H5N1毒株NS基因序列,采用DNAStar5.0软件对检索的...
方苓邹丽容黄平陈秋霞李晖柯昌文
关键词:人禽流感NS基因进化
文献传递
A组轮状病毒G1和G9亚型的二重qPCR检测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建立快速检测A组轮状病毒G1和G9亚型的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法。方法针对A组轮状病毒G1和G9亚型VP7基因的保守区域与高变区域,设计特异的引物、探针。构建含A组轮状病毒G1和G9亚型VP7基因的质粒,将其作为该检测系统的阳性标准品,优化A组轮状病毒G1和G9亚型的qPCR检测系统。结果该方法检测A组轮状病毒G1和G9亚型阳性样本的灵敏度为103copies/μL,对其他亚型的标准质粒检测呈阴性。结论本实验建立的A组轮状病毒G1和G9亚型的二重qPCR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度、敏感度和重复性,该方法的应用有助于A组轮状病毒G1与G9亚型感染的早期快速诊断。
徐垚曹以诚李晖方苓祖冬梅
关键词:轮状病毒属聚合酶链反应核酸探针
2015-2017年广州市生活污水肠道病毒监测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了解广州市生活污水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型别。方法2015-2017年每月采集广州市某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样本,采用阴离子膜吸附-超声波振荡法对样本进行病毒富集,接种于RD、L20B和HEp-2细胞进行EV分离,通过RT-PCR和VP1编码区核苷酸序列测定进行型别鉴定,分析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Poliovirus,PV)和非脊灰肠道病毒(Non-polio enterovirus,NPEV)分离阳性率和型别构成。结果在144份生活污水样本中,PV和NPEV分离阳性率分别为69.44%(100份)和79.86%(115份)。共分离到233株PV疫苗相关株,其中PV1、PV2和PV3血清型分别占20.60%(48株)、12.45%(29株)和66.95%(156株);发现3株PV1和1株PV3脊灰疫苗高变异株以及1株II型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VDPV);2015年、2016年和2017年PV2疫苗相关株分别为25株、4株和0株。共分离到339株NPEV,其中埃可病毒(Echovirus,E)、柯萨奇病毒B组(Coxsackievirus group B,CVB)、柯萨奇病毒A组(Coxsackievirus group A,CVA)、未分型毒株分别占59.59%、34.22%、0.29%、5.90%;E、CVB和CVA分别鉴定出10种、5种和1种基因型,优势基因型为E6(85株)、E11(65株)和CVB3(55株)。结论2015-2017年广州市生活污水EV检出率较高,PV2疫苗相关株显著减少。仍需持续开展外环境EV监测以评估脊灰或NPEV相关疾病的风险。
李彩霞郑焕英祝双利郭雪曾汉日方苓李晖张勇邓小玲
关键词:肠道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生活污水
人禽流感H_5N_1毒株PB1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通过对人禽流感H5N1毒株PB1基因序列的变异分析,揭示毒株PB1基因的特征与进化。方法检测广东地区人禽流感H5N1毒株PB1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时检索全球人禽流感H5N1毒株PB1基因序列,采用DNAStarLa-sergene软件对检索的人禽流感H5N1毒株PB1基因核苷酸序列进行比对和分析,并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对变异毒株进行进化速度分析。结果将50株毒株PB1基因核苷酸序列按同源性分成两组:1997-1998年毒株为第1组(G1),2003-2006年毒株为第2组(G2)。PB1基因74个氨基酸发生位点置换,占9.78%(74/757)。PB1基因Ks值为26.1×10^-6~39.8×10~Nt/d,Ka值为3.91×10^-6~5.59×10^-6~Nt/d,检验结果显示,基因进化受到负选择性压力。2003-2006年毒株(G2)丢失G757,引起氨基酸结构改变;同时糖基化位点也较1997-1998年毒株减少了1个糖基化位点NES382-384。结论目前PB1基因进化分成两组,自发突变作用影响PB1基因进化;PB1基因与PB2基因的进化途径在时间特征和区域特征方面类似。2003-2006年毒株PB1基因氨基酸结构和糖基化位点均有改变。
黄平俞守义柯昌文邹丽容方苓李晖陈秋霞
关键词:人禽流感突变进化
2006-2008年广东省病毒性脑炎监测情况分析被引量:14
2009年
目的了解广东省病毒性脑炎的病原学特征和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分别选择位于广东省中部、西部和东部的各1家三甲医院为监测点,以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的病例为监测对象,于2006年9月至2008年9月收集有关病例信息,并采集病例的血清和脑脊液,分别采用ELISA和RT—PCR(或PCR)的方法进行病原学检测,ELISA法检测单纯疱疹病毒(HSV)、乙脑病毒(JEV)、腺病毒(ADV)、埃可病毒(ECOH)、柯萨奇病毒(COX)、巨细胞病毒(CMV)IgM抗体;RT—PCR(或PCR)法检测黄病毒(包括乙脑病毒和西尼罗病毒WNV)、肠道病毒(包括埃可病毒和柯萨奇病毒)、单纯疱疹病毒Ⅰ和Ⅱ型、腺病毒、巨细胞病毒和Colti病毒的病毒核酸。同时收集同期广东省报告乙脑病例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06年9月至2008年9月3家监测医院共收治病毒性脑炎病例195例,男女性别比为1.6:1(120/75),各年龄段均有发病,但以10岁及以下儿童为多,占26.67%;同期广东省共报告乙脑发病例数296例,其中以10岁及以下和11~14岁儿童为主,分别占70.27%、26.01%。对3家监测医院收集的152例病毒性脑炎病例的血清进行病毒IgM抗体检测,共有47例病毒IgM抗体阳性,阳性率为30.92%。其中腺病毒IgM抗体阳性的最多,共有20例,占血清阳性病例数的42.55%,其次是单纯疱疹病毒IgM抗体阳性15例,占31.91%,乙脑病毒、巨细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IgM抗体检测阳性数分别为5、3、3、1例;检测109例脑脊液,均未检测到病毒核酸;75.90%的监测病例未能检测出病毒抗体或病毒核酸。结论乙脑病例主要以1~14岁儿童为主,而其他病毒性脑炎在各年龄组均有发病;除乙脑外,腺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是广东省病毒性脑炎常见的病原体。应建立快速敏感的检测方法以进一步明确病毒性脑�
陈秋霞莫艳玲邹丽容方苓吴德李晖黄平柯昌文
关键词:流行病学
2006-2009年广州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病毒病原学调查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2006-2009年急性呼吸道感染(ARI)患者各病毒病原体的感染状况。方法于2006年9月至2009年9月在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集1554例ARI患者发病1~3d内的咽拭子和鼻拭子各1根,共收集1554份。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标本中流感病毒A型和B型(FluA、FluB)、腺病毒(ADV)、鼻病毒(HR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副流感病毒1、2、3型(HPIVl、HPIV2、HPIV3)、偏肺病毒(MPV)、冠状病毒(HCoV)229E型(229E)、HCoVOC43感染等11种病毒的核酸。分析各病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主要临床症状。结果1554份标本的病毒总检出率为65.9%(1024/1554),RSV检出率最高,为16.8%(261/1554),其他病毒的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HRV[13.9%(216/1554)]、FluA[11.6%(181/1554)]、MPV[6.5%(101/1554)]、FluB[6.4%(99/1554)]、HPIV[4.9%(76/1554)]、ADV[3.5%(55/1554)]、HCoVl2.3%(35/1554)j。HPIV和HCoV在各年龄组人群中的感染率相近;FluA和FluB感染率在15—24岁人群中最高,分别为16.5%(29/176)、7.4%(13/176);MPV、RSV和HRV在4岁以下儿童中的感染率最高,分别为9.7%(49/503)、21.7%(109/503)、18.9%(95/503);ADV的感染率在5~14岁人群中感染率最高,为6.0%(19/318)。HPIV和HRV的发病率无明显季节特征,FluA、FluB、RSV、ADV、MPV和HCoV的流行有~定的季节特征。ARI患者中存在22.2%(227/1024)的患者合并感染其他呼吸道病毒。FluA、FluB、ADV感染患者出现高热症状的比例较高,分别为90.1%(163/181)、88.9%(88/99)、92.7%(51/55)。结论RSV是引起ARI的主要病毒病原体,新发现的病原体如MPV也是引起ARI的重要病原体;部分病原体的感染与年龄和季节有一定的关联;ARI患者中部分合并感染其他呼吸道病毒。
邹丽容周杰李晖莫艳玲陈秋霞方苓武婕吴德黄平柯昌文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急性病病毒
广东省一株新型肠道病毒EV-B83型的全基因组序列进化分析及重组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本研究对2001年广东省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中分离到的一株肠道病毒AFP341GD-CHN2001株进行了高通量测序后,获取该全基因组序列,经鉴定该毒株为EV-B83。为了解该广东省首株EV-B83分离株的全基因组特征及其重组特点,本研究对AFP341GD-CHN2001毒株通过最大似然法构建系统进化树,利用bootscanning分析该毒株与其它型别肠道病毒的重组位点,最后根据该重组位点分区段构建系统进化树,进一步验证重组分析结果。全长VP1序列构建的分子进化树表明,AFP341GD-CHN2001毒株与EV-B83原型株及柬埔寨SEP025KH2012分离株形成一簇;初步构建P1、P2、P3编码区序列系统进化树,提示该分离株在其分子进化中可能存在基因重组,而bootscanning分析表明非结构蛋白编码区是其发生基因重组的区域。根据bootscanning分析的断裂点对该毒株的全基因组序列分成3段构建系统进化树,该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进一步明确该分离株于2B、2C、3D非结构编码区存在型间重组,与AFP341GD-CHN2001发生重组的毒株为CV-A9分离株NSW-V20AU2008、CV-B2分离株NSW-V53AU2010以及CV-B3分离株SSMJL-CHN2006。当前GenBank数据库中仅有来自美国以及中国云南的两株EV-B83全基因组序列,缺乏对该基因型的分子进化特征描述,本研究中的AFP341GD-CHN2001毒株为广东省首株EV-B83分离株,扩展了EV-B83数据信息,为今后EV-B83的研究提供了基础性资料。
彭金菊李彩霞曾汉日方苓林惠芳李晖陆靖郑焕英
关键词:高通量测序
1种洁厕剂杀灭微生物效果及毒性的试验观察
2002年
廖如燕林锦炎方苓胡永成张里君
关键词:消毒效果定量杀菌试验毒性稳定性
一步法微滴数字PCR检测生菜中GII型诺如病毒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采用逆转录微滴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droplet digital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ddPCR)技术和QX200 Droplet Digital PCR System,建立一步法RT-ddPCR高灵敏快速检测生菜中GII型诺如病毒(norovirus genegroup II,NoV GII)的方法。方法:优化RT-ddPCR检测NoV GII的反应体系;通过10倍梯度稀释的NoV GII线性阳性质粒确定RT-ddPCR的检测范围;利用其他常见的肠道病毒核酸(非GII型诺如病毒)作为反应模板,与NoV GII核酸同时进行RT-ddPCR,判定反应体系的特异性,并通过不同时间多次检测样品的方式判断该检测方法的稳定性。采用ISO/TS 15216-1:2013食品中诺如病毒RNA提取方法,对人工染毒不同水平(高、中、低)的NoVGII生菜样品进行检测,同时研究去除抑制物前后对RT-ddPCR检测的影响,并与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进行检测回收率的对比,探究RT-ddPCR在食品中NoV GII快速与定量检测上的发展潜力与应用前景。结果:RT-ddPCR的最高检测限为8.47×104 copies/μL,最低检测限为2.12 copies/μL,RT-ddPCR扩增效率为95.44%,标准曲线相关系数为0.997 3。在不同浓度人工染毒生菜样品中,抑制物的存在对ddPCR回收率检测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在高、中染毒浓度下,抑制物对RT-qPCR与RT-ddPCR回收率检测结果影响不显著。低浓度下,未去除抑制物的RT-qPCR法平均回收率仅1.43%,与去除抑制物后的RT-qPCR检测结果(平均回收率为9.71%)有显著差异,且与RT-ddPCR的检测结果(未去除抑制物的RT-ddPCR平均回收率为11.80%,去除抑制物后平均回收率为12.53%)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生菜抑制物对RT-ddPCR的检测影响不显著,利用RT-ddPCR可有效测出低浓度的受污染样品,避免用现有的RT-qPCR方法因抑制物带来的"假阴性"检测结果。本实验建立的RT-ddPCR方法能高效、灵敏地检测出受污染食品中NoV GII的低病毒�
陈嘉茵方苓吴诗微唐书泽张志强李晖吴希阳
关键词:一步法生菜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