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晖

作品数:163 被引量:1,269H指数:21
供职机构: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6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 3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9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3篇化学工程
  • 3篇理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95篇病毒
  • 29篇诺如病毒
  • 23篇急性呼吸
  • 21篇流行病
  • 21篇流行病学
  • 19篇流感
  • 17篇肠道
  • 17篇肠道病毒
  • 16篇严重急性
  • 16篇严重急性呼吸
  • 16篇综合征
  • 16篇冠状
  • 15篇呼吸综合征
  • 15篇基因
  • 15篇急性呼吸综合...
  • 15篇冠状病毒
  • 14篇严重急性呼吸...
  • 12篇手足
  • 12篇手足口
  • 12篇手足口病

机构

  • 156篇广东省疾病预...
  • 17篇中山大学
  • 9篇中国疾病预防...
  • 8篇南方医科大学
  • 7篇暨南大学
  • 5篇广州市疾病预...
  • 4篇广州医学院第...
  • 3篇广东省人民医...
  • 3篇佛山市疾病预...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广州市胸科医...
  • 2篇中山市疾病预...
  • 2篇佛山市南海区...
  • 2篇广东出入境检...
  • 2篇广州市越秀区...
  • 2篇韶关市疾病预...
  • 2篇深圳市罗湖区...
  • 1篇广州呼吸疾病...
  • 1篇广州军区广州...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作者

  • 161篇李晖
  • 62篇方苓
  • 58篇柯昌文
  • 45篇陈秋霞
  • 44篇黄平
  • 40篇邹丽容
  • 38篇郑焕英
  • 26篇莫艳玲
  • 24篇曾汉日
  • 22篇林锦炎
  • 21篇黄吉城
  • 21篇孙立梅
  • 20篇张欣
  • 17篇何剑峰
  • 17篇李灵辉
  • 16篇万卓越
  • 16篇刘冷
  • 16篇杨芬
  • 15篇谭小华
  • 14篇郑夔

传媒

  • 39篇华南预防医学
  • 12篇中华微生物学...
  • 8篇中国卫生检验...
  • 8篇中国公共卫生
  • 8篇病毒学报
  • 7篇中华流行病学...
  • 5篇中华预防医学...
  • 5篇中国疫苗和免...
  • 4篇中国计划免疫
  • 3篇疾病监测
  • 3篇中华检验医学...
  • 3篇热带医学杂志
  • 3篇中国病原生物...
  • 2篇中华实验和临...
  • 2篇广东医学
  • 2篇海峡预防医学...
  • 2篇中国预防医学...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2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卫生研究

年份

  • 2篇2023
  • 4篇2022
  • 6篇2021
  • 6篇2020
  • 5篇2019
  • 5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11篇2013
  • 3篇2012
  • 12篇2011
  • 13篇2010
  • 7篇2009
  • 12篇2008
  • 14篇2007
  • 11篇2006
  • 7篇2005
  • 6篇2004
1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东地区345例SARS病例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04年
黄平俞守义黄吉城陈清李晖陈秋霞李灵辉梁文佳聂军
关键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传染性非典型肺炎IAP抗体
HIV-1核心抗原p24基因的表达、纯化及抗原性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在原核系统中表达全长HIV-1 p24抗原,并对其抗原性进行鉴定。方法利用PCR技术从HIV-1全基因质粒(BH-10)中扩增p24抗原基因,通过酶切消化后连接到表达载体pET22b上,用此连接产物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p24抗原。运用双酶切技术、SDS-PAGE电泳检测插入基因片段的正确性,并用W estern B lot(WB)及ELISA法对表达产物的抗原性进行检测。结果PCR产物和构建的重组质粒pET22b-p24经双酶切插入的外源基因片段均为690 bp,与预期p24抗原全基因片段大小一致。纯化蛋白SDS-PAGE电泳,可见1条相对分子量约26×103的外源表达蛋白带,与预期大小一致,未见杂蛋白带。WB结果显示重组蛋白与HIV-1阳性血清呈特异性反应,与健康人血清没有反应。ELISA检测p24抗原灵敏度为93.94%(62/66),特异性为93.33%(28/30)。结论构建了HIV-1 p24表达载体pET22b-p24,并在原核细胞中高效表达,其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抗原性,为研制HIV抗体确认试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周惠琼江立敏郑夔颜瑾曾常红李晖顾耀亮梁文燕柯昌文
关键词:电泳免疫印迹法
贝类海产品中诺如病毒快速检测方法研究被引量:13
2006年
目的:寻找和建立贝类产品中诺如病毒的敏感特异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通过对报道的3种贝类中病毒提取方法的提取效率进行比较,确定最终的提取方法。设计特异性和敏感性相对较高的套式PCR方法进行病毒检测,检测结果经核酸序列测定证实。结果:3种方法中用PBS-三氯三氟乙烷-PEG处理回收率较高。设计的套式PCR方法可成功检测到病毒,其敏感性可比单轮PCR高100倍。结论:该研究建立了敏感特异的诺如病毒检测方法。
李晖黄吉成方苓严纪文邹丽容陈秋霞黄平
关键词:贝类诺如病毒套式PCR
用RT-PCR法鉴定人冠状病毒SARS、229E和OC43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建立两种简单、快速和特异性的RT-PCR法鉴定SARS-HCoV、HCoV-229E和HCoV-OC43。方法:用DNA Star和Prem ier 5.0软件设计SARS-HCoV、HCoV-229E和HCoV-OC43及其它冠状病毒针对保守区Pol1b基因的一对通用引物和分别针对M基因的3对引物,然后通过对扩增片断测序、限制性酶切方法和根据扩增片断的长度进行鉴定。结果:两种方法均能扩增到与预期目标一致的片断,特异性和灵敏度高,能快速区分3种病毒。结论:这些方法将为了解冠状病毒在呼吸道感染中的作用提供一个有利的工具。
邹丽容李晖柯昌文黄平
关键词: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广东地区人禽流感H_5N_1血凝素基因特征与进化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通过对广东地区人禽流感H5N1毒株(HA)基因序列的变异分析,揭示毒株HA基因变异与进化。方法对广东地区人禽流感H5N1毒株(A/GD/01/06)HA基因测序,同时检索全球各地人禽流感H5N1毒株HA基因,采用SPSS11.0和DNAStar5.0软件对检索的人禽流感H5N1毒株HA基因核苷酸序列进行聚类、比对和分析;并结合临床资料对变异毒株进行进化速度分析。结果1997~2006年,42毒株HA基因序列聚类分成3类;HA基因89氨基酸位点置换,占15.7%(89/568);2003~2006年H5N1,毒株通过氨基酸第170~172位(NST/S)位点的置换,增加一个糖基化位点。同义变异中,HA基因Ks为1.99×10^-5~2.58×10^-5,生物进化线性回归方程为Y=4.8×10^-9X+1.048×10^-5;同时各毒株Ks均大于Ka,进化检验Ks/Ka值显示HA基因进化压力主要来自自然变异。42株地N1毒株可以分3条进化途径,1997-1998年毒株为1条,2003~2005年东南亚毒株为第2条途径,2005~2006年中国毒株为第3条途径。毒株HK-213-03氨基酸变异显示其变异的进化过度性,而2004年毒株TL—L2004—04氨基酸位点变异值得注意。结论2003--2006年人禽流感H5N1毒株HA基因抗原性与1997年毒株有较大不同,人禽流感H5N1,毒株增加一个糖蛋白位点可能改变毒株致病性;少数毒株氨基酸位点变异较大,值得关注。人禽流感H5N1毒株在自然界变异频繁,但受到鸟禽和人体的免疫压力较小;但随着H5N1,毒株自然进化,H5N1,毒株具有人一人传播能力的概率较大。建议在研制人禽流感H5N1毒株疫苗时,要充分考虑不同毒株HA基因抗原性。
黄平柯昌文邹丽容李晖陈秋霞
关键词:人禽流感H5N1毒株进化
病毒性肝炎患者中TLMV DNA检测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用PCR方法检测临床肝炎患者中TLMVDNA ,以初步了解临床肝炎与TLMV的关系。方法提取血清中DNA ,采用巢式PCR方法 ,检测血清中TLMVDNA扩增产物。〔结果〕一般人群、输血员的TLMVDNA阳性率分别为 8.33%(6 / 72 )和 8.0 4% (9/ 112 ) ;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的TLMV阳性率分别为 2 5 .0 % (5 / 2 0 )和 19.1% (18/ 94)。肝炎患者TLMVDNA阳性率与一般人群和输血员比较 ,二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TLMV与临床肝炎呈相关性 。
黄平李晖叶高龙林萍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聚合酶链反应输血传播病毒
多重RT—PCR同时检测8种呼吸道病毒方法的建立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建立一种可以同时检测8种常见呼吸道病毒的多重RT—PCR检测方法。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对流感病毒A、B和C型、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229E、OC43和人偏肺病毒8种呼吸道RNA病毒RT—PCR检测结果中敏感度和特异度高的引物进行评估,通过实验最终挑选出8对半巢式PCR引物并平均分成2组。每组8条特异性引物在同一个体系中进行一步法反转录扩增和半巢氏扩增,用本室保存的病毒株进行方法的建立,并从医院门诊采集到261份有上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标本对已建立的多重RT—PCR体系进行初步评估。结果8种呼吸道病毒分别在2组多重RT-PCR体系中被成功扩增,评估结果显示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和冠状病毒229E第一轮多重RT—PCR与普通RT—PCR结果的一致性分别为97.9%、95.8%和95.8%;第二轮多重半巢氏PCR与普通PCR扩增结果一致性分别为48/48、47/48和48/48;其他5种病毒的2轮扩增的结果一致性均为100%。结论2组多重RT—PCR与普通RT-PCR扩增结果均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一种可以同时检测8种常见呼吸道病毒的多重RT—PCR检测方法被初步构建。
吴德莫艳玲邹丽蓉李晖陈秋霞方苓黄平柯昌文
关键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呼吸道合胞病毒正黏病毒科
广东省2008-2013年柯萨奇 A6型肠道病毒的流行及其基因特征分析被引量:38
2014年
目的:了解柯萨奇A6型肠道病毒( CVA6)在广东省的流行特点及其基因特征。方法对2008-2013年收集的手足口病非肠道病毒71型( EV71)非CVA16肠道病毒阳性标本进行CVA6荧光定量PCR检测,选取 CVA6阳性标本进行 VP1全长序列扩增与测序,运用 DNAStar6.0和MEGA5.2软件对获取序列与从 GenBank 下载的 CVA6 VP1全长序列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2008-2013年广东省手足口病非 EV71非 CVA16肠道病毒阳性标本中 CVA6占61.4%(1026/1672),每年分别占10.5%(4/38)、66.7%(34/51)、36.2%(81/224)、63.0%(182/289)、62.3%(325/522)和73.0%(400/548),CVA6在2008-2013年各年份非EV71非CVA16肠道病毒中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79, P<0.01);CVA6在系统进化树中形成4个分支,各分支核苷酸差异为15.5%~23.1%,可分为A、B、C、D等4个基因群,D基因群可分为D1~D3等3个基因亚群;2008-2013年广东省CVA6流行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8.7%~100.0%和95.7%~100.0%,存在D2和D3亚群的流行,其中D2亚群流行于2008-2012年,D3亚群流行于2009-2013年。结论2008-2013年广东省手足口病非EV71非CVA16肠道病毒以CVA6为主。基于VP1序列分析,CVA6可分为A、B、C、D等4个基因群,D基因群的D2和D3亚群在广东省存在流行,其中D3亚群是优势流行株。
曾汉日陆靖李晖郑焕英刘冷郭雪柯昌文
关键词:手足口病
广东省2例城市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3
2007年
目的通过对2例城市人禽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探讨无直接病死禽暴露情况下的可能感染来源,为进一步防控禽流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血清学调查的方法;荧光定量PCR、ELISA、RT-PCR和应急监测等方法进行调查、诊断。结果2例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确诊病例未发现有明确病死禽接触史,但发病前到过甚至多次到过农贸市场;密切接触者中没有发生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未发现人—人传播证据。结论2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均属城市型感染个案,非人传人病例,感染来源可能与农贸市场环境有关。
吴德李晖康敏邹丽容王玉林胡明霞张顺祥卢秀萍马汉武刘于飞邓爱萍何剑峰。,柯昌文',罗会明·,林锦炎·X何剑峰柯昌文罗会明林锦炎
关键词:人禽流感流行病学
一例输入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病原体的分离鉴定及其变异性研究被引量:9
2003年
目的 对一例输入性非典型肺炎病例的病原体进行分离鉴定 ,研究其变异情况 ,为该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用VeroE6细胞对病人的咽拭标本进行分离培养 ,并对分离物使用电镜、间接免疫荧光 (IFA)、巢式PCR及S基因核苷酸序列测定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在该病人的咽拭标本中 ,成功地分离到一株冠状病毒 (F6 9) ,将部分S基因测序并与不同地区非典型肺炎病人分离株进行比较 ,表明分离到的毒株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结论 目前存在冠状病毒的变异株 ,病毒核苷酸序列与广东省原发性SARS病人分离到的冠状病毒有所不同。
张欣李晖郑夔陈秋霞万卓越黄吉城钟豪杰周惠琼黄平张万里刁丽梅陈经雕张勤奋崔金明黄小俊张景强
关键词:SARS病原体冠状病毒S基因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