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汉泉

作品数:20 被引量:154H指数:6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文学
  • 8篇语言文字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文学
  • 4篇十四行诗
  • 2篇英诗
  • 2篇英语
  • 2篇语言
  • 2篇莎士比亚
  • 2篇莎士比亚十四...
  • 2篇情诗
  • 2篇教学
  • 2篇巴尔特
  • 1篇德里达
  • 1篇读者反应批评
  • 1篇读者观
  • 1篇对立
  • 1篇对立面
  • 1篇对文
  • 1篇新现实主义
  • 1篇形式美
  • 1篇玄学派
  • 1篇伊瑟尔

机构

  • 18篇华南师范大学
  • 2篇暨南大学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广东金融学院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对外经济贸易...
  • 1篇吉林大学
  • 1篇河北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20篇方汉泉
  • 2篇洪斌
  • 1篇凌海衡
  • 1篇程雨民
  • 1篇董俊敏
  • 1篇伍铁平
  • 1篇何广铿
  • 1篇黄海容
  • 1篇游南醇
  • 1篇王嘉龄
  • 1篇黄震华
  • 1篇陈永培
  • 1篇陈林华

传媒

  • 7篇华南师范大学...
  • 3篇天津外国语学...
  • 2篇外语教学与研...
  • 2篇外国语
  • 1篇外语与外语教...
  • 1篇解放军外国语...
  • 1篇外语研究
  • 1篇广东外语外贸...
  • 1篇中国外语
  • 1篇天津外国语大...

年份

  • 2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2篇1999
  • 1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2
  • 1篇1988
  • 1篇1985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纵谈英语格律诗汉译的几个问题被引量:8
2005年
自从朗费罗的名诗《人生颂》于一百四十多前破天荒最早译成汉诗以来 ,英语格律诗的汉译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作为英语格律诗的典型之作《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早已译成多个译本 ,其中三种主要译本代表了我国译家不同的翻译思路和译术。“以顿代步”作为英语格律诗汉译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翻译实践中不断完善 。
方汉泉
关键词:英语格律诗十四行诗英诗汉译以顿代步
略论叶芝其人其诗被引量:11
1992年
本文从四个不同层面去论述本世纪初爱尔兰著名诗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威廉·巴特勒·叶芝的人生哲学、创作思想及其主要诗作:一、探索诗人在追求永恒艺术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双重意识,即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二、剖析诗人的贵族理想主义和对人民大众的态度;三、探讨诗人对待爱尔兰民族独立运动的复杂态度、矛盾心态及其理想的英雄观;四、简述诗人在世界风云突变面前所描绘的梦魇般的幻像及其对世界未来的预言.不断探索永恒艺术和现实生活的相互关系,是诗人一生从事诗作的主导思想.
方汉泉
伊瑟尔的文本—读者观及其在英诗教学中的运用被引量:2
2010年
伊瑟尔强调文本与读者互动的阅读过程,即文本(或作品)作为一个结构,其潜在的种种可能性在阅读行为中所显露出来的构成过程。他特别强调阅读行为产生的"效果",阐释的文本能够对读者产生"效果",才是理想的阅读行为。伊瑟尔的文本—读者观有两个观点可以运用于英诗的教学:一是强调文本的阐释应使其对读者产生"效果",二是强调通过填补文本的"空白"去构建文本的意义。结合诗篇实例分别对这两个观点在英诗教学中的运用作了较为详细的论析。
方汉泉游南醇
关键词:伊瑟尔
试论《爱玛》被引量:4
1985年
简·奥斯汀,这颗十九世纪初英国文坛的明星,对中国读者来说,已经不是陌生的了。每当人们谈起《傲慢与偏见》这部名著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起这位英国女作家。然而,她的《爱玛》,在我国却还没有那么广泛的读者,只是到了近年来原著、译本、简写本相继出版或再版,它才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爱玛》这部小说,就其文学价值而论,并不比《傲慢与偏见》逊色。
方汉泉
关键词:简·奥斯汀译本原著文学价值评论家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summer’s(s’)…”词组的翻译被引量:2
2008年
"夏天"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一个重要的意象。而由"夏日的……"组成的词组所传达的意象较"夏日"单独使用时的翻译要难。通过对梁宗岱、屠岸和梁实秋3位先生译文的对比,试图探究并评价3位译家在处理"夏日的……"词组的异同之处,以期为今后重译莎翁十四行诗的译者提供一些借鉴。
洪斌方汉泉
关键词:威廉·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作者的死亡”:一个值得认真思考和探究的论题被引量:2
2007年
20世纪文评理论总的倾向是不把写作主体“作者”作为关注的重点,或是把作者排斥于文评之外。布朗肖、巴尔特、福柯、德里达等文评家和哲学家宣告“作者死亡”的观点趋于一致,但说法及内涵不尽相同,容易引起误解。从以上四大论家的观点可以看出,“作者死亡”观既是反文学传统又是富有开创精神的先锋观点,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探究。
方汉泉
关键词:巴尔特福柯德里达
布莱克的辩证观与体现其辩证观的若干诗作
2008年
布莱克基于"两个相反状态"这一概念在《天堂与地狱的婚姻》中发展成为辩证观,进而发展成"对立面"和"反面"这两个体现其辩证观的重要概念,从宏观的角度可以看出这两个重要的论说体现在其前期的诗作《天真与经验之歌》和完成于18世纪90年代的"预言诗"之中。
方汉泉
关键词:布莱克辩证观对立面反面
简论中世纪的文学经典——英国宗教诗歌
2008年
整个中世纪是英国诗歌的草创时期,这个时期出现了两类最主要的诗品——史诗和宗教诗,代表了英国文学最重要的成就。在国内,对早期英国宗教诗的研究明显偏少,远不如对其他诗品的研究。本文从古英语宗教诗谈起,概述包括中古英语时期在内的若干重要宗教诗人和诗作,并从文学审美的视角,就这一时期宗教诗歌的优长与不足提出看法。
方汉泉
关键词:文学审美价值
新现实主义的兴起与社会政治小说的盛行——20世纪英国文学现象述评之二被引量:1
1995年
本文论述20世纪30年代英国文坛新现实主义的兴起和社会政治小说的盛行,指出这个特殊历史时期文学走向的六大特点:一、左翼作家从左的视角去审视当时的社会政治现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他们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劳动大众的同情;二、宣扬共产主义,鞭挞资本主义、极权主义和法西斯主义;三、讴歌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斗争;四、政治与宗教相结合;五、摈弃现代主义,代之以白描、实录的表现手法;六、右翼作家赞美法西斯主义,诋毁共产主义.
方汉泉
关键词:新现实主义政治小说
梁宗岱译《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基于其诗论和译论的再创之作被引量:5
2009年
梁宗岱译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采用"十二字五拍"的建行格式,这一建行格式与"以顿代步"基本相同,但"拍"与"顿"的具体划分方法略有差异。以每行"十二字五拍"构成的十四行译诗,格式整齐划一,格律较为严谨,韵式也与原诗接近,但仍存在一些失误或缺陷。总的来说,译诗忠于原作,形式与内容统一,生动传达原诗的神韵风采。梁译莎翁十四行诗堪称为基于其诗论和译论的再创佳作。
方汉泉洪斌
关键词: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格律韵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