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文慧

作品数:26 被引量:156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军队“十五”医药卫生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1篇烫伤
  • 9篇脓毒
  • 9篇脓毒症
  • 8篇脂多糖结合蛋...
  • 8篇肿瘤坏死因子
  • 8篇坏死因子
  • 7篇脂多糖
  • 7篇内毒
  • 7篇内毒素
  • 6篇死因
  • 6篇烫伤大鼠
  • 6篇肿瘤
  • 6篇坏死
  • 5篇多糖
  • 5篇受体
  • 5篇CD14
  • 5篇MRNA表达
  • 4篇毒素血症
  • 4篇血症
  • 4篇脂多糖受体

机构

  • 18篇解放军总医院...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解放军第30...
  • 2篇解放军第20...

作者

  • 26篇方文慧
  • 24篇姚咏明
  • 17篇盛志勇
  • 12篇于燕
  • 11篇陆连荣
  • 11篇施志国
  • 6篇陆家齐
  • 6篇翟红霞
  • 5篇张立天
  • 5篇鄢小建
  • 5篇吴叶
  • 5篇田惠民
  • 4篇董宁
  • 3篇周宝桐
  • 3篇于燕
  • 3篇盛志勇
  • 2篇董宁
  • 1篇黄志红
  • 1篇董宁
  • 1篇翟红霞

传媒

  • 3篇解放军医学杂...
  • 3篇中华整形烧伤...
  • 3篇感染.炎症....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中国危重病急...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中华烧伤杂志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国外医学(免...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国外医学(创...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06
  • 2篇2003
  • 5篇2002
  • 1篇2001
  • 5篇2000
  • 6篇1999
  • 4篇1998
  • 2篇1997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对烫伤大鼠脂多糖结合蛋白和CD14 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9
1999年
目的观察烫伤后重组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rBPI21)对内毒素增敏系统脂多糖结合蛋白/脂多糖受体CD14(LBP/CD14)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大鼠35%Ⅲ°烫伤模型,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烫伤组(12只)和rBPI21治疗组(12只)。烫伤组和rBPI21治疗组动物分别于伤后12和24小时活杀。留取组织和血标本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分别检测组织LBP、CD14、TNFαmRNA表达及器官功能指标。结果rBPI21治疗可明显抑制局部组织LBP/CD14mRNA表达(P<005001),并不同程度抑制肝、肺及肾组织TNFαmRNA表达水平(P<005001)。同时,rBPI21治疗组动物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明显降低(P<001),而小肠组织二氨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烫伤组(P<005)。结论烫伤早期应用rBPI21可部分减轻肠源性内毒素移位诱发的病理损害,其作用机理可能与rBPI21对体内多种组织LBP/CD14mRNA表达的下调效应有关。
方文慧姚咏明施志国于燕于燕吴叶盛志勇
关键词:烫伤脂多糖TNF
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防治脓毒症的研究现状被引量:1
2001年
内毒素诱生多种介质的参与是脓毒症发病的重要环节,其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能在内毒素诱发的炎症介质“瀑布效应”中起重要作用。本文针对TNF-α合成的5个作用环节,概述了TNF-α拮抗剂防治脓毒症的研究现状。
方文慧姚咏明盛志勇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Α脓毒症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
可溶性脂多糖受体CD14研究进展被引量:5
1997年
G^-菌的脂多糖是触发宿主发生脓毒症的重要原因之一,可溶性脂多糖受体CD14在介导内皮细胞、上皮细胞等CD14阴性细胞对内毒素的应答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与脓毒症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
方文慧
关键词:脂多糖结合蛋白受体CD14内皮细胞脓毒症
多粘菌素B和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对烫伤大鼠肠道细菌易位和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1999年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内毒素拮抗剂——多粘菌素B和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BPI)对大鼠烫伤后肠道细菌易位和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35%体表面积Ⅲ度烫伤模型,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烫伤组(24只)、多粘菌素B治疗组(7只)和BPI治疗组(6只)。结果:大鼠烫伤后肠道细菌易位率明显上升,伤后8小时细菌易位率达37.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细菌易位率最高的器官是肠系膜淋巴结,不同器官易位细菌量无显著性差异;给予烫伤大鼠多粘菌素B和BPI治疗均可不同程度地降低细菌易位率,其细菌易位率分别降至烫伤8小时组的61.7%和53.9%;BPI比多粘菌素B更为有效地降低肠、肾等组织TNFαmRNA表达水平(P均<0.01)。结论:多粘菌素B和BPI均可降低大鼠烫伤后肠道细菌易位的发生;BPI较多粘菌素B能更有效地抑制多种组织TNFαmRNA表达。因此,烧伤早期应用BPI治疗对抑制创伤后机体过度炎症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翟红霞姚咏明方文慧陆连荣施志国田惠民
关键词:多粘菌素BBPI细菌易位
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对脓毒症大鼠组织TNF-α表达的影响及意义被引量:7
2002年
目的 探讨杀菌 /通透性增加蛋白 (BPI)对脓毒症动物肝、肺肾组织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 -α)表达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影响与意义。方法 采用大鼠盲肠结扎穿孔 (CLP)造成脓毒症模型。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 (10只 )、CLP组 (2 0只 )及BPI治疗组 (2 0只 )。CLP后 12h和 2 4h处死动物 ,分别检测肝、肺、肾组织TNF αmRNA表达、TNF α蛋白水平和器官功能指标。结果 CLP后 12h动物肝、肺、肾组织TNF αmRNA表达均显著增强 ,分别为伤前基础值的 2 4 6倍 (P <0 0 5 )、 2 86倍 (P <0 0 1)、 2 2 7倍 (P<0 0 1) ,同时各组织TNF α水平迅速升高 (P <0 0 1)。重组BPI治疗可不同程度地抑制肝、肺、肾组织TNF -αmRNA表达上调 (P <0 0 5 ) ,12h各组织TNF α水平显著降低 (P <0 0 5 ) ,均恢复至伤前正常范围。此外 ,BPI组动物血清丙氨酸转胺酶、肌酐水平在CLP后 12h显著低于未治疗组 ,CLP后 2 4h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也明显下降 (P <0 0 1)。结论 严重腹腔感染早期应用重组BPI治疗有助于下调TNF α的过量表达 ,从而抑制机体过度炎症反应 。
姚咏明陆家齐张立天董宁鄢小建于燕方文慧盛志勇
关键词:杀菌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脓毒症大鼠肾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1对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4
2002年
采用大鼠盲肠结扎穿孔 (CLP)造成脓毒症模型 ,探讨脓毒症时肾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 1(HMG 1)的改变及其对TNF α表达的调节作用。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 (10只)、CLP组 (2 0只 )及正丁酸钠治疗组 (2 0只 ) ,CLP后 12h和 2 4h处死动物 ,留取肾组织和血标本分别检测HMG 1和TNF αmRNA表达、组织TNF α蛋白水平和血清肌酐含量。结果显示 ,CLP组 12h及 2 4h肾组织HMG 1和TNF αmRNA表达均显著增强 (P <0 0 5或 0 0 1)。正丁酸钠处理可显著抑制CLP后 12h及 2 4h肾组织HMG 1mRNA表达 (P <0 0 5 ) ,并明显下调 2 4h组织TNF αmRNA表达 (P <0 0 5 )及TNF α水平(P <0 0 1) ,同时血清肌酐含量比未治疗组亦显著降低(P <0 0 5或 0 0 1)。提示脓毒症时肾组织HMG 1表达可促进局部TNF α的合成与释放 ,从而诱导脓毒症动物急性肾功能损害。
姚咏明张立天陆家齐董宁鄢小建于燕方文慧盛志勇
关键词:脓毒症高迁移率族蛋白-1肿瘤坏死因子正丁酸钠肾功能衰竭
脓毒症大鼠肾脏高迁移率族蛋白-1与肿瘤坏死因子表达的关系被引量:2
2003年
姚咏明张立天陆家齐董宁鄢小建于燕方文慧盛志勇
关键词:脓毒症肿瘤坏死因子动物模型
脓毒症大鼠高迁移率族蛋白-1基因表达及其与内毒素血症的关系被引量:30
2002年
目的观察脓毒症时高迁移率族蛋白 1(HMG 1)基因表达的变化及其与内毒素血症的关系。方法采用大鼠盲肠结扎穿孔 (CLP)造成脓毒症模型。 10 0只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10只 )、假手术组 (10只 )、CLP组 (6 0只 )及重组杀菌 /通透性增加蛋白 (rBPI2 1)治疗组 (2 0只 )。留取肝、肺及肾组织标本分别检测HMG 1mRNA表达及内毒素水平。结果CLP术后 6~ 72h肝、肺及肾组织HMG 1mRNA表达均不同程度增强 (P <0 0 5 )。rBPI2 1治疗后 12h肝、肺及肾组织内毒素水平分别为3 1± 0 8、2 6± 0 3、2 4± 0 4EU/g ,均明显低于CLP组 (5 2± 0 8、5 0± 0 8、14 2± 4 0EU/g ,P <0 0 5 ) ;同时 ,12h肝、肺、肾组织和 2 4h肝组织HMG 1mRNA表达明显受抑制 (P <0 0 5 )。CLP后肝、肺、肾组织HMG 1mRNA表达分别与相应组织内毒素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r =0 2 90 ,P <0 0 5 ;r =0 4 5 5 ,P <0 0 5 ;r=0 2 87,P <0 0 5 )。结论脓毒症时细菌内毒素持续侵入血循环 ,并蓄积于局部组织 ,参与了HMG 1的诱生 。
张立天姚咏明陆家齐董宁于燕鄢小建方文慧盛志勇
关键词:脓毒症内毒素血症基因表达
烫伤大鼠组织肿瘤坏死因子mRNA表达与内毒素血症的关系被引量:7
1999年
目的探讨烫伤后不同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α)mRNA 的动态表达及其与内毒素血症的关系。方法采用大鼠35%体表面积Ⅲ度烫伤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烫伤组、多粘菌素 B 治疗组。血浆内毒素水平采用改良过氯酸预处理血浆偶氮显色法鲎试验定量测定;组织 TNF-α mRNA 含量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果烫伤后门静脉及体循环内毒素水平均显著升高,8h 达高峰,24h 则逐渐下降。给予低剂量多粘菌素 B 治疗可显著降低门静脉内毒素峰值(P<0.05)。另一方面,烫伤后2h 肺、肝、肠、肾等组织 TNF-α mRNA 表达较伤前值即有显著升高(P<0.05~0.01),烫伤后8h 达高峰,约为伤前值的1.7~2.6倍,且一直持续至伤后24h。给予多枯菌素 B 抗内毒素治疗后可不同程度抑制 TNF-α mRNA 的表达(P<0.05~0.01)。相关分析显示,门静脉内毒素水平同肺、肠、肾组织 TNF-α mRNA 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 值分别为0.365,0.381,0.484,P<0.05),但与肝组织无显著相关。结论肺、肝、肠、肾等组织 TNF-α mRNA 表达在烫伤早期即显著增多,并呈一逐渐升高的趋势。创伤后内毒素血症对机体多种组织 TNF-α基因表达具有重要影响。
翟红霞姚咏明陆连荣方文慧田惠民盛志勇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内毒素血症
严重烫伤后高迁移率族蛋白-1基因表达的改变及意义被引量:4
2000年
目的:观察烫伤后肝、肺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1)mRNA表达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器官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采用大鼠35%Ⅲ°烫伤模型,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7)、烫伤组(n=24)和重组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rBPI_(21))治疗组(n=12),留取组织和血标本分别检测组织内毒素含量、HMG-1 mRNA表达及器官功能指标。结果:严重烫伤后早期肝、肺组织HMG-1基因表达改变不明显,伤后24小时则明显增多(P<0.05—0.01),且一直持续至伤后72小时(P<0.01)。给予rBPI_(21)治疗可有效防治肠源性内毒素移位的发生,并显著抑制肝、肺组织HMG-1 mRNA水平。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肝组织HMG-1 mRNA表达与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水平、肺组织HMG-1 mRNA表达与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0.01)。结论:严重烫伤后肝、肺组织HMG-1表达显著增多,且持续时间较长,局部组织HMG-1诱生与烧伤后内毒素介导器官功能损害关系密切。
方文慧姚咏明施志国于燕吴叶陆连荣盛志勇
关键词:烧伤高迁移率族蛋白-1基因表达内毒素类重组蛋白质类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