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房倩

作品数:174 被引量:1,787H指数:25
供职机构:北京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9篇期刊文章
  • 55篇专利
  • 5篇科技成果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2篇建筑科学
  • 101篇交通运输工程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矿业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艺术
  • 1篇理学

主题

  • 122篇隧道
  • 32篇围岩
  • 30篇隧道工
  • 30篇隧道工程
  • 19篇海底隧道
  • 19篇衬砌
  • 18篇地铁
  • 17篇支护
  • 16篇浅埋
  • 15篇铁路
  • 15篇开挖
  • 15篇沉降
  • 12篇隧道围岩
  • 12篇模型试验
  • 11篇盾构
  • 11篇应力
  • 10篇地铁车站
  • 10篇隧道施工
  • 10篇铁路隧道
  • 10篇车站

机构

  • 174篇北京交通大学
  • 7篇中国铁路总公...
  • 5篇北京市市政工...
  • 5篇北京城建设计...
  • 5篇苏交科集团股...
  • 4篇青岛理工大学
  • 2篇南洋理工大学
  • 2篇辽宁工程技术...
  • 2篇山东科技大学
  • 2篇中铁二院工程...
  • 2篇中国科学院武...
  • 2篇青岛地铁集团...
  • 1篇大连海事大学
  • 1篇北京城建设计...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长安大学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山东理工大学
  • 1篇深圳大学

作者

  • 174篇房倩
  • 134篇张顶立
  • 32篇侯艳娟
  • 32篇苏洁
  • 25篇张成平
  • 18篇陈铁林
  • 16篇刘艳
  • 15篇台启民
  • 14篇李鹏飞
  • 12篇孙振宇
  • 11篇陈立平
  • 11篇李兵
  • 9篇刘翔
  • 7篇于富才
  • 7篇李倩倩
  • 6篇孙锋
  • 6篇王剑晨
  • 6篇应国刚
  • 6篇李鹏飞
  • 5篇张素磊

传媒

  • 26篇岩石力学与工...
  • 12篇中国铁道科学
  • 12篇北京交通大学...
  • 8篇现代隧道技术
  • 8篇岩土力学
  • 7篇土木工程学报
  • 5篇北京工业大学...
  • 4篇岩土工程学报
  • 3篇工程力学
  • 3篇铁道标准设计
  • 3篇中南大学学报...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 2篇中国公路学报
  • 2篇隧道建设(中...
  • 2篇隧道与地下工...
  • 1篇力学学报
  • 1篇华侨大学学报...
  • 1篇振动与冲击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隧道建设

年份

  • 1篇2024
  • 10篇2023
  • 6篇2022
  • 16篇2021
  • 12篇2020
  • 15篇2019
  • 13篇2018
  • 16篇2017
  • 6篇2016
  • 18篇2015
  • 11篇2014
  • 8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11
  • 18篇2010
  • 8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1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连续介质模型的海底隧道渗流问题分析被引量:37
2007年
与普通山岭隧道不同,海底隧道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有着无限的水源对海底隧道进行补给。海底隧道开挖引起的地下水渗流带来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结构水荷载的确定问题,二是涌水量的预测问题。将围岩看作各向同性连续介质,针对这两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明确孔隙介质中水压力的实质;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针对山岭隧道和海底隧道不同的边界条件,对各向同性渗透系数下平面半无限含水空间圆形隧道稳定渗流的涌水量和水压力分布的解析解进行分析;以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数值方法比较应力场对渗流场的影响,以及围岩渗透系数、水深、注浆圈渗透系数和注浆圈厚度的改变对围岩孔隙水压力和洞内涌水量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隧道开挖的成拱效应对围岩孔隙水压力的分布和洞内涌水量的大小影响不大;在不考虑渗流场和应力场耦合作用、水深一定条件下,渗透系数的改变不会影响毛洞孔隙水压力的分布;隧道洞内涌水量随着围岩渗透系数或围岩上覆海水深度的增大呈线性增大;注浆圈渗透系数的减小和注浆圈厚度的增大都可以达到减小隧道洞内涌水量的目的,在实际施工中应该在注浆的经济性和其堵水效果两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最优化的注浆参数。
房倩张顶立黄明琦
关键词:隧道工程海底隧道渗流水压力涌水
一种台阶分部开挖法模型试验装置
本发明涉及模拟隧道施工试验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台阶分部开挖法模型试验装置,解决了目前无法对隧道开挖后有无未知护段进行模拟,无法模拟未支护段和台阶不同长度的影响、无法定量控制隧道开挖速度和长度、地层材料清理不便、无法...
房倩于霖张顶立徐曈陶文斌张雨苏洁
文献传递
海底隧道结构健康监测设计研究被引量:27
2007年
由于海底隧道工程环境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因此为保证海底隧道运营安全,必须对海底隧道进行长期的结构健康监测,以此了解隧道结构在复杂环境中的受力变化状况,从而及时了解隧道结构损伤位置及损伤程度,进而对结构安全状况做出评估并加以有效处理。在对隧道结构健康监测现状进行总结后,针对海底隧道工程特点,结合在建的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工程,通过必要的数值模拟计算,首先确定出该隧道的监测内容及重点监测部位,随后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确定监测断面位置、监测项目及监测仪器的选择、监测点布置等内容。同时,研究结果表明:(1)不良地质段隧道结构安全监测,除对该位置隧道结构进行重点监测外,还应当在邻近较好地质条件处设立辅助监测断面,便于分析不良地质条件对隧道结构的影响作用;(2)海底隧道结构的渗漏情况可通过监测其重点部位,如拱部的衬砌开裂情况,并配合相应位置的衬砌结构水压变化情况而间接获得。研究结果将对我国在建或拟建的海底隧道结构健康监测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苏洁张顶立牛晓凯房倩
关键词:隧道工程海底隧道结构健康监测
软硬不均地层中盾构施工引起的地层隆沉预测被引量:16
2019年
将刚度当层法与Mindlin基本解相结合提出双层弹性体系下盾构施工引起地层隆沉的计算方法,该计算方法可以同时考虑开挖面处不平衡力、盾壳–土体间摩擦力、盾尾同步注浆压力、二次补偿注浆压力、施工期间地层附加荷载及地层损失6个施工因素对地层隆沉的贡献,同时可以反映上下地层刚度差异对地层隆沉的影响。研究发现,当盾构浅埋时,其在上下刚度不均地层中掘进引起的地表隆沉与其在单一软或单一硬地层中掘进引起的隆沉差别较大;当盾构埋深逐渐增大时,这个值逐渐接近盾构在单一软地层及单一硬地层中掘进引起隆沉的平均值,此外研究发现,二次注浆范围从全断面至未注浆变化时,地层的隆起值先增大后减小最后变为0,当注浆范围为上半断面时,注浆补偿效果最好。从京张高铁清华园隧道的实测数据与理论计算对比分析可以发现:提出的双地层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开挖面前方地表的隆起及开挖面后方先沉降后隆起再稳定的规律,且比基于单一地层模型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得到的隆沉值更接近实测值,计算误差可减小11.08%。研究成果可为盾构在单一地层及软硬不均双层地层中施工引起的地层隆沉的预测提供理论指导。
曹利强张顶立房倩侯艳娟孙振宇
关键词:隧道工程盾构施工
开挖面潜在超前破坏范围预测方法被引量:2
2016年
潜在超前破坏区位置和形状是影响开挖面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合理地确定超前破坏区的位置和形状是开挖面稳定性分析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开挖面失稳破坏经历了一个“平衡态→突变失稳→平衡态”的非线性发展过程,可运用突变理论对其稳定性进行判断。因此,基于突变理论,综合运用二分法和曲线拟合技术,提出开挖面潜在超前破坏范围预测方法。首先,建立开挖面中心水平位移的尖点突变模型,根据相应的突变判据,采用二分法得出极限应力状态;然后,采取分区搜索的方式寻找潜在破坏区;最后,通过最小二乘的方法对离散点进行曲线拟合,得到开挖面超前破坏区的形状和位置。通过与相似模型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该方法的正确性。方法克服以往预测方法对于边界条件苛刻要求,适用于深埋、浅埋条件下的超前破坏范围预测,更符合工程实际情况。
台启民张顶立房倩李奥高建朋
关键词:隧道工程失稳判据突变理论
基于连续介质模型的海底隧道支护结构受力特征被引量:4
2009年
在含水地层中开挖隧道,地下水的存在一方面会影响隧道周边地层的力学参数,另一方面也会在围岩中产生渗流体积力,进而影响地层的应力和位移.对于埋深较浅而水压力较高的海底隧道而言,支护结构除承受围岩压力外,还要承受很高的水压力.支护结构的受力特征受隧道围岩和支护结构间接触面剪应力、隧道顶板厚度、水深、围岩侧压力系数以及支护结构的厚度和刚度等因素的影响,而经典隧道支护结构内力弹塑性解假设的边界条件与实际情况相差很大.文中阐述了弹性力学应力函数法推导支护结构内力的解析解,并采用数值分析方法研究了海底隧道支护结构的受力特征.通过FLAC3D程序验算了厦门翔安海底隧道Ⅴ级围岩海域段支护结构的内力,比较分析了断面形状对支护结构受力的影响.
李鹏飞张顶立房倩刘艳李兵
关键词:隧道工程海底隧道支护结构水压力影响因素
一种能够半自动安装的钢拱支撑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能够半自动安装的钢拱支撑,包括若干个依次连接的弧形钢拱,相邻的两个所述弧形钢拱通过连接部连接;所述连接部包括两个铰接的H型钢,一个所述H型钢上转动连接有搭接扣,另一个所述H型钢上对应所述搭接扣设置有卡...
房倩杜建明张顶立刘光宇王赶李建业刘艳周墨臻海路麦海颖
文献传递
基于现场监测数据的隧道围岩变形特性研究被引量:56
2016年
隧道变形是衡量隧道结构体系稳定性的重要指标,该指标可以科学、及时、可靠、便捷地反映隧道工程的安全性。在收集、整理我国103座山岭隧道836个拱顶沉降数据、806个水平收敛数据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围岩变形量、围岩变形稳定时间与围岩级别、隧道开挖面积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隧道围岩变形数据主要集中在低值区间,中高值区间数据较少但分布范围较广,随着围岩级别增大,围岩变形值增大,数据集中区间增大,变形分布区间增大;隧道断面面积对隧道围岩变形影响较大,随着隧道断面面积的增大,变形值增大;实测数据表明,隧道围岩变形与隧道埋深并没有明显的联系;隧道围岩变形稳定时间主要集中在中低值区间,高值区间的数据相对较少,随着围岩级别增大,围岩变形稳定时间增大,分布区间增大。根据统计结果,提出不同围岩级别下,隧道变形的建议控制值以及变形稳定时间参考值。
房倩粟威张顶立于富才
关键词:隧道工程拱顶沉降统计分析
风险系数法在海底隧道平面线位确定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9年
海底隧道平面线位的选取是整个海底隧道工程规划和设计阶段的关键环节,为了综合考虑海底隧道平面线位对隧道建设经济、安全、技术适用性及环境的影响,从风险系数角度入手,找出各方面的致险因素,结合层次分析法,建立一套完整的海底隧道平面线位评估体系.将这套评估方法应用于厦门海底隧道,对拟取的4条平面线位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出最优线位,为海底隧道工程的规划选线提供一定的参考.
李兵张顶立房倩孙锋王婷
关键词:海底隧道层次分析法
隧道锚固系统的协同作用及设计方法被引量:13
2019年
基于隧道围岩的复合结构特性,阐明了隧道锚固系统协同作用原理,建立了锚固体系协同作用力学模型,得到了锚固体系与围岩相互作用的全过程解答。隧道围岩由内部稳定性较差的浅层围岩和外侧承载能力较强的深层围岩复合而成,锚杆通过"组合梁"或"压缩拱"效应形成"围岩整体结构",锚索则将此结构悬吊至外侧稳定的深层围岩,其协同作用核心为调动深层围岩承载;基于锚杆参数敏感性分析,指出增大锚杆长度、预应力以及布置密度可显著减小围岩变形,而锚杆直径对围岩变形影响较小,计算表明锚杆长度以穿过浅层围岩伸入深层围岩第1组结构层为宜,合理的锚杆参数取值具有明显的匹配效应;锚固体系协同作用本质为变形协调和荷载的合理分配,锚杆、锚索支护参数相互匹配时能充分发挥组合构件效能,提高围岩稳定性;将围岩变形量和支护协同度作为评价指标,建立了锚固体系协同效果评价体系,并提出了基于锚固系统协同作用的隧道锚固参数确定方法,通过具体算例验证了该文的合理性和可靠性。该文研究成果对隧道锚固系统的协同作用给出了全面认识,可为隧道和地下工程中锚固体系的定量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孙振宇张顶立房倩
关键词:隧道工程锚固体系设计方法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