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成平

作品数:162 被引量:1,697H指数:26
供职机构:北京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3篇期刊文章
  • 58篇专利
  • 13篇会议论文
  • 7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7篇建筑科学
  • 93篇交通运输工程
  • 6篇天文地球
  • 5篇文化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113篇隧道
  • 30篇地铁
  • 23篇浅埋
  • 21篇隧道施工
  • 20篇模型试验
  • 20篇沉降
  • 17篇围岩
  • 17篇衬砌
  • 16篇隧道工
  • 16篇隧道工程
  • 15篇地铁隧道
  • 14篇盾构
  • 13篇开挖
  • 12篇城市隧道
  • 11篇地表沉降
  • 10篇地层
  • 10篇浅埋隧道
  • 9篇地层变形
  • 8篇盾构隧道
  • 8篇支护结构

机构

  • 153篇北京交通大学
  • 14篇上海理工大学
  • 11篇北京工业大学
  • 6篇北京市市政工...
  • 3篇成都理工大学
  • 3篇中国矿业大学
  • 3篇新加坡国立大...
  • 3篇国家海洋局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铁道科学...
  • 2篇北京城建设计...
  • 1篇湖南城市学院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天津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城市...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铁道科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中国建筑科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162篇张成平
  • 79篇张顶立
  • 27篇王梦恕
  • 25篇房倩
  • 25篇苏洁
  • 17篇侯艳娟
  • 16篇陈铁林
  • 14篇张治国
  • 14篇骆建军
  • 11篇王剑晨
  • 10篇蔡义
  • 9篇李鹏飞
  • 9篇李鹏飞
  • 8篇蒋龙
  • 8篇赵勇
  • 8篇李倩倩
  • 8篇魏盼
  • 7篇傅洪贤
  • 7篇牛晓凯
  • 7篇宋浩然

传媒

  • 11篇岩土工程学报
  • 10篇岩石力学与工...
  • 10篇岩土力学
  • 6篇现代隧道技术
  • 5篇中国铁道科学
  • 5篇北京交通大学...
  • 4篇土木工程学报
  • 3篇铁道学报
  • 3篇中国公路学报
  • 3篇中国安全科学...
  • 2篇铁道工程学报
  • 2篇地下空间与工...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湖南大学学报...
  • 1篇出版广角
  • 1篇工程力学
  • 1篇高等建筑教育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铁道建筑技术
  • 1篇地下工程与隧...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6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20篇2019
  • 13篇2018
  • 10篇2017
  • 10篇2016
  • 13篇2015
  • 12篇2014
  • 11篇2013
  • 12篇2012
  • 6篇2011
  • 8篇2010
  • 9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1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城市软弱围岩隧道塌方特征及演化规律试验研究被引量:58
2014年
塌方是城市软弱围岩隧道施工过程中的主要安全风险之一,而明确塌方特征及其演化规律是防控隧道塌方的前提和基础。通过模型试验,针对均质软弱围岩深埋隧道和浅埋隧道2种情况分别研究其塌方特征和演化规律。结果表明,2种埋深条件下均表现出围岩破坏的渐进性和隧道塌方的突发性等典型特征,但也各有特点:(1)深埋隧道围岩破坏不会波及地表,塌方一般发生多次且每次均会形成短时稳定的塌落拱,并最终形成一个稳定的塌落拱,且所有塌落拱形状均表现出典型的二次抛物线特征;(2)浅埋隧道围岩破坏会波及地表并最终造成地表塌陷,围岩破坏过程中也会形成短时稳定的塌落拱,其形状也可以用二次抛物线进行拟合;(3)深埋隧道围岩破裂面自洞室两侧边墙处开始并逐渐向上方发展,而浅埋隧道的地表则先于洞周围岩发生破裂,因此,深埋隧道塌方防控的重点应放在洞内,而浅埋隧道塌方防控的重点则应洞内和地表并举。
张成平韩凯航张顶立李贺蔡义
关键词:隧道工程模型试验围岩破坏规律
一种模拟地铁隧道结构渗漏破坏演化过程模型试验系统
本发明属于隧道与地下工程试验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模拟地铁隧道结构渗漏破坏演化过程模型试验系统,包括试验箱体,试验箱体用于盛装土体相似材料和隧道结构模型;水循环系统,水循环系统包括若干洒水管、供水组件、放水组件和水量监测组件...
张成平王李斌牛晓凯李巍靳子贤苏洁宋伟涂诗琴
一种用于模拟盾构泥膜形成的实验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模拟盾构泥膜形成的实验装置,该装置包括地层模拟箱、用于模拟泥浆仓的有机玻璃管道和为有机玻璃管道内的泥浆供驱动力的动力加载系统;所述有机玻璃管道的一端与所述地层模拟箱套接连通,所述动力加载系统从有机...
张成平蒋龙张顶立韩凯航侯艳娟
文献传递
不对称双连拱海底隧道施工引起的地层变形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在目前众多的预测隧道开挖引起的地层变形的方法中,经验公式法最为简便,也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为此介绍了多种预测隧道开挖引起的地层沉降和水平位移的经验公式。并以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不对称双连拱断面为工程背景,由位于主隧道与匝道交叉口段的典型断面ZK2+800.78的几何参数和地质资料构建三维数值计算模型,采用岩土体工程通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进行动态施工三维数值模拟。通过对FLAC3D模拟和各经验公式计算的地层沉降和水平位移的对比分析,评价了FLAC3D软件和各经验公式在不对称双连拱隧道断面地层变形预测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当地层埋深较浅时,不同埋深地层的地层沉降和水平位移可近似用各经验公式来预测;但随着地层埋深的增大,各经验公式预测的偏差不断增大;经验公式只能对单一地层、单一隧道的地层变形进行估算,存在明显的局限性,而在预测复杂地质条件下不对称双连拱隧道断面开挖引起的地层变形时,FLAC3D较各经验公式有明显的优势。
王凯张成平王梦恕
关键词:地层变形有限差分法沉降槽
城市地下道路立交隧道合理间距及支护加强范围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文章围绕北京城市地下道路立交隧道设计施工中亟待解决的横纵向合理间距确定这一关键问题,以城市地下道路三车道隧道为例,基于北京城区地质条件的分层概化,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计算分析了30种工况(5种竖向间距和6种水平间距)下围岩变形规律与稳定性特点,指出竖向间距和水平间距对地表沉降、立交部位洞周位移和地层塑性区等的影响规律,提出了建议的立交隧道横纵向合理间距和结构加强范围。结果表明,水平间距对立交隧道地层变形影响显著,宜取1倍隧道洞径以上;且无论水平间距多大,受立交隧道施工影响较为显著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距立交中心点3倍洞径的圆形区域。
李鹏飞王帆张成平秦世朋聂雄
关键词:城市地下道路立交隧道数值模拟
一种模拟泥水盾构中泥浆浸入地层形成泥膜的实验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拟泥水盾构中泥浆浸入地层形成泥膜的实验装置,该装置包括用于模拟泥水盾构工作室的有机玻璃管道、泥浆压力加载系统以及地层中孔隙水压力监测系统;所述的孔隙水压力监测系统通过孔隙水压力计导线与有机玻璃管道内...
陈鹏张成平蒋龙邱爱博刘恒辰
文献传递
城市隧道施工中管线渗漏水诱发的地面塌陷分析
针对城市隧道施工中管线渗漏水导致地面塌陷事故频发的现状,对管线渗漏水诱发地面塌陷的内在机制及控制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基于典型事故案例分析,指出管线渗漏水诱发的地面塌陷事故具有突发性、复杂性和高危害性等显著特征;依据隧道施...
张成平宋浩然张顶立
关键词:城市隧道地下管线渗漏水地面塌陷
文献传递
浅埋暗挖车站上穿施工影响的既有隧道变形规律被引量:12
2014年
北京地铁5号线东单站近距离垂直上穿既有1号线地铁区间隧道.对既有隧道底板实测位移进行研究,分析受浅埋暗挖车站上穿施工影响的既有隧道变形规律.结果表明:受新建车站上穿施工扰动,既有隧道呈上浮变形且无明显扭转现象;采用Peck公式对既有隧道底板上浮变形进行拟合,结果与实测值较吻合,说明在上穿施工扰动下既有隧道变形与天然地层变形类似,符合Peck曲线变形规律;拟合得到地层损失率为0.034%~0.097%,地表处沉降槽宽度系数值为0.34~0.68.
王剑晨张顶立张成平于富才
关键词:隧道工程既有隧道PECK公式
浅埋含空洞地层圆形隧道开挖引起的位移复变函数弹性解被引量:11
2018年
针对浅埋隧道临近地层空洞施工问题,建立了解析模型。该模型中隧道满足变形边界条件,空洞满足0面力边界条件,采用Schwarz交替法原理和复变函数法对模型进行了理论求解,并通过编程实现了迭代计算,结合数值计算特点对求解精度进行了讨论。通过算例分析了在不同隧道变形边界条件下空洞位置、大小及净距对地表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无空洞工况相比,空洞对地表沉降产生较明显影响,空洞较大或净距较小时影响尤为显著,隧道变形边界不同或空洞位置不同时地表沉降变化规律的差异性较大,当空洞位于隧道两侧位置时均匀收缩和椭圆化变形边界下差异沉降关于空洞轴线呈对称分布,隧道和空洞正上方地表沉降均增大;竖向位移变形边界下差异沉降关于空洞轴线呈反对称分布,隧道一侧地表沉降增大,另一侧地表沉降减小。当空洞位于隧道斜上方位置时均匀收缩变形边界下差异沉降关于空洞轴线呈反对称分布,空洞轴线处地表沉降曲线斜率明显增大。当空洞位于隧道正上方位置时3种基本变形边界下隧道正上方地表沉降均减小。
杨公标张成平闵博蔡义
关键词:地表沉降复变函数弹性解
一种浅埋大跨城市隧道扁平率确定方法
一种浅埋大跨城市隧道扁平率确定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根据工程地质勘察结果将工程所在地层的地质条件分层概化;采用数值分析软件建立网格模型,模拟扁平率条件下隧道施工过程,求解地层与支护结构的力学响应。根据浅埋大跨城市...
李鹏飞王帆张成平王华川魏盼刘宏川
文献传递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