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影

作品数:125 被引量:2,142H指数:29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3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4篇天文地球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水利工程
  • 6篇农业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5篇气候
  • 52篇气候变化
  • 38篇气候模式
  • 19篇区域气候
  • 19篇降水
  • 16篇区域气候模式
  • 14篇气温
  • 13篇全球气候
  • 11篇全球气候模式
  • 8篇气候变化预估
  • 8篇温室气体
  • 7篇海气
  • 7篇海气耦合
  • 7篇海气耦合模式
  • 6篇气候预测
  • 6篇极端气候
  • 5篇流域
  • 5篇分辨率
  • 5篇干旱
  • 5篇长江

机构

  • 113篇中国气象局国...
  • 2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9篇中国气象局
  • 1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2篇中国气象科学...
  • 11篇中国科学院大...
  • 7篇中国科学院
  • 5篇成都信息工程...
  • 4篇清华大学
  • 3篇北京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兰州大学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中国气象局兰...
  • 2篇中国气象局北...
  • 2篇黑龙江省气象...
  • 2篇湖南省气候中...
  • 2篇重庆市气候中...
  • 2篇山西省气候中...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124篇徐影
  • 30篇赵宗慈
  • 25篇高学杰
  • 22篇罗勇
  • 19篇周波涛
  • 17篇丁一汇
  • 15篇韩振宇
  • 13篇石英
  • 11篇吴佳
  • 8篇於琍
  • 7篇任国玉
  • 5篇许崇海
  • 5篇汪方
  • 5篇吴婕
  • 4篇徐雨晴
  • 4篇张永香
  • 4篇江滢
  • 4篇陈晓晨
  • 4篇张冬峰
  • 3篇柳艳菊

传媒

  • 26篇气候变化研究...
  • 8篇气候与环境研...
  • 7篇大气科学
  • 7篇气象科技合作...
  • 6篇应用气象学报
  • 5篇高原气象
  • 4篇地球物理学报
  • 3篇水科学进展
  • 2篇科技导报
  • 2篇冰川冻土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第四纪研究
  • 2篇自然灾害学报
  • 2篇气象学报
  • 2篇干旱气象
  • 2篇气象与环境学...
  • 2篇沙漠与绿洲气...
  • 2篇气象与环境科...
  • 2篇中国气象学会...
  • 2篇大气科学发展...

年份

  • 5篇2023
  • 1篇2022
  • 5篇2021
  • 3篇2020
  • 6篇2019
  • 7篇2018
  • 9篇2017
  • 7篇2016
  • 4篇2015
  • 7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7篇2008
  • 12篇2007
  • 10篇2006
  • 7篇2005
  • 4篇2004
1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RegCM4模式对雄安及周边区域气候变化的集合预估被引量:21
2018年
基于CSIRO-Mk3-6-0、EC-EARTH、Had GEM2-ES和MPI-ESM-MR共4个全球气候模式,分别驱动区域气候模式Reg CM4,所进行的RCP4.5(典型浓度路径)中等排放情景下25 km较高水平分辨率东亚区域21世纪气候变化模拟结果,针对雄安新区及周边区域,在对当代(1986~2005)气候进行检验的基础上,进行了该区域未来气候变化的多模拟集合预估,并给出了模拟间的差别。结果表明:Reg CM4可以较好地模拟出分析区域当代平均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及年内月循环变化特征;对与气温相关的极端气候事件指数,日最高气温最高值(TXx)和日最低气温最低值(TNn),以及和降水相关的指数日最大降水量(RX1day)也有较好的模拟能力。雄安及周边区域未来平均气温、TXx和TNn将不断上升,高温热浪事件在增加的同时,低温事件将减少。未来分析区域平均降水量有所增加;而RX1day的增加更明显,且模拟间的一致性较好,不确定性相对较低,暴雨和洪涝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均将增大。同时由于气温升高导致的潜在蒸发量相对于降水更大的增加,将使得区域水资源相对不足的现象加重。
吴婕高学杰高学杰
关键词:气候变化
“20世纪气候”及“季节与年际气候预测”联合专题研讨会在布拉格召开
2005年
2005年7月4~6日在捷克共和国首都布拉格召开了世界气象组织的科学研究项目"世界气候研究项目"(WCRP)下设的两个课题"20世纪气候"(C20C)和"季节与年际气候预测"(WGSIP)联合专题研讨会.会议由两个课题的负责单位英国哈得莱中心(HADL)和美国海洋-陆地-大气研究中心(COLA)的有关领导和科学家主持,包括来自澳大利亚、巴西、捷克、中国、法国、匈牙利、意大利、日本、俄罗斯、罗马尼亚、美国、英国等大约25位专家参加了会议.
赵宗慈徐影
关键词:气候气候预测年际
我国西北地区未来50年气候与水资源趋势展望
<正> 1 引言气候变化与水资源密切联系,特别是在我国的西北地区。本研究利用三组气候模式(第一组为IPCC2001报告的7个模式,第二组为中国“九五”重中之重科技攻关项目所建立的全球大气-海洋耦合环流模式,第三组为与全球...
罗勇高学杰徐影赵宗慈
文献传递
澳大利亚墨累-达令河流域水文气候变化的影响与适应对策被引量:2
2019年
应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ommonwealth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Organisation, CSIRO)邀请,2018年4月清华大学组织科技考察团赴澳大利亚墨累-达令河流域开展为期一周的科学考察。考察团从墨累河出海口逆流而上,通过学习交流、现场考察和访问农场等方式,与澳大利亚同行们进行了深入交流,对澳大利亚墨累-达令河流域的气候变化与水的影响与适应对策研究,尤其是陆面水文-气候、极端水文研究、水资源管理体系的最新动态,及其气候变化应对与减缓、极端水文事件风险管理等进一步了解。此次考察对认识多时空尺度的气候-陆面-水文相互作用机理及其对自然强迫和人类活动(含人为强迫和下垫面人类活动)的响应机制,揭示全球气候系统能量-水循环动态演变规律和极端水文事件变化成因,构建全球增暖背景下应对极端水文事件的风险管理体系,提出中国适应性对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宁理科罗勇姜彤罗勇姜彤苏布达徐影陈杰王永光聂肃平王永光颜明王艳君
关键词:极端水文事件盐碱化
气候变暖 时不我待——解读《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被引量:5
2007年
2007年6月4日,国务院批准并正式发布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在全球气候变暖愈演愈烈的今天,这一方案的公布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我国履行国际公约的重要措施,也是应对气候变化严峻挑战的政策性文件。
黄磊李巧萍徐影戴晓苏刘洪滨
关键词:全球气候变暖气候变化国际公约国务院
赴意大利参加第9届区域气候模式理论与应用国际研讨会总结
2018年
2018年5月28日至6月8日,由国际理论物理研究中心(ICTP:The Abdus Salam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Theoretical Physics)主办的第9届区域气候模式理论与应用国际研讨会(Ninth ICTP Workshop on the Theory and Use of Regional Climate Models)在ICTP的所在地意大利滨海城市的里雅斯特(Trieste)举行。
徐影吴佳李柔珂
关键词:区域气候WORKSHOPCENTER理论物理
RegCM4.4对中国夏季气候的回报和2014年预测
使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4.4单向嵌套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系统模式BCC_CSM 1.1(m)输出结果,进行东亚1991-2013年逐年3月1日-9月1日的气候回报试验以及2014年3月1日-9月1日的气候预测试验.分析模...
张冬峰徐影刘向文
关键词:气候预测地面气温降水特征
文献传递
气候变化对黄河流域生态径流影响预估被引量:7
2021年
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严重改变了黄河水文情势和生态径流,分析未来气候变化对河流生态的影响对流域水资源管理和长期规划意义重大。本文对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的13个全球气候模式数据进行偏差订正,驱动水文模型进行径流模拟,应用流量历时曲线方法分析SSP1-2.6、SSP2-4.5、SSP5-8.5情景下2026年至21世纪末年、季节尺度的花园口生态径流变化。结果表明:订正能明显降低降水、气温模拟偏差;人类活动严重影响了1986—2010年花园口生态径流;2026—2100年年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增加趋势显著,低排放情景增速慢,高排放情景增速快;气候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水库调控、水土保持等人类活动对生态径流的负面影响,SSP5-8.5情景缓解程度最高,冬季缓解程度最高,夏、秋季最低。
刘绿柳魏麟骁徐影辛晓歌肖潺
关键词:生态径流气候变化偏差订正生态盈余生态赤字黄河流域
区域气候模式水平分辨率对黄淮海流域当代气候模拟的影响被引量:2
2021年
区域气候模式是进行流域尺度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工具,其中水平分辨率对流域模拟结果的影响亟待评估。本文使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4,在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驱动下,进行2种水平分辨率(50 km和25 km)1990—2010年东亚区域的长时间连续积分模拟。通过与观测资料的对比,评估RegCM4对黄淮海流域的模拟性能,同时分析水平分辨率对模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①2组模拟均可以较好地再现黄淮海流域冬季、夏季平均气温和降水的空间分布,以及气温和降水的年循环变化;对极端气候事件指数的分布模拟效果也较好,且对与气温有关的极端气候事件指数模拟效果优于与降水有关的极端气候事件指数。②与观测相比,也存在一定的偏差,如模拟的冬季气温存在冷偏差,夏季气温存在暖偏差,冬季、夏季降水在大部分地区偏多等。③2组模拟对比来看,对冬季、夏季平均气温的量级和空间分布,25 km模拟与观测更加接近;对冬季、夏季平均降水,50 km模拟与观测的空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86和0.44,较25 km模拟有较大提高;对极端事件,2组模拟差别不大。模拟结果可为后续此版本模式在黄淮海流域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石英吴婕徐影
关键词:区域气候模式水平分辨率黄淮海流域
基于有效温度指数的云南舒适度变化分析被引量:20
2017年
使用高分辨率的格点化观测资料CN05.1,基于考虑了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影响的有效温度指数ET,进行了云南省1961—2014年气候舒适度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地形高的北部地区气温低、相对湿度小、风速大、ET小,地形低的区域则相反。近几十年云南全境均表现出气温升高、相对湿度和风速减小、ET升高的变化趋势。对ET不同分级日数的分析指出:云南省北部冷—寒冷日和凉爽日较多,南部则主要为凉爽日和舒适日,并且全省冷—寒冷日呈明显减少趋势,凉爽日在北部增加、南部减少,舒适日显著增加,温暖及热—炎热日在南部个别地方增加,气候适宜日在4个季节均增加。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冷—寒冷日的大幅度减少和气候适宜日的增加均表明,云南省目前的气候适宜程度有所提高。
吴佳高学杰韩振宇徐影
关键词:气候变化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