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黎呐

作品数:25 被引量:83H指数:4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文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艺术
  • 7篇文化科学
  • 7篇文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9篇电影
  • 3篇叙事
  • 3篇话语
  • 2篇诗歌
  • 2篇女性
  • 2篇文学
  • 2篇美国电影
  • 2篇范式
  • 2篇传播范式
  • 1篇地方台
  • 1篇电视
  • 1篇电视剧
  • 1篇电影节
  • 1篇电影制片
  • 1篇电影制片厂
  • 1篇东方朔
  • 1篇独立电影
  • 1篇短信
  • 1篇新加坡人
  • 1篇新媒体

机构

  • 15篇扬州大学
  • 5篇南京大学
  • 4篇中南民族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江苏警官学院

作者

  • 24篇张黎呐
  • 1篇章旭清
  • 1篇刘嘉

传媒

  • 2篇戏剧文学
  • 2篇当代电影
  • 2篇天中学刊
  • 1篇电影文学
  • 1篇电影评介
  • 1篇湖北民族学院...
  • 1篇电视研究
  • 1篇前沿
  • 1篇扬州大学学报...
  • 1篇北京电影学院...
  • 1篇河北理工学院...
  • 1篇鄂州大学学报
  • 1篇伊犁教育学院...
  • 1篇国际城市规划
  • 1篇新闻研究导刊
  • 1篇创作与评论
  • 1篇江汉学术
  • 1篇南大戏剧论丛
  • 1篇中国高教学会...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4
  • 3篇2012
  • 1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8
  • 1篇2006
  • 4篇2004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现代教育:积极自由之路还是文明的奴役——以《死亡诗社》和《蒙娜丽莎的微笑》为例被引量:3
2010年
现代教育应当为青年提供积极自由之路还是蜕变为文明的奴役?美国电影《死亡诗社》和《蒙娜丽莎的微笑》突显出教育体制中的一种缺陷或弊病,即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以工具理性为特征的现代文明异化人和奴役人的帮凶。知识分子和少数觉醒的青年学子(尤其女性)对这种来自体制的奴役采取反思和批判态度,他们试图在教育制度内追求扩展师生的自我内在的积极自由,并在僵化的体制内留下了自由意志的精神印记。
张黎呐
图像与文字:从战争走向共谋被引量:4
2008年
以图像为主导的视觉文化崛起,打破了以文字为主导的话语文化一统天下的局面,二者对文化霸权的争夺引发出一场图文之战。图像与文字是两套相关的语言系统,在新的媒介时代,二者达成共谋,实现了相对的文化自治。
张黎呐
关键词:语言
美国警匪题材电视剧意识形态的话语策略被引量:2
2008年
警匪题材的影视作品在美国电影电视史上是一种经久不衰的类型。美国早期有《山街蓝调》、《纽约警察》、《神探亨特》等警匪题材电视剧佳作,近年来的《犯罪现场调查》(CSI)风头更劲,将上千万的观众锁定在电视机前。
张黎呐
关键词:美国电影电视剧话语策略意识形态题材影视作品
云制作电影的现状与特征被引量:2
2019年
云制作电影的讨论始于2011年,此后媒体与学界讨论不绝。作为新媒体时代的新兴电影"品种",虽然它被赋予各式称谓,但命名为"云制作电影"更具准确性与概括性。二律背反性在云制作电影中显露无疑:它既绝对依赖现代科技,又凸显与技术的背离;它既具有群体作者属性,又似乎在重申作者已死论调。
张黎呐刘嘉
“隐”的再阐释:从文学手法到思维范式
2010年
"隐"长期以来被视为一种单纯的作诗为文的文学手段。"隐"不仅是一种普遍的文学现象、文学风格,而且从古代政治、外交及私人领域中逐渐延展,上升为一种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征的思维范式,并最终影响到国人审美习惯和文化接受心理的养成。
张黎呐
关键词:审美习惯思维范式
女性电影的空间建构与话语演变
2010年
中国女性电影在建构视觉空间时经历了一次转型:前期行动在开放场所的女性被遮蔽了性别,后期退守至封闭空间的女性虽焕发了本体意识,却对自我加以精神囚禁。在不同时期,女性在影像中被剥夺的内涵有着质的区别。女性影像话语始终内植于男性中心的景观建构,因而注定遭受深度剥削。
张黎呐
“白话思潮”与“有声电影”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被引量:1
2021年
随着声音技术的发展和传播媒介的变革,近代中国出现了一场“声音”的转向。这一转向延续了鸦片战争以来的启蒙救亡理想,并将其转移到作为传播工具的“声音”上。“白话文运动”“有声电影”都是这场“声音转向”的参与者,它们推崇科学民主的新文化,宣扬自由进步的价值观,推崇科学、民主、民族、大众的新的美学精神,推动了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一方面,“白话文化”培养了近代民众的“听觉无意识”,为“有声电影”的接受和传播作了心理准备;另一方面,“有声电影”为“白话文化”建立了一个更为包容和多元的空间。在“有声电影”接受和普及的过程中,电影的“白话”被赋予形形色色的想象,寄寓着不同群体的政治诉求和家国理想,随着时代的变迁发出了不同的声音。
李隽张黎呐
关键词:有声电影白话白话文运动传播媒介
忠实的背叛——新版《小城之春》的文化传承与嬗变被引量:2
2006年
张黎呐
关键词:《小城之春》背叛忠实电影制片厂特别奖电影节
陈瘦竹民族戏剧理论体系的多重构架
2019年
在将西方戏剧理论系统移栽国内戏剧研究的过程中,陈瘦竹自觉地进行东西方戏剧实践与理论横向比较研究,参照古今戏剧创作与文论进行纵向比较研究。以海纳百川的气度综合欧美戏剧研究多重视域,创建结合中国古典戏曲、现代话剧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富于中国特色的民族戏剧理论体系。
张黎呐
关键词:民族戏剧
论网络话语的传播范式被引量:1
2012年
网络时代新媒体的媒介品质养成了新的书写方式与新的话语传播范式。从亲笔书写到键盘录入,从规范文字到"去规范"的火星文,传播的仪式模式被吸引眼球的注意力模式取代。网络话语传播范式暴露出青年亚文化与成人文化的区隔,而传统书写却并未就此终结,话词更新的进步性在于它对既有文化的承继与延展。
张黎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