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性病
  • 2篇细胞
  • 2篇内镜
  • 2篇结石
  • 2篇病变
  • 1篇胆囊
  • 1篇胆囊结石
  • 1篇胆囊结石患者
  • 1篇胆囊排空
  • 1篇胆囊排空功能
  • 1篇胆总管
  • 1篇低温冷冻
  • 1篇动脉
  • 1篇血浆
  • 1篇血性
  • 1篇眼底
  • 1篇眼底动脉
  • 1篇造血
  • 1篇造血祖细胞
  • 1篇造血祖细胞增...

机构

  • 8篇同济医科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同济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张青
  • 4篇余忠清
  • 3篇张锦坤
  • 3篇胡丽华
  • 3篇侯晓华
  • 2篇易粹琼
  • 2篇梁扩寰
  • 2篇刘俊
  • 1篇余敬卿
  • 1篇谢小平
  • 1篇鲁成发
  • 1篇曹奎杰
  • 1篇乐道利
  • 1篇刘永革
  • 1篇陈汉荣

传媒

  • 3篇临床消化病杂...
  • 2篇同济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中国输血杂志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年份

  • 3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3篇1996
  • 1篇199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B超测定胆囊结石患者胆囊排空功能的临床研究
1996年
15名正常人及64例胆囊结石患者液体脂肪餐后用B超测定胆囊排空功能.结果显示:结石组胆囊最大排空率明显降低,胆囊收缩至最小的时间延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单发结石与多发结石之间胆囊排空功能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胆囊排空功能异常可能是胆囊结石的病因之一.
刘永革谢小平盛平辉张青
关键词:胆囊结石胆囊排空超声
失弛缓症的内镜下气囊扩张治疗
2000年
目的 观察评价 2 1例贲门失弛缓症内镜下气囊扩张治疗的疗效。方法 所有病例均在内镜下行气囊扩张术 ,根据症状轻重计分 ,分三组进行观察。结果  2 1例治疗后症状计分较治疗前明显减少 ,81% ( 17例 )症状基本缓解 ;其疗效与治疗前症状轻重有关系 ,症状严重 ( A)组治疗后症状改善好于症状较轻 ( B、C)组 ;追踪结果表明 :2 7.3 %患者扩张治疗后 6~ 12个月复发。结论 内镜下气囊扩张术具有简便、安全和有效等优点 ,应作为贲门失弛缓症的首选治疗方法。
刘俊侯晓华张青易粹琼
关键词:贲门失弛缓症气囊扩张术
低温冷冻对脐血CD_(34)^+细胞和造血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2000年
采用-80℃低温冷冻法,观察冷冻前及冷冻后1、2、3周时单个核细胞(MNC)的回收率,脐血造血前体细胞在体外的增殖力,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细胞的百分率。旨在探讨低温冷冻对脐血造血前体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脐血冷冻后1、2、3周时MNC的回收率分别为93.6%,91.5%和90.7%(P>0.05);细胞活力分别为98%,97%,95%和91%(P>0.05);CD34+细胞依次为1.20%、1.18%、1.16%和1.17%;CFU-GM,CFU-E冷冻后1、2周时回收率达97%和95%(P>0.05),第3周时达89%(P>0.05)。结果提示:长期冷冻可能导致冷冻之脐血祖细胞产率下降,但对代表造血干细胞的CD34+细胞影响则不大。
胡丽华余忠清曹奎杰殷开华张青
关键词:脐血CD34^+细胞低温冷冻造血祖细胞细胞增殖
体外培养与扩增对脐血CD34^+细胞及HLA抗原表达的影响
2000年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脐血细胞体外培养与扩增前后CD34~+细胞的比例以及HLA抗原的表达。结果表明:脐血CD34~+细胞的百分比以及HLA抗原的表达于体外培养前后无显著性变化(P>0.05),而在细胞因子的联合作用下,经一定时间的扩增后,CD34~+细胞百分比下降(P<0.01),HLA抗原的表达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提示:体外扩增对脐血CD34~+细胞的比例以及HLA抗原的表达有一定的影响,而未加细胞因子的体外直接培养则不产生明显影响。
胡丽华余忠清张青乐道利韩敏
关键词:胎血HLA抗原体外培养体外扩增
消化系恶性肿瘤病人LAK细胞和NK细胞功能与表型的变化被引量:4
1995年
通过观察20例正常人和24例消化系恶性肿瘤病人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NK)和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的活性变化,以及加用重组白细胞介素2(rIL-2)刺激前后T淋巴细胞表型变化。结果发现肿瘤病人的NK细胞活性明显下降,但经rIL-2激活后LAK细胞活性得到明显提高,其溶解率接近正常水平。肿瘤病人的总T淋巴细胞(CD_(3+))和辅助/诱导T淋巴细胞(CD_(4+))水平低于正常,但抑制/杀伤淋巴细胞(CD_(8+))水平正常。辅助/诱导淋巴细胞与抑制/杀伤淋巴细胞之比为1.18,低于正常水平(1.55)。经加入rIL-2培养后,CD_(3+)和CD_(8+)淋巴细胞的比率明显升高并达正常水平。而在正常人此变化不明显,且加用rIL-2培养与不加者无显著差异。IL-2受体的表达正常人与肿瘤病人无异。结果显示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的免疫机制受到抑制,但能被IL-2提高至正常水平。
张青梁扩寰张锦坤
关键词:消化系肿瘤T细胞表型LAK细胞
联合应用rIL-2和LAK细胞治疗小鼠H22肝癌和B16黑色素瘤肺转移瘤模型被引量:3
1997年
本研究通过建立小鼠H22肝癌和B16黑色素瘤肺转移瘤模型,并联合应用rIL-2和LAK细胞对该两种肺转移瘤模型进行治疗,以观察LAK细胞在体内抗肿瘤转移瘤的作用。单用rIL-2和LAK细胞+rIL-2治疗组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瘤结节转移数(P<0001)。
张青梁扩寰张锦坤
关键词:淋巴因子激活转移瘤
113份抗-HCV(+)和200份抗-HCV(-)献血者血浆中HCV RNA检测结果被引量:3
1996年
目前,我国主要通过采用酶联免疫法(ELIAS)检测献血者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笔者对1994年113份(ELISA)抗-HCV(+)和200份(ELISA)抗-HCV(一)血样,采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 RNA),并与ELIAS检测HC的意义进行了比较。
余敬卿余忠清肖友珍殷开华张青
关键词:抗-HCV献血者血浆HCVRNA
肝内小结节性病变的诊断被引量:1
1996年
肝内小结节性病变的诊断张青张锦坤李昌三侯晓华鲁成发陈汉荣肝脏结节性病变的诊断需准确无误,因其将决定最终采取何种治疗措施:手术或保守治疗?尽管目前有众多的影像诊断手段,但对肝内结节性病变、尤其是体积较小的结节性病变的漏诊及误诊仍时有发生。其原因在于不同...
张青张锦坤李昌三侯晓华鲁成发陈汉荣
关键词:肝内结节性病变
光量子血治疗眼底动脉缺血性病变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1999年
目的:对眼动脉缺血病人进行治疗研究。方法:对13例眼底动脉缺血性病变病人进行光量子化照射自血回输治疗。结果: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有明显的差异(P<0.05).血氧饱和度由平均30.8%上升到97.5%(P<0.01).MDA较治疗前降低。SOD较治疗前活性上升,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9例病人发病当天治疗视力平均由0.222提高到0.611(P<0.05).3例发病后2~5天治疗视力平均提高0.083.1例延误治疗而无效。结论:光量子血对眼底动脉缺血性病变早期治疗有显著疗效。
余忠清胡丽华陈玉阶周葵张青
关键词:丙二醛光量子疗法
梗阻性黄疸的内镜治疗被引量:1
1998年
对64例经ERCP及B超证实的梗阻性黄疸患者分别进行了乳头括约肌切开,网篮取石,胆总管内机械碎石,胆管气囊扩张,鼻胆引流及胆总管支架管引流.结果:①51例成功地进行了ERCP治疗,成功率为79.7%.②治疗后2周内胆总管直径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5);血清总胆红素、ALT及γ-GT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0.01).③胆总管结石患者治疗后1周内腹痛缓解率为92.1%;退热率为100%.④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8%,主要是乳头切开处出血、急性胰腺炎及结石嵌顿,经适当处理很快好转恢复.结果表明:梗阻性黄疸患者ERCP治疗具有患者损伤轻,痛苦小,耐受好及恢复快等优点,应作为单纯胆总管结石,特别是伴有胆囊或股道手术后及高龄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刘俊张青侯晓华易粹琼
关键词:梗阻性黄疸胆总管结石内镜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