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郑波

作品数:16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成都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艺术
  • 2篇哲学宗教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2篇艺术
  • 2篇审美
  • 2篇审美现代性
  • 2篇主体间
  • 2篇主体间性
  • 2篇现象学
  • 2篇现象学分析
  • 2篇哈贝马斯
  • 1篇电影
  • 1篇动画
  • 1篇动漫
  • 1篇形神合一
  • 1篇艺术理论
  • 1篇影视
  • 1篇有效性
  • 1篇在者
  • 1篇知觉
  • 1篇质感
  • 1篇中国风
  • 1篇中国学派

机构

  • 10篇成都大学
  • 5篇四川大学

作者

  • 15篇张郑波
  • 1篇刘倩
  • 1篇周子渝

传媒

  • 2篇设计
  • 2篇中外文化与文...
  • 2篇动漫研究
  • 1篇文艺理论研究
  • 1篇贵州民族学院...
  • 1篇中国民族博览
  • 1篇西部皮革
  • 1篇艺术探索
  • 1篇西南农业大学...
  • 1篇新疆艺术学院...
  • 1篇当代音乐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利奥塔后现代动漫艺术理论的四大原则及其视野局限性
2020年
后现代理论家利奥塔先生拒斥现代性宏大叙事,主张微观叙事话语原则;推崇异质化形象原则,反对同质化基础主义;赞扬力比多欲望的在化解意义缺失,抵制虚无主义中的正面价值,主张在消除话语霸权中心前提下的言语公正游戏。他推崇先锋派艺术,诸如:莱热的拼贴动画《机械芭蕾》、纽曼的《亚当》,杜尚的《大玻璃》、乔伊斯的《尤利西斯》等蕴含了他所追求的"不可表现性之瞬间"崇高美。然而,哈贝马斯、韦尔施等却认为利奥塔的"异识""差异""局部"等理论原则因为缺失了"交往""共识""同一"性视野,而显得过于狭窄。
张郑波周子渝
关键词:利奥塔力比多
极简白色设计物感品质的艺术现象学分析
极简白色设计物感品质的视觉呈现,一方面离不开社会现代性分化和"感性造反逻各斯"的审美现代性浪潮,另一方面也离不开传统物感的解放运动和媒介物性凸显的逻辑支撑。在此前提下,极简白色设计呈现出"零度"、"空无"的单质美。极简白...
张郑波
《边城》空间叙述探析
2010年
沈从文《边城》构建了一个有形的可视空间和心灵意义层面的无形的模态空间。在描写自然山水和人物时呈现出的和谐的"丫"或"三"型空间结构之有形空间中,浸透着作家有关人性、文明以及社会人生的悲剧意识,由此而展现出一个深层次的悲剧式的审美空间,并超越历史凝成永恒的审美理想和经典印象。
张郑波
关键词:边城审美
朱利安对中国绘画笔墨技法的传神领会
2019年
中国画讲究"以笔取形,以墨取色。""墨"在"浓、淡、焦、湿"间摇摆,"笔"在"正反虚实,旁敲侧击"间出没。此时,"以笔取气为阳","以墨生彩为阴";笔墨互为表里,阴阳互生万象。如此"默契造化,与道同机,"自然孕育出国画的"筋、肉、骨、气"之势。笔与墨交汇的越充分,融合的越亲密,"道象"生成的便会越发自然流畅。
张郑波
关键词:形神合一石涛
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关于“白色设计”物感品质的现象学分析
2016年
白色设计物感品质的视觉呈现,一方面离不开社会现代性分化和"感性造反逻各斯"的审美现代性浪潮,另一方面也离不开传统物感的解放运动和媒介物性凸显的逻辑支撑。在此前提下,白色设计呈现出"零度"、"空无"的单质感。白色设计物感品质在审美主体性中得到确认,而"价值感"的判断则需诉诸于实践中的认知理性范畴,其普遍有效性由主体间交往理性予以承担。
张郑波
关键词:现象学
论书法字形与影视海报设计的美学视域融通
2023年
将篆书、隶书、楷书、行草等中国传统书法字体与影视海报设计有机衔接,能够在增强影像主题叙事、剧情故事性和场景画面感的同时,营造出与包豪斯主义、立体构成、抽象表现等欧美风不同的新东方美学意象,构建起颇具中国格调、中国气派的艺术新形态,让“国潮”文化在世界设计史、影视史上呈现新时代独具民族特色的中国风尚。
张郑波
关键词:设计美学
如何理解装置艺术?——以“剧场性”为核心被引量:4
2014年
本文力图解析丹托、格林伯格、弗雷德对装置艺术理论作出的积极贡献,并澄清他们各自存在的误解和视野偏差。结合草间弥生、徐冰等当代先锋艺术家的作品,分析装置艺术的媒介材质、色泽、明暗、肌理、形状、图案、三维空间所呈现的"剧场性"效果,进一步论证装置艺术所呈现的物感对于克服现代性危机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
张郑波
关键词:装置艺术剧场性
生产美学“何去何从?”
2013年
在资本主义由现代社会向后现代主义、后工业社会转向的历史背景之下,本文首先简要论述了传统美学是如何受到商品美学的强烈冲击而导致审美乌托邦逐渐趋于隐退的后现代历程;挑明传统美学在打量社会广泛存在林林总总的审美泛化现象及日常生活审美化时存在的视野缺失、缺陷和断裂。其次,在综合审视社会规范化建构和消费社会里普遍存在的审美泛化现象之后,基于生活世界的审美化生存及认知的立场,综合采用现象学、语言学及解释学的方法,提出生产美学这一审美救赎论的转化样式。然后,从微观上剖析现代设计是如何成为生产美学的内涵义理,从宏观上梳理现代设计发展的基本脉络,通过结构主义方法论述了生产美学蕴涵的主体间交往理性(商谈、交流、交换、劝服、竞争等)的思想,并再现了生产美学(现代设计)在消费社会创造出的绚丽多姿的景观文本。最后,从对生产设计超验理念之维的坚信,对社会交往共同体的构建,对传统美学两种范式的突破,对解释学困境的克服这四个方面概括性地阐释了生产美学的现代性意义,即生产美学应该前往的道路的方向。
张郑波
关键词:生产美学主体间性
在瞬间主体性与主体间性中存在——经海德格尔、哈贝马斯对话列维纳斯的《从存在到存在者》
2014年
本文旨在阐明列维纳斯对现代性危机诊断的合理性,重点考察主体与存在的向往与背离关系,深入剖析瞬间主体性在列维纳斯和海德格尔存在论思想中的特定内涵和外延。同时,经哈贝马斯主体间性理论视域来廓清列维纳斯和海德格尔对"存在意义"思索言路的有效性边界。通过相互争辩、交互对话的形式澄清哈贝马斯、海德格尔与列维纳斯之间的思想分歧,在还原列维纳斯存在论思想演变历程中让"存在意义"自行显现。
张郑波
关键词:主体间性交往行为列维纳斯
中国学派动画式微根源及创新转型路径探析被引量:1
2020年
中国动画于20世纪60—80年代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在国际上被赞誉为"中国学派",但自80年代中后期逐渐趋于式微,虽新千年后零星出现了诸如《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相思》《包宝宝》等少数探索"中国风"的动画力作,但整体气象较弱。其衰微的主要原因在于失衡症:即重技术形式、轻内容创意;重道德教化、轻趣味叙事;重短片数量、轻品牌标准建设;重个体化主体张扬、轻标准化集体协同。深层原因是西学移植对中国式现代性品质创新的视野遮蔽。由此遮蔽,才使得"中国学派"动画影视将"物感"品质的现代性创新,误认为是对西方的模仿,误认为是对传统门类文化的重复再现,误认为是对中国元素的符号拼贴,由此,才导致了民族动画式微的发生和转型创新路径的艰难。
张郑波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