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建东

作品数:10 被引量:66H指数:4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社会学

主题

  • 3篇血液
  • 2篇信息管理
  • 2篇信息管理系统
  • 2篇信息化
  • 2篇血液制品
  • 2篇用血
  • 2篇实验室
  • 2篇实验室信息
  • 2篇输血
  • 2篇临床用血
  • 2篇标本
  • 1篇胆碱酯酶
  • 1篇定植
  • 1篇信息平台
  • 1篇信息系统
  • 1篇信息一体化
  • 1篇形码
  • 1篇血功能
  • 1篇血清
  • 1篇血清胆碱酯酶

机构

  • 10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福建省福州儿...
  • 1篇厦门医学院

作者

  • 10篇张建东
  • 5篇范翠花
  • 4篇欧启水
  • 4篇邱东飚
  • 3篇王炳龙
  • 3篇杨滨
  • 2篇马跃飞
  • 2篇林寿榕
  • 2篇刘奇才
  • 1篇林琪
  • 1篇黄荔丰
  • 1篇刘灿
  • 1篇方东萍
  • 1篇洪国舜
  • 1篇王凤清
  • 1篇程祖建
  • 1篇念华明
  • 1篇李跃明
  • 1篇王志强
  • 1篇陈守涛

传媒

  • 3篇临床检验杂志
  • 3篇中国卫生标准...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中原医刊
  • 1篇临床输血与检...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液病患者产毒素艰难梭菌定植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2年
目的对医院血液科病区产毒素艰难梭菌定植(toxigenic Clostridium difficile colonizatio,tCDC)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艰难梭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CDI)的诊治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2年6月263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血液病患者的粪便标本,随机抽取研究期间任意3个月医院检验科内各科室的住院患者送检资料,以反映2019年1月—2022年6月医院整体的CDI状况。对血液科住院患者进行tCDC的横断面调查,采集粪便标本进行艰难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CD)抗原及毒素A/B的检测,对CDI感染状况进行检测;收集患者临床信息,分析tCDC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期间任意3个月内各科室住院患者送检标本,血液科CD抗原阳性率最高。研究263例血液病患者中,女性居多,占比51.0%,平均年龄(55.32±17.22)岁,平均住院天数(18.35±16.24)d;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淋巴瘤以及多发性骨髓瘤为主要类型;55例患者检测出CD抗原阳性,其中,14例艰难梭菌抗原和毒素都为阳性,为产毒素艰难梭菌感染(toxigenic 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tCDI)。对收集tCDC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其中年龄(>60岁)、化疗、激素、抗生素纳入tCDI的危险因素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抗生素为tCD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液病患者tCDC发生率较高,年龄(>60岁)和抗生素的使用是tCDC的独立危险因素,此文的研究结果为后期指导CDI防控标准制定提供了借鉴内容。
范翠花范翠花张建东张建东苏元晖邱东飚
关键词:血液病艰难梭菌感染
临床用血无纸化流程的构建及应用被引量:1
2023年
临床用血是抢救大出血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其时效性是输血疗效的关键因素。其业务流程多而复杂,且涉及部门广,因此,构建一套规范、合理、高效的临床用血无纸化流程势在必行。该无纸化流程将传统的纸质单据转变为程序之间的无缝衔接,主要由临床用血信息交互、输血文书和输血闭环三个模块组成。该流程不仅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差错率,节约了能源及存储空间,而且实现了对整个输血闭环规范化、信息化、无纸化的安全管理。
范翠花张建东邱东飚林小辉
关键词:临床用血无纸化信息化安全管理
信息管理系统改进在凝血功能常规检验分析前阶段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评价信息管理系统改进在凝血功能常规检验分析前阶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完善信息管理系统,改进相关功能。对比信息管理系统改进前(2012年10月至2014年6月)和改进后(2014年7月至2016年3月)相同时间段内凝血功能常规检验的分析前错误数量和比例、TAT的变化。观察"不规范报告数"、"临床投诉量"和"满意率"等指标是否优化以评价信息管理系统改进后的效果。结果改进了信息管理系统的监控和提醒功能,包括实现对标本全过程各节点的实时监控功能、增加患者采集信息的条目、增加采集和送检提醒功能和信息反馈功能、报警功能等。信息管理系统改进后分析前错误数量和比例下降(采集量不符合要求0.61%vs 0.20%,标本凝固0.41%vs 0.26%,溶血或脂血0.067%vs 0.038%,TAT超时0.23%vs 0.098%,患者基本资料不全0.16%vs 0.038%)。标本运送反应时间(TAT1)、送检时间(TAT2)、实验室报告时间(TAT3)的中位数值和TAT1+TAT2、TAT3的离群值占比均下降。标本在检验科之外的流转时间减少了10.5 min。评价指标上,由分析前错误导致的"不规范报告数"由7份减少到3份,"临床投诉量"由5次降为2次,临床对凝血功能常规检验流程和结果的总体满意率由89.7%上升为96.0%。结论改进信息管理系统能有效监控凝血功能常规检验分析前影响因素,减少实验室不易觉察的分析前错误,是保证检验质量的重要举措。
马跃飞王炳龙林寿榕张建东杨滨欧启水
关键词: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信息管理系统
输血信息系统一体化建设被引量:3
2021年
临床输血是医院诊疗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临床用血的安全性及时效性是保障医疗质量的重要内容。探讨标本存储与血液制品存储信息一体化管理,保证临床用血的疗效。通过标本存储模块和血液制品存储模块的构建,完善输血信息系统的管理。系统将标本存储模块和血液制品存储模块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实现了双闭环一体化建设。通过规范标本和血液制品存储的管理流程,实现了输血信息系统一体化建设,提高管理效率,保证临床用血的疗效。输血信息系统一体化建设,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及管理水平,也提升了服务临床的能力,保证临床用血安全有效,进一步提高了医院的管理水平和医疗质量。
范翠花张建东邱东飚
关键词:信息一体化
临床实验室危急值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1
2013年
目的对临床实验室危急值的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建立合理的危急值报告制度。方法横断面研究。统计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2008年11月至2012年10月危急值63794件,计算危急值的年内发生率、项目分布及病区分布;比较危急值项目信息化、个性化报告前后的及时率和漏报率;对比门诊危急值报告流程改造前后的临床响应时间。结果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每年危急值报告1.5万~1.8万件,占年检测数1.53%(63794/4166267),主要来源于住院患者(约占80%),以PLT、K+、APTr出现的频率最高;危急值分布不平均,集中分布于ICU、血液科、急诊科及肝病中心等病区;电话报告危急值耗时3~8min(中位数5min),漏报率7.53%(949/12596),信息化发送危急值报告仅需5~10s,未见漏报;个性化报告使血液科、肝病中心的危急值报告工作量分别由13.85%、12.77%降为11.24%、8.43%;采用新的门诊危急值流程(班内及班外不同模式),危急值临床响应时间由20min降为7min。结论实现危急值信息化管理提高危急值报告效率和准确率。建立合理可行的危急值报告制度,可以减少错误发生。
刘灿王炳龙林寿榕林琪念华明李跃明张建东杨滨欧启水
关键词:临床实验室信息系统参考值医院管理
临床用血存储信息平台的构建被引量:3
2021年
为了提高血液制品存储的有效质量管理的能力,保证临床用血的疗效,对血液制品的存储质量管理过程进行分析,完善血液制品存储管理流程,构建临床用血存储信息平台。分别从血液制品盘点入库、交叉配血出库、血制品溯源、血袋回收环节进行严格的管理控制。通过信息化规范血液制品存储的管理流程,构建临床用血存储信息平台,提高标准化智能管理效率,保证血液制品的存储质量,进而提高临床用血的疗效。临床用血存储信息平台的构建,不仅提高血液制品存储的工作效率及管理水平,也提升了输血科服务临床的能力,实现了血液制品在医院中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监管,为临床用血质量提供可靠保障。
范翠花张建东邱东飚
关键词:血液制品质量管理临床用血信息化
时间节点监控在检验标本流程管理中的应用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在实验室信息系统(LIS)中以检验全过程和标本的流转为主线,对关键环节进行时间节点监控,建立“精确到点、责任到人”的检验标本全过程监控系统。方法LIS与医院信息系统(HIS)实现无缝连接,设置关键时间节点并加以监控,准确记录以条码为唯一标识的检验标本在临床科室、运送员工、检验科室等各环节、各部门之间交接的时间和责任人。比较节点监控前后标本遗漏率、标本平均流转时间、结果审核及时率、门诊等待抽血的耗时及门诊标本平均结果审核时间。结果对检验标本实现时间节点监控后,减少了标本在交接过程及结果报告等各环节的主观随意性,在对临床科室和患者进行的调查反馈中发现,满意度由96.0%提高为97.6%;检验标本遗漏率由1.34%下降为0.57%;标本平均流转时间由47.2min缩短为38.6min;结果审核及时率由97.5%提高为98.6%;门诊患者等待抽血的时间由40~50min缩短为20~30min;门诊标本的平均结果审核时间由42.2min缩短为37.1min。结论LIS中建立关键时间节点监控,实现“精确到点、责任到人”的监控,可提高标本周转的效率,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及时性,对保障患者安全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王炳龙陈守涛马跃飞张建东王玉琴方东萍杨滨欧启水
条形码存储程序的构建被引量:4
2007年
刘奇才张建东黄荔丰范翠花
关键词: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条形码
人工神经网络在高血压并发症预测中的应用
2007年
目的通过分析高血压患者的实验室数据并建立人工神经网络(ANN)模型来预测高血压并发症的发展趋势。方法分析568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有无并发症分为两组,结合主要的实验室指标建立高血压并发症预测模型,同时进行模型验证,以检测网络的稳定性。结果人工神经网络预测与临床比较,网络预测高血压并发症的准确度为79.86%(226/283)。结论利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高血压并发症预测,能获得良好的预测效果。
刘奇才程祖建洪国舜张建东欧启水
关键词:人工神经网络
血清胆碱酯酶缺乏症的COLQ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2例血清胆碱酯酶(cholodle,CHE)缺乏症患者的乙酰胆碱酯酶相关联的胶原基因(acetylcholitiesterase—AsSOCiated Collagen Gene,COLQ)突变情况及其临床特点;方法:测量2例胆碱酯酶缺乏症患者的血清(Dibucaine抑制法测总胆碱酯酶活性)、破坏红细胞膜后的胆碱酯酶含量,并对患者的COLQ基因进行扩增、纯化后测序,同时收集受试者的血乳酸、血氨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例血清胆碱酯酶缺乏症患者的血清CHE处于极低水平(12-90U/L,正常参考范围5400~13200U/L),Dibucaine抑制值分别为0.61%、0.32%,而破坏红细胞膜后的CHE显著低于正常水平,CHE缺乏症患者的血清乳酸、血氨均较正常对照显著增高,其COLQ基因测序结果与正常COLQ基因对比显示患者的COLQ基因出现多位点的突变(G—C、C—T和A—C)、大片段插入序列(碱基T和片段GC),乙酰胆碱酯酶的COllagenQ胶原蛋白分别从434号和430号氨基酸开始发生改变使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 inesterase,ACHE)的胶原链区(Collagen domain)结构发生异常;结论:COLQ基因突变引起CHE的释放异常是患者血清胆碱酯酶缺乏的原因,患者体内存在胆碱酯酶的遗传变种。
张建东王凤清王志强
关键词:胆碱酯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