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卫峰

作品数:12 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脑出血
  • 5篇出血
  • 3篇血管
  • 3篇血管减压
  • 3篇血管减压术
  • 3篇微血管
  • 3篇微血管减压
  • 3篇微血管减压术
  • 3篇脑损伤
  • 3篇继发
  • 3篇继发性
  • 3篇继发性脑损伤
  • 3篇减压术
  • 2篇代谢
  • 2篇氧化应激
  • 2篇依达拉奉
  • 2篇三叉神经
  • 2篇三叉神经痛
  • 2篇神经痛
  • 2篇鼠脑

机构

  • 12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2篇张卫峰
  • 9篇赵卫国
  • 5篇尚寒冰
  • 3篇蔡瑜
  • 3篇杨德华
  • 2篇顾威庭
  • 2篇尤超
  • 2篇王明
  • 1篇贾丕丰
  • 1篇顾小宇
  • 1篇谭令
  • 1篇柴维敏
  • 1篇赵开军
  • 1篇李锋
  • 1篇赵建祥
  • 1篇陈克敏
  • 1篇卫永旭
  • 1篇濮春华
  • 1篇成侃
  • 1篇赵克温

传媒

  • 3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诊断学理论与...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检验医学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国际神经病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体位性眩晕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1
2010年
体位性眩晕是一种以阵发性眩晕发作为特点的疾病,一般认为是微血管压迫前庭神经颅内段,引发神经纤维脱髓鞘所致。本病的确诊应排除其它典型的眩晕性疾病,如梅尼埃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偏头痛性眩晕、前庭神经元炎及半规管裂综合症等。抗癫痫类药物(如卡马西平)为本病治疗的首选,但对于难治性体位性眩晕,颅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
张卫峰赵卫国
关键词:眩晕微血管减压术
NUMB shRNA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对人U87胶质瘤细胞NUMB、p53表达的影响研究
2010年
目的:构建NUMB shRNA(短发夹RNA)真核表达载体,体外评价其对人U87胶质瘤细胞NUMB及p53 mRNA及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证实NUMB、P53蛋白在U87胶质瘤细胞的表达。构建针对NUMB mRNA表达的一对反向shRNA互补序列,克隆入psilencer 3.1/hygro真核表达载体,在测序鉴定无误后将NUMBshRNA转染至U87胶质瘤细胞,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U87细胞转染前后NUMB及p53基因和P53蛋白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基因测序证实质粒构建成功,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证实U87细胞转染NUMB shRNA后48 h NUMB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P53蛋白表达水平也明显下调。结论:在U87胶质瘤细胞中,NUMB参与了P53蛋白表达水平的调控,提示NUMB是一个潜在的脑胶质瘤基因及药物治疗的靶点。
顾小宇赵卫国尚寒冰张卫峰赵开军赵建祥
关键词:NUMB短发夹RNAP53基因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及Nomogram预测模型的构建
2024年
目的分析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并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至2022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33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1个月内随访时是否出现预后不良,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241)与预后不良组(n=95)。分析对比与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复发可能相关的13项因素。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采用Rstudio建立预测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近期预后不良的Nomogram模型,进行可视化展示。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近期预后不良风险预测模型进行预测效能评价。结果共收集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患者336例,其中发生预后不良的患者95例,占比为28.2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脑萎缩、脑复张、术前血肿宽度、术前中线移位、术后硬膜下间隙、出院时中线偏移程度是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依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近期不良预后风险的Nomogram预测模型,所得列线图一致性指数为0.796(0.693~0.867),显示此列线图预测与实际观察均有较好的一致性。ROC曲线下面积为0.942,95%CI:0.887~0.982,Youden指数为0.586,灵敏度为92.46%,特异度为78.25%,显示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结论年龄、脑萎缩、脑复张、术前血肿宽度、术前中线移位、术后硬膜下间隙、出院时中线偏移程度是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据此构建的Nomogram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校准度,能够有效地辅助医护人员有效识别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近期预后不良的高危群体,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降低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
王明蔡瑜顾威庭张卫峰成宜军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预后钻孔引流术影响因素
脑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合并耳鸣一例被引量:4
2011年
患者,女,53岁,因“右侧面部不自主抽动伴右耳耳鸣8个月”入院。患者8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下眼睑不自主跳动,伴同侧隆隆样耳鸣。眼脸跳动和耳鸣均为阵发性发作,呈不完全同步性,不伴头昏、眩晕、耳闷等不适。继而发展为右侧表情肌不自主抽动。口服药物无好转。因右侧面部抽动及耳鸣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来我院就诊。
张卫峰赵卫国蔡瑜濮春华
关键词:神经微血管减压术耳鸣面肌痉挛口服药物
高血压性脑出血开颅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病人需行气管切开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开颅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病人需要行气管切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20年3月开颅手术治疗的123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资料。术后均需要采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术后2周不能脱机病人行气管切开。结果123例中,70例术后2周内顺利脱机,53例需行气管切开。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入院GCS评分≤8分(OR=4.454;95%CI 1.236~16.048;P=0.022)、术前发生脑疝(OR=6.165;95%CI 1.950~19.493;P=0.002)、术前误吸(OR=3.025;95%CI 1.126~8.128;P=0.028)为术后需气管切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开颅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病人中,入院GCS评分低、术前发生脑疝、误吸的病人,需要长时间进行呼吸机辅助呼吸,建议早期行气管切开。
张卫峰李锋王明顾威庭仇霁亭贾丕丰成侃蔡瑜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开颅手术呼吸机辅助呼吸气管切开
平均血小板体积、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与脑梗死及其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7
2021年
目的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MPV)、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与脑梗死(CI)及其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NIHSS)评分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院303例CI患者作为CI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70名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MPV、DD和FDP水平,分析MPV与DD、FPD的相关性,及不同梗死体积患者MPV、DD和FDP的差异。分析MPV、DD、FDP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I组MPV、DD和FDP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I组MPV与DD和FDP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梗死灶、中梗死灶、大梗死灶病变患者MPV、DD和FDP水平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PV、DD和FDP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8710,P<0.05;r=0.4832,P<0.05;r=0.4781,P<0.05),MPV与DD、FDP水平存在线性关系(r=0.4261,P<0.05;r=0.4389,P<0.05)。结论MPV、DD、FDP与CI及其病变程度有关,可作为CI患者病变严重程度的独立预测因子,在CI的预后评估中具有一定价值。
丁宁张卫峰陈小勇赵克温
关键词:脑梗死平均血小板体积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梗死体积病变程度
实验性大鼠脑出血周围组织糖代谢变化的18F-FDG PET/CT研究
目的通过大鼠脑出血模型的PET/CT检测,观察脑出血周围脑组织糖代谢变化,并与脑含水量;神经行为学评分对比分析,探索PET/CT在脑出血代谢研究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及脑出血组...
尚寒冰赵卫国张卫峰
关键词:脑出血PET/CT糖代谢
文献传递
依达拉奉激活Nrf2通路减轻脑出血后继发性损伤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探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大鼠脑出血神经功能与脑水肿的疗效,并通过检测核因子相关因子2(Nrf2)通路及其下游抗氧化酶的表达变化,探索依达拉奉在脑出血中的抗氧化治疗机制。方法采用自体血立体定向注射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依达拉奉干预后24 h分别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及脑含水量测定,并检测Nrf2通路表达变化,脑组织切片行免疫荧光双标染色,判定Nrf2表达的细胞来源。结果依达拉奉干预脑出血大鼠后24 h,前肢抬起及前肢对称实验较对照组均明显改善,脑含水量亦明显降低。依达拉奉组Nrf2及其下游抗氧化酶血红素加氧酶1(HO-1)、硫氧还蛋白(TRX)、谷胱甘肽-S-转移酶α1(GST-α1)、醌氧化还原酶1(NQO1)转录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上调,依达拉奉组Nrf2及HO-1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脑组织切片免疫荧光双标染色表明,Nrf2主要在神经元中特异性表达。结论依达拉奉可明显减轻大鼠脑出血后神经功能障碍及脑水肿程度,其机制可能与激活内源性抗氧化系统Nrf2通路发挥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有关。
尚寒冰胡彦兵杨德华张卫峰赵卫国
关键词:脑出血依达拉奉氧化应激继发性脑损伤
依达拉奉对脑出血大鼠脑代谢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葡萄糖代谢率及神经行为学的影响,并通过检测血肿周围脑含水量及细胞凋亡水平变化,探索依达拉奉改善脑出血后脑代谢水平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自体血立体定向注射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治疗组于建模后皮下注射依达拉奉10 mg/(kg·3 d),对照组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各组分别于造模后3 d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及脑含水量测定,并采用小动物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检测血肿周围葡萄糖代谢率变化,脑组织切片行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脱氧尿嘧啶核苷酸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判定血肿周围细胞凋亡水平变化。结果依达拉奉干预脑出血大鼠后3 d,前肢抬起及转角实验较对照组均明显改善,脑含水量亦明显降低。依达拉奉组血肿周围脑组织葡萄糖代谢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脑代谢降低区域体积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血肿周围脑组织TUNEL染色显示,依达拉奉组凋亡细胞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依达拉奉可明显改善脑出血大鼠脑代谢水平及神经功能障碍,减轻脑出血后继发性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减轻血肿周围脑水肿、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尚寒冰杨德华张卫峰卫永旭王明赵卫国
关键词:脑出血依达拉奉葡萄糖代谢继发性脑损伤
高分辨磁共振成像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价值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利用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观察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三叉神经脑池段与周围血管间的空间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8月至2009年12月行神经根微血管减压的8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HR-MRI,包括三维时间飞跃(3D-TOF)序列及三维快速稳态自由进动成像(3D-FIESTA)序列采集原始横断面三维数据,分别重建平行于神经脑池段的斜矢状面及垂直于神经的冠状面,从多角度共同观察研究其患侧三叉神经脑池段及邻近脑干与周围血管间的空间关系,并与手术结果行双盲对照。结果:78例(97.50%)患者显示一支或多支神经血管接触和(或)压迫(neurovascular contact/compression,NVC)患侧三叉神经脑池段或其邻近脑干,其中54例(67.50%)显示责任血管为小脑上动脉,其他血管包括小脑前下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及某些静脉。NVC点距神经出脑干平均距离为(2.80±0.73)mm,其中42例(52.50%)NVC发生在近端(NVC点距神经出脑干根部距离≤3mm),27例(33.75%)发生在远端(NVC点距神经出脑干根部距离>3mm),9例(11.25%)仅存在血管与三叉神经邻近脑干接触。联合应用3D-TOF和3D-FIESTA,其诊断灵敏度达97.44%,特异度为100%,准确率达97.50%。结论:HR-MRI检查不仅有利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手术方案制定,且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发病机制。
尤超柴维敏张卫峰谭令陈克敏赵卫国
关键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磁共振成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